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1、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2.答卷前先填写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和考试座位号等有关信息。
一、基础知识(9分)
1、下面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赍(jī )发 迤( yǐ )逦 酒撰(zhuàn) 尴尬( jiè ) 险衅(xǐn)
B央浼(měi ) 搠( shuò )倒 剜( wǎn )开 讥消(qiào) 优渥(wù)
C 孤鹜(wù) 糍粑(bā) 夭阏(è) 舂(chōng)粮 付梓(zǐ)
D泠(líng)然 晦朔(sù) 淄( zī)铢 岑( cén )静 尺读(dú)
2、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情节安排得跌宕起伏、张弛有度,当林冲得知仇人前来,买来尖刀寻仇,情节陡然紧张,寻了几日,没有音信,林冲就懈怠了,情节又缓和下来。
B通过“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和“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两处语言描写,可见林冲性格中的谦和和细心。雪夜杀敌的情节中,关于林冲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他疾恶如仇、武艺高强的一面。
C《装在套在里的人》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描写别里科夫套子式的穿着、套子式的论调夸大了人物的性格,说他辖制“足足十五年”,夸大了人物的作用,这些夸张充分表现了沙皇政府对民众的专制。
D别里科夫是个既可恨又可悲的小人物,他思想上保守顽固,恐惧社会进步,在政治上成了反动政府的卫道士,在现实生活中,与众人格格不入,最后孤独死去,他的形象折射出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3、从特殊句式角度的分析,与例句不同于的一项是( )
例句: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都督阎公之雅望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二、古诗文阅读(32)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4、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临清流而赋诗。
(2)山原旷其盈视, 。
(3) ,晚有儿息。
(4)层峦耸翠, 。
(5) ,彩彻区明。
(6)问征夫以前路, 。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
新修滕王阁记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壮其文辞 壮:认为……壮美
B. 系官于朝,愿莫之遂 遂:最终
C. 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 修:修建
D.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 槛:门槛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大者驿闻,小者立变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B. 虽老矣 虽然,犹未树也
C. 子其为我记之 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
D.词列三公之次,有荣耀焉 复驾言兮焉求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韩愈未到滕王阁”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
①系官于朝 ②便道取疾以至海上 ③受约束于下执事 ④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 ⑤其岁九月,人吏浃和 ⑥乃不辞而承公命
A.②③④⑤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⑥
8.下列将本文和王勃《滕王阁序》作比较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序洋洋洒洒,蔚为大观,真可谓才思敏捷,匠心独运,但毕竟与宴滕王阁,身临其境,有感而发,不足为奇;韩记作者始终无缘到滕王阁一游,仅凭想象与虚构,却也能敷衍出此文,大家偏能为天下难为之事,足见其功力更胜王序一筹。
B.王序从正面下笔,直接描写,把一轴以滕王阁为中心,融山水、建筑及社会、历史、人物为一体的巨幅长画展现在读者面前;韩记另辟蹊径,自侧面入手,写自己对滕王阁心仪已久,衬托胜景之美;写江南西道治绩卓著,抒自己无因前往游览之叹,其构思也可谓相当精巧。
C.王序以骈句为主,语言整饬,音韵和谐,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韩记以散句为主,言辞质朴,笔到意随,读之若行云流水,洒脱自然,无拘无束,给人的是另一种美的享受。
D.王序写个人遭际,重在抒情;韩记颂上司治迹,意在叙事:写作目的不同,表达方式各异,异曲同工,各有妙趣,各臻佳境。
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3分)
(2)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2分)
(3)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清平乐 .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①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②,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①吴地方言②调皮
(1)“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2分)
(2)下片主要采用什么表现技巧?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三、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1、下列各项中,对情节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备寄居曹操篱下,以种菜掩人耳目。一日,曹操请刘备坐饮畅谈,曹操问天下谁是英雄,刘备答了袁绍等人,曹操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惊得掉了筷子掉地,恰好此时雷声大作,刘备以此掩饰。
B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历经千辛万苦,与张飞相逢,而张飞却认为关羽背叛刘备,投了曹操,接受了曹操的封赏,误以为此番前来是设计骗自己,所以兄弟相见,不喜反怒,幸得糜二夫人劝说,兄弟消除误会。
C袁绍率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企图消灭曹军。谋士许攸遭袁绍怀疑投奔曹操,给曹操提供许多情报。曹操得知袁绍屯粮乌巢,亲率精兵夜袭乌巢。袁绍只派少量骑兵救援,仍留主力进攻官渡。军粮被烧,袁军上下恐慌,官渡前线的大将田丰、沮授也投降了曹操。
D祢衡因曹操不以礼相待而讥讽曹操,曹操恼怒,命其为鼓吏。祢衡于宴会上裸衣击鼓,痛骂曹操。曹操不愿背负杀戮名士的罪名,将他送给荆州刘表。祢衡又讥讽刘表,刘表忍无可忍,杀了他。
12、下列各项中,对情节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由于徐庶的推荐,刘备带上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小童说,诸葛亮外出,但遇上了诸葛均、黄承彦等人,第二次冒雪拜访,遇上崔周平等人,刘备留信表爱慕之情。第三次,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等到他睡醒。诸葛亮为他的诚心所感动。
B赤壁大战前,蒋干充当曹操说客企图劝降周瑜。周瑜正担心蔡瑁、张允助曹操练水军,便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接待蒋干,席间佯醉,邀蒋干与之同睡,诱导江干盗取事先伪造的蔡、张二人的“投降书”,蒋干连夜离去报告曹操,操果杀了二将,周瑜反间计成功。
C曹操南征荆州,刘备被迫撤退,新野、樊城的百姓愿相随。众将反对,但刘备坚持认为“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他沿途收留难民,扶老携幼,携民渡江,为此他赢得了民心。
D公元208年,曹操率八十万大军取荆州,虎视江东。孙刘结盟抗操。周瑜统军五万,与曹操隔江对峙。联军齐心协力,在周瑜、孔明、黄盖等文武将才的谋划下,用反间计制乱,苦肉计诈降,巧设连环计,巧借东风,最后一把大火烧毁曹军战舰,曹军溃败。
13、简答题。(4分,任选一题)
(1)歇后语有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周瑜为什么打黄盖?谁当时就识破此计?
(2)关羽被围,曹操派谁去劝降?关羽提出哪三约?
(二)文化经典阅读(6)
1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孟子所谓浩的“然之气”是什么?(2分)
(2)孟子用揠苗助长的寓言意在说明什么?今天我们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什么启发?(4分)
四、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9分)
关 于 价 值 概 念 的 理 解
张曙光
①近些年来,价值观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作为价值观核心概念的“价值”及相关概念,在国内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响了我们对价值观问题的理解,因而有必要厘清这一基本概念。
②现代价值观的“价值”概念,直接来自于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但就其拉丁词的本义和现代哲学语境中的含义而言,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包含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所指涉的具体价值形态的,与“善”通用的概念。因而,价值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
由现实趋向理想的向度,在人们的观念世界耸立起一个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所以,作为人的生命之自觉形态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还能够召唤人们不断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④如果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又进而把利益作为思想的坐标,那就只能产生功利的并且是近视的价值观——以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不是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实学、精神境界。的确,“名利”并不纯然是人的“身外之物”,而是构成人的社会规定性的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证人的社会存在和能力,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但是,这些东西只是人们借以实现自由的有限手段。如果人们在某一社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锁,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这也是我们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摘自2010年6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5.下列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3分) ( )
A.具有经济学方面的意义,这是最根本的、第一位的。
B.可以把它概括为“效用”,也可以把它归结为“利益”。
C.首先与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相关,其次与经济学相关。
D.是人们希冀和追求的终极目标,它仅仅表征着人存在的目的性。
16.文章第③段提出了“与完满和终级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请简要阐述这个价值观能够产生的作用。(3分)
17.文章结尾画线处“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二)文学类阅读(1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0题
溜 索
阿 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牛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们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而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地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唿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郎的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
B来到怒江边,领队“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可见此时他心情不佳,不想第一个溜索。
C文中动物形象富有深意,马的雄壮,鹰的矫健,告诉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D“我”来到怒江边就战战兢兢,后来领队“吼”我过江,“我”被迫过了江,说明领队在队里很具威慑力。
E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汉子们飞渡峡谷,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敢于接受挑战,勇于战胜艰险。
19、简要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环境描写的作用.(3分)
20.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6分)
五、21作文(60+10分)
“草根”的说法产生于十九世纪美国寻金热流行期间,盛传有些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的地方就蕴藏黄金。英文grass roots。单列为一个词条,释义是①群众的,基层的;②乡村地区的;③基础的,根本的。“草根”,在广义上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和政府或者决策者相对的势力,这层含义和意识形态联系紧密一些;我们平常说到的一些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等一般都可以看作是“草根阶层”,有学者就把非政府组织(也称为非官方组织,即N.G.O)称作草根性人民组织。另一层含义就是和主流的或者说是精英的文化、阶层相对应弱势阶层活动力量,比如一些不太受到重视的民间、小市民的文化、习俗或活动等等。
所谓“草根化”具备两个特点:一,顽强,应该是代表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力;二,广泛。遍布每一个角落。所谓“草根文化”,是相对于御用文化、殿堂文化而言的。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没有经过主流意识的疏导和规范,没有经过文化精英的加工改造,充满着乡土气息,涵蕴着丰富的生活共识。
对“草根”一词,你是如何理解?自拟标题,自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2012-2013学年三明一中度上学期学段考试卷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3分)C
2、(3分)B
3、(3分)D
4、(6分)
(1)登东皋以舒啸
(2)川泽纡其骇瞩
(3)门衰祚薄
(4)上出重霄
(5)云销雨霁
(6)恨晨光之熹微
8.A(“不足为奇”和“足见其功力更胜王序一筹”错)
9、(1)但是我的地方没有一件事情可借来出行,又怎么能放下自己的事情来麻烦你的接待之人?(3分)
(2)(2分)自己和终军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
(3)(3分)(宋荣子)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
(2分)表现农民的生活之安定和美,表达了词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2分)
11、(3分)A(B是关羽斩杀了蔡阳才消除误会C是张郃、高览D刘表没杀祢衡,黄祖杀的)
12、(3分)A(第一次和第二次对换)
13、(4分)(1)周瑜痛打黄盖是想先用苦肉计瞒过曹操,再让黄盖诈降曹操,以便率船火烧曹操水军。孔明。
(2)(2)张辽,关公三约:降汉不降曹,礼待二位嫂嫂,一但得知刘备下落,便辞去追随刘备。
14、(1)是一种盛大的、刚强的的气,靠正直培养,与义和道配合,要不断的积累义才能产生。(2分)
(2)培养浩然之气要时时注意积累和养护,要循序渐进,不可妄自助长它。 (2分)
万事都有规律,要遵循规律办事,学习知识如此,修养身心如此,不可违背规律。(2分)
15、(3分)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要求考生对“价值”是否符合作者原意作出判断。A.答题区间在第②段的末尾一句。作者认为“价值”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B.答题区间在第③段。作者指出,“无论是过去把‘价值’归结为‘效用’,还是现在把价值等同于‘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证”。D.答题区间同A项。选项“仅仅”的说法有误,因为它除了“表征着人存在的目的性”之外,还有经济学上的意义。
16、(3分)①引领人们用积极的行为争取达到自身的利益,并协调人际利益关系;②召唤人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③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成为现实。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试题要求考生能够理解这个句子在文本中的作用。解答这一类试题,要特别关注上下文的语句,就本题来说,它的答案就是接在本句的下一句,即“所以”所领起的句子,“不仅”引导的句子是阐述画线句子即“这个价值观”能够产生的作用。答题时要点要完整,表述要有条理,还要根据问题对相关的句子作适当的改造,尽量与问题相吻合。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本题的答题区间在最后一段。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是对上文的总结,是结论,考生可以根据这个结论找出原因——文章最后一段实际上是以两对关联词“如果……那么……”构成的两个层次,论述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后果,考生只要在此基础上对两个层次的要点进行归纳即可。
18、(5分)AD(A是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D说明人会在艰苦磨炼中成长。)
19、(3分)正面描写了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说明了牛的反常表现的原因,反衬出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的形象。
20、(6分)①描写雄鹰高飞、骏马奔驰、山川险峻,赞美大自然的雄奇伟岸之美。②描写领队与汉子们飞渡峡谷,赞美了人类敢于挑战自然、战胜艰险。③描写牛的恐惧、发抖,是对平庸、畏难的厌弃。④描写在恶劣的环境中求生存的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答出三点即可满分)
21、作文(60+10分)
附参考译文:韩愈年轻的时候听说江南多有登临游赏的美丽地方,但只有滕王阁是天下第一,有瑰丽、雄伟、奇绝、独特的美称。等到三王为它写了序、赋、记等,觉得他们文章很壮美,更加想去那里看一看,然后来阅读前人的文章,以便忘记我的忧愁。受在朝廷做官的束缚,参观滕王阁的愿望没有机会实现。十四年,因为谈论事情(佛骨)被贬留守揭阳,因为想近便,走了捷径,以至取道海上,又不能够过往南昌来看看所说的滕王阁。这年冬天,因为皇帝改变年号,在天下施加恩德,转任袁州。袁州是南昌的附属地方,我私下里高兴侥幸地对自己说,认为应当能够亲自到南昌府,接受您的管制,在您的手下做官,等到没有事情将要返还的时候,或许可以有一机会到滕王阁,我私下里放眼观赏偿还平生所愿。到了袁州七月的时候,有诏命让中书舍人太原王公做御史中丞,考察江南西道;洪、江、饶等地都是所属管治的地方。八个地方的百姓,以前不便施行的以及要求不能满足的,王公到了之后,以前不便施行的停止,想要做而不能得到满足的施行。大的事情通过使者报告皇上,小的事情立刻就改变了,应当赦免的赦免,应当处死的处死,正大光明的得以倡导,违法背义的得以禁止。政令在府内几天内制定,百姓在湖山千里之外得知。我虽然想提出些意见,谈论利益和弊端,听命于王公手下的官吏,但是我的地方没有一件事情可借来出行,又怎么能放下自己的事情来麻烦你的接待之人?于是滕王阁又没有机会来到达啊。
这年九月,百姓和官员融洽,您和监军让人在这个地方设宴,文官武将宾客士人都在酒席上。宴会进行中途,汇合各种言辞,说:“这阁子若不修整,将要毁坏。以前您作为这里的官员,有恰当理由来使它焕然一新,您的文章,确实写在墙壁上。现在三十年后,您来到南昌做地方长官,今天刚好一月,您又来这设宴。您怎么能没有情感呢?”您说:“是。”于是腐烂变黑弯曲折断的楹柱屋梁椽子木板栏杆,破败残缺的屋盖瓦片台阶砖石,色彩中浸坏模糊不鲜艳的,修治而已。没有比前人奢侈,不妨碍后人观赏。
工程已经完成,您和大家喝酒,同时写信命令我:“希望您能为我记载这件事!”我既然因没有前往观赏作叹息,私下里高兴名字能列在它的上面,文章列在三王的下边,有荣耀啊。于是不推辞接受了您的命令。那山河的优美,登临眺望的快乐,即使年龄很大了,如果能获得机会和您一起游玩,还能为您做文章。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