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同步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同步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29 22:1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同步训练题
一、单选题
历史老师往往采取专题的形式来讲述历史,黑板上归纳了几个史实:科举制的完善、文成公主入藏、遣唐使来华、玄奘西行、鉴真东渡,老师要总结的主题是( )
A.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 中华民族的汇聚与融合 D. 中华民族多元文化融合一体
下面表述可以用来概括唐朝基本特征的是( )
A.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B. 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
C.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到:“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④对外交通发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宋辽议和”、“宋夏议和”等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多民族政权并立
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
A. 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 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历史发展一般都具有阶段性特征。辽、宋、西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 统一国家建立 B.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关系发展 D.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宋代江南某户家作客,你不可能遇到( )
A. 主人盛上占城稻米饭 B. 主人家桌子上摆着瓷器茶水壶
C. 主人告诉您有些商人用纸币做买卖 D. 主人的儿子们在讨论昨日瓦舍中看的京剧
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
A.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B. 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 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D. 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
A. 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 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 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 繁荣与统一的时代 B.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 和平共处与民族交融
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下列说法与隋炀帝无关的是(  )
A. 灭掉陈朝,统一了全国 B. 在位期间,开通了大运河
C. 暴虐无道,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D. 正式设置进士科,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宋太祖下列改革措施中因果联系不正确的是(  )
A. 行政权改革-机构重叠-财政困难 B. 财政权改革-机构臃肿-财政困难
C. 军权改革-兵将不识-战斗力削弱 D. 军权改革-藩镇消失-外部威胁消失
周恩来说:“清代以前,不管是明、宋、唐、汉各朝代,都没有清朝那样统一。”下列哪项不属于清朝前期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
A. 设置台湾府,加强海防 B. 派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
C. 册封达赖、班禅并设置驻藏大臣 D. 郑成功打败荷兰,收复台湾
在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是不同时代独特的文学艺术成就。请按照这些文学形式出现的先后顺序将下列代表人物像进行排序。( )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③② C. ③④①② D. ②①③④
扬州曹庄隋炀帝墓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下列与隋炀帝无关的是( )
A. 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B. 正式设置进士科,按照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C. 结束分裂割据,统一全国
D. 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二、材料解析题
亲人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事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政治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中国历史是一脉相承的,每个朝代都对前朝有继承,但更有创新和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材料一 弄权“有才”的雍正皇帝因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君相争权”问题。
(1)阅读材料一,“天才式的发明”指的是什么?在此之前,宋、明两朝是怎样解决“君相争权”问题的?
【对外关系——局势逆转】
材料二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
——摘自《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讲话》
材料三从对外关系上说,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给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2)请分别举例说明唐朝文明交流“不是单一的、单向的”和宋、元在对外关系上“居于主动地位”的典型表现。从明朝后期开始,我国的对外关系出现了什么变化 并分析该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
【科技成就——日渐衰落】
材料四到隋、唐、宋、元,(中国科技)有了更大的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期间最为璀璨且举世闻名的是四大发明。……明清之际,我国科技全面走向了落后。
——摘编自《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回顾与思考》
(3)请列举一例宋元时期的重大发明。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全面走向落后的原因有哪些。
【感悟历史——追根求源】
(4)概括四则材料,你认为我国封建社会自唐宋走向明清,出现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绝,阅读材料
【思想】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巨变和经济大发展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和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生产发展,各民族融合的加强以及对外交往的扩大,使文化也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中国古代所崇拜的对象,到后世,都合并起来,而被收容于道教之中。然所谓道教,除了牵合道家之学之外,尚有一个元素,那便是神仙家。中国社会,迷信宗教是不甚深的。此由孔教盛行,我人之所祈求,都在人间而不在别一世界之故。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科技】
材料三
秦汉至明清时期主要科技成就展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②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③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⑤徐光启的《农政全书》⑥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⑦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⑧中国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文学 制度】
材料四唐宋两个朝代的文化在许多方面是相接续的,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是继唐代之后又一个文化高峰。唐代所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皇帝和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这个时期文明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在整合中创新。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艺术】
材料五①曹魏时期的书法家锺繇,独创楷书书法,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
②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东晋的王羲之,他的代表作品《洛神赋图》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③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柳公权和吴道子等。
(1) 材料中“儒学”的创始人是谁?依据材料指出“儒学”取得正宗地位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说出“道家之学”的创始人。概括指出道教与道家思想的不同以及中国社会迷信宗教“不甚深”的原因。
(3) 据材料三请你依据主题进行归类(填序号即可)
医学成就: ______
农学著作: ______
四大发明: ______
(4)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科技发展缓慢的原因。(一点即可)
(5) 唐宋文化的成就分别表现在哪一文学形式上?分别列出当时的代表人物一位。
(6) 据材料四和所学说说唐代“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指的是哪一制度?宋代“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说明当时实行怎样的政策?
(7) 材料五中的总结有两处错误,请你指出并帮他们改正。
(8) 通过上述探究活动,说说我们该如何使中国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感受文学魅力,一览历史胜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学览胜一:唐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杜甫·忆昔二首
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徐夤·放榜日
( 1)杜甫诗句所描述的盛世为________________,徐夤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体现了唐朝的________________(填写制度名称)。
文学览胜二:宋词——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
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柳永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
(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杭州在宋代被誉为“东南繁华之最”的原因。
文学览胜三:元曲——四围锦绣繁华地,车马喧天闹起
贯云石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
( 3)贯云石对元朝有怎样的认识?请列举元朝对疆域有效治理的措施。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社会特点,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结合所学和题干,“科举制的完善、文成公主入藏、遣唐使来华、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均发生在唐朝时期,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故A正确。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明清时期的社会特点,故排除B。
CD.中华民族的汇聚和融合及中华民族多元文化融合一体指民族融合的社会特点,主要发生在两个时期,即魏晋南北朝时期和辽宋夏金元时期,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CD。
故选A。
2.【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的特点,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民族关系和睦,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交流发达。唐朝基本特征的是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故A正确。
B.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是宋元时期,故排除B项。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指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故排除C项。
D.秦汉历史的基本特征是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故排除D项。
故选A。
3.【答案】D
【解析】略
4.【答案】D
【解析】略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唐诗的写作对于文化素养有较高的要求,诗人多是传统的读书士人;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为满足这一群体的娱乐需求,更为浅显的词流行起来;元曲以其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特点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明清,经济进一步发展,商业成为国家的一大重要产业,小说的故事性、娱乐性更高,通俗而平易近人,经常以普通人物做主角,更易引起人们的共鸣。故B正确。
A.诗人多是传统的读书士人;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为满足这一群体的娱乐需求,更为浅显的词流行起来。故A错误。
CD.与题干无关。
故选B。
6.【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辽、宋、西夏时期的历史特征是民族政权的并立与民族交融。北宋统治着中原地区和南方地区,辽是在北宋的北方与之并立的政权,西夏是统治着宁夏等地区与宋并立的政权,金灭辽和北宋后与南宋对立。同时这一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故C正确。
A.统一国家的建立时秦汉时期,故A错误。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是隋唐时期,故B错误。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明清时期,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要求具备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A.宋代,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故A说法正确。
B.宋代是我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故B说法正确。
C.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C说法正确。
D.京剧是清朝形成的,宋代人不可能谈论到,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8.【答案】A
【解析】略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辽、宋、西夏、金时期的时代特征,要求具备准确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
【解答】
C.依据所学可知,十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政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12世纪初女真首领阿骨打建立金政权,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辽、宋、西夏、金时期属于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故C正确。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去世后无人有足够力量支配整个中国,加上北洋军内存在明显的派系争斗,各省有实力的人物为保存自己的政治利益纷纷组建军队划分势力范围,形成了地方军阀割据政权。故A错误。
B.春秋时期属于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故B错误。
D.秦汉时期属于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故D错误。
故选C。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辽、宋、夏、金时期的时代特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及概括能力。
【解答】
B.辽、宋、夏、金时期,我国有多个并立的民族政权,各民族政权之间时战时和,民族关系不断发展。这段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迅速,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北方,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在南宋完成。所以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故B符合题意。
ACD.这三项均不是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故排除ACD。
故选B。
11.【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隋炀帝,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A.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统一全国。故与隋炀帝无关的是灭掉陈朝,统一了全国,故A与隋炀帝无关。
BCD.隋炀帝在位期间,开通了大运河;由于隋炀帝的暴虐无道,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取士制度的正式确立,故BCD均与隋炀帝有关。
故选A。
1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外部少数民族的威胁并没有消失,统治者屈服于少数民族政权,以“岁币”求“和平”,故D不正确。
ABC.三项均是宋太祖实行改革带来的弊端,故ABC正确。
故选D。
13.【答案】B
【解析】略
1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的成就,要求就读图文信息。
【解答】
④①③②.李白是唐代诗人;李清照是宋代的词人;关汉卿是元代的杂剧作家;曹雪芹是清代文学家,故④①③②正确。
故选B。
1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与隋炀帝的有关内容,要求识记基础。
【解答】
C.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了大权,581年,杨坚建立了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了全国,故C项与隋炀帝无关。
ABD.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按照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故ABD与隋炀帝有关。
故选C。
16.【答案】(1)“天才式的发明”指的是设立军机处。宋;分化事权、削弱相权;明:撤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
(2)唐朝: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宋:加强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元朝:创立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对外交往的国家多达140多个。变化:从对外开放转为闭关锁国。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对外来经济的抵制作用。
(3)宋元时期的重大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全面走向落后的原因:当时中国落后的社会生产关系和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地束缚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封建统治者历来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压制了手工业的发展,不利于科学技术成果的产生和推广;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统治,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发展。
(4)我国封建社会自唐宋走向明清,出现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清之际,封建制度已经开始走向没落。
【解析】(1)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加强君主专制,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弄权‘有才’的雍正皇帝因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君相争权’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才式的发明”指的是设立军机处。在此之前,宋、明两朝解决“君相争权”,宋代宋太祖分化事权,削弱相权。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
(2)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对外交往,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从对外关系上说,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给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元在对外关系上“居于主动地位”的典型表现如唐朝: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元朝:创立了中文交通的新局面,对外交往的国家多达140个。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我国开始遭到列强的侵略,对外政策开始发生变化,即从对外开放转为闭关锁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对外来经济的抵制作用,使得封建政府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3)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的重大发明及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全面走向落后的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材料“到隋、唐、宋、元,(中国科技)有了更大的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期间最为璀璨且举世闻名的是四大发明,……明清之际,我国科技则全面走向了落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的重大发明有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全面走向落后的原因当时中国落后的社会生产关系和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地束缚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封建统治者历来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压制了手工业的发展,不利于科学技术成果的产生和推广;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统治,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发展。
(4) 本题考查我国封建社会自唐宋走向明清,出现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并结合所学可以归纳,我国封建社会自唐宋走向明清,出现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清之际,封建制度已经开始走向没落。
17.【答案】【小题1】孔子;原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生产发展,各名族融合的加强以及对外交往的扩大。
【小题2】老子。道教与儒家思想的不同是道教揉合了道家学说与神仙家。中国社会迷信宗教“不甚深“的原因是儒家学说的盛行,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小题3】医学:③⑦;农学:②⑤;四大发明:①④⑥⑧。
【小题4】封建制度日益腐朽(君主专制的强化、文化专制政策、闭关锁国等)。
【小题5】唐朝:唐诗;代表人物: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宋朝:宋词;代表人物: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小题6】三省六部制;重文轻武政策。
【小题7】②错误,将“《洛神赋图》”改为“《兰亭集序》”。③错误。将“吴道子”改为“欧阳询”。
【小题8】大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等。
【解析】1. 本题考查“儒学”的创始人及“儒学”取得正宗地位的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学”的创始人是孔子,春秋时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核心思想是“仁”。根据材料一“秦汉以后,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生产发展,各民族融合的加强以及对外交往的扩大,使文化也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可以得出,“儒学”取得正宗地位的原因是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生产发展,各名族融合的加强以及对外交往的扩大。
2. 本题考查“道家之学”的创始人及道教与道家思想的不同以及中国社会迷信宗教“不甚深”的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道家之学“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根据材料“中国古代所崇拜的对象,到后世,都合并起来,而被收容于道教之中。然所谓道教,除了牵合道家之学之外,尚有一个元素,那便是神仙家。中国社会,迷信宗教是不甚深的。此由孔教盛行,我人之所祈求,都在人间而不在别一世界之故”可知,道教与儒家思想的不同是道教揉合了道家学说与神仙家。中国社会迷信宗教“不甚深“的原因是儒家学说的盛行,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 本题考查对秦汉至明清时期主要科技成就进行分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表格信息。根据材料三表格和所学可知,医学成就有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农学著作有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四大发明包括蔡伦改进造纸术、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中国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故医学:③⑦;农学:②⑤;四大发明:①④⑥⑧。
4. 本题考查清朝科技发展缓慢的原因,要求识记基础史实。结合所学可知,清朝科技发展缓慢的原因是清朝时期封建制度日益腐朽,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等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与科技的进步。
5. 本题考查唐宋文化的成就表现的文学形式及其代表人物,要求识记基础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诗歌,主要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宋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词,主要代表人物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6. 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和重文轻武政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四“唐代所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指的是三省六部制。根据材料“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皇帝和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这个时期文明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在整合中创新”可以得出,宋代“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说明当时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目的是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具体表现是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7. 本题考查书法艺术,要求识记基础史实并纠正错误说法。结合所学可知,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东晋的王羲之,他的代表作品《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故②错误,将“《洛神赋图》”改为“《兰亭集序》”。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欧阳询是唐朝时期的著名书法家,吴道子是画家,故③错误。将“吴道子”改为“欧阳询”。
8. 本题考查如何使中国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并结合所学可以归纳出,应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等。
18.【答案】(1)开元盛世;科举制度。
(2)①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②经济重心南移,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③人口不断增加等等。
(3)认识:元朝疆域辽阔,国力强盛。措施:①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②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③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④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辖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等。
【解析】(1)本题考查唐朝盛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可知,杜甫回忆的是开元盛世的昔日繁盛景象。材料“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描写了放榜之时全城轰动的景象,所描绘的景象科举制有关。
(2)本题考查宋代经济发展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得出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据“东南繁华之最”“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并结合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相关知识得出经济重心南移,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据“参差十万人家”得出人口不断增加等等。
(3)本题考查元朝统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得出,元朝疆域辽阔,国力强盛。关于措施,结合所学,列举处中央中书省和地方行省制、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措施、对台湾地区管辖的措施和对西域地区管辖的措施等等。
第4页,共!异常的公式结尾页
第3页,共!异常的公式结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