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部分名校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
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凤元年,匈奴发左右部二万骑为四队,并入边为寇。汉兵追之,斩首、获虏九千人,生得瓯脱王。汉无所失亡。匈奴见瓯脱王在汉,恐以为道击之,即西北远去,不敢南逐水草,发人民屯瓯脱。二年。匈奴复遣九千骑屯受降城以备汉,北桥余吾水,令可度,以备奔走。欲求和亲,而恐汉不听,故不肯先言,常使左右风汉使者。然其侵盗益希,遇汉使愈厚,欲以渐致和亲,汉亦羁靡之。三年春正月,匈奴单于使犂污王窥边,言“酒泉、张掖兵益弱,出兵试击,冀可复得其地”。时汉先得降者,闻其计,天子诏边警备。后无几,右贤王、犂污王四千骑分三队,入日勒、屋兰、番和。张掖太守、属国都尉发兵击,大破之,得脱者数百人。属国义渠王射杀犂污王赐黄金二百斤马二百匹因封为犂污王自是后匈奴不敢入张掖初,冒顿破东胡,东胡余众散保乌桓及鲜卑山为二族,世役属匈奴。武帝击破匈奴左地,因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塞外,为汉侦察匈奴动静。置护乌桓校尉监领之,使不得与匈奴交通。至是,部众渐强,遂反。先是,匈奴三千余骑入五原,杀略数千人。后数万骑南旁塞猎,行攻塞外亭障,略取吏民去。是时汉边郡烽火候望精明,匈奴为边寇者少利,希复犯塞。汉复得匈奴降者,言乌桓尝发先单于冢,匈奴怨之,方发二万骑击乌桓。霍光欲发兵邀击之,以问护军都尉赵充国。充国以为:“乌桓间数犯塞,今匈奴击之,于汉便。又匈奴希寇盗,北边幸无事,蛮夷自相攻击,而发兵要之,招寇生事,非计也。”光更问中郎将范明友,明友言可击。于是拜明友为度辽将军,将二万骑出辽东。匈奴闻汉兵至,引去。初,光诫明友:“兵不空出。即后匈奴,遂击乌桓。”乌桓时新中匈奴兵,明友既后匈奴,因乘乌桓敝,击之,斩首六千余级,获三王首。匈奴由是恐,不能复出兵。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归汉》)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属国义渠王射杀/犂污王赐黄金二百斤/马二百匹/因封为犂污王/自是后匈奴/不敢入张掖/
B. 属国义渠王射杀犂污王/赐黄金二百斤/马二百匹/因封/为犂污王/自是后匈奴/不敢入张掖/
C. 属国义渠王射杀/犂污王赐黄金二百斤/马二百匹/因封/为犂污王/自是后/匈奴不敢入张掖/
D. 属国义渠王射杀犂污王/赐黄金二百斤/马二百匹/因封为犂污王/自是后/匈奴不敢入张掖/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凤,汉昭帝年号。年号是由汉武帝首创的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B. 单于,匈奴最高首领,意为广大之貌。此称号始创于冒顿单于之父,后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C. 太守,秦汉时期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治民、进贤、决讼等事务。
D. 蛮夷,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一般称东方的少数民族为蛮,称南方的少数民族为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瓯脱王被汉军活捉后,匈奴担心汉军会在道路旁袭击他们,便向西北方向远远退去,不敢再南下。
B. 汉武帝时击破匈奴左地后,汉朝设置护乌桓校尉管理乌桓,后来乌桓部众势力逐渐强大,反叛汉朝。
C. 汉朝从归降的匈奴人处得知,乌桓人曾挖掘匈奴先单于的坟墓,匈奴怨恨乌桓而准备攻打他们。
D. 范明友趁乌桓刚受到匈奴的打击,向乌桓发动进攻,击杀六千多人,获取乌桓三个王的首级。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求和亲,而恐汉不听,故不肯先言,常使左右风汉使者。
(2)是时汉边郡烽火候望精明,匈奴为边寇者少利,希复犯塞。
云南衡水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杭雄,字世威,世为绥德卫总旗。雄承荫,数先登,积首功,六迁至指挥使。正德七年进署都指挥佥事,剿贼四川,寻守备西宁。用尚书杨一清荐,擢延绥游击将军。从都御史彭泽经略哈密,偕副将安国破敌岢岚,进都督佥事。改参将,擢都督同知,统边兵操于西内。武宗幸宣府、大同,雄扈从,即拜大同总兵官。嘉靖初,汰传奉官,雄当贬,以方守边,命署都督佥事,镇守如故。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入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三年秋,土鲁番侵甘肃,诏尚书金献民视师,以雄佩平虏大将军印,充总兵官,提督陕西、延绥、宁夏、甘肃四镇军务。列侯出征,始佩大将军印,无授都督者,至是特以命雄。甫至,寇已破走,而雄亦得荫锦衣千户。既班师,复出镇宁夏。吉囊大入,总督王宪檄雄等破之,进都督同知。寇八千骑乘冰犯宁夏。雄及制总兵赵镇御之,前锋陷伏中,雄等皆败。总督王琼劾之,夺官闲住。明年卒。雄敢战。尝以数骑行边,敌群至。乃下马积鞍为垒,跪而射之。敌退,解衣,腋凝血,乃知中飞矢。武宗在大同,见雄毡帷敝甚,曰:“老杭穷乃尔。”寇至,帝将亲击。雄叩马谏曰:“主人畜犬,不使吠盗,要用犬为 愿听臣等效力。”帝笑而止。少役延绥巡抚行台,既贵,每至台议事,不敢正席坐,曰:“此当年役所也。"正德、嘉靖间,西北名将,马永而下称雄云。赞曰:时平则将略无由见。或绾符出镇,守疆御侮,着有劳效,以功名终,亦足尚矣。彭清、杭雄之清节,斯又其最优者欤。
(《明史·列传·杭雄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入/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
B.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入/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
C.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入/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
D.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入/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承荫,指恩荫授官,亦指子弟承荫。《明史·选举志》曰:“文官品至七品,皆得荫一子以世其禄。”
B.经略,经营治理,谋划,也指官名。南北朝时设置经略之职,宋置经略安抚使,掌管民政,明时因需设置经略之职。
C.班师,还师,调回军队,也指军队凯旋。如明代无名氏的《破天阵》曰:“班师得胜人欢乐,三军踊跃。”
D.赞,即论赞,史书的一种体裁,用以阐发作者或注家对人物、事件的评论”。如司马光编撰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中的“太史公曰”、(汉书)中的“赞”。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杭雄出身武将世家,作战勇敢。他久历战阵,身先士卒,多次冲锋在前,屡立首功,一路拼杀,经六次迁升而至指挥使之职。
B.杭雄戍守边陲,深受朝廷倚重。他曾佩平虏大将军印,充总兵官,提督陕西、延绥、宁夏、甘肃四镇军务,开都督佩大将军印之先。
C.杭雄军功显赫,威名远扬。他因战功卓著而招致其他官员嫉妒中伤,被总督王琼弹劾,导致被夺官闲住,第二年就去世了。
D.杭雄虽战绩辉煌,却谦逊谨慎,恪守本分。他早年曾在延绥巡抚行台供役,后虽身份尊贵,但每至行台议事时,仍然不敢正席而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主人畜犬,不使吠盗,奚用犬为 愿听臣等效力。
或绾符出镇,守疆御侮,着有劳效,以功名终,亦足尚矣。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守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sǎng,额头)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成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商鉏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图,雒不出书,吾已矣夫!”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
哀公十五年,子路死于卫。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始殷人也。”后七日卒。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已丑卒。
(《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
B.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
C.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
D.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城郭:最初,城指外城的墙,郭指内城的墙,后来指外城和内城,也泛指城或城市。
B.皋陶(gāo yáo):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
C.麒麟:中国传统瑞兽,传说中的动物,与凤凰、龙、乌龟一起被誉为祥瑞四灵。
D.东阶:古代贵族厅堂的台阶分三道,西阶供客人行走,东阶供主人行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与南宫敬叔去周请教礼的问题。据说拜访了老子,老子在临别前送给他们几句赠言,孔子受用很深,回到鲁国后,来向他学习的弟子立即多起来。
B.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们走失散了,郑国人称孔子狼狈不堪的样子像一条丧家狗,孔子非但没有生气,还欣然接受,表现其达观通透的人生态度。
C.鲁哀公十四年春天,孔子因仁兽麒麟被人捕获而感慨;又有感于河图与洛书的不再出现,表达了他对于理想不能实现、时代无法挽救的悲叹。
D.孔子病了,子贡前去探望他,孔子对子贡的哭诉表现了孔子死而不忘用世之志,有无限凄怆悲惋之态。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5分)
(2)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 ”(5分)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请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
或云:白,凉武昭王嵩九世孙也。
——《唐才子传校笺》
注:陈寅恪《李白氏族之疑问》谓李白先世“本为西城胡人”,“诡托陇西李氏”,“其父所以名客者,殆由西域之人其名字不通于华夏,因以胡客呼之,遂取以为名,其实非自称之本名为。”并谓其父——“元非汉姓之家,忽来从西城,自称其先世于隋末由中国谪居于西突厥旧疆之内,实为一必不可能之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B.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C.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D.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11.下列对原文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长庚星,又被称为太白金星,清晨在东方天空出现则被称为“启明星”,晚间在西方天空出现被称为“长庚星”或“昏星”。在中国道教文化中有特殊寓意。
B.纵横,南北为纵,东西为横。文中指的是纵横术:审时度势,以游说打动人。
C.翰林,是中国古代官名。它的由来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
D.黄老,是黄帝和老子的合称,他们被认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黄老学派思想尚阴重柔,黄老道家思想在战国中期极为流行,后来逐渐衰弱。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记载,李白是关中地区的人。历史学家陈寅恪就他的籍贯和姓氏都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就历史真实而言,应以陈氏考证为准。
B.明皇非常欣赏李白的才华,任命他为供奉翰林,但因杨贵妃等人诋毁,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无奈离开。
C.李白喜饮酒,性情狂傲放纵。骑驴过华阴县,县令不仅没有治罪,还表达了仰慕之情。
D.李白以幕僚身份参与了永王璘造反,兵败之后,郭子仪为他求情,流放夜郎。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
(2)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四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江子一,字元亮,济阳考城人。子一少慷慨有大志。家贫,以孝闻。苦侍养多阙,因终身蔬食。仕梁起家为王国侍郎、奉朝请。上书言事,为当轴所排,乃拜表求入北为刺客。武帝异之。又启求观书秘阁,武帝许之,有敕直华林省。其姑夫左卫将军朱异权要当朝,休下之日,宾客辐凑,子一未尝造门,其高洁如此。为遂昌、曲阿令,皆著美绩。后为南津校尉。弟子四,历尚书金部郎,大同初,迁右丞。兄弟性并刚烈。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武帝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帝厉色呵责之子四乃趋前代炯等对,对甚激切。帝怒呼缚之,子四乃据地不受。帝怒亦歇,乃释之,犹坐免职。及侯景攻陷历阳,自横江将度。子一帅舟师千余人于下流欲邀之。其副董桃生走,子一乃退还南洲,收余众步赴建邺,见于文德殿。已而贼亦至。帝怒之,具以事对,且曰:“臣以身许国,常恐不得其死,今日之事,何所复惜?不死阙前,终死阙后耳。”子一启太宗曰:“今贼围未合,可击之;迨贼垒立,无所用武也,请开承明门出战。”帝许之。子一及弟尚书左丞子四、东宫直殿主帅子五并力战直前。子一乃身先士卒,抽戈独进,群贼夹攻之,属者莫敢继。贼坐甲不起。子一引槊撞之,贼纵突骑,众并缩。子一刺其骑,骑倒槊折,贼解其肩,时年六十二。弟曰:“与兄俱出,何敢独旋?”乃免胄赴敌,子四槊洞胸死;子五伤脰,还至堑一恸而绝。贼义子一之勇,归之,面如生。诏曰:“祸故有闻,良以矜恻,死事加等,抑惟旧章,可赠子一给事黄门侍郎,子四中书侍郎,子五散骑侍郎。”侯景平,世祖又追赠子一侍中,谥义子。
(节选自《南史·江子一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武帝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帝/厉色呵责之/
B.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武帝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帝厉色呵责之/
C.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武帝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帝厉色呵责之/
D.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武帝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帝/厉色呵责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起家,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与成语“白手起家”中的“起家”不一样。
B.免胄,脱下头盔。古代将士的行礼方式。古称帝王或贵族的后代,也叫“胄”。
C.黄门,也称黄门郎,皇帝的近侍之臣,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朝廷事务,可传诏令。
D.追赠,一般是指给已死的官吏追封官爵,与按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的谥号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江子一以孝闻名,尽心侍亲。他家中贫困,经济拮据,因为奉养父母缺少足够资粮,于是便终身吃粗茶淡饭。
B.江子一不慕权贵,政声良好。他的姑父左卫将军朱异,位居权要,他从不拜访;曾担任两县县令,颇有政绩。
C.江子一性情刚烈,敢于言事。他曾因上书言事,被官居要职的大臣排挤,还因与皇帝发生激烈对抗而被免职。
D.江子一忠君爱国,一门忠烈。他作战勇敢,视死如归,其弟子四、子五,皆是大勇之人,后都死于侯景之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休下之日,宾客辐辏,子一未尝造门,其高洁如此。(5分)
(2)今贼围未合,可击之;迨贼垒立,无所用武也。(5分)
云南省部分名校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
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凤元年,匈奴发左右部二万骑为四队,并入边为寇。汉兵追之,斩首、获虏九千人,生得瓯脱王。汉无所失亡。匈奴见瓯脱王在汉,恐以为道击之,即西北远去,不敢南逐水草,发人民屯瓯脱。二年。匈奴复遣九千骑屯受降城以备汉,北桥余吾水,令可度,以备奔走。欲求和亲,而恐汉不听,故不肯先言,常使左右风汉使者。然其侵盗益希,遇汉使愈厚,欲以渐致和亲,汉亦羁靡之。三年春正月,匈奴单于使犂污王窥边,言“酒泉、张掖兵益弱,出兵试击,冀可复得其地”。时汉先得降者,闻其计,天子诏边警备。后无几,右贤王、犂污王四千骑分三队,入日勒、屋兰、番和。张掖太守、属国都尉发兵击,大破之,得脱者数百人。属国义渠王射杀犂污王赐黄金二百斤马二百匹因封为犂污王自是后匈奴不敢入张掖初,冒顿破东胡,东胡余众散保乌桓及鲜卑山为二族,世役属匈奴。武帝击破匈奴左地,因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塞外,为汉侦察匈奴动静。置护乌桓校尉监领之,使不得与匈奴交通。至是,部众渐强,遂反。先是,匈奴三千余骑入五原,杀略数千人。后数万骑南旁塞猎,行攻塞外亭障,略取吏民去。是时汉边郡烽火候望精明,匈奴为边寇者少利,希复犯塞。汉复得匈奴降者,言乌桓尝发先单于冢,匈奴怨之,方发二万骑击乌桓。霍光欲发兵邀击之,以问护军都尉赵充国。充国以为:“乌桓间数犯塞,今匈奴击之,于汉便。又匈奴希寇盗,北边幸无事,蛮夷自相攻击,而发兵要之,招寇生事,非计也。”光更问中郎将范明友,明友言可击。于是拜明友为度辽将军,将二万骑出辽东。匈奴闻汉兵至,引去。初,光诫明友:“兵不空出。即后匈奴,遂击乌桓。”乌桓时新中匈奴兵,明友既后匈奴,因乘乌桓敝,击之,斩首六千余级,获三王首。匈奴由是恐,不能复出兵。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归汉》)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属国义渠王射杀/犂污王赐黄金二百斤/马二百匹/因封为犂污王/自是后匈奴/不敢入张掖/
B. 属国义渠王射杀犂污王/赐黄金二百斤/马二百匹/因封/为犂污王/自是后匈奴/不敢入张掖/
C. 属国义渠王射杀/犂污王赐黄金二百斤/马二百匹/因封/为犂污王/自是后/匈奴不敢入张掖/
D. 属国义渠王射杀犂污王/赐黄金二百斤/马二百匹/因封为犂污王/自是后/匈奴不敢入张掖/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凤,汉昭帝年号。年号是由汉武帝首创的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B. 单于,匈奴最高首领,意为广大之貌。此称号始创于冒顿单于之父,后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C. 太守,秦汉时期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治民、进贤、决讼等事务。
D. 蛮夷,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一般称东方的少数民族为蛮,称南方的少数民族为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瓯脱王被汉军活捉后,匈奴担心汉军会在道路旁袭击他们,便向西北方向远远退去,不敢再南下。
B. 汉武帝时击破匈奴左地后,汉朝设置护乌桓校尉管理乌桓,后来乌桓部众势力逐渐强大,反叛汉朝。
C. 汉朝从归降的匈奴人处得知,乌桓人曾挖掘匈奴先单于的坟墓,匈奴怨恨乌桓而准备攻打他们。
D. 范明友趁乌桓刚受到匈奴的打击,向乌桓发动进攻,击杀六千多人,获取乌桓三个王的首级。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求和亲,而恐汉不听,故不肯先言,常使左右风汉使者。
(2)是时汉边郡烽火候望精明,匈奴为边寇者少利,希复犯塞。
【答案】10. D 11. D 12. C
13. (1)匈奴单于打算请求与汉朝和亲,而怕汉朝不肯答应,所以不愿先提出,而是常常命其左右官员向汉朝派往匈奴的使节暗示。
(2)当时,汉朝边疆各郡的烽火报警设施严密,匈奴扰边没有什么收获,所以很少再来侵犯。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属国的义渠部落王将匈奴犂污王射死,汉朝赏赐他黄金二百斤,马二百匹封他为犂污王。从此以后,匈奴不敢侵犯张掖。
“射杀”的宾语为“犂污王”,不能断开,排除AC。
“匈奴”作为“不敢入张掖”的主语,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一般称东方的少数民族为蛮,称南方的少数民族为夷”错误,应该是“一般称东方的少数民族为夷,称南方的少数民族为蛮”。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准备攻打他们”错误。结合“匈奴怨之,方发二万骑击乌桓”分析,引起匈奴的怨恨,正派出二万骑兵袭击乌桓。应该是正在袭击乌桓。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句首省略主语;“恐”,担心,怕;“故”所以;“言”,说,提出;“左右”,身边的官员;“风”,通“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2)“是时”,这时;“候望”,伺望,侦察;“少”,数量少,不多;“希”,同“稀”,稀少,很少。
参考译文:
汉昭帝元凤元年,匈奴派左、右两部骑兵二万人,分为四队,同时侵入汉朝边境进行袭扰。汉朝派兵追杀,斩杀、俘获匈奴兵九千人,生擒匈奴瓯脱王。汉军则没有什么伤亡。匈奴见瓯脱王为汉所擒,感到害怕,认为他将引导汉军袭击己方,便向西北方向远远退去,不敢再南下寻觅水草。汉朝征发百姓屯戍瓯脱地区。二年,匈奴又派遣九千骑兵屯驻于受降城,以防备汉朝袭击,又在受降城以北的余吾水上架设桥梁,使军队能够渡河,准备一旦失败时迅速奔逃。匈奴单于打算请求与汉朝和亲,而怕汉朝不肯答应,所以不愿先提出,而是常常命其左右官员向汉朝派往匈奴的使节暗示。不过,匈奴对汉朝的侵扰掳掠已越来越少,对汉朝使节越来越优待,希望通过这样的办法来逐渐达到和亲的目的。汉朝也对匈奴采取笼络的态度。三年春季正月,匈奴单于派犂污王刺探汉朝边防情况。犂污王回报说“酒泉、张掖一带的汉朝兵力日益衰弱,如派兵作试探性攻击,有希望收复旧有地区”。此时,汉朝已先从归降的匈奴人口中听到这个计谋,汉昭帝下诏命边塞地区加强戒备。没过多久,匈奴右贤王、犂污王率领骑兵四千分为三队,侵入日勒、屋兰、番和三县。汉朝张掖太守、属国都尉发兵反击,匈奴军大败,仅数百人逃脱,属国的义渠部落王将匈奴犂污王射死,汉朝赏赐他黄金二百斤,马二百匹封他为犂污王。从此以后,匈奴不敢侵犯张掖。当初,匈奴冒顿单于击败东胡族,东胡残余部众分别占据乌桓及鲜卑山,形成了两个部族,世代臣服于匈奴。汉武帝击破匈奴左翼地区,将乌桓迁徙到上谷、渔阳、右北平和辽东的塞外地区,令其为汉朝侦察匈奴动静。汉朝还设置了护乌桓校尉一官,负责对乌桓人的监督和管辖,使他们不能与匈奴建立联系。至此,乌桓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于是起兵反叛汉朝。先前,匈奴骑兵三千余人侵入五原,杀掠数千人。后又派骑兵数万南下,沿着汉朝边塞移动,一路进攻汉朝设于塞外的堡垒,掳掠边塞官吏和百姓而去。当时,汉朝边疆各郡外的堡垒,掳掠边塞官吏和百姓而去。当时,汉朝边疆各郡的烽火报警设施严密,匈奴扰边没有什么收获,所以很少再来侵犯。后汉朝又获得归降的匈奴人,得知乌桓人曾经挖掘单于祖先的坟墓,引起匈奴的怨恨,正派出二万骑兵袭击乌桓。霍光打算发兵迎击匈奴军队,便询问护军都尉赵充国的意见。赵充国认为:“乌桓连续几次进犯边塞,如今匈奴袭击他们,对我们很有利。再者匈奴很少前来侵扰,我国北部边疆所幸无事,蛮夷之族自相攻击,而我们却发兵迎战,招他们前来生事,这不是好计策!”霍光又向中郎将范明友询问,范明友说可以迎击。于是任命范明友为度辽将军,率领骑兵二万从辽东出塞。匈奴得到汉军出塞的消息后,撤退而去。当初,霍光曾告诫范明友说:“大军不可空手而还,如落在匈奴军队后面,便袭击乌桓。”乌桓当时刚刚受到匈奴军的打击,范明友既然没能追上匈奴,便乘乌桓疲惫之机发动攻击,斩杀六千余人,取得乌桓三名首领的人头。匈奴从此大为惊恐,不能再向汉朝出兵。
云南衡水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杭雄,字世威,世为绥德卫总旗。雄承荫,数先登,积首功,六迁至指挥使。正德七年进署都指挥佥事,剿贼四川,寻守备西宁。用尚书杨一清荐,擢延绥游击将军。从都御史彭泽经略哈密,偕副将安国破敌岢岚,进都督佥事。改参将,擢都督同知,统边兵操于西内。武宗幸宣府、大同,雄扈从,即拜大同总兵官。嘉靖初,汰传奉官,雄当贬,以方守边,命署都督佥事,镇守如故。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入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三年秋,土鲁番侵甘肃,诏尚书金献民视师,以雄佩平虏大将军印,充总兵官,提督陕西、延绥、宁夏、甘肃四镇军务。列侯出征,始佩大将军印,无授都督者,至是特以命雄。甫至,寇已破走,而雄亦得荫锦衣千户。既班师,复出镇宁夏。吉囊大入,总督王宪檄雄等破之,进都督同知。寇八千骑乘冰犯宁夏。雄及制总兵赵镇御之,前锋陷伏中,雄等皆败。总督王琼劾之,夺官闲住。明年卒。雄敢战。尝以数骑行边,敌群至。乃下马积鞍为垒,跪而射之。敌退,解衣,腋凝血,乃知中飞矢。武宗在大同,见雄毡帷敝甚,曰:“老杭穷乃尔。”寇至,帝将亲击。雄叩马谏曰:“主人畜犬,不使吠盗,要用犬为 愿听臣等效力。”帝笑而止。少役延绥巡抚行台,既贵,每至台议事,不敢正席坐,曰:“此当年役所也。"正德、嘉靖间,西北名将,马永而下称雄云。赞曰:时平则将略无由见。或绾符出镇,守疆御侮,着有劳效,以功名终,亦足尚矣。彭清、杭雄之清节,斯又其最优者欤。
(《明史·列传·杭雄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入/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
B.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入/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
C.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入/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
D.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入/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承荫,指恩荫授官,亦指子弟承荫。《明史·选举志》曰:“文官品至七品,皆得荫一子以世其禄。”
B.经略,经营治理,谋划,也指官名。南北朝时设置经略之职,宋置经略安抚使,掌管民政,明时因需设置经略之职。
C.班师,还师,调回军队,也指军队凯旋。如明代无名氏的《破天阵》曰:“班师得胜人欢乐,三军踊跃。”
D.赞,即论赞,史书的一种体裁,用以阐发作者或注家对人物、事件的评论”。如司马光编撰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中的“太史公曰”、(汉书)中的“赞”。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杭雄出身武将世家,作战勇敢。他久历战阵,身先士卒,多次冲锋在前,屡立首功,一路拼杀,经六次迁升而至指挥使之职。
B.杭雄戍守边陲,深受朝廷倚重。他曾佩平虏大将军印,充总兵官,提督陕西、延绥、宁夏、甘肃四镇军务,开都督佩大将军印之先。
C.杭雄军功显赫,威名远扬。他因战功卓著而招致其他官员嫉妒中伤,被总督王琼弹劾,导致被夺官闲住,第二年就去世了。
D.杭雄虽战绩辉煌,却谦逊谨慎,恪守本分。他早年曾在延绥巡抚行台供役,后虽身份尊贵,但每至行台议事时,仍然不敢正席而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主人畜犬,不使吠盗,奚用犬为 愿听臣等效力。
或绾符出镇,守疆御侮,着有劳效,以功名终,亦足尚矣。
答案:
“不许”是“求罢”的结果,“移延绥”前面省略主语,故应在前面断开,排除D两项。
11. D “司马光编撰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错误,《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2. C “他因战功卓著而招致其他官员嫉妒中伤被总督王琼弹劾”错,原文为“雄及副总兵赵镇御之,前锋陷伏中,雄等皆败”,因兵败而被总督王琼弹劾
13. (1)主人养犬,不让犬吠叫驱赶盗贼,那还养犬做什么呢 希望皇上能让臣等效力。(【采分点】畜:养;盗:驱赶盗贼;奚……为:固定句式,哪里用得着……呢?;听:听凭,听任,允许。四个点各1分,句意表达顺畅完整1分,共5分)
(2)有的人掌握兵符带兵镇守,守卫疆土抵御外侮,建有功绩,凭借功业名声而身退,也值得推崇了。(【采分点】“或”:有的人;“绾符出镇”:掌握兵符,带兵镇守;“终”:功成身退;“劳效”:功绩;“尚”:推崇。5个点各1分,共5分,若句意表达不够顺畅完整则减1分。)
参考译文:
杭雄,字世威,世代担任绥德卫总旗。杭雄承袭这一职务,多次冲锋在前,屡立首功,经六次迁升而至指挥使。正德七年,杭雄进升暂时代理都指挥佥事,在四川围剿贼寇,随即守备西宁。由于尚书杨一清的举荐,杭雄被提升为延绥游击将军。他跟随都御史彭泽经营治理哈密,偕同副将安国在岢岚大败敌军,于是进升为都督佥事。改任参将,又升为都督同知,统领边兵在西内操练。武宗巡幸宣府、大同时,杭雄是随从,随即被授为大同总兵官。嘉靖初年,朝廷要淘汰传奉官,杭雄本应降职,因他正在防守边境,便被任命为代理都督佥事,镇守如故。小王子带领一万余骑兵进入沙河堡,杭雄击退了他们。不久,大军再次到来,杭雄抵御不住,请求免职而未被允许。他被调往延绥,任后军都督府佥书。三年秋,土鲁番侵犯甘肃,皇上诏令尚书金献民督师,命杭雄佩带平虏大将军印,充任总兵官,提督陕西、延绥、宁夏、甘肃四镇军务。以往列侯出征,才佩带大将军印,而没有给都督佩带大将军印的先例,现在却特意让杭雄佩带大将军印。他们刚刚赶到,敌军已经被击退,而杭雄也因此被授为锦衣千户。班师之后,他又出外镇守宁夏。吉囊大军入侵,总督王宪命杭雄等出兵打败了他们,杭雄进升为都督同知。敌寇八千骑兵乘着水面结冰进犯宁夏。杭雄及副总兵赵镇率军抵御,前锋深陷埋伏之中,杭雄等都战败。总督王琼弹劾他,他因而被夺官闲住。第二年去世。杭雄敢拼敢战。他曾率数名骑兵巡边,敌寇成群而至。杭雄于是下马积鞍为垒,跪下射击。敌寇退走,他解开衣服,发现腋下凝血,才知自已被飞箭射中。武宗在大同时,见杭雄的毡帷十分破旧,说道:“老杭竟贫穷成这样子。”敌寇到来,皇上打算亲自率军攻击。杭雄拉住马劝谏道:“主人养犬,不让犬吠叫驱赶盗贼,那还养犬做什么呢 希望皇上能让臣等效力。”皇上大笑止步。杭雄年少时在延绥巡抚行台供职,他升职之后,每当到行台议事时,都不敢正席而坐,并说:“这是我当年供职的地方。”正德、嘉靖年间,西北的名将,马永之下便是杭雄了。赞日:时代太平,那么将才的谋略就没有办法体现。有的人掌握兵符带兵镇守,守卫疆土抵御外侮,建有功绩,凭借功业名声而身退,也值得推崇了。彭清、杭雄清廉的节操,这又是最优秀的吧。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守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sǎng,额头)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成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商鉏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图,雒不出书,吾已矣夫!”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
哀公十五年,子路死于卫。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始殷人也。”后七日卒。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已丑卒。
(《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
B.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
C.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
D.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城郭:最初,城指外城的墙,郭指内城的墙,后来指外城和内城,也泛指城或城市。
B.皋陶(gāo yáo):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
C.麒麟:中国传统瑞兽,传说中的动物,与凤凰、龙、乌龟一起被誉为祥瑞四灵。
D.东阶:古代贵族厅堂的台阶分三道,西阶供客人行走,东阶供主人行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与南宫敬叔去周请教礼的问题。据说拜访了老子,老子在临别前送给他们几句赠言,孔子受用很深,回到鲁国后,来向他学习的弟子立即多起来。
B.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们走失散了,郑国人称孔子狼狈不堪的样子像一条丧家狗,孔子非但没有生气,还欣然接受,表现其达观通透的人生态度。
C.鲁哀公十四年春天,孔子因仁兽麒麟被人捕获而感慨;又有感于河图与洛书的不再出现,表达了他对于理想不能实现、时代无法挽救的悲叹。
D.孔子病了,子贡前去探望他,孔子对子贡的哭诉表现了孔子死而不忘用世之志,有无限凄怆悲惋之态。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5分)
(2)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 ”(5分)
答案:
10.(3分)D【解析】画线句子的大意是:天下失去常道已经很久了,没有人能信奉我的主张。夏人死了停棺在东厢的台阶,周人死了停棺在西厢的台阶,殷人死了停棺在堂屋的两柱之间。句中,“宗”是动词,“予”是第一人称代词,作“宗”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两柱间”是陈述“殷人”的,二者是主谓关系,不可断开,排除B项。故选D。
11.(3分)A【解析】A项,“最初,城指外城的墙,郭指内城的墙”表述错误,城郭,最初,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后来指内城和外城。
12.(3分)A【解析】A项,“来向他学习的弟子立即多起来”理解错误,不是“立即”,而是“渐渐多起来”,见原文“弟子稍益进焉”中“稍”字意思是“渐渐”。
13.(10分)翻译:
(1)(5分)孔子欣然地笑了,说:“形容我的相貌,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说我像丧家狗,很对!很对!”“形状”,形容相貌;“末”,不是根本的、主要的;“然”,对的。重点字词各1分,句意2分)
(2)(5分)孔子正拄着拐杖在门口彷徨而行,说:“赐,你为什么来得这样迟啊?(“负”,拄着;“逍遥”,彷徨;“于门”,状语后置;“何其晚”,为什么这么迟。重点词句各1分,句意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zōu,邹)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叫孔防叔。防叔生伯夏,
伯夏生了叔梁纥(hé,禾)。叔梁纥年老时娶颜姓少女才生了孔子,那是他们到尼丘山向神明祷告后而得孔子的。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觉得他与一般人不一样。
鲁国人南宫敬叔对鲁昭公说:“请让我与孔子一起到周去。”鲁昭公就给了他一辆车子、两匹马,一名童仆,随他出发,到周去学礼。据说是见到了老子。告辞时,老子送他们时说:“我听说富贵的人是用财物送人,品德高尚的人是用言辞送人。我不是富贵的人,只能窃用品德高尚的人的名号,用言辞为您送行。这几句话是:‘聪明深察的人常常受到死亡的威胁,那是因为他喜欢议论别人的缘故;博学善辩识见广大的人常遭困厄危及自身,那是因为他好揭发别人罪恶的缘故。做子女的忘掉自己而心想父母,做臣下的要忘掉自己而心存君主。’”孔子从周回到鲁国之后,跟从他学习的弟子就渐渐多起来了。
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们走失散了,孔子一个人站在外城的东门。郑国人有看见了就对子贡说:“东门有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郑子产,可是从腰部以下比禹短三寸,一副狼狈不堪、没精打采的样子,真像一条丧家狗。”子贡见面把原话如实地告诉了孔子。孔子欣然地笑了,说:“形容我的相貌,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说我像丧家狗,很对!很对!”
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春天,在大野这个地方狩猎。给叔孙氏驾车的商鉏猎获了一头怪兽,他们以为这是不祥之兆。孔子看了后,说:“这是麒麟。”于是便将它取走了。孔子说:“黄河上再不见神龙负图出现,洛水上再不见神龟负洛书出现,我也就快要完啦!”颜渊死了,孔子说:“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啊!等到西去狩猎,看见麒麟,孔子说:“我的主张到尽头了!鲁哀公十五年,子路死在卫国。孔子生病了,子贡请求看望他。孔子正拄着拐杖在门口彷徨而行,说:“赐(子贡,名端木赐),你为什么来得这样迟啊?”孔子于是就叹息,随即唱道:“泰山要倒了!梁柱要断了!哲人要死了!他边唱边流下了眼泪。对子贡说:“天下失去常道已经很久了,没有人能信奉我的主张。夏人死了停棺在东厢的台阶,周人死了停棺在西厢的台阶,殷人死了停棺在堂屋的两柱之间。昨天晚上我梦见自己坐在两柱之间受人祭奠,我原本就是殷商人啊。”过了七天孔子就死了。
孔子享年七十三岁,死在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四月的己丑日。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请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
或云:白,凉武昭王嵩九世孙也。
——《唐才子传校笺》
注:陈寅恪《李白氏族之疑问》谓李白先世“本为西城胡人”,“诡托陇西李氏”,“其父所以名客者,殆由西域之人其名字不通于华夏,因以胡客呼之,遂取以为名,其实非自称之本名为。”并谓其父——“元非汉姓之家,忽来从西城,自称其先世于隋末由中国谪居于西突厥旧疆之内,实为一必不可能之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B.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C.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D.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11.下列对原文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长庚星,又被称为太白金星,清晨在东方天空出现则被称为“启明星”,晚间在西方天空出现被称为“长庚星”或“昏星”。在中国道教文化中有特殊寓意。
B.纵横,南北为纵,东西为横。文中指的是纵横术:审时度势,以游说打动人。
C.翰林,是中国古代官名。它的由来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
D.黄老,是黄帝和老子的合称,他们被认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黄老学派思想尚阴重柔,黄老道家思想在战国中期极为流行,后来逐渐衰弱。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记载,李白是关中地区的人。历史学家陈寅恪就他的籍贯和姓氏都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就历史真实而言,应以陈氏考证为准。
B.明皇非常欣赏李白的才华,任命他为供奉翰林,但因杨贵妃等人诋毁,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无奈离开。
C.李白喜饮酒,性情狂傲放纵。骑驴过华阴县,县令不仅没有治罪,还表达了仰慕之情。
D.李白以幕僚身份参与了永王璘造反,兵败之后,郭子仪为他求情,流放夜郎。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
(2)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答案:
10.A(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11.D(黄老学派思想尚阳重刚,战国到秦汉之际极为流行,也没有“逐渐衰弱”。)
12.D(“李白以幕僚身份参与了永王璘的造反”错,原文为“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
13.(1)选取他在《清平调》中用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起杨贵妃对李白的愤恨。皇帝每每想给他官做,杨贵妃就阻止他。(“摘”“辄”“沮”每字1分,句意通畅2分。) (2)当初,李白游历并州,见郭子仪。觉得他奇特不凡,曾经从死罪中救出郭子仪。(“游”“奇”“救”每字1分,句意通畅2分。)
文言译文
李白,字太白,是关东地区的人。李白的母亲在他出生的晚上梦见太白金星,于是就用太白给他取名和字,李白十岁时,通晓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自己梦想笔尖长出花来,后来,他的天才超群绝伦。他喜欢纵横术,擅长击剑,打抱不平,负气仗义。看轻钱财,喜欢周济别人。他曾寄居山东济宁,和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在徂徕山中,天天沉湎于酒,号称“竹溪六逸。”天宝初年,从四川来到长安,一路上名声还没有传开。他拜访贺知章,把自己诗作给他看,贺知章读到他的《蜀道难》时,叹羡地说:“你是诗仙下凡啊。”就解下配饰金龟换酒,两人整天开怀畅饮作乐。贺知章于是把李白举荐给当朝皇帝唐玄宗。唐玄宗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谈论天下大事,李白上奏一篇颂文,让皇帝很高兴,赐他一餐饭,皇帝亲自为他调制羹汤,下诏书任命他做供奉翰林。李白曾在皇帝面前喝得大醉,为皇帝起草诏书,他让高力士给他脱朝靴。高力士感到羞辱,指斥他在《清平调》中用赵飞燕的典故讽刺贵妃杨玉环,用以激起贵妃对李白的愤恨。皇帝每每想给他更重要的官做,杨贵妃就屡屡说他的坏话诋毁他。李白从此更加狂傲放纵。和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成为酒中八仙。恳求回归山中隐居。玄宗赐给他黄金,诏令放他归山。
李白浪游天下四方,想登华山。在醉后骑一头毛驴,经过华阴县县衙。县令不知道是李白,愤怒地把他拉到公庭之下,说:“你是什么人,敢如此大胆无礼?”李白写的供状上不写出自己的姓名,只是这样写道:“曾用皇帝的手帕擦抹吐酒的秽物,皇帝为我亲手调制过羹汤,贵妃曾亲手捧砚侍候,高力士给我脱过朝靴。在天子门前,还容许我跑马,在你华阴县里,却不许我骑驴。”县令又惊又愧,道歉说:“我不知翰林大人到我这穷乡僻壤。”李白哈哈大笑而离去了。曾经和崔宗之乘船从采石矶到金陵,穿着宫锦袍,在座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叛起兵,攻下长安,玄宗逃往四川,永王璘领兵节制东南地区,李白当时在庐山隐居,被永王璘征召做他的幕僚。后来永王璘也起兵造反,李白逃回彭泽。永王璘造反失败,李白受牵连被投入九江的监狱。当初,李白游并州,见郭子仪。觉得他奇特不凡,曾经从死罪中救出郭子仪。到了李白下狱时,郭子仪用他的官职担保解救李白。皇帝下诏把李白永久流放到夜郎。李白晚年时,喜欢道教。过牛渚矶时,趁着酒兴捕捉水中的月亮,溺死在水中。从前,李白喜欢谢家青山这块地方,现在他就安葬在这里。他有二十卷文集,流传于世。
又有人说:“李白是南北朝时凉武昭帝李嵩的九世孙。”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四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江子一,字元亮,济阳考城人。子一少慷慨有大志。家贫,以孝闻。苦侍养多阙,因终身蔬食。仕梁起家为王国侍郎、奉朝请。上书言事,为当轴所排,乃拜表求入北为刺客。武帝异之。又启求观书秘阁,武帝许之,有敕直华林省。其姑夫左卫将军朱异权要当朝,休下之日,宾客辐凑,子一未尝造门,其高洁如此。为遂昌、曲阿令,皆著美绩。后为南津校尉。弟子四,历尚书金部郎,大同初,迁右丞。兄弟性并刚烈。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武帝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帝厉色呵责之子四乃趋前代炯等对,对甚激切。帝怒呼缚之,子四乃据地不受。帝怒亦歇,乃释之,犹坐免职。及侯景攻陷历阳,自横江将度。子一帅舟师千余人于下流欲邀之。其副董桃生走,子一乃退还南洲,收余众步赴建邺,见于文德殿。已而贼亦至。帝怒之,具以事对,且曰:“臣以身许国,常恐不得其死,今日之事,何所复惜?不死阙前,终死阙后耳。”子一启太宗曰:“今贼围未合,可击之;迨贼垒立,无所用武也,请开承明门出战。”帝许之。子一及弟尚书左丞子四、东宫直殿主帅子五并力战直前。子一乃身先士卒,抽戈独进,群贼夹攻之,属者莫敢继。贼坐甲不起。子一引槊撞之,贼纵突骑,众并缩。子一刺其骑,骑倒槊折,贼解其肩,时年六十二。弟曰:“与兄俱出,何敢独旋?”乃免胄赴敌,子四槊洞胸死;子五伤脰,还至堑一恸而绝。贼义子一之勇,归之,面如生。诏曰:“祸故有闻,良以矜恻,死事加等,抑惟旧章,可赠子一给事黄门侍郎,子四中书侍郎,子五散骑侍郎。”侯景平,世祖又追赠子一侍中,谥义子。
(节选自《南史·江子一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武帝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帝/厉色呵责之/
B.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武帝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帝厉色呵责之/
C.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武帝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帝厉色呵责之/
D.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武帝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帝/厉色呵责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起家,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与成语“白手起家”中的“起家”不一样。
B.免胄,脱下头盔。古代将士的行礼方式。古称帝王或贵族的后代,也叫“胄”。
C.黄门,也称黄门郎,皇帝的近侍之臣,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朝廷事务,可传诏令。
D.追赠,一般是指给已死的官吏追封官爵,与按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的谥号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江子一以孝闻名,尽心侍亲。他家中贫困,经济拮据,因为奉养父母缺少足够资粮,于是便终身吃粗茶淡饭。
B.江子一不慕权贵,政声良好。他的姑父左卫将军朱异,位居权要,他从不拜访;曾担任两县县令,颇有政绩。
C.江子一性情刚烈,敢于言事。他曾因上书言事,被官居要职的大臣排挤,还因与皇帝发生激烈对抗而被免职。
D.江子一忠君爱国,一门忠烈。他作战勇敢,视死如归,其弟子四、子五,皆是大勇之人,后都死于侯景之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休下之日,宾客辐辏,子一未尝造门,其高洁如此。(5分)
(2)今贼围未合,可击之;迨贼垒立,无所用武也。(5分)
答案:
10.(3分)B【解析】“详”为副词,“仔细”的意思,修饰“择”,其后不可断,排除C、D;“厉色呵责之”的主语是“帝”,其前不可断,排除A,故选B。原句标点为: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高祖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帝厉色呵责之。
11.(3分)D【解析】“与按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的谥号相同”错,追赠与谥号不同。
12.(3分)C【解析】被免职的是其弟弟子四。
13.(10分)翻译:
(1)(5分)休假的时候,宾客都聚集到他家,子一不曾拜访朱家,他就像这样高洁。(得分点:休下:休假;辐辏:聚集;造门:拜访。各1分,句意2分)
(2)现在敌人的包围还没形成,可以攻击他们;等到贼兵的营垒建立起来,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得分点:未合:还没形成;迨:等到;无所用武:没有用武之地。各1分,句意2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江子一,字元亮,是济阳郡考城县人。子一年少时有远大志向。家里穷困,凭借孝顺出名。苦于侍奉父母缺少资粮,于是一生吃素。在梁朝从家中征召出来做国侍郎、奉朝请。向皇帝上书议政时,他被当权者排挤,于是上表请求到北方国家做刺探情报的外交官。武帝认为他的请求很奇特。他又上书请求秘阁看书,武帝同意了他的请求,下令让他担任直华林省。他的姑父左卫将军朱异,是当朝的权贵,休假的时候,宾客都聚集到他家,子一不曾拜访朱家,他就像这样高洁。出任遂昌、曲阿两县县令,都有好的政绩。后来出任南津校尉。弟弟江子四,任尚书金部郎,大同初年升任为右丞。兄弟俩性情都很刚烈。江子四任右丞时,上书议政,详细陈说政治得失,高祖很欣赏他的意见,下诏让尚书仔细选择,用于当时的治理。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曾经上奏请示却不被批准,高祖厉色呵斥他们,子四便小步上前代替沈炯等人回答,言辞非常激烈,高祖愤怒地喊人把子四捆了起来,子四用手按地反抗,高祖怒气消了之后,便放了他,但还是因此免去了他的官职。等到侯景攻下历阳,将要从横江渡过。江子一率领一千多名水兵想在下游进行拦击。他的副帅董桃生逃跑,江子一于是败退到南洲。他召集剩下的士兵,步行回到了京城,在文德殿被召见。贼兵不久也到了京城,皇帝对他发怒,江子一把情况详细地告诉了皇帝,并且说:“我把生命献给国家,常常担心不能为国尽忠而死,今天的战事又有什么让我吝惜生命的呢?我不是为国死在您的面前,也会死在外面的征战。”江子一禀告太宗说:“现在敌人的包围还没形成,可以攻击他们;等到贼兵的营垒建立起来,就没有用武之地了,请允许我打开承明门跟贼军作战。”皇帝答应了他。子一和他的弟弟尚书左丞江子四、东宫直殿主帅子五合力径直向前和敌人作战,江子一身先士卒,挥起戈一人冲向敌阵。群敌左右夹击他,他的下属不敢向前。敌人披甲等待不发兵,江子一拿着长矛,撞击敌人,敌人命令骑兵出击,众人都退缩,子一刺敌人的马,马倒地,长矛折断,敌人劈开了子一的肩膀,子一当时六十二岁。弟弟说:“和哥哥一起出战,怎么敢独自回去?”于是脱下头盔冲向敌人,与他们决一死战。子四被长矛刺穿胸膛而死,子五被敌人砍伤脖颈,退到壕沟处(护城河)疼痛而死。敌人认为子一大义大勇,归还了尸体,面容还像活着一样。太宗下诏说:“遭敌杀害的消息我知道,实在让人哀伤,以身报国功加一等,这也是过去的规章典制。批准赠官子一为给事黄门侍郎,子四为中书侍郎,子五为散骑侍郎。”侯景叛乱平定后,世祖又追赠江子一为侍中,谥号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