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30 08:2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同步训练题2
一、单选题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宋朝令学者向往的主要原因有( )
①灿烂的科学技术②发达的社会经济③丰富的文化生活④包容的开放意识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
宋词是在唐诗的基础上,为适应社会生活需求而对诗进行的改良。元曲则是在宋词的基础上,融入了胡人特色的词,是随着元朝统治者入主中原而强制性推行的表现形式,所以元曲也叫胡曲。宋词、元曲兴盛的根本原因是(  )
A. 统治者的提倡 B. 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和壮大
C. 科举制的推动 D. 宋元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四大高峰, 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古典之美。“四大高峰”的代表人物依次是( )
A. 李白 关汉卿 苏轼 曹雪芹 B. 苏轼 曹雪芹 李白 关汉卿
C. 苏轼 李白 曹雪芹 关汉卿 D. 李白 苏轼 关汉卿 曹雪芹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与我国哪一传统节日有关?()
A. 春节 B. 元宵节 C. 端午节 D. 中秋节
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北宋时期的开封城,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
A. 观看蹴鞠表演 B. 在“瓦肆”里听说书
C. 欣赏杂剧《窦娥冤》 D. 端午节与家人吃粽子
李清照的作品在北宋灭亡以后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辛弃疾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思,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这都反映了宋词( )
A. 风格千变万化 B. 形式便于歌唱 C. 艺术价值较高 D. 反映社会现实
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  )地方呢?
A. 娱乐兼营商业的瓦舍 B. 食客盈门的酒楼
C. 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 D. 好汉比武的擂台
2020年的热播剧《清平乐》的时代背景为北宋。剧中,宋仁宗带着女儿徽柔公主到东京街头游玩,公主最有可能看到或听到的是(  )
A. 瓦子中的勾栏内在表演蹴鞠 B. 人们争相传诵岳飞抗金的事迹
C. 大相国寺门口上演《窦娥冤》 D. 人们在传颂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 既有皇亲国戚葛彪的凶横残暴, 又有童养媳窦娥的悲惨遭遇。“他”是( )
A. 马致远 B. 苏轼 C. 李清照 D. 关汉卿
宋代城市生活出现了许多新气象。以下符合当时“开封”生活写照的是( )
每个月都可以到大相国寺前逛庙会
在“瓦子”里观看杂剧演出
晚上可以出门到夜市上进行商品贸易
可以了解到少数民族——回族的生活情况
A. B. C. D.
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
①交子
②勾栏
③夜市
④赛龙舟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提到, “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七十二家,兼具饮食与商品交易的多种功能······此外还有三千家称为`脚店'的小酒楼······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这种现象说明( )
A. 开封是宋朝唯一繁华的城市 B. 宋朝城市功能不断增加
C. 宋朝商业繁荣,城市发展 D. 瓦子的产生推动了宋朝经济的发展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富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将下列诗词中所反映的历史时期进行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A. B. C. D.
风俗画是宋代文化最精彩的内容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是(  )
A. 《天王送子图》 B. 《女史箴图》 C. 《清明上河图》 D. 《洛神赋图》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是描写一个天真的小姑娘见到陌生人时的情景,这种栩栩如生的描写出自( )
A. 辛弃疾 B. 李清照 C. 武则天 D. 文成公主
二、材料解析题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评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两宋时期,南方的水利灌溉事业大大超过北方。……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1159~1179年,南方人口由1600多万增加到2900多万。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见下图
材料三 它们改变了世界的历史:第一项发明是在文字交流方面,第二项发明是在进行战争方面,而第三项则是在辨别方位方面。……就对人类的巨大影响和力量而言,没有哪一个王国、哪一个宗教或者哲学能够与这三大发明相比。
——弗朗西斯·培根《新工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试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2)宋代文化繁荣。请写出材料二绘画作品的名称,并指出宋代文学领域的主要成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哪三大发明领先于世界?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念奴娇赤壁怀古》节选
(1)根据图A和所学知识,就规模而言,北宋开封城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图A中阴影部分是城市的娱乐场所,它被称作什么 图B这种活动一般在什么地方举行
(2)材料二词的作者是谁 这位作者的词有何特点
(3)结合上述材料,简析市井文化多样化和宋词繁荣的主要原因。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是宋代出现的水田插秧工具,苏轼称赞它“头尾轩昂”“日行千畦”“不喂草料”“饥不啼”。
材料二:北宋都城买卖通宵达旦,金、银、彩、帛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南宋都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
材料三: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起来。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描述的是宋代的哪两大都市的情景?
(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海外丝绸贸易有什么新变化?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略
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宋代和元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城镇兴起,文学需求量大,市民阶层的扩大,对通俗文学的需求大,宋词、元曲兴盛起来,B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宋词、元曲。宋词、元曲兴盛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和壮大。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宋词、元曲兴盛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答案。
3.【答案】D
【解析】李白、杜甫是唐朝时期的杰出诗人; 宋代著名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关汉卿是元曲四大家之一;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故选D。
4.【答案】D
【解析】略
5.【答案】C
【解析】略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宋词,要求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依据“李清照的作品在北宋灭亡以后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辛弃疾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思,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可知,李清照和辛弃疾的词都反映宋朝的社会现实,故D正确。
ABC.以及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A
【解析】通过“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街……有人说书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的等等”可得知应该去瓦子也叫瓦舍。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舍,这里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宋代的社会生活。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民俗文化也大放异彩。宋代开始出现的瓦子是当时市民阶层娱乐的重要场所,是宋代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重要标志。节庆活动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此题考查的宋代的社会生活,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点,结合教材熟练记忆即可。
8.【答案】A
【解析】瓦子又称“瓦市”、“瓦肆”、“瓦舍”,为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在北宋汴京城里,有桑家瓦子、中瓦、里瓦以及大小勾栏50余座。,早在战国时期中国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故公主最有可能看到或听到的是瓦子中的勾栏内在表演蹴鞠,故A符合题意;南宋岳飞抗金,《窦娥冤》是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作品,明代郑和下西洋,排除BCD。
本题考查了宋代的社会生活。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民俗文化也大放异彩。
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宋代的社会生活,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9.【答案】D
【解析】元朝杂剧作家人才辈出,其中最优秀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故选D。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宋朝开封的城市生活。结合所学可知,回族是在元朝时形成的,宋朝开封城内不可能出现,排除,故选A。
11.【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现代化”指的主要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市民的生活状况。宋时期,四川的成都为繁华的商业性城市,货币的需求量因商业的发展而增加,当时的金、银等货币过于沉重,为便于携带,在四川地区出现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纸币——交子。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肆、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都市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他们休闲娱乐场所就日益形成规模;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当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开封和杭州。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临安人口多达百万,出现早市、夜市。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名词是交子、勾栏和夜市。
本题主要考查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名词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名词的相关史实。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宋代商业繁荣,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根据题干“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七十二家......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和所学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这里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耍杂技等。这种现象说明宋朝商业繁荣,城市发展,故C正确。
A.宋代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那时候,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开封和杭州是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故A错误。
BD.题干反映的是宋代城市的使用功能,没有体现出两项的内容,故BD错误。
故选C。
1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的朝代。结合所学可知,描述的是唐朝“开元盛世”的局面;同秦王嬴政统一六国有关;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描写的回忆南宋抗金的诗句;是对成吉思汗的评价。故选A。
14.【答案】C
【解析】随着城市的发展,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加,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风俗画是宋代文化最精彩的内容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是《清明上河图》。选项C符合题意。
本题主要考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相关史实。《清明上河图》描述了东京汴河沿岸的繁荣景象,体现了北宋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相关史实。
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李清照的作品。题干以词的形式描写了天真烂漫的小姑娘,词风细腻,联系选项中的人物并结合所学可知, 辛弃疾的词风应是豪放和报国情怀浓厚;李清照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故选B。
16.【答案】(1)变化: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南方统治者的重视;南方各族人民之间加强交流,共同开发;南方自然环境优越等。
(2)《清明上河图》;宋词。
(3)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用于航海、火药广泛用于军事。
(4)宋代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前朝科技文化打下的基础;统治者对文化的重视;政局相对稳定;城市的发展,市民队伍的扩大;科学家们的努力等。
【解析】(1)本题考查宋代经济格局的变化及原因,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依据材料一“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两宋时期,南方的水利灌溉事业大大超过北方。……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1159~1179年,南方人口由1600多万增加到2900多万。”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是对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描述。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主要包括: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南方统治者的重视;南方各族人民之间加强交流,共同开发;南方自然环境优越等。
(2)本题考查宋代的文化,要求运用所学解读图片信息。依据材料二中的图片,结合所学可知是《清明上河图》的局部画面。结合所学可知,宋代文学领域的主要成就是宋词,涌现出了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著名的词人。
(3)本题考查宋代三大发明,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都出现于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古代文化的传播,指南针用于航海,促进了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火药广泛用于军事。
(4)本题考查宋代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要求具备综合材料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前朝科技文化打下的基础;统治者对文化的重视;政局相对稳定;城市的发展,市民队伍的扩大;科学家们的努力等推动了宋代科技文化繁荣局面的出现,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7.【答案】(1) 北宋开封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人口多达百万, 大街小巷店铺林立。瓦子。勾栏。
(2) 苏轼。苏轼的词豪迈而飘逸, 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 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3) 市井文化多样化的原因: 城市繁荣, 商贸发展; 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宋词繁荣的主要原因:统治者重文轻武的政策; 读书人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经济的发展;科举制度的完善以及印刷术的改进等。
【解析】本题考查宋朝的都市生活和文化。第(1) 问根据问题可知要求回答的是“北宋开封”的特点,结合教材中的叙述有序作答即可;回答娱乐场所时要联系瓦子这一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然后针对图B的表演确定地方是勾栏;第(2)问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结合苏轼的创作风格进行回答即可; 第(3)问要从经济、科举制度、市民阶层的扩大等方面综合归纳。
18.【答案】(1)南方战乱较少,相对安定;中原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实行积极的经济发展政策。(任答三点)
(2)开封和临安
(3)从只限于官方贸易发展到民间贸易。
【解析】(1)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要求结合所学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另外,当时的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统治者实行积极的经济发展政策,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2)本题考查宋朝繁华的都市生活,要求结合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北宋的都城是开封,南宋的都城是临安,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
(3)本题考查宋代商业贸易的繁荣,要求结合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三,“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可以看出其变化是从只限于官方贸易发展到民间贸易。
第42页,共2页
第5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