山西省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11-22 09:3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模块考试
高 二 地 理 试 题 2012、11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共8页。
2.请把第Ⅰ卷的答案连同自己的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3.请把第Ⅱ卷的答案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写在试卷上。
4.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根据下图完成1-2题。
1. 图中所示区域和N线分别为( )
A.河谷平原、山脊 B.流域、分水岭
C.冲积平原、 鞍部 D.低地、山顶
2. 此区域具有的特征有( )
①一定的面积和形状②明确的边界
③明确的区域特征④一定的政治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3.有关区域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客观反映
B.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C.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样
D.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
4.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①行政区 ②自然带 ③热量带 ④干湿地区 ⑤洞庭湖平原 ⑥山西省汾阳市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①⑥
5.在电视屏幕上,我们经常看到沙尘、台风、风暴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过程,这些信息的获得主要得益于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6.进行自驾车旅游,为准确到达目的地,最便捷的途径是利用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7.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的物流配送中心与其运输车队的合作密切,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8.中央电视台每天天气预报节目中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系统 ④卫星返回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9. 图甲是“某城市规划部门运用GIS技术对城市用地进行功能分区后的局部规划图”。图乙四幅“城市用地局部图”中规划后成为图甲的是( )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读图回答10-11题
10.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位置偏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
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
D.建国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12.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A.地形差异造成的 B.热量差异造成的
C. 水分差异造成的 D.人类耕作方式不同造成的
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
13.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①热带季风气候 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不容乐观。据此完成14-15题。
14.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①光合作用强烈?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15.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形成的枯枝落叶少??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阅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16-17题。
16.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A、发电 B、防洪 C、养殖 D、梯级开发
17.提高库区水质的有效措施有
A、大力发展旅游业 B、水源涵养林的保护
C、沿岸禁止工业的发展 D、大力发展养殖业
18.对山西省成为我国重要煤炭能源基地的条件,正确描述的是
A.煤炭资源丰富,但开采条件一般 B.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日增,市场广阔
C.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交通条件较差 D.煤炭资源开发资金充足,技术先进
读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关于我国2008年前8个月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基本持平 B.石油需要大量进口
C.我国进口的能源只有石油 D.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同
20.关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最突出的表现是消费的能源类型太少
B.我国能源使用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产生硝酸型酸雨
C.我国能源消费中除煤炭、水电、核电、风电外,都依赖于进口
D.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过分依赖于煤炭
下图为江南丘陵某地的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图。分析回答21-23题。
21.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与此相关的原因是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樵采 D.过度养殖
22.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 ②土壤盐碱化
③沙尘暴 ④植被破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绿洲农业 B.大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栽植兴安落叶松 D.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网上流行的一张帖子这样写道:北京人说他风沙多,A地人笑了;A地人说他面积大,新疆人笑了;新疆人说他民族多,B省人笑了;B省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陕西人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笑了……据此完成24—26题。
24.关于材料中A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资源贫乏,经济落后 B.草原面积大,有荒漠化现象
C.河流补给以高山冰川融水为主 D.属于我国西部经济地带
25.关于材料中省级行政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的城市化水平比较高
B.新疆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盆地内部
C.B省的烟草业突出,现在花卉种植业发展很快
D.西藏海拔高,太阳能丰富,城市大多分布在地势高的高原面上
26.关于B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资源贫乏,经济落后 B.交通条件好,外向型经济突出
C.旅游资源丰富 D.受地势和距海远近影响,自然环境具有环带状分布特点
读我国某地区简图,回答27—28题。
27.与图中斜线所示区域的主要地质灾害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A.山高谷深、地形坡度大
B.现代地壳运动活跃
C.夏季降水多且强度大
D.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良好
28.B省西北部三江并流景观中的“三江”是指
A.长江、黄河、澜沧江
B.金沙江、澜沧江、怒江
C.珠江、长江、澜沧江
D.闽江、嘉陵江、雅砻江
29.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和早春是河流的主汛期
B.夏季多持续性降雨,且多暴雨
C.多年平均降水量800多毫米
D.流域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和大西洋
30.山地是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保护的重点是
A.矿产资源的保护
B.合理分配水量和水质保护
C.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D.保护好植被生态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模块考试
高 二 地 理 试 题 2012、11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3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中。
2、答第Ⅱ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填在相应的位置上。
题号
31
32
33
总分
得分
31.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评卷人
得分
(1)甲图所示为我国 地区;乙图所示为我国 平原地区。(2分)(2)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4分)
地区
土壤类型
耕地类型
人均耕地水平(与全国平均比较)



(高、低)

水稻土
水田
(高、低)
(3)甲、乙两地区都是我国的重要的粮食产区,请指出乙地与甲地相比,其在农业生产的条件方面所具有的优点。(6分)
评卷人
得分
32.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分)
①西江汛期较长,落差较小 ②西江上游适宜发展有色金属冶炼
③东江、北江下游喀斯特地貌广布
④合理进行该流域的综合开发,可产生防洪、发电、航运、旅游等经济效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说明珠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说明如何开发珠江的水能。(6分)
(3)近年来,该河上游水电不断输往下游三角洲地区,试分析其有利影响。(4分)
(4)在对河流上游开发的过程中,若大量破坏森林植被,则对流域产生的不良影响有哪些?(3分)
33.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3分)
评卷人
得分
(1)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试从地理位置、市场和交通三方面简析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3分)
(2)“晋煤外运”和“晋电东送”是山西两种主要能源输出方式.试简要评价山西输煤和输(火)电两种能源输出方式的优缺点。(6分)
(3)简析煤炭资源开采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