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一中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 、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2、 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 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7分)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略:掠夺,夺取。
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信:诚信,信用。
C.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重金征求。
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刻毒。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②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B.①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②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C.①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②燕王拜送于庭
D.①伏尸而哭,极哀 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6、下列语句全部能表现荆轲义勇精神的一项是( )
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②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③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④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⑤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⑥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⑥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4分,共8分 )
(1)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每小题5分,共10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8—9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从炼字的角度来赏析,首联哪两个字用得最妙?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携来百侣曾游,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
(3)真的猛士, , 。(《记念刘和珍君》)
(4)大行不顾细谨, 。如今 ,我为鱼肉 ,何辞为? (司马迁《鸿门宴》)
(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不知; ,不武。(《左传》)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22分)
母亲的手艺
侯发山
那年她十四岁,要过年了,村里的伙伴们大都穿上了新衣服,常常聚在一起捉迷藏、放鞭炮,一个个兴高采烈得跟找到食儿的麻雀似的。她因为没有新衣服,就猫在家里不愿出去。她从未穿过新衣服,平时都是穿姐姐的旧衣服,长一片短一截的,不合体不说,衣服上净是补丁摞补丁,烂了补,补了穿......她觉得特没面子。听着外面不时炸响的炮仗,以及伙伴们的欢声笑语,她就斗胆对母亲说,娘,我要新衣裳。母亲就沉下脸,瘦削额头上的皱纹簇成了结,满是厚茧的手轻轻摩挲着她的头,长叹了一声。母亲沉默了许久,才一字一顿地说,好,娘给妮儿缝条裤子。这时,她苦巴巴的脸上才绽出灿烂的笑。母亲拍了拍她的肩膀,哑着声音说,妮儿,你要好好学习。她使劲点点头,说放心吧娘,我会的。
第二天,母亲就把攒下的一罐鸡蛋带到集上换回了一块布。母亲给她量了尺寸后,每天晚上就到隔壁二婶家去做裤子,二婶家有缝纫机。
大年三十早上,她还在被窝里赖着,母亲就掂着一条裤子站在床前,笑吟吟地催她起来。那是一条用帆布(以前厂矿里的工作服布料,俗称劳动布)做的裤子,这种布料耐磨,而且在农村比较少见,当时谁穿有这种布料的衣服就跟现在拥有一部手机一样趾高气扬。因此,她兴奋地嘿嘿直笑,忙从被窝钻出来去穿棉裤棉祅,最后在娘的帮助下套上了那条裤子.
嘿,两条裤腿上綉着四五朵向日葵的图案。图案的布料是用褪了色兰布做成的,显然是从旧衣服上栽下的, 但图案很好看.图案的边沿给剪得一缕一缕的,像是向日葵盘的叶子,十分逼真。她就一派喜气在脸、滋润在心的感觉,觉得娘真行,娘不但会缝补丁,还会绣花。母亲原以为她不满意,见她如此高兴,也就松了一口气,满是皱纹的脸上也开出了花。
她匆匆扒了几口饭,就像只出笼的小鸟飞了出去,她要出去跟伙伴们玩,同时还要炫耀一下她的“时髦”裤子。
果然,伙伴们看到她的新裤子,眼睛为之一亮,她们想不到,一向打扮得跟叫花子似的她,也有光彩照人的时候。特别看到裤子上绣的花,都羨慕得不得了,纷纷围过去观看,有的用手去摸裤子上的“向日葵”。不曾想,一个伙伴用力过猛,把一朵“向日葵”图案边沿的“叶子”给拽掉了,露出了里面脏乎乎的棉裤——原来,那一朵朵"向日蔡”是变了花样的“补丁”!她耳根一阵发热,脸腾地红了。大家轰地笑了,都看着她,眼神里满是讥讽和嘲弄。被人家窺见了隐私的那种害羞又惶恐的心情害得她直想哭,她努力不让满积在眼眶里的泪珠往下掉,转身便跑回了家。
她狠狠瞪了母亲一眼,麻利地脱下新裤子,揉成一团甩到母亲面前,噘着嘴说,啥狗屁裤子?
母亲气得整个身子颤抖个不停,伸出抖抖索索的手,想打她,高高扬起的巴掌却在空中停住了,最后落在自己脸上,旋即便有晶莹的东西在她的眸子里闪动。
她不知所措地低下头,准备迎接母亲的责骂。
“扯的布不够尺寸 ,只有那样了……我这当娘的无能啊。”母亲的声音涩住了。她的眼泪涌了出来,紧接着,就像断了线的珍珠簌簌地滚下脸颊,终于唏嘘地哭起来。
自此以后,本来话就不多的母亲变得更加寡言少语了,一天到晚忙碌个不停,做饭、洗衣、缝补、养鸡……没过多久,母亲就病倒了,再也没有站起来……母亲去世后,她才从姐姐那里得知,为了给她做那条裤子,一直吃着药的母亲停了药!她愈发内疚,扑在母亲的坟头追悔莫及嚎啕不已。
所谓的人穷志不短,马瘦有雄心。她发愤读书,考上了大学,留在了城里,生活得有滋有味,日子过得五光十色。
有一次,她特意参加了一个服装博览会。她准备买一套高档衣服,荣归故里衣锦还乡,博览会上的服装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忽然,她看到一位靓丽的模特穿了一套牛仔服装,那裤子的式样跟当年母亲给她做的一模一样!
她木木地呆了许久,眼里的泪悄悄爬满了脸庞。在场的人都诧异不解,她便哽咽着讲了当年的故事,一时间,大家都沉默了。最后,一位满头银发的服装设计大师感慨地说:“其实,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是艺术家。”(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第一段中“她斗胆对母亲说”,从“斗胆”一词来看,母亲平时虽疼爱孩子,却是个非常严厉的人。
B.娘答应给她缝条裤子,并嘱咐她努力学习,为以后“她发愤读书,考上了大学,留在了城里”埋下了伏笔。
C.文中的母亲虽身体不好,生活清苦,却是一个沉默寡言、吃苦耐劳、心灵手巧、富于创新、疼爱孩子的高尚母亲形象。
D.母亲去世 后,她从姐姐那里得知事情的真相,扑在母亲的坟头追悔莫及嚎啕痛哭不已,把小说的情节推向了高潮。
E.这篇小说感情真挚,文笔细腻,娓娓的叙述中饱含深情,服装大师的话道出了人们对母亲的崇敬之情。
(2)小说一开始写“母亲沉默了许久,才一字一顿地说,好,娘给妮儿缝条裤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文中划线部分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结尾有人认为只保留“她木木地呆了许久,眼里的泪悄悄爬满了脸庞”就可以了,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6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遒劲(jìn) 遏制(è) 碣石(jié) 百舸争流(gě)
B.颓圮(qǐ) 团箕(jī) 浮藻(zǎo) 星辉斑斓(bān lán)
C.长篙(gāo) 青荇(xìng) 漫溯(shuò) 峥嵘岁月(zhēng róng)
D.寥廓(liáo) 琼葩(pā) 典押(yā) 忸怩不安(niǔ ní)
1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寂寥 沧茫 风华正茂 意气风发
B.萧瑟 傍徨 凄婉迷茫 天伦叙乐
C.揣摩 脸颜 咄咄逼人 剑拔弩张
D.凌侮 荆棘 融会贯通 感人肺腹
14、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才疏学浅而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而当仁不让,还有怯懦、自私等人性弱点,我们要努力克服。
B.幕后推手策划“贾君鹏”事件是为了钱,专业策划团队炒作其他人当然也有其目的,可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为了能够成功地完成栽赃任务,他苦思冥想,终于决定图穷匕见,直接把夏言拉过来陪审,期望能够在公堂上有所突破。
D.他这人很有意思,喜则开怀大笑,怒则切齿拊心,愁则发上指冠,乐则得意而忘形。
1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我们阅读《论语》,要注意孔子不仅说了些什么,还要认真思考孔子为什么会这样说。
B.战国末期,燕太子丹为抵抗强秦想派刺客刺杀秦王,于是中国历史上就创造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C.中国历史悠久,史籍浩如烟海,历史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人物风姿万千。
D.从历史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了各具个性的历史人物;从文学角度讲,《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正史”的先河。
16、从句式角度看,下列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D.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17、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18、仿照划线的句子,写上相应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6分)
命运给予河蚌的是一粒沙子,河蚌回报世界的却是一颗晶莹的珍珠;
;命运给予黏土的是一窑烈火,黏土回报世界的却是一件精美的瓷器。
历史长河中的那些伟大人物,不管经历了多少磨难,他们回报世界的都是心血的结晶。
司马迁遭受宫刑之辱,却留给后人一部《史记》, ;
贝多芬接受失聪之苦,却留给时代一部《命运交响曲》。直面不幸,努力创造,回馈社会,我们就能不断提升个人价值,最终成就自己。
五、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成长的过程,也是不断地和生命中美好事物告别的过程。圣人孔子面对滔滔河水发出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后世,多少人面对时间长河会想起孔子的这句话。它是最好的诗,唱出了我们所有人对美好过往一去不返的万端感慨。人生思幼日,诗人普希金说:“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恋。”让我们捡拾散落的珍珠,映照当下的人生道路,增强憧憬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以“时间让记忆开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武定一中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题答案
1、D 2、C 3、B 4、B(“信”,凭信之物,信物)
5、C(A项的“以”,①介词,因;②连词,用来。B项的“乃” ①连词,于是;②副词,才。C项的“于”①②都是介词,在。D项的“而”, 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并列)
6、B(②是荆轲强调信物的重要;④是表现太子丹的仁德;⑥是樊於期对秦王的痛恨。)
7、(1)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伤害长者的心,希望您改变想法吧!(2)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有没有这个心意呢?(注意“忍”“更”,被动句,疑问句)
8、答:用得最妙的是“丽”和“香”。“丽”字突出了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的明丽景象;“香”字突出了清风拂面、送来花草芳香的清新画面。通过视觉和嗅觉的角度,一幅和谐自然的图景展现在读者面前,传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的喜悦之情。
9、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10、(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风萧萧兮易水寒
(3)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4)大礼不辞小让 人方为刀俎(5)失其所与 以乱易整
11、(1)BE(A“却是非常严厉的一个人”无依据;D“把小说的情节推向了高潮”错,高潮应是文章结尾两段;C“富于创新”有些牵强。)
(2)①暗示家中日子过得艰难;②说明母亲对孩子的怜爱;③为下文写“带补丁的裤子”埋下伏笔。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①对女儿不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不懂事)感到气愤;②对自己不能为女儿做条齐整的新裤子感到内疚(觉得对不起孩子);③对贫苦日子的无奈和辛酸。(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观点一:只保留这两句不合适。
①后面的内容照应了题目“母亲的手艺”;②服装大师的话点明并深化了小说主旨。
观点二:只保留这两句合适。
结尾更加含蓄,给人留下思索的空间;②使读者在沉思中体味“母亲的手艺”,深化文章主旨。
12、D 13、C 14、B 15、C 16、B 17、A
18、命运给予荆棘鸟的是一枚毒刺,荆棘鸟回报世界的却是一曲悠扬的天籁。
曹雪芹遭遇抄家之灾,却留给读者一部《红楼梦》
孙膑遭遇膑足之痛,却留给中国一部《兵法》
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