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美术》教学设计
课 题: 戏曲美术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版本:冀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五课
教材分析
《戏曲美术》是冀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第5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课,本课主要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戏曲美术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们学习戏曲美术的兴趣,中国戏曲历史悠久、门类丰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京剧,戏曲美术是戏曲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中国戏曲产生于民间,与民间美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课旨在引领学生在传统艺术和现代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了解并热爱民族传统艺术,并从中汲取我们所需要的艺术营养,提高手绘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学情分析
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学情分析:
1.心理年龄特点:初中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过程中,但是形象思维仍占主体地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仍以直观性教学为主,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时地引导教学。
2.知识储备情况,通过前面的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经验都为学习本节课做了知识的铺垫。
3.个体差异性,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美术的基础知识(从服饰、脸谱、道具等),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欣赏能力。
2.能力目标:掌握绘制脸谱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能够从戏曲美术中汲取感兴趣的艺术形象,进行变化,创作出具有鲜明特征的作品。
3.情感目标:欣赏、感知中国戏曲服饰、脸谱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愿意了解戏曲美术。通过对戏曲美术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并发扬光大的情感。
教学重点
欣赏、了解戏曲美术的服饰、脸谱的基本知识,掌握绘制脸谱的基本方法,夸张的艺术手法的合理运用。
教学难点
激发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兴趣,从“不懂”到“逐渐了解”,积极主动地感受中国戏曲艺术之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佩戴脸谱,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与戏曲有关的场景、服饰、脸谱等)并播放戏曲伴奏。
教师提问:根据老师佩戴的脸谱和视频片段,请同学们说出和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戏曲。引出课题——戏曲美术
二、讲授新课
中国戏曲美术分类从形式上分,包括“舞台设计、舞台灯光设计、戏剧服饰设计、戏剧化妆设计、舞台绘景设计”五个部分。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戏剧服饰设计、戏剧化妆设计。
1.先从戏曲里的行当开始吧。老师这儿有几张戏曲面具,请几位同学上来戴一戴。背对大家戴好面具,同时转身面对大家。让学生区分各行当。
设计意图:此环节给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调动了学生深入探究的积极性。
教师具体讲解各行当
生行(出示文字和图片)一般指比较文雅的男性角色。
旦行(出示文字和图片)一般指女性角色。
分别出示梅兰芳剧照和生活照,指出在戏剧艺术中既有男扮女装也有女扮男装,说明梅兰芳老先生是唱旦角的。日本人占领上海以后,曾多次邀请梅兰芳老先生登台献艺都被他拒绝了,直到抗日战争结束他才重返艺术舞台。表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简要介绍以梅兰芳老先生为首的四大名旦(出示文字和图片)
净行(出示文字和图片)俗称大花脸。
丑行(出示文字和图片)特指诙谐幽默的滑稽角色。
2.京剧服装形式:蟒、女蟒、老旦蟒、帔、女花褶子、开氅等品味戏服图案内涵。
蟒:是帝王及高级官员在正式场合所穿的服装,穿的时候腰间有玉带。最容易辨识蟒的方法是看它的下摆有海水江涯(有如海水浪花的样子)。蟒的颜色,如黄色系的表示皇族,红色表示地位很高,穿黑蟒的多半与其脸谱相配,象征性格刚直,为包拯专用 。
女蟒的款式尺寸短,所绣纹样主要是凤凰、牡丹,以鸟中之王、花中之魁象征至尊至贵的女性。
帔,即对襟长袍。是帝王、中级官吏、豪宦乡绅及其眷属在居家场合所通用的常服。
女花褶子用于平民家庭的女子(所谓“小家碧玉”)。因其身份低,所以只用二方连续纹样作为缘饰。
“开氅”属于便服。用于高级武将权臣在非礼仪场合(军旅、居家)。因为这种服饰气派很大,所以为了强化表现力,也用于戏剧主角的某类人物,如占山为王的寨主,武艺高超的大将及侠士等。
3.脸谱——净角化妆之美
紧随上一环节的知识点“行当”,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在生旦净丑四个行当的化妆中,哪个行当的化妆最突出、最富有特色?
学生:净。
顺势导入戏曲化妆环节的教学重点:那我们就先从净角开始赏析。(展示戏曲脸谱图片)净角的面部化妆称为“脸谱”是戏曲化妆里勾画程序最繁琐、色彩和图案的信息最丰富、最有意思的一种化妆方式,用哪些色彩、画什么图案、怎么构图,都有规律和讲究,所以叫“脸谱”。
1)脸谱与色彩的关系——看色彩、猜性格
多媒体出示两个人物(关羽、曹操)猜猜他们是谁?
色彩让人联想到血液、威严。——给人一种血气方刚,带有正面情感色彩,所以戏曲脸谱中的红色象征忠勇的个性。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蓝色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
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如:武大虬。
黄色代表袅勇、凶猛的人物,如:宇文成都。
师生合唱《说唱脸谱》巩固本知识点,活跃课堂气氛。
京剧脸谱的图案丰富,五彩缤纷、多种多样,有着很强烈的神秘感。
2)出示包公脸谱,观察一下,包公脸上有什么图案?月亮
含义:一轮明月当空照,象征他的清正廉明、铁面无私。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戏曲脸谱艺术的创造性特点,出示典韦脸谱,他的眉毛是一个什么图案?—— 戟 典韦手使的兵器装饰到了脸上。
设计意图: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学会赏析的方法。
刚才赏析了脸谱的色彩和图案,明白了这些不是随便装饰在人物面部的。戏曲脸谱上的色彩和图案有着严格的格式和规律,这在脸谱中叫“谱式”。下面教师介绍基本谱式。
3)谱式分类:“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碎花脸”、“象形脸”、“歪脸”、“太监脸”、“英雄脸”、“小妖脸”等。出示各个谱式的简介和图片(强调:中国戏曲美术的审美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绘画美学思想的重大影响。如重“神似”而轻“形式”。)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刚才我们通过色彩、图案和谱式,了解了脸谱的魅力。在有限的空间里,艺术家通过色彩、图案和谱式来进行丰富的艺术处理,使人物个性鲜明、特征突出。从而达到一个亮相就能使观众辨别出善恶忠奸的目的。
4)脸谱绘制步骤:
画脸型(画出中线和水平线)——勾画纹样——定稿上色
要按由浅入深地顺序涂。最后着墨色(图片展示绘制过程)。
教师总结:以左右对称为主,在绘制上采用线面结合的方法,多用鲜艳的色彩,对比强烈。分别对眼、鼻、须、嘴、额、颊的夸张造型和大胆用色,要画得线条流畅、色彩鲜明。(出示学生作品)
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
“三块瓦脸”的绘制过程,学生绘制“三块瓦脸”色彩自定。
播放戏曲音乐,学生开始绘制,教师巡视指导。(屏幕出示优秀范图让学生参考)
作业点评
学生互相展示、观看、评价,教师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制作,表扬有创意的作业。
四、课堂小结及延伸
戏曲美术是戏曲文化的一个重要而有机的组成部分。它所创造出来的行当分明的戏装和佩饰、性格鲜明的各类脸谱、独具特色的舞台布景,丰富了戏曲艺术的表现力,与丰富多变、韵味悠长的戏曲唱腔一起构成中国独特的民族戏曲文化。
其实这些漂亮的脸谱图案不只是可以运用在戏曲中,在其他场合也可以做为独立的艺术装饰,以凸显民族特色。
五、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课我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多媒体视频、图片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们都参与进来,产生乐学、爱学、主动去学的愿望,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有乐趣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不足之处是个别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不敢动手去画,参与性不强。
课后反思
本课我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多媒体视频、图片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们都参与进来,产生乐学、爱学、主动去学的愿望,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有乐趣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不足之处是个别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不敢动手去画,参与性不强。有部分学生对脸谱谱式的了解不够深入,对不同色彩所代表不同含义了解的不够透彻,所以作业中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不过在学生的互评过程中都能够及时的改正,所以这节课的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
我需要不断探索各种更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故事、游戏等使我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变得越来越自信。
戏曲美术
1. 四大行当
2. 服饰
3. 脸谱(色彩、图案、谱式)
4. 绘制脸谱步骤
多媒体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