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新人教必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李清照词两首》(新人教必修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22 10:0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 鹧鸪天 永遇乐李清照词二首李清照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
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
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
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
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
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
西楼。
华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
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鹧鸪天写作背景 李清照24岁时,其夫赵明诚奔父丧,加上
当时党争的连累,曾屏居乡里多年,从作
品的内容格调看,或许作于这一时期。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颜色并不艳丽,与很多名花相比,外表逊色得多社会声望也很一般,并没有得到什么荣耀和宠幸,更不会有人给她热捧恭维。内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何须“二字把各种名花一笔荡开,突出了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梅和菊兼具内外美,但在桂花面前都自叹不如,
产生羞愧和妒忌的心理。所以作者定论:桂花
是众多秋季名花之冠作者抱怨屈子在《离骚》中没有提到桂花:“可煞无
情思”。屈原的人品和才德,人所共仰,对这位先贤
的抱怨,更突出作者对桂花的珍重内容点评 咏物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绝少议论。但这首词一反传统,以议
论入词,又托物抒怀。咏物不乏形象,议论也充满诗意,堪称别开
生面。其间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衬,评骘古人,从多层面的议
论中,形象地展现了她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地赞美和
崇敬。
那么她为什么对貌不出众,色不诱人的桂花如此推崇呢?言为心声,
其中定有特定的情怀。由于北宋党争的牵累,她和丈夫屏居乡里十
年之久。他们对饮,唱和,研习古玩金石书画,生活充满生机和乐
趣,他们忘名远利沉醉于美好的艺术天地中。和桂花那种“暗淡轻黄,
情疏迹远”但求馥郁自芳的韵致是何等的相似。
永遇乐写作背景从作品所写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可以断定是靖康之变以后,词人
流落江南时所写。宋人张端义
《贵耳集》说李清照“南渡以来,
长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
《永遇乐》词。“李清照这个时期
的境遇和心态与靖康之变之前相比,
是截然不同的。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笛梅怨,春意知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招,香车宝马,
谢他酒朋诗侣。永遇乐落日像融化了的金那样鲜红,
晚霞像合围的璧玉那样艳丽。
我如今在哪里呢?(我在流
浪漂泊。)意接开头两句,描写今年
元宵春意盎然的佳景。意承人在何处,这似乎是无端的忧虑
深刻地反映了词人南渡以来颠沛流离
的境遇和深重的国难家愁所形成的特
殊心境。因此眼前的良辰美景引不起
她的兴趣。她婉言谢绝贵妇人们邀请她参加元
宵盛会因为她无论如何也乐不起来中州盛日,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生活安定自在,无忧无虑。每到元宵,都要精心打扮,尽态极妍,和人家斗美,那时的兴致多浓啊!一个蓬头霜鬓,内心充满忧患的老妇人哪有赏灯游乐的兴趣呢?自惭形秽,不想见人。这既是真实
写照,又语带讥刺,人们“只把杭
州作汴州”,词人怎能乐得起来呢?鉴赏要点对比手法:今昔对比,现在的元宵和“中州盛日”的元宵对比。他人与我对比乐与悲对比:“中州盛日的元宵乐,今年的元宵悲。在今年的元宵中,别人欢乐,“我”伤悲。在对比中含有反衬,这就把身世之悲和盛衰之慨鲜明地突现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上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染柳烟浓,
吹梅笛怨”,元宵佳节,融和天气“‘写的都是乐景,但表达的是
哀情。 李清照继柳永,秦观,周邦彦后,被称为婉约词宗。
但有一篇却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李词中仅见的浪
漫主义名篇。渔家傲天接星河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鉴赏渔家傲 词写梦境,但是梦境也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
的折射。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屈原的
《离骚》,庄子《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谱入宫
商,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