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5.1.1第一节 第1课时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及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5单元 自然环境的特征

文档属性

名称 【教案】5.1.1第一节 第1课时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及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5单元 自然环境的特征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1-29 11:2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单元 自然环境的特征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第1课时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及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素养解读 1.从综合思维的角度,举例分析地域差异产生的原因。2.通过阅读不同景观及其分布图,理解自然带的概念。3.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和世界气候图,掌握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及成因,进一步理解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4.结合图表资料,从区域认知的角度掌握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特点与表现。5.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地域差异现象,探究地理事象的内在规律,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习惯,增强地理实践力。
逐点探究(一)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必备基础]
1.表现及成因
(1)表现: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
(2)成因:所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不同。
2.自然带的形成
(1)成因:不同地域所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不同。
(2)表现:形成不同的代表性植被和土壤,在地球上呈带状分布。
(3)命名:以植被类型命名。
3.地域分异规律
主要包括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学科素养]
“一带一路”赋予了丝绸之路全新的生命。重走丝绸之路,就是启动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北京某旅游公司全程策划了“大明重走丝绸之路”活动。该线路从山海关始发,经长城西出嘉峪关进入沙漠,沿丝绸之路进入欧洲最终抵达罗马,全程两万千米。
[思考探究]
1.参与者自西向东依次见到的自然景观(植被类型)主要有哪些?
提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
2.途经线路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哪些?这些气候对应的植被类型分别是什么?体现了自然环境的什么特征?
提示:自东向西的气候类型分别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这些气候类型对应的植被依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及温带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训练评价]
树干液流是自然环境中营养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树干液流的变化特征受环境因素影响明显。下图为我国某地樟树在同一月份内三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液流速率和液流量变化图。据此回答1~2题。
1.依图中信息推测,一年中樟树液流量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樟树对干旱环境反应敏感,干旱期液流量大大减少,其适应干旱的特征表现在(  )
①树干脱皮 ②根系枯萎 ③气孔收缩 ④大量落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1.B 2.D 第1题,比较图中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液流量可知,晴天的液流量大于阴天,阴天的液流量大于雨天,说明光照越强,液流量越大;晴天的中午前后,液流速率较高,说明温度越高,液流速率越高。夏季温度高,光照强,液流量应该是最大的。第2题,干旱期树木通过收缩气孔和落叶来减少植物体的蒸腾作用,③④正确;树干脱皮是树木生长的一种表现,并非耐旱的表现,①错误;干旱期植物根系应更发达,以增强吸收水分的能力,②错误。
藏波罗花是青藏高原特有的草本植物,生长在海拔3 600~5 000 m的高山沙质草甸和砾石垫状灌丛的山坡上。它是一种喜光、耐寒冷和贫瘠的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气候条件是影响藏波罗花的光合作用和生长的重要条件。藏波罗花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南部山区和山谷中。下图是青藏高原自然区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在图示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中,藏波罗花最有可能广泛分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在藏波罗花集中分布区,藏波罗花的大量繁殖会导致(  )
A.风化作用弱 B.生物生产量提高
C.大气降水增多 D.土地退化加重
解析:3.A 4.B 第3题,根据材料并结合图中①②③④位置和图例可知,①区域为藏南高山谷地灌丛草原区,符合藏波罗花生长环境,A正确。第4题,藏波罗花的大量繁殖会导致生物风化作用增强,A错误。该植物大量繁殖,会增加当地植被覆盖率,使生物生产量提高,B正确。对大气降水影响小,C错误。植被覆盖率提高,土地退化减轻,D错误。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植被生长期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年内适合植被生长的时间。植被生长期因纬度、海拔和植物种类而异。泰加林一般以日均温连续5天≥10 ℃的天数计算其生长期。泰加林原是指西西伯利亚带有沼泽化的针叶林,现泛指亚寒带针叶林。泰加林的分布(如图所示)从大陆的东海岸一直到西海岸,形成壮观的茫茫林海,几乎跨了半个地球。
(1)根据泰加林分布的纬度位置,指出其生长习性。
(2)泰加林横贯沿海和内陆,平原、高原与山地,其分布几乎跨越半个地球,请分析其形成原因。
(3)解释泰加林在大陆西岸分布纬度较高,而大陆东岸则纬度较低的原因。
(4)推测影响泰加林分布最北界的因素,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泰加林主要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和部分高海拔地区,这些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所以其生长习性应耐寒;暖季生长快,冬季休眠;因冻土广布,根系较浅,向四周发育较多。第(2)题,泰加林分布大致沿纬线呈东西走向,沿海和内陆的差异主要是水分,说明北半球中高纬度沿海和内陆的水分条件相差不大,因为纬度较高,整体降水较少,蒸发量小,且有积雪融水,所以其水分条件对泰加林的影响较小;平原、高原与山地都有分布,说明地形和土壤条件对其分布影响较小,北半球中高纬度冻土广布,土壤贫瘠,其生长需要的养分主要来源于分解枯枝落叶;根据材料泰加林一般以日均温连续5天≥10 ℃的天数计算其生长期,且泰加林沿纬度分布,说明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热量。第(3)题,由上题可知,影响泰加林分布的主要因素为热量,大陆西岸有暖流流经,热量条件相对较好,东岸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故西岸分布纬度较高,东岸分布纬度较低。第(4)题,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影响泰加林分布的主要因素为热量。结合材料“日均温连续5天≥10 ℃的天数计算其生长期”可知,其最热月气温应达到其生长期的最低温度。
答案:(1)由于高纬地区和部分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所以泰加林具有耐寒特点;极夜和低温期间,有较长的休眠期;有冻土现象,根系有横向生长的特点;夏季短促,有可以利用短暂的夏季和极昼现象快速生长的特点。
(2)气候严寒,降水虽然少,但蒸发更弱;冬季积雪量大和冻土现象,使泰加林地带水分条件较充足,因而水分对泰加林分布影响较小。泰加林地带土壤发育深受冻土和沼泽影响,土质贫瘠,树木通过自身分解枯枝落叶提供养分,因而泰加林地带地形和土壤条件对其分布影响较小。泰加林地带对树林生长的限制因素是热量条件,因而其分布沿纬线延伸。
(3)大陆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使其分布纬度较高;大陆东岸有寒流流经,降温使其分布纬度较低。
(4)热量;其生长期一般以日均温连续5天≥10 ℃的天数计算,因此最热月日均温≥10 ℃。
逐点探究(二)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必备基础]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项目 内容
成因 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随纬度而变化,导致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影响因素 热量条件为基础,水分条件也有重要影响
规律 自然带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
典型分布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陆地自然带自南向北依次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寒带冰原带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项目 内容
成因 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影响因素 水分条件为基础
规律 自然带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
典型分布 在我国北纬40°附近,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依次分布着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等自然带
[微点拨] 水平方向上,陆地自然带在低纬度、高纬度地区都是横穿整个大陆地带,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更明显;在中纬度地区,陆地自然带只是在大陆东西两岸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总体上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更明显。
[关键能力]
1.主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虽存在地域分异,但又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如下表所示:
地域分异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重要因素 水分 热量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图示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案例 沿20°E非洲大陆自赤道向南、北自然带的变化: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中纬度(40°N~60°N)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2.自然带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
气候对自然带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自然带,自然带的分布和气候的分布基本一致,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下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知识拓展] 气候是形成自然带的主导因素,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等要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所以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分布并不完全吻合。具体案例如下所示: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也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有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3)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沙漠带,而是荒漠带。沙漠属于地貌景观,荒漠属于植被类型。
[学科素养]
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探究下列问题。
[思考探究]
1.沿亚欧大陆的东岸由南向北自然带是如何变化的?这种变化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
提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从我国渤海沿岸向西经亚欧大陆中部到欧洲北海沿岸,主要自然带如何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
提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训练评价]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1~2题。
1.从地理学角度看,从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观差异属于(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2.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
解析:1.A 2.D 第1题,塞北到江南描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第2题,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是热量。
(2020·海南等级考)下图示意从赤道到极地的典型植被景观类型。据此完成3~4题。
3.一年中景观外貌四季变化鲜明的植被类型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下列山地中有丁植被类型分布的是(  )
A.巫山 B.五指山
C.富士山 D.大分水岭
解析:3.B 4.C 第3题,据图判断,甲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植被茂密,层次较多,应为热带雨林,一年中景观外貌四季变化不明显,A错误;乙植被较稀疏,层次较少,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夏季葱绿,冬季落叶,景观外貌四季变化鲜明,B正确;丙的层次很少,植被枝叶细小,为终年常绿的亚寒带针叶林,四季景观变化较小,C错误;丁分布在极地地区,应为苔原和冰原,当地冰雪覆盖面积广,终年冰天雪地,景观四季变化较小,D错误。第4题,富士山的纬度和海拔较高,并且位于海岛上,降雪量大,因而山顶长年有冰雪覆盖,故有冰原、苔原分布,C正确。巫山、五指山和大分水岭位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且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山顶很少有积雪。
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杭州李先生暑假自驾游路线图。
材料二 图2为拉萨、杭州各月平均降水量柱状图与平均气温曲线图。
材料三 图3为李先生自驾游过程中微信聊天的截图。
(1)李先生从杭州到敦煌,沿途可观赏到的水平地带性植被景观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带草原、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比较拉萨、杭州的气候差异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
(3)试对李先生的两段微信聊天内容分别做合理性解释。
解析:第(1)题,结合经过的气候类型判断植被类型。沿途经过了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第(2)题,气候的差异就是气候要素的特征差异,表现在降水的总量和季节分配,气温的平均状况和年较差,成因根据两地距离海洋的远近和当地的地形特征分析即可。第(3)题,根据截图内容,李先生正位于青藏高原上(唐古拉山),“喘不过气来”表明氧气不足,这是空气稀薄造成的;车速慢,道路弯曲,这是地形导致的。
答案:(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荒漠
(2)差异:杭州雨季长于拉萨,年降水量高于拉萨;杭州年平均气温高于拉萨,年较差大于拉萨。
影响因素:地形;海陆位置。
(3)唐古拉山海拔高;气压低;氧气含量少,人容易发生高原反应。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桥梁隧道多;道路弯曲。
[体系构建]
[学以致用]
1.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来,一直以创新的合作模式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磁石”作用日益明显。中亚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去绕不过去的枢纽地带。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各国的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请思考:中国某经贸代表团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努尔苏丹考察,请你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介绍沿线的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提示: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沿线区域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主要为高原、山地,西北部以平原为主;温带大陆性气候显著,沿线区域降水量偏少;河湖多为内流河、内陆湖,以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
2.京新高速公路(如下图)是我国高速公路网规划的第七条放射线,编号为G7,是亚洲投资最大的单体公路建设项目,也是“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
请思考:按照某个方向依次说出京新高速公路沿途典型的植被类型。并尝试分析形成的主要原因。
提示:由东向西,从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到温带荒漠;由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或由西向东,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到温带落叶阔叶林;由西向东,距海越来越近,降水越来越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