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说明】1.本试卷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共48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2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Na 23 N 14 Al 27 S 32 Ba 137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学科网
A.铁表面镀一层锌,铁件应连接电源的正极
B.船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以防船体被腐蚀学科网
C.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比化学腐蚀更普遍
D.炒过菜的铁锅未清洗易生锈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化学方程式中,若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反应热是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
B.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C.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ΔH>0
3.下列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与其它三个不相同的是( )
A.生石灰与水混合 B.天然气燃烧 C.浓硫酸溶于水 D.干冰气化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5.在一个定容密闭容器中,盛有N2和H2,它们的起始浓度分别是1.8 mol·L-1和5.4 mol·L-1,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生成NH3,10min后测得N2的浓度是0.8 mol·L-1,则在这10min内NH3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
A.0.1 mol·L-1·min-1 B.0.3 mol·L-1·min-1
C.0.2 mol·L-1·min-1 D.0.6 mol·L-1·min-1
6.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为:2SO2(g)+ O2(g) 2 SO3 (g); △H <0, 该反应在硫酸工业生产中应采取的适宜条件是( )
A.低温、低压、催化剂 B. 高温、高压、催化剂
C.低温、常压、催化剂 D. 适宜的温度、常压、催化剂
7.下列四个试管中,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试管
温度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催化剂
A
常温
3%
——
B
水浴加热
3%
——
C
水浴加热
6%
MnO2
D
常温
6%
——
8.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 、O2、SO3的浓度均为0.1 mol·L-1,当达到平衡时可能的数据是( )
A. c(SO3)= 0.2 mol·L-1 B. c(SO3)= c(SO2)=0.075 mol·L-1
C. c(SO3)=0.15 mol·L-1 D. c(O2)=0.04 mol·L-1
9.关于右图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银电极是负极
B.铜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u-2e-=Cu2+
C.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银电极流向铜电极。
D.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10.用石墨电极电解足量以下溶液,阴、阳两极均产生气体且气体体积之比为2∶1的是( )
A.饱和NaCl溶液 B.Na2SO4溶液 C.CuSO4溶液 D.CuCl2溶液
11.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如下的反应:H2 (g)+I2(g)2HI(g),在温度T1和T2时,产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符合图象的正确的判断是( )
A.T1>T2,△H>0
B.T1>T2,△H<0
C.T1<T2,△H>0
D.T1<T2,△H<0
12.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13.已知:2Zn(s)+O2(g)=2ZnO(s) ΔH= -701.0kJ·mol-1
2Hg(l)+O2(g)=2HgO(s) ΔH= -181.6kJ·mol-1
则反应Zn(s)+ HgO(s)=ZnO(s)+ Hg(l)的ΔH为( )
A. +519.4kJ·mol-1 B. +259.7 kJ·mol-1 C. -259.7 kJ·mol-1 D. -519.4kJ·mol-1
14.在N2 (g)+ 3H2(g) 2 NH3 (g)的平衡体系中,其他条件不变,增加氮气的浓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氮气的转化率增大 B.氢气的转化率增大
C.氨气在平衡混合气体中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大
D.氨气的分解速率大于氨气的生成速率
15.右图所示为800 ℃ 时,A、B、C三种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时浓度的变化,从图像上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A是反应物?
B.前2 min A的分解速率为0.1 mol·L-1·min-1?????????????
C. 达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反应的方程式为:2A (g) 2 B(g) + C(g)
16.某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Fe3+ + Fe=3Fe2+,不能实现该反应原理的原电池是( )
A. 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B. 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NO3)3溶液
C. 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溶液
D. 正极为Fe, 负极为Zn,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溶液
17.下列条件的改变,一定会同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是( )
A.温度 B.压强 C.浓度 D.催化剂
18.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0-50min之间,pH =2和pH = 7 时R的降解百分率相等
B.溶液酸性越强, R 的降解速率越小
C.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
D.在 20-25min之间, pH = 10 时 R 的平均降解速率为 0.04mol·L-1·min-1
19.一种充电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
H2 + 2OH- - 2e-= 2H2O;
NiO(OH) + H2O+e- = Ni(OH)2 + OH-
当为电池充电时,与外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 )
A. H2O的还原 B. NiO(OH)的还原 C. H2的氧化 D. Ni(OH) 2的氧化
20.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标记为Li-ion的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它的负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的高分子材料。这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反应为: Li+2Li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Li-e=Li
B.充电时,Li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
C.该电池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
D.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
21.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SO2与1.100mol O2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到600℃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ΔH<0。当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0.315mol是反应达到平衡,在相同的温度下测得气体压强为反应前的82.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当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B.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是90%
C.将平衡混合气体通入过量BaCl2溶液中,得到沉淀的质量为161.980g
D.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程度比逆反应速率减小程度大
22.右图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H+ == Zn2++H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不可能是同种材料的电极
B.该装置可能是电解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盐酸
C.该装置可能是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盐酸
D.该装置可看作是铜-锌原电池,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
23.对于可逆反应:2A(g)+B(g)2C(g);△H<0,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24.难挥发性二硫化钽(TaS2 )可采用如下装置提纯。将不纯的TaS2 粉末装入石英管一端,抽真空后引入适量碘并封管,置于加热炉中。反应如下:
TaS2(g)+ 2I2(g) TaI4(g) + S2(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不同温度区域,TaI4 的量保持不变
B.在提纯过程中,I2 的量不断减少
C.在提纯过程中,I2 的作用是将TaS2 从高温区转移到低温区
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TaI4 和S2 的浓度乘积成反比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填空题
网25.(8分)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25℃,1.01×105Pa下,1g 硫粉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 9.36kJ热量,写出表示硫燃烧生成1molSO2的热化学方程式
(2)用H2O2和H2SO4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印刷电路板金属粉末中的铜。已知:
Cu(s)+2 H+(aq)=Cu2+(aq)+H2(g) ΔH=+64.39kJ/mol
2H2O2(l)=2H2O(l)+O2(g) ΔH=-196.46kJ/mol
H2(g)+1/2 O2(g)=H2O(l) ΔH=-285.84kJ/mol
在H2SO4溶液中Cu与H2O2反应生成Cu2+和H2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 下列各情况,在其中Fe片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填序号)
26. (10分) 偏二甲肼与N2O4是常用的火箭推进剂,二者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CH3) 2NNH2(l)+ 2N2O4(l)== 2CO2(g)+ 3N2(g)+ 4H2O(g) (I)
(1)反应(I)中氧化剂是 。
(2)火箭残骸中常现红棕色气体,原因为:N2O4 (g) 2 NO2 (g)(II)
当温度升高时,气体颜色变深,则反应(II)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在一个体积为1L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N2O4,一段时间后达化学平衡状态,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若在相同温度下,上述反应改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常数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反应3s后NO2的物质的量为0.6mol,则0~3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O4)= mol·L-1·s-1。
27. (4分) 在FeCl3(aq)+3KSCN(aq)Fe(SCN)3(aq)+3KCl(aq)的平衡体系中,回答下列问题: (填“正向”、“逆向”、“不”)
(1)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KSCN固体,平衡 移动。
(2)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KCl固体,平衡 移动。
(3)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固体,平衡 移动,理由是: 。
28. (11分) 新型高效的甲烷燃料电池采用铂为电极材料,两电极上分别通入CH4和O2 ,电解质为KOH溶液。某研究小组将两个甲烷燃料电池串联后作为电源,进行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实验,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闭合K开关后,u型管中a、b电极上均有气体产生,其中a极上得到的物质是 ,在b极上放电的离子是 ,往b极处的溶液滴入酚酞试液,能观察到 。
(2)电解氯化钠溶液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3) 甲烷燃料电池正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分别为 、 。
(4)若每个电池甲烷通入量为2.24 L(标准状况),且反应完全,则理论上通过电解池的电子的总物质的量为 ,最多能产生的氯气体积为 L(标准状况)。
29. (6分)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原理为:
N2(g)+3H2(g) 2NH3(g) △H= -92.4 kJ/mol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从化学平衡角度考虑,为了提高氨气的产率,可以选择的方法是 (填序号,错选扣分)。
① 升高温度 ② 增大压强 ③ 使用催化剂 ④ 及时分离出NH3
(2)对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N2(g)+3H2(g)2NH3(g),下列选项中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N2的消耗应速率是NH3的消耗速率的1/2
②在恒容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③N2、H2、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
④单位时间内每生成3mol H2的同时有2mol NH3生成
⑤3mol N-N键断裂,同时有6mol N-H键断裂
(3)一定条件下,NH3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分解反应(△H>0)并达平衡后,仅改变下表中反应条件x,该平衡体系中随x递增y递减的是____(选填序号)。
选项
a
b
c
d
x
温度
温度
加入H2的物质的量
加入NH3的物质的量
y
NH3的物质的量
平衡常数K
NH3的转化率
生成物物质的量总和
30. (8分)碘在科研与生活中有重要应用。某兴趣小组用0.50mol·L-1KI、0.2%淀粉溶液、0.20mol·L-1K2S2O8、0.10mol·L-1Na2S2O3等试剂,探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已知:S2O82-+ 2I- === 2SO42- + I2(慢) I2 + 2S2O32-=== S4O62- + 2I- (快)
(1) 向KI、Na2S2O3与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2S2O8溶液,当溶液中的__________(填化学式)耗尽后,溶液颜色将由无色变成为蓝色。为确保能观察到蓝色,S2O32—与S2O82—初始的物质的量需满足的关系为:n(S2O32—):n(S2O82—)< 。
(2)某同学设计实验如下表所示:
0.20mol·L-1K2S2O8溶液的体积/mL
0.10mol·L-1Na2S2O3溶液的体积/mL
H2O的体积/mL
0.50mol·L-1KI溶液的体积
淀粉溶液
实验1
10.0
4.0
0.0
4.0
2.0
实验2
9.0
4.0
1.0
4.0
2.0
实验3
8.0
4.0
V1
4.0
2.0
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中V1=_______m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某条件下,浓度c(S2O82-)~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13,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请在答题卡坐标图中,分别画出降低反应温度和加入催化剂时c(S2O82-)~t的变化曲线示意图(进行相应的标注)
三、计算题(5分)
31. (5分)化学反应2SO2(g)+O2(g)2SO3(g)是硫酸制造工业的基本反应。将0.050mol的SO2(g)和0.030mol的O2(g)注入体积为1.0L的密闭反应器,并置于某温度为850℃下的恒温环境中,达到化学平衡后,测的反应器中有0.04 mol SO3(g),求
(1)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及SO2的平衡转化率。
(2)若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向该容器中通入0.048 mol SO3(g)、0.0090mol的O2和0.002 mol的SO2,请问可逆反应是否是化学平衡状态,若不是,请问平衡将向什么方向移动?
三明一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学段考试
高二化学试题(理科)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D
D
C
C
D
C
C
B
B
D
B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C
B
C
D
A
A
D
D
B
A
A
C
二、填空题
网25.(8分) (1) S(s)+O2(g)= SO2(g)△H= —299.52 kJ·mol-1
(3) K= 不变, 0.1 mol·L-1·s-1 (每空2分)
27. (4分) (1) 正向 (2) 不
(3)逆向 原因: Fe3+与OH-生成Fe(OH)3沉淀,导致Fe3+浓度降低,平衡向逆向移动
29. (6分) (1) ②④ (2) ①②④ (3) a c
30. (8分) (1) Na2S2O3, < 2
(2) 探究该反应速率与K2S2O8浓度的关系(2分) 2 mL
理由是保证反应物K2S2O8浓度改变,而其他的不变,才到达实验目的
(3)
其余空格各1分
三、计算题
K= =1600……………………………………1分
α(SO2)= %=80%............................................1分
(2) Q = =1.4×104 > K
平衡逆向移动,向生成SO2的方向移动…………………..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