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件(44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件(44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29 22:4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工业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钟表匠约翰·凯伊发明飞梭
纺织工、木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开设修理店五年后,瓦特开始钻研并发明了改良蒸汽机
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创造源于生产实践
阅读材料,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特点二: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特点三: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3、主要成就
目标导学一:电的应用
_____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1)美国发明家____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炮、摄影机、放映机,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各国发明家先后发明了发动机、电动机、电话、电车、电报等。(2)世界由此进入了“__________”。
电气时代
电力
爱迪生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找到了打开电能宝库大门的钥匙。
切割磁场会产生电流
法拉第
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发 电 机
机械能 →电能
1876年贝尔就是通过
这个话筒实现了电话
的第一次通话。
贝尔(1847——1922)
意大利人:马可尼
“无线电之父”
  在此工作时,马可尼才20岁。1896年发明无线电,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无线电装置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马可尼的简陋实验室
西门子无轨电车
爱 迪 生
爱迪生发明的电灯
“发明大王”爱迪生
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
爱迪生发明知多少
电报、电影 、印刷机 、改良打字机 、穿孔笔、气动铁笔和普通铁笔 、蓄电池 、水泥 、电车等, 一生2000余项发明,1093项专利,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打破他创造的发明专利数世界纪录。自16岁起,每隔12天半就有一项发明。
发明大王
爱迪生在留声机旁打盹
“数字”爱迪生

曾对1600多种耐热材料进行实验,先后失败了2000多次;
致力于电灯研究,历时10余年;
为了改进留声机,一连5天没睡觉
75岁的时候,每天准时上班;
81岁时提炼橡胶成功。
(1)善于思考,动脑筋,极富想象力。
(2)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具有创新精神
(3)永不言弃,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毅力。
爱迪生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
电力作为一种能源,比蒸汽动力(煤)具有哪些优点?
充足而廉价,使用方便和广泛,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并且有利于环境保护(清洁能源)
想一想
目标导学二:交通新动力
_______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的另一重大成就。(1)1876年,德国 制成一台煤气内燃机;(2)1883年,德国工程师________研制成汽油内燃机。(3)几年后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4)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______制造出一辆配有汽油发动机的汽车。(5)1913年,美国企业家_____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内燃机
戴姆勒
本茨
福特
奥托
德国人奥托
煤气内燃机
德国戴姆勒
汽油内燃机
德国迪塞尔
柴油内燃机
德国卡尔·本茨
1885年,本茨制成用内燃机驱动的三轮汽车。尾部有一台单缸四冲程发动机,以汽油为燃料,时速13千米/小时,是第一辆投入实际使用的汽车,卡尔·本茨因此被称为“汽车之父”。后来中国人根据本茨姓氏的译音,译为“奔驰”,巧妙而恰当地表现出汽车的特征。
德国 奔驰专利1号车(1886年)
型式:卡尔·本茨制造的最早车型,3轮,最早采用差速机构,后轮为链传动。
发动机:单缸,排量984ml。
功率:0.89HP(英制马力,1HP=0.746KW)
最高车速:15km/h
1886年1月29日立案获得专利,因此1月29日被认为是世界汽车诞生日。
福特---流水线生产汽车价格为265美元,是当时福特汽车厂工人两个月的工资。
1913年,美国企业家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汽车制造业革命)
1、与人力车、牛车、马车等旧的交通工具相比,汽车具有哪些优越性?
它的动力是新型的,既稳定又强大,行驶速度快,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2、汽车的大量使用具有什么样的破坏性?
空气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
1900年,德国人齐柏林设计飞艇试飞成功。飞艇的艇体是一个雪茄型的气囊,里面充满了氢气和氦气,艇身下有两个外挂吊舱,舱内装有发动机。飞艇可以载人载物,但飞行速度慢、造价高、机动性差,很不安全,在使用中多次出现燃烧和爆炸事件。
齐柏林飞艇
1903年12月17日进行的试飞实验
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飞机飞行者 1 号,并试飞成功。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 的飞行者 1 号试飞成功。
中国人的飞天梦
冯如
冯如是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1910年,他制造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并亲自驾机参加国际比赛,荣获第一名。其飞行高度、时速和航程均创当时世界纪录。
“冯如一号” 实现了中华飞天梦
(1)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引发一场 变革。
(2)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内燃机诞生
柴油机创制
内燃机发明的影响:
2000万
1870年
1900年
80万吨
世界石油产量
新能源:石油
目标导学三:化工新材料
的产生也是应用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1)1867年,瑞典化学家______发明了现代炸药,后来又研制成无烟炸药。(2)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 ,________工业由此诞生。(3)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 ,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现代化学工业
诺贝尔
现代塑料工业
赛璐珞
人造纤维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改变了当时的世界,也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1886年诺贝尔逝世时,就用这笔巨款(约920万美元)设立了诺贝尔奖。以分别表彰文学、化学、物理学、医学以及和平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现在诺贝尔奖已经成为这几个领域最权威的奖项。
诺贝尔
诺贝尔奖的渊源
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她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屠呦呦
领域 发明人 国家 时间 发明内容 意义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诺贝尔 瑞典 1867年
海厄特 美国 1869年
夏尔多内 法国 1884年
现代炸药、无烟炸药
在军事、工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赛璐珞的制造技术
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人造纤维
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19世纪60-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而且产品成本更低、性能更好。
提示: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生活、国际关系、对中国的影响五个方面考虑。
材料三:19世纪最后30年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的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世界工业总产量增长了两倍以上。1870~1913年,世界贸易增长了3倍多。
①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突飞猛进的发展),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美国钢铁行业统计: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个) 78000 272000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银行集团垄断着美国的整个银行业
德国的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垄断了全国钢铁产量的98%。
英国的盐业联合公司垄断了91%的食盐生产。
法国的亚麻辛迪加垄断了90%的麻织品生产。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就叫垄断
②生产关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③国际关系: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材料四: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
项 目 英 法 德 美
1860年工业产量位次 1 2 3 4
1910年工业产量位次 3 4 2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这张表可以看出什么问题?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引发一战。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五: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城市更加繁荣。电灯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昼,电车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方便的出行服务,电梯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电还走进了千家万户,电话使相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吸尘器的使用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家务劳动,电影和电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根据材料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沙漠化
雾霾
水污染
战争
④、社会生活:改善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但也带来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启示: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②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3、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4、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结合以上分析谈谈你对科技进步的认识。
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⑤、对中国的影响:
(1)政治上: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先后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上:帝国主义的侵略由商品输出进入到资本输出阶段,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反思:主动融入世界潮流;坚持对外开放;
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坚持科技创新。
小结: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对比
类别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领先国家
标志
动力
新能源
主要发明
进入时代
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影响
启示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英国
美国、德国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蒸汽机
电力、内燃机
电力、石油
煤炭
珍妮机、改良蒸汽机、火车机车、汽船
发电机、电动机、电灯、内燃机、汽车、飞机、电话、电报、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机器大工厂
垄断组织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②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加强科技研究,用科技成就来趋利避害,满足人类需要。
(1)生产力;(2)生产关系;(3)社会生活;(4)国际关系;(5)对中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