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教科版
六年级下
第一 单元
6.测试塔台模型
目 录
测 试
研 讨
在一项工程中,测试是重要环节。各个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是否符合要求?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让我们通过测试来了解吧。
测 试
明确测试标准。
1
通过对比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与塔台模型测试记录表,可以发现塔台模型测试记录表与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项目内容都相同,可以利用塔台模型测试记录表进行测试的评分记录。
塔台模型测试记录表的填写方法:以塔高为例,塔高达到60厘米在表格上填3分;基本达到60厘米在表格上填2分;未达到60厘米在表格上填1分,以此类推。
展示与测试。
2
测试高度
测试顶端承重
测试抗风能力
测试抗震能力
自我评价。
3
各组梳理塔台模型建造中的问题。
研 讨
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表现最佳的是哪些方面 我们是怎么做到的
1
例:我们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的稳定、坚固、抗震能力表现最佳。大量的三角形结构保证了塔台的稳定性,底部加重保证抗风抗震能力,各个接口处用大量胶带固定保证塔台坚固。
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所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
例:塔台倾斜、成本较高;制作塔台模型时立柱没有等高,没有注意节约使用胶带。
其他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对我们小组有什么启示
3
例:
(1)通过增加底部重量增强抗震能力。
(2)在保证塔台坚固,稳定的前提下,尽量控制吸管数量和胶带的使用,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一、让我们一起来测试塔台模型吧!
1.测试塔台高度时,我们应该( ABC )。(多选题)
A.米尺要紧靠塔台
B.米尺要与桌面保持垂直
C.米尺“0”刻度线与塔台底端保持水平
D.斜视着读数
2.在测试塔台承重时,应该( ABCD )。(多选题)
A.选择重量相同的物体
B.在测量前先估算塔台承重范围
C.在塔台顶端放置一块纸板用于盛放称量物
D.一人放置物体,其他同学扶住塔台
3.在测量塔台抗风能力时,应该( AB )。(多选题)
A.将电风扇放置在距离塔台一定位置的地方
B.将风力慢慢调大
C.将塔台吹倒才能记录数据
D.电风扇离塔台越近越好
二、填空题。
1.测量塔台模型的抗震能力时,将塔台放置
在 上,逐渐增大地震等级,记录 。
模拟地震仪
数据
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甲、乙两个小组建造的塔台,第三本“科学课堂作业”放上去后,都没有倒塌,说明这两个塔台的承重能力是一样的。
( × )
2.塔台的高度对抗风、抗震能力没有影响。 ( × )
3.吸管使用的数量也是其中的一个测试指标。 ( √ )
4.底部重量轻的塔台模型,抗风能力强。 ( × )
5.塔台模型抗风能力测量时,需要将电风扇逐渐增加风挡。
( √ )
6.在测试塔台承重时,可以在塔台顶端放置一块纸板用于盛放称量物体。 ( √ )
四、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刘明同学发现塔台比较稳固的主要原因是( A )。
A.上小、轻,下大、重
B.上大、轻,下小、重
C.上大、重,下小、轻
D.上小、重,下大、轻
2.测试塔台的承重能力时,如果第12本“科学课堂作业本”放上去后,塔台开始倾斜并倒塌,那么这个塔台模型的承重能力应该是( B )本“科学课堂作业本”的重量。
A. 10 B. 11
C. 12 D.难以确定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塔台的承重能力和安全性是测试的第一要素
B.设计图及文字说明也是测试的重要指标
C.展示与测试时只要组长一个人就行了,其他组员不用参加
D.在承重、抗风、抗震指标基本相同时,还可以比较美观度
4.在测试的研讨环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虚心听取其他小组提出的建议
B.坚持自己小组的观点,无视他人意见
C.根据存在的问题,找出其中的原因
D.学习其他小组的经验,改进自己小组的缺点
5.在比较两个塔台模型抗风能力的强弱时,下列方法中最合适的是( C )。
A.用手分别推动塔台模型
B.用嘴分别吹动塔台模型
C.用电风扇的同档风力分别吹动塔台模型
D.把塔台模型放在同一平板上,慢慢倾斜平板
五、日本建筑师阪茂(Shigeruban)在法国南部加登河上使用普通的硬纸筒建造起一座桥梁(如图),阪茂以合理使用环保轻型材料而闻名,他称自己希望通过建造这座硬纸筒大桥告诉人们纸可以更结实和耐用。虽然这座硬纸筒大桥看上去很脆弱,但它曾经可以承受20人的重量。2007年,这座大桥对外开放使用了6个月,之后由于雨季的到来不得不拆去。
请仔细观察上面的图示,并模仿下列表述方式,分析这座纸桥坚固的理由。
例如:硬纸筒:同样多的材料,做成空心管状要比做成实心棒状粗很多,而且任何方向的抗弯能力都相同。
框架结构:自身较轻,抗风能力强。
拱形:能将桥面上受到的压力传 导向拱的足,使桥结实。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