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教科版
六年级下
第一单元
5.制作塔台模型
目 录
制 作
研 讨
我们一起来建造塔台模型吧!
制 作
动手制作。
1
●制作塔台模型要与设计方案相一致。
●塔台的接口处要固定牢固,同时也要考虑节省胶带。
开始搭建底座
●控制好立柱的高度,尽量等高,可以防止塔台的倾斜。
●使用三角形结构可以使塔台稳固。
搭建过程中
●检查接口处是否牢固。
●还有地方需要修补吗?
●请为你们建造的塔台模型起个名称吧。
基本搭建完成
模型展示。
2
模型名称
模型
说明
围栏防护型
上、下面为正方形,顶部带防护栏,底部四角配重用来抗风抗震。
底托抗震型
脚手架型
底部方形,顶部三角形,在实现工程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材料。
虽然整体结构没有呈现出上小下大的形状,但是底部设计了四个三角形组合结构,在保证稳定的基础上融入抗震设计。
金字塔型
大量三角形结构保证了塔台的稳定性,底部加重保证抗风抗震能力,各个接口处用大量胶带固定保证塔台坚固。
研 讨
对照评价表,我们认为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会在哪些方面表现较好?在哪些方面会出现问题?
1
例:我们在文字及图画设计、防风能力、美观方面表现较好;在分工合作塔高、材料成本方面会出现问题。
对照评价表,对参与塔台制作的塔台模型的自我评估是:
(1)优点:合理地设计了文字和图画说明,对设计结构的表述条理清晰,对每部分使用的材料进行了加工和用量的详细介绍。能抵御3级(大风量)风吹。结构合理、外形美观。
(2)不足:分工不明确,每个成员不知道各自应该做什么。塔台高度未达到60厘米。材料成本相对较高。
我们对自己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满意吗?通过实际的搭建活动,我们对塔台模型的设计又有了什么新想法?
2
例:我们对自己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比较满意。在制作过程中未使用滚珠、弹簧或钩码,抵御大风或地震的能力较弱,在后续的改进方案中可以将这些材料合理地使用在塔台上。
一、制作塔台模型。
1.在制作塔台模型时,要( B )进行。
A.按新想法制作
B.完全按照设计图纸制作
C.大部分按照图纸制作就可以
D.随意制作
2.在制作塔台模型时,如果有新改进,应该( C )。
A.立即在模型上改进
B.在模型上改进后修改设计图
C.修改设计图后,按照设计图改进模型
D.以上方法均可
3.塔台高度可以用( A )测量,塔台承重能力可以用( B )测量。
A.尺子 B.钩码
C.弹簧测力计 D.天平
4.塔台的接口处要在( A )的同时考虑( B )。
A.固定牢固 B.节省胶带
C.接口美观 D.方便拆卸
二、填空题。
1.制作塔台模型要与
一致。
2. 是改进设计完成工程任务的主要依据,不断反复测试、查询问题、寻求改进、
都要依靠模型来实现。
设计方案
模型
突破技术难关
3.在制作塔台模型时,要使吸管间连接 且
,可以将一根吸管两边各 ,插入另一根吸管,再用胶带粘好。
更紧密
节省材料
剪一个小口
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在制作塔台模型时,可以不按照我们之前的设计进行。
( × )
2.在不增加胶带的前提下,设法把接口处固定牢固,是塔台稳固性的重要保证。 ( √ )
3.使用三角形结构可以使塔台稳固。 ( √ )
4.制作过程中材料的测量出现误差,会造成模型的倾斜。
( √ )
5.如果在制作过程中塔台模型出现倾斜,需要找出原因,并重新制作。 ( √ )
6.在制作塔台的过程中,可以对原先的设计方案进一步完善。
( √ )
7.在制作塔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先开始搭底座。( √ )
四、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控制好塔台立柱的高度,尽量( A ),可以防止塔台倾斜。
A.等高 B.粗壮
C.坚硬 D.笔直
2.在搭建塔台时,小组成员之间不合理的安排是( C )。
A.分工明确 B.互相协作
C.各干各的 D.服从安排
3.在搭建塔台模型的过程中,某小组发现他们小组原来设计的方案中有一个环节不是很科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A.修改原来的设计方案,根据修改后的方案搭建
B.将错就错,继续按原来的设计方案搭建
C.重新设计方案,放弃原来的想法
D.既然设计方案出现了问题,就停止搭建工作
4.为了感受桥面在拱下方的桥的优点,我们会在拱起的竹条下面拴上一根绳子,此时竹条产生的外推力将( C )。
A.不变 B.变大
C.被绳子的拉力抵消
D.无法确定
五、小科小组制造了一座塔台,但是他们的塔台非常不稳固,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进行改进?
①立柱不等高,重新搭建,将立柱做成等高;
②缺少三角形,可以在塔台内部加上三角形使其更稳固(合理即可)
六、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增强物体摆放的稳定性,通常将物体制成上小下大、上轻下重,或者采用三角形的框架结构等特点。请开展一次小调查活动,参照例子填写完表格。
物体名称 运用科学道理
落地风扇 采用了上轻下重的结构,稳定性好
衣帽架 采用了上小下大的结构
电信铁塔 采用框架结构,上小下大的结构
广州新电视塔 采用椭圆形的渐变网络结构
脚手架 采用三角形框架结构
操场上的篮球架 采用上轻下重的结构
家中的花瓶 采用上轻下重的结构
(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