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温故知新黄帝时代的发明:船、
车、
文字、
养蚕缫丝、
弓箭、衣服、
宫室、
历法、
音律、
医药等。
仓颉第19课文字演变壶关县树人学校 (346班) 陈彩霞文字起源上古结绳而治(传说)实质:
记事 的方法 仓颉造字作用:
收集、整理文字萌芽 起源:刻画符号演变而来 时间、地点: 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姜寨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原始文字的雏形。甲骨文概念:保存在商代甲骨上用以记载占卜情况的文字,称甲骨文。特点:比较成熟的上古文字。材料:龟甲、兽骨、(刀)地位史实链接 汉字形成为系统的文字是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考古证实,在商朝早期,中国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在商代,国王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占卜, 甲骨就是占卜时的用具。 甲骨制造 甲骨在使用之前,要先经过加工。首先把甲骨上的血肉除净,接着锯削磨平。然后,在甲的内面或兽骨的反面用刀具钻凿凹缺。这些凹缺的排列是有序的。占卜的人或者叫巫师,把自己的名字、占卜的日期、要问的问题都刻在甲骨上,然后用火炷烧甲骨上的凹缺。这些凹缺受热出现的裂纹就称为“兆”。巫师对这些裂纹的走向加以分析,得出占卜的结果,并把占卜是否应验也刻到甲骨上。经过占卜应验之后,这些刻有卜辞的甲骨就成为一种官方档案保存下来。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 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自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有文字之甲骨,整整100年了,目前出土数量在15万片之上,大多为盘庚迁殷至纣亡王室遗物。 以出至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因所刻多为卜辞,故又称贞卜文字。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认千余字。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早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甲骨文的情况造字法使用法许慎:
东汉《说文解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左形右声:材、偏、铜、冻、证、骑、秧、硝
右形左声:攻、功、颈、削、瓢、故、鹉、雌
上形下声:管、露、爸、芳、崖、宵、界、晨
下形上声:架、案、慈、斧、贡、忿、膏、凳
外形内声:固、病、庭、阀、园、匾、裹、衷
内形外声:闷、问、闻形声字汉字发展与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字形变化 结构相通石鼓文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汉字地位世界上唯一的形声表意方块字,且经久不衰;
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山”:象形字,
“刃”:指事字,
“林”:会意字,
“渭”:形声字。阅读与练习(96页)学完本课有什么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