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同步训练 (含答案和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同步训练 (含答案和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29 21:3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八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同步训练题2
一、单选题
南宋著名爱国主义文学家陆游在《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一词中写道:“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里的“胡”指的是( )
A. 蒙古 B. 契丹 C. 女真 D. 党项
岳飞在其《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的“匈奴”是指( )
契丹统治者 B. 突厥统治者
C. 女真统治者 D. 党项统治者
我国历史上曾先后出现北宋同辽、西夏政权的并立,南宋与金对峙的局面。有关这一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宋辽议和,史称“澶渊之盟”
西夏和北宋发生过多次战争
C. 金军先灭辽,接着又灭南宋
D. 岳飞是著名的抗金将领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 魏晋南北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 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C.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 明清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诉衷情》中写道:“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反映了他的满腔悲愤。其中词中的“胡”指的是( )
A. 匈奴 B. 女真 C. 契丹 D. 党项
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
A. 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 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 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满江红·怒发冲冠》中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这里的“胡虏”和“匈奴”指的是( )
女真统治者 B. 匈奴统治者
C. 契丹统治者 D. 党项统治者
如下图为中国历史纪年表的某一片断,图中①②③所指的朝代分别是( )
①北魏②南宋③元 B. ①北周②陈③西晋
C. ①辽②南宋③元 D. ①元②明③清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下列政权按建立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北宋、辽、南宋、金 B. 金、北宋、辽、南宋
C. 辽、北宋、金、南宋 D. 北宋、南宋、辽、金
历史发展一般都具有阶段性特征。辽、宋、西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 统一国家建立 B.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关系发展 D.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
A.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B. 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 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D. 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是以科学的史馆作指导,分析大量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的结论。下列对辽、宋、西夏、金等政权并立的表述,属于史识的是( )
公元916年,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
B. 岳飞是中国古代的抗金英雄
C. 该时期和平交流是民族交往的主流
D. 北宋先后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过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这样评价宋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然而文化的辉煌却难以掩饰北宋时期屈辱的民族关系,灭亡北宋王朝的少数民族是( )
A. 契丹族 B. 党项族 C. 女真族 D. 蒙古族
岳飞在《满江红 怒发冲冠》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词中“胡虏、匈奴”应指当时的( )
A. 辽 B. 西夏 C. 北宋 D. 金
我国古代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 民族政权并立
C. 诸侯争霸 D. 中华文明的起源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我国历代政府均重视对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管理,也加强中外交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步辇图》
(1) 图中描绘的是哪个少数民族向唐王朝求婚的场景?图中所示历史事件体现了当时的统治者怎样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2) 材料二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什么盟约?盟约中的少数民族政权后来被哪个政权所灭?
材料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岳飞
(3) 材料三中的“匈奴”当时指的是什么民族?南宋政府杀害岳飞后与这一民族议和,双方形成了什么局面?
材料四: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密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4) 古往今来,各民族为我国繁荣发展都做出了贡献。元朝时期各民族交融,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什么?元朝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专门设置了什么机构?
材料五:2020年2月,当中国抗疫进展最紧张的时候,日本捐助中国的医疗物资上贴着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八个字曾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5) 中日交往历史悠久。唐朝时日本派往中国的使者当时称为什么?六次东渡日本的唐朝高僧是谁?
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著名理学家程颐曾评价图一人物说:“太祖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乱,不戮一人,自古无之”,他是谁?从程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2)图二人物统一蒙古部落,建立了世界上举世无双的蒙古帝国,他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
(3)岳飞的《满江红》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材料中的“胡虏”“匈奴”指什么民族?该民族建立了什么政权?
我国古代文化绚丽多彩,“唐诗宋词接元曲,明清小说达顶峰。”这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主流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材料二】怒发冲冠,凭栏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满江红》
【材料三】《窦娥冤》写了一个与婆婆相依为命的年轻女子窦娥,遭受无赖陷害,反被受贿的贪官判处死刑。她无处申冤,临死发出誓愿:要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她的誓愿感天动地,竟然实现。
——部编版七下《中国历史》
【材料四】明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尤其是产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小说。
——部编版七下《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诗句的作者是杜甫,他被誉为什么 他的诗由于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被称为什么?诗中“国破”是因为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二词作中“靖康耻”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想一想,历代百姓为什么如此的尊崇岳飞?
(3)材料三所述戏曲作品的作者是谁?请试着再举出两名元曲的代表人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部明朝时期成书的著名小说。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南宋和金对峙的局面,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南宋时期,与南宋对峙的政权是由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所以南宋陆游在《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诸侯》一词中的“胡”指的是女真族,故C正确。
ABD.南宋时期是与女真族建立的金形成对峙的局面,其余三项均与此不符合,故排除ABD。
故选C。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岳飞抗金,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岳飞的《满江红》,抒发了岳飞抗击金军的豪情壮志。岳飞抗击的金政权,是女真族建立的,因而这里的“匈奴”是指女真族,故C正确。
ABD.这三项与题干不符合。
故选C。
3.【答案】C
【解析】略
4.【答案】C
【解析】略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金与南宋的并立。结合所学可知,南宋时期,南宋与由女真族建立的金对峙,关系十分紧张,B项符合题意。
6.【答案】C
【解析】辽宋夏金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该时期我国出现了辽、宋、西夏、金等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
本题考查的是辽宋夏金时期历史特征的知识点。
本题以辽宋夏金时期,中国历史出现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学生总结、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7.【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女真族,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岳飞是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不断壮大,害怕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以所谓的“谋反”罪杀害了岳飞。金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所以“胡虏”“匈奴”指的是女真族统治者,故A正确。
BCD.这三项均与南宋岳飞抗金的史实不符合。
故选A。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王朝更迭,要求解读图片信息。
【解答】
C.题目给出的①处时间为916~1125年,可知是辽;②处时间为1127~1276年,可知是南宋;③处时间为1206~1368年,可知是蒙古政权与元朝。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干主旨。
故选C。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辽、北宋、金、南宋的建立,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C.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都城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后来,契丹改国号为辽。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宋朝,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1115年,女真族的首领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阿骨打就是金太祖。1127年,北宋皇族赵构在南京称帝,后来定都临安,历史上称为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由此分析,按建立先后顺序排列应为辽、北宋、金、南宋,故C正确。
ABD.综合上述分析可知,这三项均错误。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辽、宋、西夏时期的历史特征是民族政权的并立与民族交融。北宋统治着中原地区和南方地区,辽是在北宋的北方与之并立的政权,西夏是统治着宁夏等地区与宋并立的政权,金灭辽和北宋后与南宋对立。同时这一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故C正确。
A.统一国家的建立时秦汉时期,故A错误。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是隋唐时期,故B错误。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明清时期,故D错误。
故选C
11.【答案】A
【解析】略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D.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史实即历史事实,因此“公元916年,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和“北宋先后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过”属于史实,故AD错误。
B.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因此“岳飞是中国古代的民族英雄”属于史论,故B错误。
C.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因此“该时期和平交流是民族交往的主流”是史识,故C正确。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北宋的灭亡,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1115年,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金,定都会宁,金建立后,迅速强大起来,1125年灭亡辽,1127年灭亡北宋。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北去,北宋灭亡,故C正确。
ABD.这三项均和题干信息不符。
故选C。
1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岳飞抗金,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南宋建立时候,金已经灭辽,故排除A。
B.西夏与题干不符合,故排除B。
C.岳飞是南宋将领,此时北宋已经灭亡,故排除C。
D.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不断壮大,害怕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以所谓的“谋反”罪杀害了岳飞。金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词中“胡虏、匈奴”实际上指的是指金,完颜阿骨打是女真族的杰出首领,他率众起兵抗辽,不断取得胜利,1115年,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国号金。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辽、宋、夏、金时期的历史特征,要求掌握基础史实。
【解答】
A.两宋时期并未完成统一,故排除A。
B.依据题干信息“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结合所学:辽、宋、西夏时期的历史特征是民族政权的并立。北宋统治着中原地区和南方地区,辽是在北宋的北方与之并立的政权,西夏是统治着今宁夏等地区与宋并立的政权,故B正确。
C.该项符合春秋时期特征,故排除C。
D.该项符合原始社会时期的特征,故排除D。
故选B。
16.【答案】【小题1】吐蕃族;开明的民族政策。
【小题2】澶渊之盟;金。
【小题3】女真族;宋金对峙局面。
【小题4】回族;澎湖巡检司。
【小题5】遣唐使;鉴真。
【解析】1.
本题考查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片信息。根据“《步辇图》”和所学可知,图中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族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因此体现了当时的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
2.
本题考查澶渊之盟及金灭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可知,反映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盟约是澶渊之盟。辽与北宋签订的澶渊之盟。结合所学可知,1125年,辽被金所灭。
3.
本题考查岳飞及宋金对峙,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并结合所学可知,“匈奴”当时指的是女真族。结合所学可知,南宋政府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后,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与
4. 本题考查元朝的民族融合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密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时期各民族交融,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回族。元朝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专门设置机构是澎湖巡检司。
5. 本题考查唐朝时期中日交流,要求识记基础史实。根据材料“2020年2月,当中国抗疫进展最紧张的时候,日本捐助中国的医疗物资上贴着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八个字曾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日本派往中国的使者当时称“遣唐使”。六次东渡日本的唐朝高僧是鉴真。
17.【答案】(1)宋太祖赵匡胤。他建立北宋,并陆续消灭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的分裂局面。
(2)铁木真。成吉思汗。
(3)女真族。金。
【解析】(1)本题考查宋太祖,要求运用所学解读图示及材料信息。根据图一和材料一“太祖之有天下”可知,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救五代之乱,不戮一人,自古无之”可知,赵匡胤建立北宋,并陆续消灭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的分裂局面。
(2)本题考查铁木真,要求运用所学解读图示信息。根据图二和材料“统一蒙古部落,建立了世界上举世无双的蒙古帝国”可知,此人是铁木真。他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3)本题考查金朝的建立,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根据图三及材料“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并结合所学可知,“胡虏”和“匈奴”指女真族。该民族于建立了金朝。
18.【答案】(1)杜甫:“诗圣”,杜甫的诗:“诗史”。事件:安史之乱。
(2)靖康耻:金灭北宋。原因:岳飞是抗金英雄,保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等。
(3)作者:关汉卿;其他代表: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4)《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文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材料一《春望》可知,这是杜甫的写作风格,他的诗获得了“诗史”的美誉。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坎坷。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诗中“国破”是因为安史之乱。
(2)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文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词作中“靖康耻”指的是金灭北宋。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岳飞抗金就是为了复靖康之耻。岳飞是抗金英雄,他遏制了金的掠夺战争,维护了南方相对和平,保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古代杰出的民族英雄.因此历代百姓如此地尊崇岳飞。
(3)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文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所学知识可知,《窦娥冤》的作者是关汉卿。关汉卿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流传至今的有10多种,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关汉卿用浪漫的艺术手法,愤怒地鞭挞了黑暗势力。元曲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青衫泪》、《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郑光祖《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白朴《墙头马上》、《天籁集》等。
(4)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文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都是明朝时期成书的著名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