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教科版
六年级下
第二单元
6.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目 录
聚 焦
探 索
研 讨
拓 展
聚 焦
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借助地层中的化石,科学家们一点点复原出各种生物的样貌、它们当年的生活环境,研究生物是怎样变化的,了解生物的多样性。远古时期地球上有过哪些生物?这些生物与现在的生物相像吗?
探 索
1999年由我国科学家在云南发现的海口鱼化石是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鱼类,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
收集恐龙化石的资料,以一种恐龙为例,说说它与现在的哪种动物相似。
1
(1)霸王龙。
霸王龙的化石,身材庞大,与现代的马、巨大的鸟类相似。
(2)三角龙。
三角龙的化石,它的头部长有两只角,比较像现代的犀牛。
(3)似鸡龙。
11
似鸡龙的化石,嘴巴较长,牙齿不明显,用两只脚走路,比较像现代的鸡、鸵鸟。
这是一具猛犸象的骨骼化石,它和现在的大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推测一下猛犸象当时生活的环境。
猛犸象身上披着黑色的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是一种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在气候寒冷的更新世(大约公元前258万年至公元前1.1万年),它们广泛生活在亚欧大陆北部。
(1)相同之处:身体庞大,都有粗壮的四肢,长长的鼻子,长长的门齿;都以植物为食。
(2)不同之处:①它们的外形特征不尽相同。猛犸象头骨比大象短而高,身披黑色的细密长毛,无下门齿,上门齿很长,向上、向外卷曲。而大象上颌具有1对发达门齿,终生生长,皮毛稀疏,体色呈浅灰褐色。
②还有栖息环境不同。猛犸象生活在北半球的第四纪大冰川时期,生存于亚欧大陆北部及北美洲北部更新世晚期的寒冷地区。而大象广泛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南亚及东南亚以及中国南部边境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科学家通过将化石提供的古代生物信息,与观察到的现在生物特征进行比较,可以推测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观察更多的古生物化石,推测一下它们可能是什么。
2
菊花化石
三叶虫化石
恐龙蛋化石
鱼化石
蕨类植物化石
鸟化石
研 讨
我们认识了哪些古生物?
通过这节课认识了很多古生物,包括恐龙、猛犸象、菊石、三叶虫、鱼、蕨类植物和鸟。
1
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研究古生物化石有什么意义?
2
拓 展
制作一个生物化石模型。
步骤:
(1)将橡皮泥压平。
(2)把植物叶、鱼骨或贝壳等放在橡皮泥上,将其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
(3)把留有印迹的橡皮泥模型晾干。
实验分析:
生物要想成为化石则需要拥有坚硬部分,如壳、骨、牙或木质组织。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虫或水母也能够变成化石。但是,如果一个生物的身体的一部分被压碎、腐烂或严重风化,就可能无法形成化石。
实验结论:
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会形成化石,它们需要合适的地质条件和漫长年代的沉积变化,而且大多数化石都深埋在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