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选用铜、银,金作为钱币,从化学角度来看,主要是由于它们( )
A.硬度适中 B.密度适中
C.化学性质不活泼 D.都是固体
2.下列各组金属的活动性符合由强到弱顺序排列的是( )
A.Fe、Cu、Zn B.Zn、Fe、Cu C.Cu、Fe、Zn D.Zn、Cu、Fe
3.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反应)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充分反应,铁消耗完.滤去杂质,溶液的质量为55.4克.则此铁的纯度是( )
A.无法确定 B.84% C.28% D.56%
4.现有5.6g的生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 )
A.等于0.2g B.小于0.2g C.大于0.2g D.无法确定
5.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研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取一定质量的锌粒和铜片放入烧杯中,再逐渐加入稀硫酸。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有关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6.黄金是Au对应的单质,化学性质很稳定.而假黄金是铜锌合金.下列不能区分黄金与假黄金的方案是( )
A.在空气中灼烧 B.放在盐酸中
C.放在AgNO3溶液中 D.观察颜色
7.下列金属在溶液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
A.Na B.Al C.Pb D.Hg
8.为验证Fe、Cu、Ag 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4种实验方案(不做其他实验).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B.
C. D.
9.下列关于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自然界中,银、铂、金有单质存在
B.可以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
C.黄铜(铜与锌的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铜
D.可以用稀硫酸鉴别铁、锌、铜三者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10.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为Fe3O4的是( )
A.赤铁矿 B.磁铁矿 C.菱铁矿 D.褐铁矿
11.如图是人类冶炼金属的时间轴,①~④代表选项中四个时代,其中③表示的时代是( )
A.工业时代 B.铁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石器时代
12.在下列反应中,有单质出现,但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Cu+2AgNO3=Cu(NO3)2+2Ag
B.2Al+3H2SO4=Al2(SO4)3+3H2↑
C.2Na2O2+2CO2=2Na2CO3+O2
D.Zn+CuSO4=ZnSO4+Cu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1)硬铝片与铝片相互刻画,在铝片上有明显的划痕。该实验探究的目的是 ;
(2)金属铝表面常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3)资料显示: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回收再利用生锈的铁制品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某废铁粉中Fe2O3含量大约在80%左右(其余20%为铁),回收后在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将其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回收100t这样的废铁粉可以得到 t铁.
15.每到冬天,市场上便有一种“热宝”出售,它是一个装有化学药品的小袋.使用时,撕去它的保护膜贴在身体上,不久便会产生热量.已知小袋中装有铁粉、碳粉和少量氯化钠.
(1)取小袋内物质,加入稀硫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将袋内物质放在足量O2中燃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3)将袋内物质加入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填写化学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将过量的铁粉投入装有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的烧杯里,完全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下的物质是 ,在滤液里存在的物质是 .
17.请回答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1)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中能够以 (填“单质”、“化合物”)形式存在.
(2)不宜经常用钢丝球擦拭铝锅,原因是 .
(3)黄铜合金常常用来制作机器零件是因为 .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8.依据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中,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 。
(2)实验Ⅱ为电解水实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两端玻璃管内气体的方法是分别在a、b两玻璃管上端 ,然后打开玻璃管上部的活塞,观察,其中a玻璃管上端的现象是 ,进而确定了两种气体的生成。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中的 ,进而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实验Ⅲ为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后,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原瓶中空气体积的,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条即可)。
(4)实验Ⅳ的目的是 ,对于该实验中红磷的质量要求是 (选填“必须足量”或“可多可少”)。
(5)实验Ⅴ是把铜丝伸入到硝酸银溶液中,根据现象比较出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解答题(共2小题)
19.某同学对含X、Y、铜、银四种金属的混合物进行如图探究:
(1)固体甲的成分是 。
(2)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3)滤液C中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有 种情况。
(4)若Y常用于制作照明弹,则Y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0.实验室要制取8.8克二氧化碳,需要含杂质为20%的石灰石多少克?
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选用铜、银,金作为钱币,从化学角度来看,主要是由于它们( )
A.硬度适中 B.密度适中
C.化学性质不活泼 D.都是固体
【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银、金排在氢的后面,化学性质很稳定,一般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铜、银、金作为钱币,从化学角度来看,是因为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不是硬度适中、密度适中、都是固体。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下列各组金属的活动性符合由强到弱顺序排列的是( )
A.Fe、Cu、Zn B.Zn、Fe、Cu C.Cu、Fe、Zn D.Zn、Cu、Fe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A、Fe、Cu、Zn三种金属由强到弱顺序排列顺序是Zn、Fe、Cu,故选项错误。
B、Fe、Cu、Zn三种金属由强到弱顺序排列顺序是Zn、Fe、Cu,故选项正确。
C、Fe、Cu、Zn三种金属由强到弱顺序排列顺序是Zn、Fe、Cu,故选项错误。
D、Fe、Cu、Zn三种金属由强到弱顺序排列顺序是Zn、Fe、Cu,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3.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反应)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充分反应,铁消耗完.滤去杂质,溶液的质量为55.4克.则此铁的纯度是( )
A.无法确定 B.84% C.28% D.56%
【分析】通过假设铁的质量,根据反应中铁与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所假设的铁的质量即可完成此铁的纯度的计算.
【解答】解:设铁的质量为x,则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x,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50g=55.4g+×x,解得x=5.6g
则此铁的纯度=×100%=56%。
故选:D。
【点评】金属铁在与酸反应中呈现出+2价,利用一定量金属完全反应产生氢气质量=×金属质量时,铁元素的化合价应使用+2价.
4.现有5.6g的生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 )
A.等于0.2g B.小于0.2g C.大于0.2g D.无法确定
【分析】生铁为铁与碳形成的合金,其中碳不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而铁与硫酸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因此,可采取极端假设的方法,假设5.6g全部为铁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产生氢气的最大量.
【解答】解:设5.6g铁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x
Fe+H2SO4=FeSO4+H2↑
56 2
5.6g x
x=0.2g
5.6g铁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氢气0.2g,所以,5.6g生铁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小于0.2g
故选:B。
【点评】通过极端假设的方法,可以计算出5.6g铁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最大值为0.2g,因此5.6g含有少量不与酸反应碳的生铁完全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小于0.2g.
5.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研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取一定质量的锌粒和铜片放入烧杯中,再逐渐加入稀硫酸。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有关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锌粒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铜片不与稀硫酸反应,据此解答。
【解答】解:A.铜片不与稀硫酸反应,故稀硫酸加入后,铜片的质量保持不变,故图象不正确,故错误;
B.锌粒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稀硫酸加入后,锌粒被消耗掉,质量逐渐减少至0,故图象不正确,故错误;
C.锌粒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稀硫酸加入后,锌粒逐渐被消耗掉,氢气的质量逐渐增大到最大值至不变,故图象正确,故正确;
D.锌粒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和硫酸锌,故图象应与C图象一致,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锌、铜金属化学性质的掌握,难度系数不大。
6.黄金是Au对应的单质,化学性质很稳定.而假黄金是铜锌合金.下列不能区分黄金与假黄金的方案是( )
A.在空气中灼烧 B.放在盐酸中
C.放在AgNO3溶液中 D.观察颜色
【分析】A、根据铜和氧气会生成氧化铜进行分析;
B、根据锌会与盐酸反应进行分析;
C、根据铜、锌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进行分析;
D、根据两者的颜色都是金黄色进行分析.
【解答】解:A、在空气中灼烧黄金无颜色变化,而铜和氧气会生成氧化铜,所以假黄金能变黑,能区分,故A正确;
B、放在盐酸中黄金不反应,而假黄金中的锌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能区分,故B正确;
C、因为铜、锌的活动性均大于银,所以两者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置换出银,而金不能与硝酸银反应,能区分,故C正确;
D、因为黄金与假黄金颜色基本相同,都是金黄色的,不能区分,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7.下列金属在溶液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
A.Na B.Al C.Pb D.Hg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选项提供的四种金属中钠的位置最靠前,故四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钠。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为验证Fe、Cu、Ag 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4种实验方案(不做其他实验).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A、铁能硫酸铜反应,说明铁>铜,银不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铜>银,从而证明铁>铜>银,故A正确;
B、铜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铁>铜,铜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铜>银,从而证明铁>铜>银,故B正确;
C、铁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铁>银,铜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铜>银,但是不能说明铁与铜的顺序,故C错误;
D、铜不能与盐酸反应,说明氢>铜,铁能与盐酸反应,说明铁>氢,铜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铜>银,从而说明铁>铜>银,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同学们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
9.下列关于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自然界中,银、铂、金有单质存在
B.可以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
C.黄铜(铜与锌的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铜
D.可以用稀硫酸鉴别铁、锌、铜三者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分析】A.根据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状态来分析;
B.根据金属的活动性来分析;
C.根据合金的特点来分析;
D.根据金属的活动性来分析。
【解答】解:A.自然界中活泼金属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活动性弱的金属以单质形式存在,所以在自然界中,银、铂、金有单质存在,故正确;
B.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所以铁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故不能用铁桶来存放硫酸铜溶液,故错误;
C.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其组成纯金属的硬度,所以黄铜(铜与锌的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铜,故正确;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铁排在氢前,铜在氢后,所以稀硫酸和锌、铁能发生反应产生气泡,且锌产生气泡的速率大于铁产生气泡的速率,稀硫酸和铜不能发生反应,说明金属的活动性:锌>铁>铜,所以可以用稀硫酸鉴别锌、铁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性质、合金的特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难度不大。
10.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为Fe3O4的是( )
A.赤铁矿 B.磁铁矿 C.菱铁矿 D.褐铁矿
【分析】根据矿石的主要成分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故错误;
B.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Fe3O4,故正确;
C.菱铁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亚铁﹣﹣FeCO3,故错误;
D.褐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 3H2O,故错误。
故选:B。
【点评】了解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解题的关键,难度较小。
11.如图是人类冶炼金属的时间轴,①~④代表选项中四个时代,其中③表示的时代是( )
A.工业时代 B.铁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石器时代
【分析】根据金属的活动性,越不活泼的金属被人类发现和使用越早分析判断。
【解答】解:金属的活动性,越不活泼的金属被人类发现和使用越早,铜活动性比铁弱,人类使用铜器早于铁器,人类经历的四个时代依次是: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时代,故选:B。
【点评】金属的活动性,越不活泼的金属被人类发现和使用越早。
12.在下列反应中,有单质出现,但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Cu+2AgNO3=Cu(NO3)2+2Ag
B.2Al+3H2SO4=Al2(SO4)3+3H2↑
C.2Na2O2+2CO2=2Na2CO3+O2
D.Zn+CuSO4=ZnSO4+Cu
【分析】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解答】解:A、在Cu+2AgNO3=Cu(NO3)2+2Ag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B、在2Al+3H2SO4=Al2(SO4)3+3H2↑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C、在2Na2O2+2CO2=2Na2CO3+O2中,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生成物中氧气是单质,但是不属于置换反应;
D、在Zn+CuSO4=ZnSO4+Cu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类型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然后再根据各种反应类型的概念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1)硬铝片与铝片相互刻画,在铝片上有明显的划痕。该实验探究的目的是 纯金属与合金的硬度 ;
(2)金属铝表面常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的主要成分是 Al2O3 (填化学式);
(3)资料显示: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l+2NaOH+2H2O=2NaAlO2+3H2↑ 。
【分析】(1)根据合金的性质比组成其纯金属的性质优良进行分析回答;
(2)根据铝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铝分析回答;
(3)铝与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解:(1)硬铝片与铝片相互刻画,在铝片上有明显的划痕。该实验探究的是纯金属与合金的硬度,故填:纯金属与合金的硬度;
(2))金属铝表面常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是铝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铝,化学式是:Al2O3;
(3)资料显示: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2NaOH+2H2O=2NaAlO2+3H2↑。
故答案为:(1)纯金属与合金的硬度;(2)Al2O3;(3)2Al+2NaOH+2H2O=2NaAlO2+3H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与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回收再利用生锈的铁制品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某废铁粉中Fe2O3含量大约在80%左右(其余20%为铁),回收后在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将其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O3+3CO2Fe+3CO2 ,若回收100t这样的废铁粉可以得到 76 t铁.
【分析】根据工业上炼铁的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根据题意,由废铁粉中Fe2O3含量大约在80%左右(其余20%为铁),回收100t这样的废铁粉,由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根据题意,由废铁粉中Fe2O3含量大约在80%左右,100t这样的废铁粉含80%Fe2O3中含铁元素的质量为100t×80%×=56t,100t这样的废铁粉中含铁元素的质量为100t×20%=20t;故回收100t这样的废铁粉可以得到铁的质量为56t+20t=76t.
故答案为:Fe2O3+3CO2Fe+3CO2;76.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工业上炼铁的反应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式的有关计算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每到冬天,市场上便有一种“热宝”出售,它是一个装有化学药品的小袋.使用时,撕去它的保护膜贴在身体上,不久便会产生热量.已知小袋中装有铁粉、碳粉和少量氯化钠.
(1)取小袋内物质,加入稀硫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H2SO4=FeSO4+H2↑
(2)将袋内物质放在足量O2中燃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C+O2CO2 ② 3Fe+2O2
(3)将袋内物质加入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FeSO4、NaCl (填写化学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
【分析】(1)根据铁会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进行分析,
(2)①根据碳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②根据铁和氧气生成四氧化三铁进行分析,
(3)根据铁会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1)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答案为:Fe+2HCl=FeCl2+H2↑
(2)①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O2CO2
②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故答案为:3Fe+2O2Fe3O4
(3)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知道铁是否足量,所以只能确定有硫酸亚铁,同时原固体中含有氯化钠,
故答案为:FeSO4、NaCl;Fe+CuSO4=FeSO4+Cu
故答案为:(1)Fe+H2SO4=FeSO4+H2↑;(2)①C+O2CO2;②3Fe+2O2Fe3O4
(3)FeSO4、NaCl;Fe+CuSO4=FeSO4+Cu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了解该题的反应原理,然后再根据反应物、生成物书写方程式.
16.将过量的铁粉投入装有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的烧杯里,完全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下的物质是 铁和铜 ,在滤液里存在的物质是 硫酸亚铁 .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解答,铁排在氢和铜的前面,能和稀硫酸、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里面的氢和铜,生成硫酸亚铁,氢气和铜.
【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氢>铜,能发生化学反应:Fe+H2SO4 ═FeSO4+H2↑ Fe+CuSO4═FeSO4+Cu
生成的氢气逸出,生成的铜是固体,因为铁是过量的,硫酸和硫酸铜就全部反应,所以过滤后的固体是铁和铜,滤液里只有硫酸亚铁.
故答案为:铁和铜,硫酸亚铁
【点评】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酸反应,后面的金属不能和酸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她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7.请回答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1)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中能够以 单质 (填“单质”、“化合物”)形式存在.
(2)不宜经常用钢丝球擦拭铝锅,原因是 防止破坏表面的氧化膜 .
(3)黄铜合金常常用来制作机器零件是因为 黄铜比铜具有更优良的性能 .
【分析】(1)理解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状态;
(2)铝锅表面有铝的氧化膜;
(3)合金与组成它的成分相比,一般具有熔点低、硬度大、抗腐蚀性强等方面的优点.
【解答】解:(1)由于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自然界中主要是以单质形式存在.故答案为:单质;
(2)铝锅表面有铝的氧化膜,钢丝球擦拭易对其损伤.故答案为:防止破坏表面的氧化膜;
(3)合金是指由一种金属与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由于组成和结构发生了变化,性能也有很大的变化,一般具有熔点低、硬度大、抗腐蚀性强等方面的优点,黄铜是铜锌合金,它们的性能都优于纯金属.故答案为:黄铜比铜具有更优良的性能.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8.依据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中,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3Fe+2O2Fe3O4 ,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 引燃铁丝 。
(2)实验Ⅱ为电解水实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检验两端玻璃管内气体的方法是分别在a、b两玻璃管上端 放燃烧的木条 ,然后打开玻璃管上部的活塞,观察,其中a玻璃管上端的现象是 木条燃烧更剧烈 ,进而确定了两种气体的生成。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中的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进而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实验Ⅲ为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实验后,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原瓶中空气体积的,可能的原因是 红磷不足或装置漏气等 (写一条即可)。
(4)实验Ⅳ的目的是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对于该实验中红磷的质量要求是 可多可少 (选填“必须足量”或“可多可少”)。
(5)实验Ⅴ是把铜丝伸入到硝酸银溶液中,根据现象比较出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AgNO3=Cu(NO3)2+2Ag 。
【分析】(1)铁丝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引燃铁丝。
(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支持燃烧,氢气燃烧生成水。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3)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4)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5)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解答】解:(1)铁丝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Fe+2O2Fe3O4,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引燃铁丝。
故填:3Fe+2O2Fe3O4;引燃铁丝。
(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检验两端玻璃管内气体的方法是分别在a、b两玻璃管上端放燃烧的木条,然后打开玻璃管上部的活塞,观察,其中a玻璃管上端的现象是木条燃烧更剧烈,进而确定了两种气体的生成。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而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故填:2H2O2H2↑+O2↑;放燃烧的木条;木条燃烧更剧烈;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3)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实验后,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原瓶中空气体积的,可能的原因是红磷不足或装置漏气等。
故填:4P+5O22P2O5;红磷不足或装置漏气等。
(4)实验Ⅳ的目的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对于该实验中红磷的质量要求是可多可少。
故填: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可多可少。
(5)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故填:Cu+2AgNO3=Cu(NO3)2+2A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解答题(共2小题)
19.某同学对含X、Y、铜、银四种金属的混合物进行如图探究:
(1)固体甲的成分是 铜和银 。
(2)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Y>X>铜>银 。
(3)滤液C中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有 三 种情况。
(4)若Y常用于制作照明弹,则Y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AgNO3+Mg═Mg(NO3)2+2Ag 。
【分析】根据金属能与酸反应的排在氢前面,不能与酸反应的排在氢的后面,活泼的金属能把不活泼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分析金属活动性的顺序及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并分析溶液中的成分。
【解答】解:由于金属的活泼性顺序:氢>铜>银,所以向X、Y、铜、银四种金属的混合物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是有气泡生成,说明X、Y有一种或两种金属位于氢的前边;向滤液A中加入过量的金属Y时,有气体生成,说明加入的稀硫酸是过量的,得到的固体混合物乙,固体乙一定是X、Y的混合物,则固体甲是不参加反应的铜和银,说明了Y能将X置换出来,Y的活动性大于X.由此可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Y>X>铜>银;向固体乙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时,若硝酸银是足量的,得到银、X、Y的硝酸盐溶液,若Y是过量的或恰好反应,得到是Y的硝酸盐溶液,若Y不足,得到的X、Y的硝酸盐溶液,所以滤液C中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有三种情况;若Y常用于制作照明弹,Y为镁,镁与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NO3+Mg═Mg(NO3)2+2Ag。
故答案为:(1)铜和银;(2)Y>X>铜>银;(3)三;(4)2AgNO3+Mg═Mg(NO3)2+2A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难度不大,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即可完成。
20.实验室要制取8.8克二氧化碳,需要含杂质为20%的石灰石多少克?
【分析】设需要含杂质20%的石灰石的质量为x,则含碳酸钙的质量为(1﹣20%)x,利用化学方程式由二氧化碳的质量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设需要含杂质20%的石灰石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1﹣20%)x 8.8g
x=25g
答:需要25g含杂质20%的石灰石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含杂质物质化学反应的计算,掌握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分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2/1/28 21:33:53;用户:15877047552;邮箱:15877047552;学号:38945411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