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1.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2.答卷前先填写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和考试座位号等有关信息。
一、文言文知识积累(14分)
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再拜献大王足下(又拜了一次) 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
B.约为婚姻(儿女亲家)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品德高尚的人)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意外变故)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D.沛公居山东时(指崤山以东) 将军战河北(黄河以北)
2.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②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③秦王必说见臣。 ④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⑤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⑥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②⑤⑥ D.①④⑤
3.下列句子与“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夫晋,何厌之有 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C. 群臣侍殿上者 D.若属皆且为所虏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形式与“吾得兄事之”中的“兄”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常以身翼蔽沛公 B、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C、沛公军霸上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5.下列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和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结构助词,的)
C.吾其还也,亦去之(句末助词,不译)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代词,指代土地)
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2分)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2分)
二、课内阅读 (8分)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隔壁房屋里增加了几户新主人,高高墙壁上多开了两堵窗,有时倒下一点垃圾。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给虫蛀后早已塌下来扫掉,连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右面角上却添了一个大化粪池,是从紧靠着的五层楼公寓里迁过来的。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身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
7.作者“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是因为( )(2分)
A.送走包弟后,生活清静了好多。
B.包弟送走后,“我”不怕别人来我家抄“四旧”。
C.不必担心目睹别人把包弟杀死,更不必担心狗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来。
D.不养小狗,“我”便成了光荣的无产阶级战士了。
8.对“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在那个苦难的日子里,自己也成了任人宰割的一只狗,没了自由,没了尊严。只是没有被折磨死,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B.“我”在那个苦难的日子里,自己也成了任人宰割的一只狗,没了自由,没了尊严。但“我”乖巧顺从,没有被折磨死,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C.“我”惭愧,“我”天天在内心深处检讨自己,但“我”没有自杀。
D.他们把“我”当成了狗,只是没有像解剖狗那样将“我”剖腹杀害,真是万幸。
9.第一节中两个“包袱”的具体意思是什么?(2分)
10.依据文意完成下列各题。(2分)
(1)“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是因为
(2)“我”之所以逆来顺受地屈辱地活着,是因为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8—21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①,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②。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予公室,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略有删节)
【注】①少姬(即蔡姬)曾荡舟戏弄桓公,制止不听,因怒,遣送回国。蔡君将其改嫁,桓公怒而攻蔡。见《史记?齐太公世家》。? ②古代祭祀,用裹束的青茅过滤去酒渣。包,裹束。茅,青茅。按:责楚包茅不入贡于周室,这是齐伐楚的借口。亦见《史记?齐太公世家》。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鲍叔遂进管仲 进:举荐
B.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合:会盟
C.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贾:做买卖
D.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多:认为……多
1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2分)
A.鲍叔知其贤 / 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B.管仲富拟于公室 / 乃设九宾礼于庭
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 因人之力而蔽之
D.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或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而管仲辅佐公子纠,公子纠死后,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尽心竭力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
B.鲍叔牙知道管仲穷困且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供养,就经常给他财物接济,鲍叔牙给处在逆境的管仲以理解和支持,管仲亦视鲍叔牙为知己,二人友情,世称“管鲍之交”。
C.管仲相齐,能够顺应民心,利用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聚集财物,使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取得了突出政绩。
D.管仲通货积财,富可敌国,国人不以为奢侈,这是因为他善于治理国家,在他死后,齐国不改变他的政策:保持了强国地位。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3分)
?
(2)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3分)
1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江行
(宋)严羽
瞑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①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②声。
【注】①树杪:树梢。②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3分)
(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3分)
四、名著经典阅读(18分)
16.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8分)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选自《论语·八佾》)
(1)根据以上选段,谈谈“仁”与“礼”“乐”的关系(3分)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①之间违仁,造次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选自《论语·里仁》)
【注】①终食:吃顿饭的工夫。②造次:紧迫,仓促,急迫。
(2)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 观。任何人都不会甘于贫困、流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需通过 去获取,这样才符合仁德,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2分)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选自《论语·公冶长》)
(3)根据以上选段,谈谈你对孔子的“再,斯可矣”这句话的理解。(3分)
17.下列各项中,对《巴黎圣母院》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5分)
A. 加西莫多因劫持爱斯梅拉达被捉拿,要接受法庭的审判。预审官是一个聋子,加西莫多也是一个聋子。他们的审问引来了满堂的哄笑,审判也草草收场。最后判决加西莫多在格雷沃广场的邢台上接受鞭刑,示众一个多钟头。
B.爱斯梅拉达被诬陷刺杀弗比斯,被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判处绞刑。在刽子手行刑时,加西莫多挺身相救,勇劫法场,把爱斯梅拉达救到圣母院,用心照顾保护她。从此,加西莫多成了爱斯梅拉达的忠实朋友。
C.国王路易十一在巴士底狱的诵经室休息时,从窗口看见一片火光,以为是巴黎市民起来反对与他分庭抗礼的法官府,他暗自幸灾乐祸。但当消息传来是流浪汉、乞丐在攻打巴黎圣母院时,他便露出狰狞的面目,立即下令军队出动,镇压群众,绞死“女巫”。
D.加西莫多得知爱斯梅拉达爱弗比斯,便把一切痛苦藏在心里,主动请求要帮爱斯梅拉达找弗比斯。加西莫多找到弗比斯,求他去见爱斯梅拉达。弗比斯虽然很想见爱斯梅拉达,可是实在脱不开身,加西莫多只得无功而返。爱斯梅拉达很失望,因此而责怪他。
E.加西莫多站在楼顶上,看着爱斯梅拉达又被吊在绞刑架上,痛不欲生。当他发现克洛德正在钟楼上对着爱斯梅拉达狞笑,他把这个道貌岸然的野兽推了下去。从绞刑架上解下来的爱斯梅拉达的尸体,被人放在隼山墓窟里,加西莫多找到她之后,静静地躺在她身旁。两年之后,人们发现了两具紧紧抱在一起的尸骨。当人们试图分开他们时,尸骨便化为尘土。
18.简答题(5分)
阅读《巴黎圣母院》选段,根据原著内容,回答问题。
百合花注意到山羊的脖子上挂着一个皮做的绣花小荷包,便问吉普赛女郎说:“那是啥东西?” 吉普赛女郎抬起一双大眼睛望着她,郑重其事地应道:“那是我的秘密。”
这个“秘密”是什么,后来这个“秘密”是怎样暴露的?
五、现代文阅读(9分)
“她只能活七小时”
[美] 保罗?舍恩斯坦
本市新闻编辑台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3点40分。
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医生说她只能活7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这是她唯一的希望。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其他每一种药。我必须找到某个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你能帮我吗?”
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斯?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34大道第83号。濒于死亡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丽夏,两岁,现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第144街和康文特大道交汇处。
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致几乎不能得到它。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
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援助工作。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只能活7小时,除非……”
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
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
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有权命令发放民用珍贵药物。他是由路德医院的外科医师丹特?柯里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联系的。
“你将得到青霉素。”基弗大夫向柯里蒂大夫许诺。那是下午4点钟。医生们对在红头文件的作用下找到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发放的速度感到惊异。
现在,计划正早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下午6点30分,柯里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7点30分。
3个卫兵等在那里。其中一个走向汽车:“是柯里蒂大夫吗?给你青霉素。”
柯里蒂大夫接过那硬纸匣,由冰裹着的青霉素放在里面。“现在,”他说,“我们有了一个战斗的机会。”
最后一段路程是从霍兰隧道到路德医院,只用了8分钟,这是创纪录的速度,行驶在西区高度公路时,车速器始终指向65英里,这时汽车就要停在医院门口之前,柯里蒂大夫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作不了的事。”
“也许是,”一个记者说:“但是从现在起,大夫,靠你了。”
此后,记者们惦着脚尖走进四楼那个失去知觉的孩子的房间。她费力地呼吸着,但在蓬勃的丝一般的棕发下面的小脸上,并没有痛苦的表情。她是个可爱的病孩子。“一个护士低声说。
帕特里夏?马隆的父母哭了。
“谢天谢地“凯瑟琳?马隆低语着,”至少,我的小丫头又有了一次机会。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
注: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8月,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
19.这篇报道以顺序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间,有什么好处?(3分)
20.柯里蒂大夫为什么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3分)
21.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3分)
六、语言积累与运用(13分)
22.默写。(7分,每题1分,错一字该题不得分)
(1)漫江碧透, 。 ,鱼翔浅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 。(戴望舒《雨巷》)
(3)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 。(徐志摩《再别康桥》)
(4)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5)真的猛士,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6)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诗经·氓》)
(7)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诗经·采薇》)
23.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找出并改正一个错别字。(2分)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沧烟落照。
注音:碣( ) 错别字: 改为
24.下面两副对联各缺一半,请将备选短语加以整合,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书画院对联 茶叶店对联
上联 ____________ 上联 幽借山颠云雾质
下联 一笔可画古今情 下联 _____________
备选短语:
千秋 片纸 九州 松涛梦 荡俗尘 芝兰魂
水甜 幽泉 香凭 崖畔 竹院 赠绿
歌唱 东方红 风云 胸中贮 能缩 天下意
七、作文(60+10=70分)
25.以“我最亲密的朋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要有细节描写。2、可以通过两三件事表现“朋友”鲜明的个性特点。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三明一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阶段考试
高一语文答案
1.A (2分)
2.D(2分)(②已--矣。③说--悦。 ⑥倍--背。)
3.D(2分)
6. (4分)(1)况且,您曾经对晋公有过恩惠,(他)曾经答应送焦、瑕两座城池给你(作为酬谢),却早上渡河归国,晚上就修筑了防御工事。(2分)
(2)秦王有像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如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如恐不能用尽酷刑。(2分)
8.A(2分)(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变成了包弟”是比喻的说法。没折磨死是幸运,而不是“我的乖巧”)
9.(2分)第一个“包袱”指的是小狗在我家为我心理上增添的担心,第二个“包袱”指的是对自己出于自私而抛弃小狗的自责。
10.(2分)(1)为保全自己而牺牲了小狗 (2)保全自己,保全家人。
11.D(2分)(赞美,称赞)
12.B(2分)(B介词,比/介词,在;A代词,他;C表转折;D句末语气词)
13.D(2分)(“通货积财”是指治理国家,不是说管仲自己聚敛财富。)
14.(6分)(1)我曾经三次做官,却三次被君主罢职,鲍叔牙不认为我不贤明,因为他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机会。(3分。关键词“仕”“见……于”“以”)
(2)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羞耻之心,因为他知道我不为失小节而感到羞耻,却为自己的功名不能在下显扬而感到羞耻。(3分。关键词“无耻”“羞”,状语后置句)
15.(6分)(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3分)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3分)
16.(6分)(1)仁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是根本,礼、乐是反映人们的仁德的,是外在的表现。没有仁德的人,也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3分)
(2)利欲观,正当的手段和途径。(2分,每空1分)
(3)凡事三思,总是利多弊少,但做事过于谨慎,顾虑太多,反而会令人缩手缩脚,逡巡不前。从这点上说,孔子的话也不无道理。(3分)
17.BD(5分) ( 解析:B项中“被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判处绞刑”有误,是法院判处爱斯梅拉达绞刑。D项的“弗比斯虽然很想见爱斯梅拉达”有误,弗比斯根本就不想见爱斯梅拉达。对一项得3分,两项5分)
18.(5分)这个“秘密”是一组分别写在小黄杨木上的字母。(1分)一个小姐趁爱斯梅拉达不注意时,把她的小山羊引到房角,解下了羊脖子上的小袋,把东西倒在地板上。(2分)小羊用蹄子熟练地去拨字母,一会儿便排成了一个单词,正是卫队长的名字——弗比斯。(2分)
20.(3分)“你们”指帮助获得青霉素的博士、记者和警察们。在当时的情形下,青霉素非常稀少,能得到它并非易事。他们进行电话寻找,协调各个部门,迅速找到青霉素,快速运到医院,这是医生做不到的。
21.(3分)画线部分语言生动,富含感彩。将青霉素称为“仁慈的东西”,应为它能救小女孩的性命;将车称为“仁慈之车”因为它快速运来了药物,体现了作者对小女孩即将得救的喜悦,对人们的爱心的赞颂。
22.(7分,每题1分,错一字该题不得分。)
(1)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2)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3)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4)为变徵之声 士皆垂泪涕泣
(5)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6)泣涕涟涟 载笑载言
(7)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23.(2分)jié “沧”改为“苍”
24.(4分)书画院对联(上联):片纸能缩天下意
茶叶店对联(下联):香凭崖畔芝兰魂
25.(70分)略
参考译文:管仲,名叫夷吾,是颖上人。年轻时常常和鲍叔牙交游,鲍叔牙知道他很有才干。管仲家境贫寒,时常欺骗鲍叔牙,鲍叔牙却始终如一很好地对待他,不因此说管仲的坏话。后来,鲍叔牙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立为齐桓公,公子纠死了,管仲就被囚禁起来。鲍叔牙就此将管仲推荐给齐桓公。管仲得到重用后,在齐国执政,齐桓公因此而成就霸业。齐桓公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各自为政的状况得到匡正,这些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牙一起经商,赚了钱分利润的时候,总给自己多分一些,鲍叔牙却不认为我贪财,因为他知道我家贫穷。我曾经为鲍叔牙办事,结果搞得更加穷困,鲍叔牙不认为我愚蠢,因为他知道时运有有利的时候,也有不利的时候。我曾经三次做官,却三次被君主罢职,鲍叔牙不认为我不贤明,因为他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机会。我曾经三次作战,却三次败逃,鲍叔牙不认为我胆怯,因为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公子纠失败之后,召忽为他殉难,我宁肯被囚禁受侮辱而不自杀,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羞耻之心,因为他知道我不为失小节而感到羞耻,却为自己的功名不能在下显扬而感到羞耻。生我的人是父母,了解我的人是鲍叔啊。” 鲍叔牙推荐管仲以后,自己甘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代在齐国享受俸禄,得到封邑的有十几代,常出有名的大夫。天下人并不称赞管仲的贤能,反而去称赞鲍叔牙能够识别人才啊。
管仲执政辅佐齐桓公后,使处在偏僻海滨的小小齐国货物流通,财富积聚,国家富裕,军队强盛,而且他的措施能同民众的想法一致。为此,他在著述中讲道:“仓库充实了才懂得礼节,衣服和粮食充足了才能分辨荣誉和耻辱,君主的行为遵循制度,亲族才安定团结”;“礼、义、廉、耻四大原则如不发扬,国家就要灭亡”;“政令要抓住根本,就像水从源头流出来一样,这样才能顺应民心”。所以,他的政令符合下情,容易推行。也就是说,民众欢迎的,就满足他们;民众反对的,就取消掉。 管仲执政,善于将坏事改变成好事,将失败转化为成功。他注意荣辱的影响,重视利益的得失。齐桓公本来是因为恼怒少姬再嫁,才南下袭击蔡国的,管仲就以楚国不向周王室进贡供祭祀用的包茅为借口,乘机去讨伐楚国。齐桓公本来是北上去征伐山戎的,管仲却就势命燕国恢复召公时代那样尊重周王室的政策。在齐国与鲁国的柯地盟会后,齐桓公又想背弃与曹沫订立的归还鲁国失地的约定,管仲认为不妥,就劝说桓公履行约定以表示遵守信用。从此,诸侯就都归向齐国了。所以说:“认识到给予是为了索取,这就掌握了统治的法宝。” 管仲的富有可以与齐国公室相比,他有三归高台,又有供宴会置酒具的反?,国人却并不认为他生活奢华。管仲去世后,齐国继续遵守他的遗规,所以总是比其他诸侯国强盛。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