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文言现象汇总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文言现象汇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9 22:4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文言现象汇总
一、通假字
1.矜、寡、孤、独: “矜”同“鳏”,老而无妻。
2.学学半: “学”同“敩”,教导。
3.北 / 南冥: “冥”同“溟”,海。
4.选贤与能: “与”同“举”,推举。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食之: “食”同“饲”,喂。
6.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表现。
7.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同“衹(只)”,只,仅。
7.系向牛头充炭直: “直”同“值”,价钱。
二、古今异义
1.怒而飞 古义:振奋,用力鼓动翅膀 今义:生气,发怒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这样 今义:判断动词
3.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水运动 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4.南冥者,天池也 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 今义:旅游景点
5.去以六月息者也 古义:离开 今义:从某地到某地
6.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今义:哺乳动物,外形像家马
7.亦若是则已矣 古义:这样 今义:判断动词
8.是鱼之乐也 古义:这样 今义:判断动词
9.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古义:你 今义:儿子
10.请循其本 古义:请允许我 今义:礼貌地请别人
11.不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 今义:主旨,意义
12.教然后知困 古义:困惑 今义:困难
13.然后……(全册) 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连词
14.教学相长也 古义:教和学 今义: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15.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生长
16.然后能自反也 古义:反思 今义:颠倒的,方向相背的
17.不独子其子 古义:子女,儿女 今义:儿子
18.女有归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
19.货恶其弃于地也 古义:财物 今义:货物,商品
20.矜、寡、孤、独、废疾者 古义:幼而无父 今义:单独
21.矜、寡、孤、独、废疾者 古义:老而无子 今义:一个,唯独
22.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害人 今义:偷东西的人
23.故外户而不闭 古义:门 今义:人家,住户
24.然后能自强也 古义:自我勉励 今义:自己努力向上
25.是谓大同 古义:这样 今义:判断动词
26.一食或尽粟一石 古义:有时 今义:或许,也许
27.是马也 古义:这样 今义:判断动词
28.安求其能千里也 古义:怎么 今义:平安,安全
29.长夜沾湿何由彻 古义:到天亮 今义:彻底
30.秋天漠漠向昏黑 古义:渐近 今义:方向
三、一词多义
(一) 之: 1. 代词:(1)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2)我知之濠上也;(3)策之不以其道;(4)食之不能尽其材。
2.结构助词,“的”:(1)鹏之背;(2)其翼若垂天之云;(3)《谐》之言曰(如果“言”是记载的意思,“之”
的用法就是主谓取独);(4)濠梁之上;(5)鱼之乐;(6)奴隶人之手;(7)槽枥之
间;(8)千里之能。
3.主谓取独:(1)鲲之大;(2)鹏之徙于南冥也;(3)生物之以息相吹也;(4)子之不知鱼之乐;
(5)大道之行也;(6)天之苍苍。
4.助词,倒装标志:(1)宾前标志:其此之谓乎;(2)定后标志:马之千里者。
5.助词,补足音节: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二) 而: 1.表顺承:(1)化而为鸟;(2)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有争议:表修饰)。
2.表转折:(1)故外户而不闭;(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表并列:是故谋闭而不兴。
4.表修饰:(1)怒而飞;(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执策而临
之。
5.表因果: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三) 以: 1.介词,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介词,凭借:(1)去以六月息者也;(2)不以千里称也(有争议:表因果)。
3.介词,按照:策之不以其道。
(四) 为: 1.动词,是,表判断:(1)其名为鲲;(2)其名为鹏;(3)天下为公。
2.动词,成为:化而为鸟。
3.介词,为了:不必为己。
(五) 其: 1.代词:(1)其名为鲲/鹏;(2)不知其几千里也;(3)其翼若垂天之云;(4)其视下也(5)请循其
本;(6)不知其旨/善也;(7)故人不独亲其亲/子其子;(8)货恶其弃于地也;(9)恶其不
出于身也;(10)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11)安求其能千里也;(12)策之不以其道;
(13)食之不能尽其材(1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加强……语气:(1)反问/诘问:其真无马邪?(2)肯定感叹:其真不知马也!(3)推测:其此之谓乎!
3.连词,表选择:(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2)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六) 子: 1.对男子的尊称:(1)庄子;(2)惠子。
2.第二人称代词,你:(1)子非鱼;(2)子非我;(3)我非子,固不知子也;(4)子固非鱼也;(5)
子之不知鱼之乐;(6)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3.名词,子女:不独子其子。
4.意动,以……为子女:不独子其子。
(七) 能: 1.动词,能够:(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
食也;(4)食之不能尽其材;(5)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安求其能千里也?
2.名词,能力:虽有千里之能。
3.形作名,有才干的人:选贤与能。
(八) 安: 1.怎么:(1)安知鱼之乐?(2)安知我不知鱼之乐?(3)安求其能千里也?
2.哪里:汝安知鱼乐。
(九) 食: 1.吃:(1)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不饱。
2.同“饲”,喂:(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食之不能尽其材。
(十) 固: 1.固然:固不知子也。
2.本来:子固非鱼也。
(十一)亲:1.意动,以……为亲:故人不独亲其亲。
2.名词,父母:故人不独亲其亲。
(十二)闭:1.闭塞:是故谋闭而不兴。
2.关闭:故外户而不闭。
(十三)学:1.同“敩”,教导:学学半。
2.学习:(1)学学半;(2)弗学;(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4)教学相长也。
(十四)策:1.名作动,用马鞭驱赶:策之不以其道。
2.名词,马鞭:执策而临之。
(十五)于:1.到:(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也;(2)鹏之徙于南冥也。
2.在: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十六)者:1.代词:(1)……的人:矜、寡、孤、独、废疾者;/ 食马者;(2)……的书:志怪者也;(3)……
的话:“汝安知鱼乐”云者。
2.表判断:(1)南冥者,天池也;(2)《齐谐》者,志怪者也。
3.助词,不译:(1)去以六月息者也;(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3)马之千里者。
(十七)云:1.代词,这样,如此:“汝安知鱼乐”云者。
2.名词,云彩,云朵:其翼若垂天之云。
四、词类活用
1.《齐谐》者,志怪者也: 形作名,怪异的事物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名作动,向上飞
3.不知其善也: 形作名,好处
4.选贤与能: 形作名,品德高尚的人
5.选贤与能: 形作名,有才干的人
6.讲信修睦: 形作名,和睦气氛
7.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意动,以……为父母
8.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意动,以……为子女
9.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形作名,老年人、中年人、幼童
10.盗窃乱贼而不作: 动作名,盗窃财物的事
11.盗窃乱贼而不作: 动作名,作乱害人的事
12.策之不以其道: 名作动,用马鞭驱赶
13.故外户而不闭: 名作状,从外面
14.故外户而不闭: 名作动,把门带上
15.才美不外见: 形作名,美好的素质
16.才美不外见: 名作状,在外面
17.一食或尽粟一石: 形作动,吃尽,吃完
18.食之不能尽其材: 使动,使……尽,竭尽
19.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数量词作动词,日行千里
五、特殊句式
1.(鲲)化而为鸟。 省(主)
2.(鹏)怒而飞。 省(主)
3.(马)鸣之而(食马者)不能通其意。 省(主)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它)也。 省(宾)
5.其名为鲲。 判断句
6.南冥者,天池也。 判断句
7.《齐谐》者,志怪者也。 判断句
8.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判断句
9.是鱼之乐也。 判断句
10.子非鱼。 判断句
11.子非我。 判断句
12.我非子。 判断句
13.子固非鱼也。 判断句
14.教学相长也。 判断句
15.天下为公。 判断句
16.是谓大同。 判断句
17.一食或尽粟一石。 正确语序:一食或尽一石粟。 倒(定后)
18.马之千里者。 正确语序:千里马(之)者。 倒(定后)
19.去以六月息者也。 正确语序:以六月息去(者)也。 倒(状后)
20.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正确语序: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倒(状后)
21.我知之(于)濠上也。 正确语序:我(于)濠上知之也。 省(于)+倒(状后)
22.(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正确语序:(千里马)祗于奴隶人之手辱。 省(主)+倒(状后)
23.(食马者)策之不以其道。 正确语序:(食马者)不以其道策之。 省(主)+倒(状后)
24.其此之谓乎! 正确语序:其谓此(之)乎! 倒(宾前)
25.水击三千里。 正确语序:击水三千里。 倒(宾前)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