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9 08:5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云南省部分名校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
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①
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②,不学荆州利木奴③。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①本诗写于作者贬官柳州时期。柑,是橘树的一种。②皇树,即橘树,屈原《橘颂》中有“后皇嘉树,橘徕服兮”之句。③木奴,指柑橘的果实,三国时荆州人李衡曾种柑谋利。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题目点出了写作的地点、事件等信息,清楚地表明了本诗的写作内容是在柳州栽种柑树。
B. 开头用白描的手法泛泛写来,第一句点明“手种”和株数“二百”,可见诗人对种柑树的重视。
C. 第二句用“新”字形容柑叶的嫩绿,用“遍”字形容柑叶的繁盛,细致写出了柑树的生长状态。
D. 五、六句以“几岁”“何人”发问,从嗅觉和视觉上实写了橘树开花时和结果时的繁茂场景。
15. 请简要概括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云南衡水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①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一句既点明分别的时间,更表明了童年时代的友情,并不随着四十年漫长岁月的迁流而归于淡忘。
B. “忽漫相逢是别筵”一句,在“相逢”和“别筵”之间着一“是”字,使会合欢愉,立即转化为别离的愁思。
C. 颈联中诗人描绘桃花盛开红似锦,柳絮纷飞白于棉的春天美丽景象,借以劝慰友人要乐观豁达。
D. 尾联中诗人恼怒春色“无赖”,是因为它“触忤”了“愁人”;而它之所以“触忤愁人”,则是由于离怀难遣,对景伤情缘故。
15. 有人评论说诗人把感慨集中地写在“更为后会知何地”这句诗里,这是全诗的主脑。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一句集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6分)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对酒
陈与义
新诗满眼不能裁,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①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②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③。
【注】①簿书:官府的文书。②衮衮:相继不绝。③“一樽”句:化用韩愈《石鼎联句》:“道士倚墙睡,鼻息如雷鸣。”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二句中诗人被倒映酒杯的“飞鸟”“移云”美景触动,却苦恼自己写不出诗句。
B.诗的第四句写楼头阵阵风雨,秋天已经来到,满目苍凉萧瑟,此景映衬了诗人的内心。
C.第八句借典故写自己在喝酒后鼾声如雷,表现出诗人心胸开阔,生活过得无忧无虑。
D.本诗是七言律诗,全诗意象丰富,首联切题,颜联、颈联写现实生活,尾联回应题目。
15.请概括本诗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并结合内容具体分析。(6分)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王昌龄的隐居所在。清溪深不可测,白云长绕左右。
B.颔联写诗人夜宿王昌龄隐居处,举头见明月,清光有情。
C.颈联写王昌龄隐居处的环境,屋边种花,院里莳药。
D.尾联写自己的归志,表示将与鸾群仙灵为伴,隐逸终生。
15.这首诗是深情之作,却“唯论意表”,请结合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具体分析。(6分)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四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经五丈原
温庭筠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营①高压汉营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②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
象床锦帐③无言语,从此谯周④是老臣。
【注】①柳营:即细柳营,西汉治军有方的周亚夫屯兵之地。②妖星:相传诸葛亮死时,其夜有大星“赤而芒角”,坠落在渭水之南。③象床宝帐:五丈原诸葛亮祠中神意里的摆设。④谯周:曾任蜀汉光禄大夫,魏入蜀时,劝刘禅降魏。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写作者经过五丈原时举目而望所见到的雄壮铁骑逼近中原的场景。
B.“下国卧龙空痛主”与“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字均一字传神。
C.这首诗尾联运用了对比手法,寓褒贬之意于历史事实之中,含蓄蕴藉。
D.温庭筠这首诗寄情抒愤、感慨深切,诗风不同于其秾艳、华丽的词风。
15.本诗是诗人经过五丈原时为怀念名相诸葛亮而作,诗中交织着复杂而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赏析诗中所蕴含的多种情感。(6分)
云南省部分名校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
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①
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②,不学荆州利木奴③。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①本诗写于作者贬官柳州时期。柑,是橘树的一种。②皇树,即橘树,屈原《橘颂》中有“后皇嘉树,橘徕服兮”之句。③木奴,指柑橘的果实,三国时荆州人李衡曾种柑谋利。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题目点出了写作的地点、事件等信息,清楚地表明了本诗的写作内容是在柳州栽种柑树。
B. 开头用白描的手法泛泛写来,第一句点明“手种”和株数“二百”,可见诗人对种柑树的重视。
C. 第二句用“新”字形容柑叶的嫩绿,用“遍”字形容柑叶的繁盛,细致写出了柑树的生长状态。
D. 五、六句以“几岁”“何人”发问,从嗅觉和视觉上实写了橘树开花时和结果时的繁茂场景。
15. 请简要概括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4. B 15. ①对柑树的喜爱;
②对回到朝廷的盼望;
③对自己贬谪的哀伤。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B.“开头用白描的手法泛泛写来”说法错误。此处不是白描的手法,而是用叙事语泛泛写来。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本诗中柳宗元借对柑树的吟咏而表达了自己复杂的情感。
首联和颔联“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作者此处写自己亲手种下二百株柑树,看到它们枝繁叶茂的情景感到真心的高兴,作者之所以种下这些树,是出自真心的喜爱,而不是为了牟利。从中看出作者对柑树的喜爱之情。
颈联“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几岁”、“何人”都上承“怜”字来。“怜”之深,所以望之切。这一联用“喷雪”形容柑树开花,下一个“闻”字,把“喷雪”奇观与柑橘花飘香一笔写出,渲染出一种热闹的气氛;用“垂珠”形容累累硕果,展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他不禁向自己的心灵发问道:这幼小的柑橘树究竟要过多久才能开花?将来由谁来摘它的果实?言外之意是:难道自己真的要在这里呆到柑橘开花结果的一天吗?从中可见作者对重回朝廷的盼望之情。
尾联直抒胸臆,抒发感慨,然而诗人仍以平缓的语调故作达观语:“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字面的意思是说:如果让我等到柑树成林的时候,它的果实滋味还能够供养我这个老人的。但这是托词,实际上的意思是感伤自己迁谪时日已久,唯恐延续到黄柑成林,自己还能亲尝。此处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时间之长的哀伤。
云南衡水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①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一句既点明分别的时间,更表明了童年时代的友情,并不随着四十年漫长岁月的迁流而归于淡忘。
B. “忽漫相逢是别筵”一句,在“相逢”和“别筵”之间着一“是”字,使会合欢愉,立即转化为别离的愁思。
C. 颈联中诗人描绘桃花盛开红似锦,柳絮纷飞白于棉的春天美丽景象,借以劝慰友人要乐观豁达。
D. 尾联中诗人恼怒春色“无赖”,是因为它“触忤”了“愁人”;而它之所以“触忤愁人”,则是由于离怀难遣,对景伤情缘故。
15. 有人评论说诗人把感慨集中地写在“更为后会知何地”这句诗里,这是全诗的主脑。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一句集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6分)
答案:
14. C.“借以劝慰友人要乐观豁达”错误,诗人描绘桃花盛开红似锦,柳絮纷飞白于棉的春天美丽景象,而面对乐景,诗人却表现出“不分”“生憎”等反感态度,可见诗人是用乐景来反衬与路六侍御离别的悲哀。
15. ①漂泊羁旅之感。作者与朋友久别重逢,乍逢又别,在流离转徙的动乱年代里,不知道下次相见是在哪里,表达了作者感伤离乱的飘零之感。
②时光短暂聚散无常之感。过去分别到现在相见,已经四十年了,“更为后会”的可能性不大了,作者没有直说后会无期,而是以诘问语发出咏叹,表达了人生苦短的迟暮之感。
③难舍分别之感。本是四十年后难得的重逢,却又离别在即,更不知再次相聚是何时,表达了时局难测的不舍之感。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在兵戈满地,流离转徙的动乱年代里,朋友间失去联系已经四十年之久,想知道他的消息而又无从问讯。四十年后,好不容易相见,路六侍御又要离开梓州,回到长安去做官,这勾起了杜甫满腹心事。他设想:“倘若今后能和路六再度相见,这地点又将在哪里?自己能不能够也被召还朝廷?”回答是不可知的。从他自身蹭蹬坎坷的生活历程,从这次和路六的聚散离合,诗人懂得了乱世人生,有如飘蓬泛梗,一切都无从说起。表达了作者感伤离乱的飘零之感。
“忽漫相逢是别筵”,他乡遇故知,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事;然而同样没有想到,久别重逢,乍逢又别;当故交叙旧之日,即离筵饯别之时。从过去到重逢,聚散离合是这样的迷离莫测,过去的分别,一别就是四十年;别时彼此都在童年,相见时俱入老境。人生苦短,“更为后会”,实际上是不大可能的。诗人没有直说后会无期,而是以诘问语发出咏叹,表达了人生苦短的迟暮之感。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对酒
陈与义
新诗满眼不能裁,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①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②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③。
【注】①簿书:官府的文书。②衮衮:相继不绝。③“一樽”句:化用韩愈《石鼎联句》:“道士倚墙睡,鼻息如雷鸣。”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二句中诗人被倒映酒杯的“飞鸟”“移云”美景触动,却苦恼自己写不出诗句。
B.诗的第四句写楼头阵阵风雨,秋天已经来到,满目苍凉萧瑟,此景映衬了诗人的内心。
C.第八句借典故写自己在喝酒后鼾声如雷,表现出诗人心胸开阔,生活过得无忧无虑。
D.本诗是七言律诗,全诗意象丰富,首联切题,颜联、颈联写现实生活,尾联回应题目。
15.请概括本诗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并结合内容具体分析。(6分)
答案:
14.(3分)C【解析】C项,“生活过得无忧无虑”理解错误。首联、颌联写了诗人的烦恼,尾联写诗人把一切烦恼都抛到脑后畅快饮酒的洒脱,并非无忧无虑。
15.(6分)①高雅。鸟儿、云儿在主人公眼中都是新诗材料。②忙碌。整日文书堆案,没完没了。③失意(落魄)。岁月蹉跎,渐渐老去。④洒脱。抛开烦恼,痛快饮酒,进入梦乡。
(每点2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王昌龄的隐居所在。清溪深不可测,白云长绕左右。
B.颔联写诗人夜宿王昌龄隐居处,举头见明月,清光有情。
C.颈联写王昌龄隐居处的环境,屋边种花,院里莳药。
D.尾联写自己的归志,表示将与鸾群仙灵为伴,隐逸终生。
15.这首诗是深情之作,却“唯论意表”,请结合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具体分析。(6分)
答案:
14.A(“清溪深不可测”错,“深不测”指清溪水流入山深处,见不到头。)
15.①从内容上看,表面描写王昌龄隐居的地方,实则赞叹他的清高品质和隐逸生活,充满了诗人对王昌龄的深情。②从表现手法看,诗人借景抒情,在平易地景物叙写中蕴含深长的比兴寄喻,形象明朗,意向显豁。(每点3分)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四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经五丈原
温庭筠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营①高压汉营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②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
象床锦帐③无言语,从此谯周④是老臣。
【注】①柳营:即细柳营,西汉治军有方的周亚夫屯兵之地。②妖星:相传诸葛亮死时,其夜有大星“赤而芒角”,坠落在渭水之南。③象床宝帐:五丈原诸葛亮祠中神意里的摆设。④谯周:曾任蜀汉光禄大夫,魏入蜀时,劝刘禅降魏。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写作者经过五丈原时举目而望所见到的雄壮铁骑逼近中原的场景。
B.“下国卧龙空痛主”与“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字均一字传神。
C.这首诗尾联运用了对比手法,寓褒贬之意于历史事实之中,含蓄蕴藉。
D.温庭筠这首诗寄情抒愤、感慨深切,诗风不同于其秾艳、华丽的词风。
15.本诗是诗人经过五丈原时为怀念名相诸葛亮而作,诗中交织着复杂而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赏析诗中所蕴含的多种情感。(6分)
答案:
14.(3分)A【解析】本诗首联所写为诗人想象中的景象,属虚写,说“举目而望”“见到”不正确。
15.(6分)①首联以在想象中写诸葛亮所率领的蜀汉铁骑的威势及诸葛亮堪比周亚夫的治军才能,来抒发对诸葛亮的敬慕与赞扬之情。②颔联写诸葛亮猝然离世,表达了对诸葛亮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痛惜之情。③颈联写诸葛亮竭忠尽智,却无法使后主刘禅从昏庸中醒悟过来,表达了对诸葛亮最终无法改变蜀汉国势衰颓的叹惋之情。④尾联将谯周和诸葛亮做对比,抒发了对刘禅昏庸和谯周误国的讽刺、批判之情。(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