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1.2《认识工程》(课件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1.2《认识工程》(课件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1-28 16:5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教科版
六年级下
第一单元
2.认识工程
目 录
聚 焦
探 索
研 讨
拓 展
聚 焦
我们已经了解了住房和它的建造过程,其他工程的建设过程又是怎样的?它们在建设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探 索
阅读或观看港珠澳大桥的相关资料,试着整理和归纳下面的问题。
1
为什么要建造港珠澳大桥
大桥的建造面临了哪些限制和挑战
这些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
大桥的建造经历了哪些主要过程
经过九年施工,港珠澳大桥终于正式开通了。港珠澳大桥飞跨伶仃洋,连接着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大桥全长55千米,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将为粵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
为什么要建造港珠澳大桥?
(1)港珠澳建立“自由贸易区”,这样既有利于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与融合,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又有利于促进港珠澳三地经济共同发展。
(2)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将带来港珠澳产业的互动和新的合作领域的形成,大大改善人员、生产资料的流动效率。
(3)交通快捷、成本减少和时间缩短都将使珠海与港澳联系加深,有利于港珠澳三地优势互补。
(4)有利于提升珠三角产业升级,为发展现代服务业创造良好条件。
大桥的建造面临了哪些限制和挑战?这些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
限制和挑战 解决办法
大桥要经过通向香港的唯一航道,桥面高度必须超过80米,桥塔高度超过200米,而香港机场不允许有超过88米的建筑物出现 在这片水域上修建六七千米长的海底隧道和22.9千米长的跨海大桥
桥梁和隧道需要用岛屿连接,但这片海域上没有任何可用的岛屿 修建人工岛
建岛的海床上有15到20米深的淤泥,机械会滑出,移走淤泥又会对海洋造成毁灭性污染 用圆钢筒围岛
大桥的建造经历了哪些主要过程?
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2015年2月23日,青州航道桥56号墩索塔“中国结”结形撑首个节段吊装成功。2015年8月23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首个“海豚”塔成功吊装。2015年9月6日,主体工程220座墩台全线完工。2016年6月29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合龙。2016年9月2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全线贯通。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暨大桥主体工程顺利贯通。2018年2月,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完成交工验收,具备通车试运营条件。
梳理工程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
2
了解这些宏大工程与科技进步的关系。
3
研 讨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工程有了哪些认识?这些认识的依据是什么?
1
(1)工程是一项复杂、整体、协调的工作。
依据:无论建造住房,还是建造“中国天眼”、高铁、“鸟巢”体育场和“天宫”空间站等工程都需要经历复杂、整体、协调的工作。
(2)设计与施工同等重要,甚至设计更为重要。
依据:从前期准备到建设完成的十余年间,港珠澳大桥在建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还有很多。工程团队不断突破技术难关,才解决了这些难题。完成这项宏大的工程,依赖的核心是设计。
完成一项工程要经历哪些重要的工作阶段?
2
完成一项工程要经历重要的工作阶段,包括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再重新设计制作模型,再测试,再改进完善,循环往复,直到设计达到各种限制条件的要求,才开始实施建设。
1.每一项宏大的工程都采用了大量的技术,证明了工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2.工程利用了大量技术成果,建设工程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推动了技术的发展。
工程与技术的关系是怎样的?
3
假如让我们做一名小小的工程师,我们都要完成哪些工作呢
4
拓 展
收集塔的图片,观察塔的结构特点。
  塔底的基座大,渐渐的越往上越“尖”,越往上用料越少。其中铁塔结构具有三角形结构,底面大,下面重,风阻小等特点。
一、我们已经了解了住房和它的建造过程,港珠澳大桥工程的建设过程又是怎样的?它们在建设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让我们一起探索吧!
1.建造港珠澳大桥是我国重大工程,你对它的了解有( ABCDE )。(多选题)A.施工历时9年
B.耗资千亿
C.集桥、岛、隧为一体
D.全长55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E.被英媒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2.港珠澳大桥的建造对我国的意义有
( ABCDE )。(多选题)
A.极大地缩短了港珠澳之间的时空距离
B.是“一国两制”下粤(指广东,珠海是广东的一座城)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
C.有利于港珠澳三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D.体现了我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
E.代表了中国桥梁先进水平,展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3.大桥和住房等工程的建造过程有( ABCDEF )。(多选题)
A.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B.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
C.制作一个模型(画或写解决
方案)
D.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
E.改进后再设计 F.测试通过后,实时建设
二、进入新中国以来,我国的科技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建设项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天眼)。其灵敏度达到世界第二大望远镜的2.5倍以上,占地面积260000平方米。天眼由4450块反射面组成,每块反射面又由100块铆接式铝制冲孔小面板拼接而成,在减少重量的同时还可以让雨水渗透、阳光透过,因此在天眼的下方并不是黄土朝天的,而是有植被覆盖的。天眼对推进世界天文学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作用有:
①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
②研究恒星形成与演化,探索太空生命起源;
③搜索可能的星际通讯信号,搜寻外星文明。
……
1.根据上述天眼的简介,你认为工程在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ABCD )。(多选题)
A.环境效益 B.应用价值
C.是否可行 D.材料的选择
2.结合相关资料,你认为天眼工程与( ABCD )的进步有关。(多选题)
A.冶金技术 B.力学技术C.机械技术 D.制造技术
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造房子时,我们只要把房子造得美观就可以了,用不着考虑结构、材料的问题。 ( × )
2.框架结构的塔和实心塔相比,抗风能力强。( √ )
3.一项重大工程需要科学、技术为基础实施建设。
( √ )
四、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港珠澳大桥并非全程都在海面上,在中部有相当长一段是海底隧道,这主要是为了( A )。
A.方便大型轮船通行 B.缩短通行距离
C.避开台风的威胁 D.使旅客有多种风景体验
2.海底隧道两端建造两个人工岛,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B )。
A.设立桥隧养护站 B.桥隧间的承转过渡
C.设立观光点 D.设立管理救援站
3.港珠澳大桥全长( C )千米。
A. 45 B. 50 C. 55 D. 60
五、拓展阅读。
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铁塔通常上部较轻、下部较重,这样铁塔才能够更高耸云霄而不倒。在铁塔里你可以找到大大小小的三角形,因为三角形有着稳定、坚固、耐压的特点。由于风能够从框架内部穿过,所以框架结构的铁塔抗风能力非常强。
1.下列建筑中,应用了框架结构的是( BD )。(多选题)
A.悉尼歌剧院 B.钱塘江大桥
C.上海中心大厦 D.鸟巢
2.框架铁塔结构特点有( ABCD )。(多选题)
A.上小下大
B.上轻下重
C.以三角形为基本构造
D.抗风能力强
3.小科奶奶家的木椅由于年代久远,容易前后摇晃,请你做一位小小工程师帮他把椅子修好。(用一条线段代替一根木条进行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