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30 14:5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白毛女》描写的是在封建土地制度下,恶霸地主黄世仁对杨白劳及其女儿喜儿肆意的压榨,而杨白劳等穷苦农民却毫无办法,黄世仁甚至还逼杨白劳用女儿抵债(杨白劳在除夕夜被逼无奈逃租),后杨白劳喝卤水自杀,女儿喜儿逃进深山老林,由于在山里的生活非常艰辛、困难,在吃的方面营养跟不上,她的头发都变白了。直到八路军解放了她的家乡,喜儿才在深山中被找回。这个故事反映了在旧社会地主剥削广大农民。
请回答:
(1)是什么土地制度,迫使喜儿逃居深山的?
(2)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危害,会产生什么影响?
土地制度:封建土地制度;
危害:地主富农人少地多,农民人多地少,
影响:束缚了农村生产力,严重阻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14%
93%
占有土地比例
所占农村人口比例
7%
86%
地主
农民
当时的农民最强烈的愿望是什么呢?
广大新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获得土地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情况来说,大体是这样的: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占有约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
2、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阅读教材P13,结合以上材料,总结土地改革的原因
为什么要改?改革的必要性
3、巩固人民政权。
1.依据什么改:
(1)时间:
(2)内容:
(3)机构:
阅读教材P13-14,自学完成以下内容
1950年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中央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土地改革的具体办法是什么呢?
1、分批进行;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2、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怎么改?
此次土地改革的结果是什么?
到 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时间:1950年到1952年底
阅读课本第14页“材料研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条款”,说明此次改革主要是改什么?改的目的是什么?
1、改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目的: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疑难解析
1、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所有制有何异同?
(提示:可以从土地占有者、地主阶级与农民的关系、产品分配等方面考虑)
封建
土地
所有制
产品分配
农民
土地
所有制
地主阶级
农民
地主阶级与农民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地主和农民一样参加劳动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
土地归私人所有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
占有者
类别
名称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土地改革
地主 农民
个体 个体
私有制 私有制
(主人变,性质不变)
土地私有制
疑难解析
2、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在那个区域进行改革?
新解放区
3、比较井冈山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土改时期的土地政策?
井冈山时期(1927-1937):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消灭地主阶级,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
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4、阅读P14《相关史事》,总结这次土地改革有什么特点?
分批进行,区别对待;既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又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同时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性色彩,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看一下图片和文字资料,结合课本P15内容,归纳本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土地改革时,农民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
农民分到土地等生产资料
农民分到了牲畜
农民分到土地等生产资料
农民分到了土地
农民分到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农民欢庆土地改革
农民开会斗争地主
北京郊区的农民开会斗争地主
相关史事
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天地750万亩。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土地改革的意义
1(政治)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2(政治)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经济)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土 地 改 革
必要性(原因)
经过
结果
旧中国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新解放区3亿多人口未土改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
1950年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冬,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1.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3.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意义
历史回眸:建国初期重大历史事件

时间 历史事件 意义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国家赢得独立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全国大陆实现统一
1952年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彻底废除了封建
土地制度
1953年 抗美援朝胜利 提高中国的国际
威望
1.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C.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
2.在下列对土改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B.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C.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彻底废除了土地的私有制
3.在土改中,我国广大农民对获得土地拥有最重要的权利是( )
A.所有权 B.使用权
C.经营权 D.管理权

D
A
4.阅读下列材料: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颁布后,在全国开展了什么运动?

  (2)材料中的“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其实质是什么?
土地改革运动。
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本节课结束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