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期末复习专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期末复习专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29 21:32:38

文档简介

初一年级历史教研组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单元章节复习材料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 1 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隋朝的建立
1.建立:__________年,外戚__________(_________)夺取__________政权,建立__________,定都__________。
2.隋的统一的概况
(1)时间:__________年,隋朝灭__________,统一南北;
(2)意义:结束了长期的__________局面,实现了统一,顺应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发展大趋势,
为__________时期经济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
3.隋文帝治国措施
(1)经济上:发展__________,编订__________,统一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制度;
(2)政治上:加强中央__________,提高行政__________;
4.作用:促进了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人口__________和__________面积大幅度增长、粮仓丰
实;隋朝成为__________辽阔、__________强盛的王朝;史称“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开通大运河
1.条件
(1)经济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统治奠定了经济基础;
(2)政治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
(3)自然条件:以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基础。
2.目的:为了加强____________________,巩固隋朝对全国的__________。
3.大运河概况:1、2、3、4、5 记忆法
(1)一条:隋场帝从__________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__________的大运河;
(2)二长:全长__________多千米,是古代世界__________的运河;
(3)三点:以__________为中心,北达__________,南至__________;
(4)四段:__________、通济渠、__________、__________(自北向南);
(5)五河:海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钱塘江(自北向南)。
4.作用
加强了南北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贯通了不同__________之间的水路__________,成为连
接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与__________的纽带。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官吏选拔权由____________________垄断,选官看中__________,不太注重
__________。
2.过程
(1)隋文帝:注重考察人才的__________,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__________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意义
(1)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__________制度的一大变革;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李世民 - 1 -
初一年级历史教研组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单元章节复习材料
(2)加强了__________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3)扩大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4)推动了 __________的发展;
(5)科举制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 1300 年。
四、隋朝的灭亡(581—618 年)
1.原因
(1)根本原因:__________统治残暴;
(2)直接原因:隋末 ____________________推翻了隋朝的统治。
2.隋炀帝统治残暴的表现
(1)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__________,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财力 );
(2)在位期间,建了一系列____________________(营建东都__________,开凿__________,修筑长城和驰道 );
(3)屡次发动__________(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致使民不聊生,
____________________激化。
3.概况:__________地区首先爆发农民起义,随即蔓延至全国,隋朝统治面临瓦解。
4.灭亡:公元__________年,隋炀帝在__________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与秦朝灭亡原因相同都是__________)
知识总结
隋朝 581 年建立, 618 年灭亡,享国三十七年,开创了科举制,开通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
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
知识拓展
1.关于对隋文帝杨坚的评价。
答:杨坚在位期间,军事上攻灭陈国,成功地统一了严重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击破少数民族突厥;内政方面
,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开皇(隋文帝年号)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
到 700 余万户,是中国农耕文明的辉煌时期之一,史称“开皇之治”。
2.科举制度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
答:科举制选拔官吏的依据不再是家族名望,而是学识、才能,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有才能的人;选拔官吏的
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3.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
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4.《旧唐书 李密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
,千里则烟火断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答:隋炀帝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开通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还多次巡游、三次东征,这一系列
的徭役和兵役耗费人力、财力无数,影响正常生产活动,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导致了这种状况的出现。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李世民 - 2 -
初一年级历史教研组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单元章节复习材料
第 2 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建立
(1)建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时间和都城:________年建立唐朝,定都____________。
2.贞观之治
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 626 年即位,627 年改年号为“____________”,统治时期政治____________,
经济____________,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秩序____________,国力增强,史称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原因)
(1)用人上:善于纳谏,吸取_________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____________,虚心____________,采用____________
等人建议;用人唯贤,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出现了著名宰相____________、杜如晦等。
(2)政治上
①进一步完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了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②制定____________,减省刑罚;
③增加____________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____________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3)经济上:减轻人民的____________,鼓励发展____________生产;
(4)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____________的统治。
(5)影响或表现
____________统治期间,政治比较____________,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盛世局面。
(6)对唐太宗李世民的评价
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促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出现;唐太宗是我国历史
上杰出的封建帝王。
二、女皇武则天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登基称帝:唐高宗去世后,____________连废两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______。她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
①政治上:打击敌对的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化上:大力发展____________,创立____________制度;
③经济上:减轻____________,重视发展____________。
3.影响
社会经济得以__________________,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____________和开拓,为“__________________”局面
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人们称她的统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
1.背景原因
(1)____________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2)____________的雄才大略。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李世民 - 3 -
初一年级历史教研组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单元章节复习材料
2.治理措施
(1)重用人才
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辅佐下实施改革。
(2)改革措施
①政治上:整顿____________,裁减____________(注重____________考核);
②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____________;
③文化上:注重__________________,编修____________。
3.影响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____________,国库____________,民众生活安定,唐朝
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____________时期,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总结
唐朝 618 年建立, 907 年灭亡,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知识拓展
1.科举制度的演变过程。
(1)诞生:
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录用人才。(之前选拔官吏主要看门第的高低);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2)完善:
唐太宗时,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武则天时,创立了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时,诗赋被作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
(3)废除:科举制在我国延续了 1300多年,直至清朝末年(1905年)才废除。
(4)影响:
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人各级政府任职;
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
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也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但后来,明朝“八股取士”严重束缚
了人们的思想。
2.汉、隋、唐三朝的主要盛世及其共同点。
(1)主要盛世:西汉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东汉的光武中兴、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2)共同原因:
①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
②政治清明和政策稳定是盛世保证(如:制度的创新、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外交政策等) ;
③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④统治者的勤政爱民、励精图治。
(3)共同表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思想活跃,外交开放,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4)现实意义: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社会经济发展;
②合理调整统治政策,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③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④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并重,确立民本思想,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社会。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李世民 - 4 -
初一年级历史教研组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单元章节复习材料
第 3 课 盛唐气象--万国来朝
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
(1)统治者重视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断扩大;
(2)农业__________________不断改进,发明推广了重要的生产工具,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兴修水利工程。
2.手工业
(1)纺织业
①特点:花色________________,技术高超;
②代表作品:丝织________________高,如____________,色彩艳丽,纹饰精美。
(2)陶瓷业
①特点:造型____________,色彩亮丽;
②代表作品:越窑的____________、邢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商业
①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繁华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扬
州、成都;
②代表城市--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中心,也是一座____________的大都会。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____________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尊称为“____________”。
2.民族交往方式--战争冲突与和平交流
(1)战争:唐初,____________控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
治。
(2)任职:朝廷中很多重要官职由________________人士担任。
(3)册封
①唐玄宗封____________首领为渤海郡王;
②封____________首领为怀仁可汗;
③封____________首领为云南王。
(4)设置管理机构:唐太宗设置________________、武则天设置________________(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5)和亲交流
①唐太宗时,641 年________________入藏,和吐蕃首领________________联姻;
②唐中宗时,710 年________________入藏 ,吐蕃首领________________迎娶金城公主;
③唐穆宗时,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_____________________”。
(6)唐蕃和亲的意义
①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②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3.西南地区--吐蕃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李世民 - 5 -
初一年级历史教研组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单元章节复习材料
(1)地位:吐蕃人是今天_____________的祖先;
(2)人物:7 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首领)松赞干布统一_____________,定都逻些;
(3)事件:_____________入藏和_____________入藏。
4.北方--回纥
(1)地位:回纥是今天___________________的祖先;
(2)事件:8 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_____________。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5.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
“_____________”。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原因
政治_____________,经济_____________,民族_____________,交通发达,思想活跃。
2.社会风气的特点
(1)社会风气比较_____________,社会充满活力,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社会风气_____________。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原因:经济_____________;国家_____________;民族广泛_____________。
2.唐诗--三个代表人物
(1)李白
①美誉:_____________;
②时间:_____________时期(唐玄宗);
③诗歌特点:歌颂祖国山河壮美,抒发昂扬进取精神;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浓郁的_____________
情怀。
(2)杜甫
①美誉:_____________;
②时间:由盛转衰时期;
③诗歌特点:反映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写的诗被称为“_____________”。
(3)白居易
①美誉:_____________;
②时间:唐朝_____________;
③诗歌特点:直面社会_____________,揭示统治者的_____________和人民_____________,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2.书法--三个代表人物
(1)颜真卿
①特点:_____________劲美,雄浑敦厚;
②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柳公权
①特点:方折峻丽,笔力_____________;
②代表作:《_____________》。
(3)欧阳询
①代表作:《九成宫醴泉碑铭》。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李世民 - 6 -
初一年级历史教研组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单元章节复习材料
3.绘画--两个代表人物
(1)特点:绘画的题材和类型_____________。
(2)类型:_____________画、_____________画、花鸟画、_____________画。
(3)代表人物
①阎立本
a.绘画特点:人物画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b.代表作:《_____________》(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
②吴道子
a.绘画特点: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b.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c.称谓:_____________。
4.音乐舞蹈
(1)特点:吸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精华,多姿多彩,出现舞蹈家、歌唱家、乐器演奏家;
(2)代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王--唐太宗李世民)。
5.石窟建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时间:4 世纪--13 世纪;
(2)地点:甘肃_____________市东南的鸣沙山,窟内有彩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书等。
知识拓展
1.我国三大石窟。
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2.楷书四大家。
唐朝欧阳询(欧体) 、唐朝颜真卿(颜体) 、唐朝柳公权(柳体) 、元朝赵孟頫(赵体) 。
3.我国隋唐时期科技方面有哪些世界之最。
①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的赵州桥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②唐都长安规划整齐 ,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③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
④唐朝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4.隋唐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辉煌的文化
①经济繁荣为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②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
③各民族间和对外交流的频繁 ,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李世民 - 7 -
初一年级历史教研组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单元章节复习材料
第 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1)目的:为了学习中国的_____________;
(2)含义: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_____________”。
(3)概况:日本派遣十几批遣唐使访华,最多的一次达到 500 多人,同行的还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规模
十分宏大;
(4)贡献: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_____________、典籍、_____________、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鉴真东渡
(1)时间:_____________时期;
(2)目的:传授_____________;
(3)过程:754 年,鉴真_____________东渡抵达日本;
(4)贡献:在日本传播中国的医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
卓越的贡献,鉴真主持修建的_____________是日本一级国宝。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1.主要交往方式:___________交流,___________往来;
2.代表人物:___________;
3.表现
①新罗派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学习中国文化;
②新罗商人来华经商,新罗___________居唐朝进口首位;
③新罗仿唐___________制度,用___________选拔官吏;
④引人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算等科技成就;
⑤朝鲜___________传入中国。
三、玄奘西行
1.时间:___________初年(___________时期);
2.出发地:___________;
3.目的:求取___________;
4.目的地:___________;
5.贡献
(1)携带大量佛经回到___________;
(2)主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作,为中国___________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其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_____》,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珍贵文献。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李世民 - 8 -
初一年级历史教研组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单元章节复习材料
知识拓展
1.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带给我们的启示?
(1)特点:
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
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2)原因:
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
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3)启示:
①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②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③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善于吸取其他国家优秀文化,为己所用。
2.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发展情况。
(1)唐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
政治改革,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
唐朝文化,为日本设计唐招提寺,被日本药学界奉为始祖。
(2)唐与新罗的关系。
①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②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
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
还口述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记》。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李世民 - 9 -
初一年级历史教研组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单元章节复习材料
第 5 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安史之乱
1.原因
(1)___________末年以后,___________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尖锐,___________形势紧张;
(3)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_________________局面;
(4)边将___________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概况
(1)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
(2)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___________年平定叛乱。
3.过程
(1)从河北南下,攻占东都___________,攻下___________,逼近___________;
(2)___________仓皇逃往四川;
(3)太子___________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
4.影响
(1)对_________________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___________地区遭到浩劫;
(2)唐朝的国势从此_________________,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唐朝的___________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___________权势加大,逐渐形成_________________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
(1)原因
①唐朝后期,统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权;
②_________________严重,经常发生___________战争;
③人民___________繁重,生活因苦;
④遇到连年的___________,人民无以为生。
(2)过程
起义军在___________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___________,建立政权。
(3)影响:给唐朝统治以___________的打击。
2.唐朝灭亡
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建立了___________政权,唐朝至此灭亡(唐朝:618 一 907 年)。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五代有更替:先后出现___________、后唐、后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政权(北方___________流域);
十国有南北: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
2.社会状况
①北方:政权___________,战事不断,政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李世民 - 10 -
初一年级历史教研组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单元章节复习材料
②南方:政局相对___________,经济有一定发展。
3.实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皆是手握兵权的武将。
4.评价: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
联系,___________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知识拓展∶黄巢诗作二首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材料研读: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 ,千里萧条。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
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之句。
想一想:“安史之乱”这场战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
答: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尤其是广大北方地区田地荒芜,十室九空,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李世民 - 11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答案
第 1 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隋朝的建立
1.581 杨坚(隋文帝) 北周 隋朝 长安
2.(1)589 陈 (2)分裂 统一多民族国家 隋唐 繁荣发展
3.(1)经济 户籍 南北币制 度量衡 (2)集权 效率
4.经济恢复 发展 数量 垦田 疆域 国力 开皇之治
二、开通大运河
1.(1)隋文帝 (2)国家统一 (3)天然河道 古运河
2.南北交通 统治
3.(1)605 南北 (2)2700 最长 (3)洛阳 涿郡 余杭
(4)永济渠 邗沟 江南河 (5)黄河 淮河 长江
4.政治 经济 文化 水系 交通 富庶地区 国都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魏晋南北朝 上层权贵 门第 才能
2.(1)学识 (2)进士科
3.(1)选官 (2)皇帝 (3)官吏选拔 (4)教育 (5)历代王朝
四、隋朝的灭亡(581—618 年)
1.(1)隋炀帝 (2)农民起义
2.(1)民力 (2)重大工程 洛阳 大运河 (3)战争 社会矛盾
3.山东
4.618 江都 暴政亡国
第 2 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1)李渊(唐高祖) (2)618 长安
2.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 清明 发展 稳定 贞观之治
(1)隋朝 政事 纳谏 魏征 房玄龄
(2)①三省六部制 ②法律 ③科举 进士科
(3)劳役负担 农业 (4)西域
(5)唐太宗 清明 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6)贞观之治
二、女皇武则天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武则天 周
2.①官僚贵族 ②科举制 殿试
③人民负担 生产
3.持续发展 巩固 开元盛世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三、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
1.(1)武则天 (2)唐玄宗
2.(1)姚崇 宋璟
(2)①吏治 冗员 官吏 ②税制 ③文教 经籍
3.政治稳定 繁荣 充盈 鼎盛 开元盛世
第 3 课 盛唐气象--万国来朝
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经济的繁荣
1.(1)农业生产 垦田面积
(2)生产技术 曲辕犁 筒车
2.(1)①品种多 ②工艺水平 蜀锦
(2)①精美 ②青瓷 白瓷 唐三彩
(3)①水陆交通 大都市 长安 洛阳 ②国际性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开明 天可汗
2.(1)突厥 漠北 西域 (2)少数民族
(3)①渤海国 ②回纥 ③南诏
(4)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5)①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 ②金城公主 尺带珠丹 ③唐蕃会盟碑
3.(1)藏族 (2)青藏高原 (3)文成 金城
4.(1)维吾尔族 (2)怀仁可汗
5.天可汗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清明 发达 交融
2.(1)开放 (2)兼容并包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繁荣 安定 交往
2.(1)①诗仙 ②盛唐 ③浪漫主义
(2)①诗圣 ③战争 政治 诗史
(3)①诗魔 ②中期 ③现实 腐化 疾苦
2.(1)①端正 ②《颜氏家庙碑》
(2)①劲健 ②《玄秘塔碑》
3.(1)广泛 (2)人物 山水 宗教
(3)①步辇图 ②《送子天王图》 画圣
4.(1)周边民族 (2)《霓裳羽衣曲》 《秦王破阵曲》
5.敦煌莫高窟 (2)敦煌 壁画 佛经
第 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1)先进文化 (2)遣唐使 (2)留学生 留学僧
(4)文学 书法艺术 (5)阿倍仲麻吕
2.(1)唐玄宗 (2)佛经 (3)第六次
(4)文学 书法 建筑 唐招提寺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文化 经济
2.崔致远
3.①使节 留学生 ②物产 ③政治 科举制 ④医学 天文 ⑤音乐
三、玄奘西行
1.贞观 唐太宗
2.长安
3.佛经
4.天竺
5.(1)长安 (2)翻译经书 佛教
(3)大唐西域记 中外文化交流史
第 5 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安史之乱
1.(1)开元 唐玄宗 腐败
(2)社会矛盾 边疆
(3)中央 地方 外中内轻
(4)安禄山
2.(1)755 763
(2)安禄山 史思明
(3)763
3.(1)洛阳 潼关 长安
(2)唐玄宗 (3)李亨
4.(1)社会经济 北方
(2)由盛转衰 (3)中央 节度使 藩镇割据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1)①腐败 宦官 ②藩镇割据 兼并
③赋税 ④灾荒
(2)黄巢 长安
(3)致命
2.907 朱温 后梁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后梁 后汉 后周 黄河
2.①更迭 动荡不安 ②稳定
3.藩镇割据
4.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