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单元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单元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29 15:1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知识与能力:
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况;识记遣唐使、鉴真东渡、与新罗的关系和玄奘西行的史实及贡献;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影响,认识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的影响及启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唐朝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唐朝出现频繁对外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行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唐朝的对外交往与今天的开放的区别。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唐人街》的图片:
  
教师导入:现在世界各地很多地区都有这样的“唐人街”,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唐人”和“唐人街”的提法充分体现唐朝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地位。那么,唐朝时期与外国友好往来的情况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一起去见证唐朝的开放与交流。
二、探究新知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展示图片:
教师提问:唐朝时,日本天皇先后十几次派出遣唐使团到中国,有时还亲自到海边为他们送行;遣唐使团中先后有2 500多人冒着生命危险,舍身渡海到达中国。当时日本人乘遣唐使船到中国是为了什么?
提示: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9页的相关内容,制作表格概括唐朝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学习内容 唐朝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制度 学习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
教育 设立太学,完善学制
建筑 日本的都城平城京仿照唐朝长安城
文字 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
生活、风 俗习惯 饮食、服饰、茶道等;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重阳节等
  3.展示材料: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教师提问:(1)联系教材内容,谈谈鉴真“舍己为人传道艺”体现在哪些方面。
(2)作为中学生,应该学习与借鉴鉴真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
学生讨论后回答。
提示:(1)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不畏艰难,矢志不渝,具有坚韧的意志力和博大的胸怀等。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教师提问: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阅读教材第20页的相关内容,说说唐与新罗往来频繁的表现。
提示: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教师过渡:唐朝时期有没有汲取外国先进文化的事例呢?
(三)玄奘西行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1页的相关内容,为玄奘制作一张名片。
提示:
历史名片
姓 名:玄奘(唐三藏)
朝 代:唐朝(唐太宗时期)
主要事迹:西行天竺取经,取经归来口述成书《大唐西域记》
2.教师引导学生列表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提示:
事件 身份 概况 是否 回国 贡献 精神
鉴真 东渡 日本 唐朝 僧人 结伴出行, 六次东渡, 五次失败, 历经磨难 在日本 去世 
玄奘 西行 天竺 唐朝 僧人 一人独行,历尽千辛万苦,九死一生 归国 都对唐朝与邻邦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三、课堂小结
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陆路和海路交通比过去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条件。
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本节课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学生提问、回答过程中,适时、合理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