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学习目标
1.了解闻一多、臧克家的相关情况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了解夹叙夹议的方法,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
4.体会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5.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敢说敢做、与敌人坚决斗争、勇于献身的精神。
闻一多(1899.11.24~1946.7.15)
闻一多先生,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原名闻家骅,字友三,湖北黄冈人,毕业于清华大学。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了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于爱国民主运动中。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下午,闻一多先生不顾好心人的劝阻,参加并主持了在云南大学召开的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会后,闻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害。
臧克家(1905.10.8~2004.2.5)
现代诗人。1905年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县。在大学读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受闻一多先生的影响很大。193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以后连续出版诗集。抗日战争时出版了《从军行》《泥淖集》《淮上吟》等。1942年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活动。出版《泥土的歌》《十年诗集》《古树的花朵》等。建国后,先后任华北大学三部研究员、人民出版社编审、全国文联委员、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务。被称为“农民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著名诗篇有《老马》、《有的人》等。
读课文,注意重点词语的读音:
赫然
典籍
迭起
秩序
硕果
校补
卓越
澎湃
目不窥园
心不在焉
迥乎不同
锲而不舍
潜心贯注
兀兀穷年
气冲斗牛
群蚁排衙
hè
jí
dié
zhì
shuò
jiào
zhuó
pài
kuī
yān
jiǒng
qiè
qián
wù
dǒu
yá
词语理解
无暇:
硕果:
赫然:
卓越: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群蚁排衙:
沥尽心血:
心不在焉:
没有空闲的时间。
大的果实,比喻巨大的成绩。
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
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文中指整齐地排列着。
比喻付出了全部心血。
心思不在这里。指不专心,精神不集中。
目不窥园:
形容埋头读书。
释题:题目有何特点?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有一个主标题,还有一个副标题
主标题:
课文主要写了两个内容:说和做
副标题:
写作对象:闻一多先生
写作内容:言行片段
读课文,思考:
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 围绕这两个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提示:联系题目,找到文中相关联的句子。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
两个方面:
六件事:
写作《唐诗杂论》
写作《楚辞校补》
写作《古典新义》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读课文,思考:
2、从这六件事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作为学者
作为革命家
读课文,思考:
3、课文主写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两个方面
的六件事,作者是怎样两个方面紧密衔接起来的?
用第七自然段和第八自然段过渡。
第七段点题并总结闻一多先生在学者方面的特点。
第八段领起下文对闻一多先生革命家方面的叙述。
读课文,思考:
4、课文第一、二段和最后两段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课文第一二段:
内容上: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突出闻一多先生对“说”和“做”的态度
和原则,真实可信。
结构上:点题,运用对比设下悬念,引出下文。
最后两段:
内容上:点明全文中心,高度概括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
的优秀品质。
结构上:照应开篇,总结全文。
思考:5、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第一部分:叙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务实勤
奋、谦逊淡泊的特点。
第二部分:写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说了就做“的特点。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对闻一多先生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赞美。
读第一部分,思考:
6、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身份,身上表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请找出文中写闻一多先生做学问的语句。
示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这四个四字词语
连用,描写了先生潜心研究古代典籍时的情形,突出了他钻研学术
时的专注,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之情。
专注、务实、勤奋、严谨、埋头实干、谦逊、淡泊
读第一部分,思考:
7、如何理解第3段中“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一句的含义?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闻一多先生寻找的使中华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比作“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生动形象。这句话是说闻一多先生试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读第二部分,思考:
8、第9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迥乎不同”,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革命家的两种做法进行对
比。“一反既往”表明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在“说”和“做”方面与前
面是有所不同的。
造成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读第二部分,思考:
9、第二部分主要选取了闻一多先生的三件典型事件,这些事
件分别体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精神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正直无畏、大义凛然、不怕牺牲、
英勇无畏、大义凛然
大义凛然、从容不迫
读第二部分,思考:
10、作者在这一部分里,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闻一多先生的?
试举例说明。
示例:第11段,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表现了他正直无畏的性格。
动作、语言描写
细节描写
第15段
第18段
读第三部分,思考:
最后两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议论和抒情。
内容上:点明了全文的中心,高度概括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
命家的优秀品质。
结构上:照应开篇,总结全文。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
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是文章鲜明、深刻,具
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请结合本文的议论,谈
谈议论在本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提示:找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
第1、2段
第7段
第8、9段
第19、20段
总领第一部分
总结第一部分
总领第二部分
总结全文
小结:
这篇散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两方面的“说”和“做”
的事迹,表现了他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崇高品质,
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为国、为民族、为民主事业英勇无畏、勇
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和爱国热情。
板书
卓越的学者
大勇的革命家
写作《唐诗杂论》
写作《楚辞校补》
写作《古典新义》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示威游行
做了不说
做了再说
言行一致
说了就做
口的巨人,行的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