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强化(四份打包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强化(四份打包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29 00:48:16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强化(1)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透镜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
C.照相时,被照相者应站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外
D.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2.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B.“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之外
C.为了使像变小,消费者应靠近摄像头
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3.通过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目镜是短焦距的凸透镜,物镜是长焦距的凸透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通过实际观察,然后做出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2厘米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5厘米 B.6厘米 C.7厘米 D.10厘米
5.如图所示,1为入射光线,2为出射光线,在图中添加一个合理的光学器件可为(  )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前三者均可
6.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投影仪上的投影片与镜头的距离稍大于镜头的焦距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7.下列有关光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的矫正需要佩戴合适的凸透镜
B.老花镜能当放大镜使用
C.用投影仪放映幻灯片时,景物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D.人在穿衣镜前能看到的自己在镜中的像,说明这个像是实像
8.在主光轴上,物体距凸透镜40厘米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40厘米 B.30厘米 C.20厘米 D.10厘米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示意图,它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其中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在练习调节投影仪的实践活动中,小明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画面,这时,教室后排同学要求他将画面调得大一些。为此,小明的操作应当是:适当______(增大/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______(上/下)移动。
10.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条件”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的范围应该为:___________;当光屏上出现放大像时,凸透镜物距u的范围 ___________;当把凸透镜当做放大镜用时,物距u满足的范围是:___________(选填“u<10cm”或“10m<u<20cm”或“u>20cm”)
11.如图所示,圆柱形玻璃瓶里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靠近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铅笔的形状_______(填“不变”或“变化”);把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时,透过玻璃瓶会看到铅笔尖逐渐______(填“变长”或“变短”),同时会看到铅笔______(填“变粗”、“变细”或“粗细不变”),到某一位置以后,铅笔尖的方向______(填“会”或“不会”)改变。
12.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人都会出现“老花眼”的现象,若已经形成老花眼则应佩戴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来辅助,这种透镜对平行光有_____作用。
13.如图所示是人眼的成像原理图,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在很远的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人眼在由远到近的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以人们又清晰地观察到物体,但长期看近处的物体会形成近视。小芳在探究近视眼的缺陷时,把近视眼镜放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成像清晰,移去近视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她应将光屏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了发光体清晰的像。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刻度处,将蜡烛从如图所示位置,移到光具座刻度处,此时物距u满足__________(选填“”、“u<2f”、“”),需将光屏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此成像的特点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原理相同;这时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仅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15.如下图所示,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的像,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可判断出此凸透镜的焦距大致在______范围之内。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______cm,焦距大小为______cm;固定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25cm刻度线处,要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17.小亮利用如图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他开始实验时,应先将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 ___________。
(2)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5cm。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20cm刻线处,这时小亮将处于光具座65cm刻线处的光屏向 ___________侧移动(选填:“左”或“右”)于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
三、作图题
18.图乙为存在视力缺陷的人眼成像光路图。请在图丙虚线框内画出能对其进行矫正的透镜。
19.图中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中填入适当的透镜。
20.如图,F是透镜两个焦点所在的位置,请完成光路图。
21.如图,凸透镜的主光轴与平静水面重合,F为凸透镜的焦点,入射光线AB平行主光轴,请画出AB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和进入水中后大致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题
22.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25cm处,移动光屏,烛焰在屏上能得到倒立、______清晰的实像;
(2)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应将透镜向_______(选填“上”、“下”)调节。
(3)若将一个发光的小电灯放在该凸透镜主光轴上距透镜15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0cm处平行透镜放一张白纸,将白纸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白纸上得到的光斑是_______(选填A、B、C、D选项);
A.逐渐变大 B.先变大后变小 C.逐渐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4)在第(1)问烛焰成清晰实像的基础上,把一个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的模糊了,为了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地像,同学们想出了一种办法:所有器材位置都不变,换一个焦距更_______的凸透镜(选填“大”或“小”)。
2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步骤和方法 在水平桌子上竖立一块______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镜面前,再拿另一支______ 的蜡烛来回动,直到看上去它与点燃蜡烛的像重合,由此得到像和物大小______ 。若将蜡烛向镜面移近时,蜡烛所成的像______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问题讨论 如图所示,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等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是______ cm。在此基础上想要成缩小的像,则应______(填“增大”或“减小”)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五、计算题
24.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就越强.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作透镜的焦度,用Φ表示,即Φ=.平常我们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以100的值.凸透镜的度数是正值,凹透镜的度数是负值.
(1)求焦距分别为0.25m和0.5m的透镜,其焦度分别为多少?
(2)+300度和-400度的眼镜片,它们的焦度是多少?焦距又是多少?
25.小明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同一高度上,便于让像承接在______。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个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当蜡烛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与像都_______(变大、变小或不变)。
(4)通过实验观察可知,在图乙中左边的蜡烛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_____(填符号)。
26.-300度和+200度的眼镜片,哪个是远视镜片?它的焦度是多少?焦距是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3.D
4.C
5.D
6.C
7.B
8.B
9.改变光路 增大 下
10.u>20cm 10cm<u<20cm u<10cm
11.变化 变长 粗细不变

12.凸 会聚
13.变小 靠近
14. 左 倒立 缩小 能
15.5.0 cm 16.20.0 10.0 左
17.同一高度 右 等大
18.
19.
20.
21.
22.缩小 下 D 大
23.玻璃板 相同的未点燃 相等 不变 10 增大
24.(1)4m-1 ;2m-1;(2) 3m-1 ;4m-1;0.33m; 0.25m.
25.光屏中心 缩小 照相机 变大 B
26.+200度属于远视镜片;它的焦度是2 m-1;焦距是0.5 m.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强化(2)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光路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2.下列关于生活中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注水后的游泳池看起来池底变浅
B.使用照相机照相时,物距应小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
C.如果甲同学从平面镜中能看见乙同学的脚,根据光路可逆,乙同学从平面镜中也能看见甲同学的脚
D.人直立于平面镜前较近处在镜中不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适当远离平面镜后就能看到镜中自己的全身像
3.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此时在光屏上能看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潜望镜
4.电影院放映电影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映电影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在光屏上成像
B.银幕上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C.从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D.白色的银幕可以吸收所有的色光
5.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18cm处沿主光轴移到4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变小,像距变大 D.像变小,像距变小
6.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当物体与凸透镜相距u=8cm时,经凸透镜成正立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u=12cm时,成倒立的像。则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当物体距凸透镜u=20cm时,成放大的实像
B.当物体距凸透镜u=20cm时,成缩小的实像
C.当物体距凸透镜u=16cm时,成缩小的实像
D.当物体距凸透镜u=16cm时,成放大的实像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匀速运动的物体根据公式v=可知,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误差只能减小,不能绝对避免
C.教室里的多媒体屏幕做成粗糙不平且为白色是因为使其发生漫反射的同时也能反射所有色光
D.平面镜只能成虚像,凸透镜既能成虚像也能成实像
二、填空题
8.我们现在处在一个电子信息时代,但是长期使用电子产品会导致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选填“前方”或“后方”),需要配戴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
9.大部分森林火灾的“罪魁祸首”仅仅是内部仍存有水的瓶子。原因是这些瓶子相当于 ______,在阳光的照射下,对太阳光有 ______作用引起燃烧,从而导致火灾的发生。
10.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的镜头,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以上两空均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生物课上,小明用一个放大镜观察小昆虫,当他发现看不太清楚小昆虫时,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___(填“将放大镜离小昆虫稍远一点”或“放大镜离小昆虫稍近一点”)。由于小明不小心将放大镜掉在地上摔掉了一小块,他用此放大镜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成一个完整的小昆虫的像。
11.将没喝完的矿泉水瓶遗弃野外易引起山火,是因为瓶中的水相当于 ________,可会聚太阳光引燃干草或枯枝。隔着薄膜上的水滴看很近的字,会看到通过水滴形成的 _________(选填“正立缩小”、“倒立缩小”、“正立放大”或“倒立放大”)的虚像。光的三原色是红、_______和蓝,彩色电视和彩色照相就是依据三原色理论来实现的。如图所示是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时发生的现象,这个现象叫光的 ________,由此猜测,对于相同的凸透镜,紫光入射时的焦距将 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红光入射时的焦距。
12.照相机的调焦实质上是调______(选填“物距”、“像距”或“焦距”),傻瓜相机在使用时不需调焦的原因是透镜的焦距______(选填“很长”、“很短”或“不长也不短”)。
13.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在光具座上将蜡烛、光屏分别置于透镜的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______,目的是______。现有焦距分别为25厘米、10厘米及5厘米的甲、乙、丙三个凸透镜,选择其中一个放在光具座的B刻度线对应处,如图所示。将蜡烛放于A刻度线对应处,在CD间移动光屏时,可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像,则实验所用的是______(选填“甲”或“乙”或“丙”)透镜。保持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不变,为了得到另一种性质的像,可将凸透镜向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此时如果凸透镜的位置移过______厘米刻度线,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找到像。
14.张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当把物体从距凸透镜6cm处移动到7.5cm处的过程中,所成像的大小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
15.完成光路
16.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分别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17.完成透镜的光路图。
18.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烛焰,A′为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在图中画出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画出一个焦点即可)。
四、实验题
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如图所示。
① 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使之与_______;
② 调节好之后,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像的性质是_______像,该透镜的焦距范围是_______。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华所在的小组实验操作规范,测量准确。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12.00 24.00 倒立,放大,实像
2 16.00 16.00 倒立,等大,实像
3 20.00 13.33 倒立,缩小,实像
4 30.00 10.91 倒立,缩小,实像
(1)请你根据上表信息,求出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cm;
(2)如图所示,点燃蜡烛,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然后,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眼镜(图中未画出),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眼镜和透镜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可以进行的操作是:将光屏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适当距离;
(3)小华所在的小组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固定不动,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
A.逐渐变大的圆形光斑 B.逐渐变小的圆形光斑 C.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
(4)小华将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以内,左右移动光屏,找不到像。请你写出接下来的操作过程是______ 。
21.小明在学习了凸透镜后,想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于是他让平行光通过如图(a)的四个透镜(其中甲、乙和丙、丁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成)。
(1)当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经过甲、丙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如图(b)所示,比较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凸透镜的材料相同时,凸透镜表面越凸,凸透镜的焦距越______(大/小);
(2)如果选择甲、乙两个透镜,那么他们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______的关系,这里用到的一个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控制变量法/类比法);
(3)联想到如图(c)光的色散现象,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______(红/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更大;
(4)写出“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实验的注意事项: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五、计算题
22.小明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同一高度上,便于让像承接在______。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个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当蜡烛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与像都_______(变大、变小或不变)。
(4)通过实验观察可知,在图乙中左边的蜡烛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_____(填符号)。
23.如图甲所示,物体AB在凸透镜另一侧能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物距u=OB,像距v=OD,凸透镜的焦距为f。其中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
(1)请结合数学知识证明凸透镜成等大、倒立的实像的条件是u=2f;
(2)小明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实像时,蜡烛、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乙所示,求透镜的焦距f。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A
3.B
4.C
5.D
6.D
7.A
8.近视 前方 凹透镜
9.凸透镜 会聚
10.照相机 放大镜 将放大镜离小昆虫稍远一点 能
11.凸透镜 正立放大 绿 色散 小于
12.像距 很短
13.同一高度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乙 左 25
14.8 变大
15.
16.
17.
18.
19.与烛焰中心在同一高度 倒立、缩小的实
20.8.00 远离
C 移走光屏,从凸透镜的右侧通过凸透镜观察
21.小 材料 控制变量法 红 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
22.光屏中心 缩小 照相机 变大 B
23.(1)1;(2)f=10.5cm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强化(3)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某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15厘米处向30厘米处移动时,(  )
A.像变小,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大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2.很多道路口安装了高清晰智能摄像头,实现全天监控,这种摄像头工作原理与人眼相似,像距不变,镜头焦距可以调节。如图所示,某人被锁定并在成像板上成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F处,此后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总保持清晰,该人在靠近摄像头的过程中(  )
A.在成像板上总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镜头的焦点总在F处不变
C.镜头的焦点可能移至图中的a点
D.镜头的焦点可能移至图中的b点
3.适合放在下图方框内的光学元件是(  )
A. B. C. D.
4.下列光学器件中,利用光的折射规律的是 (  )
A.穿衣镜 B.观后镜 C.潜望镜 D.老花镜
5.在主光轴上,物体距凸透镜40厘米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40厘米 B.30厘米 C.20厘米 D.10厘米
6.关于实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屏能接收到的像是实像 B.物体经凸透镜一定成实像
C.物体经平面镜可以成实像 D.实像一定是正立的
7.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潸晰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5cm、小于20cm
B.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缩小的清晰的像
C.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镱,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晣的像,应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D.如果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凹透镜,为了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8.透镜在我们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大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无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通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
C.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内
D.投影仪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
A.该凸透镜的焦距f=20cm
B.当物距u=3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条规律
C.当物距u=8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利用了这条规律
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向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
二、填空题
10.眼睛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患上近视眼,如图______(甲/乙)是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可以佩戴______(凸/凹)透镜进行矫正。
11.如下图所示,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的像,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可判断出此凸透镜的焦距大致在______范围之内。
12.如图所示,小汇手持的是一个_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若已知该透镜的焦距为15厘米,则此时透镜离她左眼的距离______15厘米(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我们通过透镜看到小汇的“眼睛”其实是一个______像(选填“实”或“虚”)。若想观察到倒立的“眼睛”,应______物距。(选填“增大”或“减小”)
13.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三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有______(选填“a”、“b”或“c”),因为它们对光线有______作用,我们用这类透镜制成______眼镜(选填“近视”或“老花”)。
14.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头来识别来访者,该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头所成的是倒立、______的实像,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则图甲中,书本上的字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要使图乙中看到的字变小一些、他应该______。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距凸透镜30.0cm时,在光屏上成一个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将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到适当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就将光屏向______(远离/靠近)透镜方向移动。
16.如图所示,在玻璃后适当位置放一幅画,向杯子中倒入水后,可观察到画颠倒的现象,这是由于倒入水后杯子相当于______镜。此时,若要将画的像重新颠倒回来,画应______杯子(选填“远离”或“靠近”),理由是______。
17.如图所示是人眼的成像原理图,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在很远的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人眼在由远到近的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以人们又清晰地观察到物体,但长期看近处的物体会形成近视。小芳在探究近视眼的缺陷时,把近视眼镜放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成像清晰,移去近视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她应将光屏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了发光体清晰的像。
三、作图题
18.如图所示,凹透镜的主光轴处于水平位置,F是其焦点,平面镜与水平方向成45°,请画出竖直激光束AO经平面镜反射,再经凹透镜折射的光路图。
19.画出凹透镜的两条入射光线。
20.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分别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21.请将图光路图补充完整。
四、实验题
22.东东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
(1)实验前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上。
(2)在做实验时东东用手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他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______
A.不能看到烛焰的顶部 B.不能看到烛焰的底部
C.不能看到烛焰的全部 D.可以看到烛焰的全部
(3)如图所示,在光屏上出现的清晰的像是______(正立/倒立)______(放大/缩小)的实像;
(4)在(3)的基础上,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只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这时我们在光屏上所看到的像将是倒立、______(放大/缩小)的实像,这是因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______(是/不是)可逆的;
(5)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变短了,可将凸透镜的高度调______(高/低)些,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6)利用上述器材,小明分别用两种方法测量该凸透镜的焦距,方法一:将凸透镜固定于光具座某刻度处,再将蜡烛、光屏分别自透镜两侧较远处缓慢靠近凸透镜,直至光屏上出现等大的清晰像,此时蜡烛与光屏的距离为50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方法二:将蜡烛放在距透镜较远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时,恰好在屏上成清晰的像;当蜡烛继续远离透镜时,在此处光屏上还能成清晰像。小明认为此时光屏与透镜间的距离即为透镜的焦距,用该方法测出的焦距与真实值相比______(偏大/偏小/相等)。
2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25cm处,移动光屏,烛焰在屏上能得到倒立、______清晰的实像;
(2)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应将透镜向_______(选填“上”、“下”)调节。
(3)若将一个发光的小电灯放在该凸透镜主光轴上距透镜15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0cm处平行透镜放一张白纸,将白纸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白纸上得到的光斑是_______(选填A、B、C、D选项);
A.逐渐变大 B.先变大后变小 C.逐渐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4)在第(1)问烛焰成清晰实像的基础上,把一个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的模糊了,为了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地像,同学们想出了一种办法:所有器材位置都不变,换一个焦距更_______的凸透镜(选填“大”或“小”)。
2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
物距u/cm 实验序号 焦距f/cm 物距v/cm
15 1 8 17
2 10 30
3 12 60
(1)测量焦距时,将凸透镜___________(选填“正对太阳”、“平行于地面”或“竖直于地面”),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太阳的光与透镜的主光轴平行,如图甲所示,在另一侧的光屏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刚开始实验时烛焰的像只有一小部分成在光屏边缘处,大部分不在光屏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蜡焰中心和光屏中心两者不在___________ ;
(3)当蜡烛距透镜18.0cm时,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是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4)为了想继续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小明选用三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丙。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_______(选填“大”或“小”),若小明调整好物距,在距离透镜2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他可能应用了上表给出的三个透镜中选用焦距为________cm的凸透镜。
五、计算题
25.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就越强.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作透镜的焦度,用Φ表示,即Φ=.平常我们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以100的值.凸透镜的度数是正值,凹透镜的度数是负值.
(1)求焦距分别为0.25m和0.5m的透镜,其焦度分别为多少?
(2)+300度和-400度的眼镜片,它们的焦度是多少?焦距又是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3.B
4.D
5.B
6.A
7.D
8.B
9.B
10.乙 凹
11.5.0 cm 12.凸 小于 虚 增大
13.a、c 会聚 老花
14.缩小 小于1倍焦距 将凸透镜远离书本上的字
15.15.0 靠近
16.凸透 靠近 物距小于凸透镜一倍焦距时成正立的像
17.变小 靠近
18.
19.
20.
21.
22.主光轴 D 倒立 缩小 放大 是 低 12.5 偏大
23.缩小 下 D 大
24.正对太阳 10.0 主光轴上
放大 投影仪 大 8
25.(1)4m-1 ;2m-1;(2) 3m-1 ;4m-1;0.33m; 0.25m.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强化(4)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潸晰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5cm、小于20cm
B.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缩小的清晰的像
C.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镱,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晣的像,应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D.如果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凹透镜,为了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2.下列与光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调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控制空调的
B.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见物体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C.红色的月季花在阳光下十分鲜艳是因为它吸收了红色光
D.小孔成像与凸透镜成像原理相同
3.小红同学对着平面镜检查仪容,当她向平面镜走近时,平面镜中的“小红”和小红眼睛中视网膜上的“小红”大小变化情况是(  )
A.都变大
B.平面镜中的“小红”变大,视网膜上的“小红”不变
C.都不变
D.平面镜中的“小红”不变,视网膜上的“小红”变大
4.如图所示,线段AB为一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倒数和像距倒数的对应关系。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等于5m
B.物距为0.3m时所成像为正立放大虚像
C.物距从0.1m增至0.8m过程中所成像为倒立缩小实像
D.当物距从0.25m增至1m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变小
5.电影院放映电影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映电影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在光屏上成像
B.银幕上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C.从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D.白色的银幕可以吸收所有的色光
6.图为投影式电子白板,它利用投影机将画面投影到屏幕上,投影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投影机的镜头与近视眼镜为同一种透镜
B.光经投影机的镜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
C.画面经投影机镜头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屏幕上的丰富色彩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7.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对视力影响较大。如图所示是一束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前,则该同学是(  )
A.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C.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D.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8.图中只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光路(图中未画出透镜)情形。请你根据光路的方向判断其中属于凸透镜是(  )
A. B. C. D.
9.2021年09月28日第十三届中国航展在珠海进行,换上了“中国心”的歼﹣20以新的姿态、新的装备首次飞过珠海上空,如图甲、乙是一位军事爱好者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相机在同一位置先后两次拍到的同一架歼﹣20的画面,关于此画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拍照时歼﹣20处于相机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拍摄甲画面时,歼﹣20战机和相机的距离比拍乙远
C.拍完甲之后再拍摄乙照片,此时需要将相机镜头缩短
D.拍摄画面时,相机所成的像是歼﹣20倒立缩小的虚像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
A.该凸透镜的焦距f=20cm
B.当物距u=3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条规律
C.当物距u=8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利用了这条规律
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向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
二、填空题
11.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风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将相机适当______蝴蝶(选填“靠近”或“远离”),镜头略向______(选填“内缩”或“外伸”)。
12.用开普勒天文望远镜观测夜晚的星空时,能看见许多没有见过的美丽天体,该望远镜物镜的成像原理与______相似;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肉眼看不清的微小物体,如动植物的细胞,显微镜目镜的成像原理与______相似(前两空均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成放大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13.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当物体放在凸透镜左边离透镜30cm时,成______、______的______像,若想看到放大的像,要将凸透镜向______边移动______cm以上。
14.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头来识别来访者,该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头所成的是倒立、______的实像,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则图甲中,书本上的字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要使图乙中看到的字变小一些、他应该______。
15.人脸识别技术已在火车站、机场安检有广泛应用,微信、支付宝也可刷脸支付,使现代出行、生活更加便捷,“刷脸”过程中,摄像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面部经摄像头成________立、缩小的________像。
16.检修工人在查看线路密集的电路板时,为了看清线路的连接情况,常透过一个较大的透镜进行观察,这个透镜应该是___________透镜(填“凸”或“凹”),工人看到的是放大的___________ (填“实”或“虚”)像,电路板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检修时还用到了照明灯,这是为了照亮___________(填“透镜”或“电路板”)。
17.我们现在处在一个电子信息时代,但是长期使用电子产品会导致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选填“前方”或“后方”),需要配戴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
18.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示意图,它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其中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在练习调节投影仪的实践活动中,小明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画面,这时,教室后排同学要求他将画面调得大一些。为此,小明的操作应当是:适当______(增大/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______(上/下)移动。
三、作图题
19.如图所示,一条与主光轴垂直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前方的凹透镜。请画出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以及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20.请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图,AB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保留作图痕迹;(____)
(2)请在图中画出光通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____)
21.完成光路图:
22.(1)如图所示,F是凹透镜的焦点,请画出光线的折射光线和的入射光线______;
(2)如图所示,F是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光线对应的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__;
(3)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已画出入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度数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______。
四、实验题
23.东东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
(1)实验前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上。
(2)在做实验时东东用手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他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______
A.不能看到烛焰的顶部 B.不能看到烛焰的底部
C.不能看到烛焰的全部 D.可以看到烛焰的全部
(3)如图所示,在光屏上出现的清晰的像是______(正立/倒立)______(放大/缩小)的实像;
(4)在(3)的基础上,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只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这时我们在光屏上所看到的像将是倒立、______(放大/缩小)的实像,这是因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______(是/不是)可逆的;
(5)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变短了,可将凸透镜的高度调______(高/低)些,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6)利用上述器材,小明分别用两种方法测量该凸透镜的焦距,方法一:将凸透镜固定于光具座某刻度处,再将蜡烛、光屏分别自透镜两侧较远处缓慢靠近凸透镜,直至光屏上出现等大的清晰像,此时蜡烛与光屏的距离为50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方法二:将蜡烛放在距透镜较远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时,恰好在屏上成清晰的像;当蜡烛继续远离透镜时,在此处光屏上还能成清晰像。小明认为此时光屏与透镜间的距离即为透镜的焦距,用该方法测出的焦距与真实值相比______(偏大/偏小/相等)。
2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______)
A.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
C.凸透镜是否能成像       D.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2)实验前,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3)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______(填“投影仪”、“放大镜”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改用焦距小于该凸透镜的另一个凸透镜,则所成的像会成在光屏的______(填“左侧”或“右侧”),这种情况和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形成原因相同,若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蜡烛应向______(填“左侧”或“右侧”)的方向移动。
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应该在凸透镜的______上;
(2)小红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某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______;
(3)图甲中光屏上呈一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4)图甲中固定蜡烛位置不变,将透镜移到60cm刻度线处,要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5)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变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______移动,可将凸透镜的高度调______(选填“上”或“下”),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6)由实验可知,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是______,______是成放大的像与缩小的像的分界点。
(7)图乙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像距v和物距u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凸透镜成缩小的像时,物体移动速度v1与像移动的速度v2的大小关系是:v1______v2;(选填“>”、“<”或“=”)
(8)实验过程中,用黑纸将凸透镜遮掉一半,像的形状______(填“变”或“不变”),但像的亮度将______(填“变亮”或“变暗”)。?
五、计算题
26.-300度和+200度的眼镜片,哪个是远视镜片?它的焦度是多少?焦距是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A
3.D
4.D
5.C
6.B
7.B
8.C
9.C
10.B
11.靠近 外伸
12.照相机 放大镜 虚
13.倒立 缩小 实 左 6
14.缩小 小于1倍焦距 将凸透镜远离书本上的字
15.凸 倒 实
16.凸 虚 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 电路板
17.近视 前方 凹透镜
18.改变光路 增大 下
19.
20.
21.
22.
23.主光轴 D 倒立 缩小 放大 是 低 12.5 偏大
24.D 同一高度 缩小 照相机 左侧 近视眼 右侧
25.主光轴 蜡烛放在了焦点处 等大 实 右 上 下 u>f 二倍焦距处 > 不变 变暗
26.+200度属于远视镜片;它的焦度是2 m-1;焦距是0.5 m.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