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土地改革 课件(30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土地改革 课件(30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29 15:2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悯农二首·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蚕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思考:这两首诗反映了唐宋时期农民什么样的生活状况?
农民生活贫穷困苦。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在不同时期分别提出实行过哪些土地政策?
国共十年内战时期
(1927-1937)
全面抗战时期
(1937-1945)
解放战争时期
(1946-1949)
打土豪、分田地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田
基本国情是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
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1.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和主要内容。
3.掌握和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1949年9月前
完成土改的地区
旧解放区
新解放区
3亿人口
3亿人口的新解放区的土地占有情况如何?
1.土地改革的原因
四川大地主刘文彩庄园
这幅图所反映的是土改前四川一个农民贫苦生活的情形。身后的草棚就是他们的住处。
土地改革的原因
数目
材料二: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结合两则材料和课文内容,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③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②巩固新政权和实现新中国工业化的需要;
根本原因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
发展生产力: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主要原因)
满足农民要求:新解放区的亿万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巩固新生政权:进一步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2、土地改革的过程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时间:1950—1952年底
地点:新解放区
土地改革的标志
1950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
3.土地改革的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所有制的转变:
从“地主私有” 到“农民私有”
产品分配
地主阶级
农民
剥削与被剥削
平等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
土地归私人所有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
占有者
类别
名称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比较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
封建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4.具体做法
分批进行,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5.特点
经济上保护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
为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这次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与过去的土改政策有所不同。这样做可以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也有利于稳定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也分给地主一些土地?
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对地主亦分给同样的一份,使地主也能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并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地主:剥削者
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消灭地主阶级
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要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这样做可以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也有利于稳定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
1949年9月以前基本完成土改的地区。
1949年冬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土改地区。
1953-1958完成土改的地区。
1959年以后进行土改的地区。
6、土地改革的结果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
免除农民每年向地主缴纳3000万吨粮食地租。
详 对 比
1947年的土地改革运动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比较
项目 1947 年的土地改革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运动
不同点 法律文件 《中国土地法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富农政策 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 新解放区
实施范围 老解放区 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相当于
历史意义 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积极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取得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相同点 都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都属于私有制
西藏达孜县的农奴焚烧地契、债约
1959年,西藏地区开始进行民主改革,中心任务是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度。
五十年后……
美丽的布达拉宫
藏民用上了自来水
沟通你、我、他
宽敞明亮的教室
2005年10月15日青藏铁路全线铺通举行庆祝大会
青藏铁路
拉萨机场
西藏各族人民大团结
全国人大西藏代表团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
布达拉宫下的老外
(1)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是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三 土地改革的意义
下面材料体现土地改革的什么意义?
材料二: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摘自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2)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材料三:教材P15相关史实
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
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
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了彻底的最全面的
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
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下面材料体现土地改革的什么意义?
材料四:
材料五:
(3)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农业发展
(4)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5)为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时期 内容 意义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既减轻了了农民的负担,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团结地主中的开明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抗日
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
解放区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彻底废除了2000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和国家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国共产党在近现代史上进行了哪些土地的改革
知识归纳
课堂小结
摧毁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恢复和发展
土地改革
经过
开始:
重点地区:
结束:
封建土地制度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意义:
原因:
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新解放区
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
1.1949—1953年,新中国在巩固新生政权方而取得的成就有( )
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②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③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④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当堂反馈】
C
2.右图是1951年1月6日山东某农民领取的土地房产所有证,他取得此证是依据(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A
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该法令的实施( )
A.激发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热情
B.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度
C.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D.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
4.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农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土改后的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当堂反馈】
(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