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三明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B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11-22 14:3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下列各小题中,所给出的四个
答案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
1.设全集U=R,集合,,则集合( )
A. B.
C. D.
2.等比数列中,,则公比是(  )
A.    B.   C.    D.
3.若是实数,则“”是“”(  )条件
A.充分而不必要  B.必要而不充分 C .充分必要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4.下列函数中,是奇函数且在上为增函数的为(  )
A. B.
C.   D.
5.两座灯塔和与海岸观察站的距离相等,灯塔在观察站的北偏东,灯塔在观察站的南偏东,则灯塔在灯塔的(  )
A.北偏东   B.北偏西    C.南偏东    D.南偏西
6.函数在一个周期上的图象如下图所示.则函数的解析式是 (.  )

C.
D.
7.在中,若,则的形状是(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既非等腰三角形又非直角三角形
8.数列中,若,,则(  )
A. B.    C.  D.
9.若向量,共线,则的最小值是(  )
A.   B.   C. D.
10.函数在区间上的值域为,则的最小值是(  )
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0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1.当时,恒成立,则的最大值是________;
12.若数列中,,且满足,则________;
13. 若向量,且,,则满足条件的点变动范围的面积是________;
14.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已知点列、、,…,,…….
 如果为正偶数,则向量的坐标(用表示)是________;
15.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1)函数是奇函数;
(2)函数的图象由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
(3)函数的对称轴是;
(4)函数的最大值为3.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命题序号都填上).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向量,,且,若.
(Ⅰ)求实数的值;
(Ⅱ) 求向量的夹角的大小.
17.(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数列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又数列的前项和.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若,求数列的前项和.
18.(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函数.
(Ⅰ)求的单调递增区间;
(Ⅱ)的三边中,已知,且,求的值.
19.(本小题满分13分)
某化工厂引进一条先进生产线生产某化工产品,其生产的总成本(万元)与年产量(吨)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可以近似表示为,已知该生产线年产量最大为210吨.
(Ⅰ)求年生产量为多少吨时,生产每吨产品的平均成本最低?并求最低成本;
(Ⅱ)若每吨产品平均出厂价为40万元,则当年产量为多少吨时,可以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
20.(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的三边成等比数列,且,.
(Ⅰ)求; (Ⅱ)求的面积.
21.(本小题满分14分)注意:第(Ⅲ)小题平行班不做,特保班必做.
已知.
(Ⅰ)若,函数在其定义域内是增函数,求的取值范围;
(Ⅱ)在(Ⅰ)的结论下,设,求函数的最小值;
(Ⅲ)设各项为正的数列满足:,求证:.
三明一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学段考
高三理科数学试题参考答案
1-10.  BA  BCBC  ADDC
解得或(舍去),   ∴ .
(Ⅱ) 由(Ⅰ)得,,
∴ ,
又,∴ .
又也符合上式,
∴ .
(Ⅱ)由(Ⅰ)得,
∴ 
                .
18.解:(Ⅰ)

由得,,
故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Ⅱ) 由(Ⅰ)得,,
∵ , ∴ , ∴,又,
∴ .
(Ⅱ)设年产量获得的总利润为万元,
则,
∴在上是增函数,∴ 当时,.
答:当年产量为210吨时,可获得的利润最大为1660万元.
20.解:(Ⅰ)由,
又成等比数列,得,由正弦定理有,
在中有,∴得,即.
由知,不是最大边, ∴ .
(Ⅱ)由余弦定理得,
, 得,
∴ .
21.解:(Ⅰ)依题意: ∵在递增 ,
∴ 对恒成立 ∴.
∵ ∴ 当且仅当时取“”,∴,
且当时,,,,
∴符合在是增函数,  ∴.
当时,即时.在递增 ∴当时,
②当时,即,当
③当,即时,在递减,当时,
综上:
(Ⅲ)∵,,
假设,则, ∴成立.
设,,则,
∴在单调递减,∴,∴,
∴,故,∴.
∴ ,
∴ .
故原命题得证.           注:(Ⅲ)用数学归纳法应酌情给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