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衔接连贯、压缩语段及其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衔接连贯、压缩语段及其他(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9 09:5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衔接连贯、压缩语段及其他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语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谋略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性智能决策行为,是智慧之树上最艳丽的花朵。而要让谋略之花盛开怒放, (1)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毛泽东当年讲“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因为文化是谋略的源泉,谋略是文化的升华,奇谋是文化沃土中迸发出的创新之花。与西方崇尚暴力的军事文化传统不同, (2) ,“止戈为武”“以战止战”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才有了“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等经典谋略。中国传统文化中以阴阳为代表的朴素辩证思维,导致了看问题祸福相依的思维习惯,这成为“守正出奇”“避实击虚”等的直接来源。俗话说的“急中生智”“计上心头”,指的是奇谋妙计往往都是以灵感的方式出现, (3) 。比如,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一位工兵参谋提出用高压水枪冲击以军沙堤的战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之所以能出此奇谋,在于他有着丰富的物理、装备、地形等文化知识。由此可见,占有的知识越丰富,文化基础越牢固,思维越发达,思考问题角度就越多,创新思维就越活跃,奇谋就越容易萌发。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以阴阳为代表的朴素辩证思维的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看问题祸福相依的思维习惯,这成为“守正出奇”“避实击虚”等的直接来源。
B. 以阴阳为代表的朴素辩证思维的中国传统文化,导致了看问题祸福相依的思维习惯,这成为“守正出奇”“避实击虚”等的直接来源。
C. 中国传统文化中以阴阳为代表的朴素辩证思维,形成了看问题祸福相依的思维习惯,这成为“守正出奇”“避实击虚”等谋略的直接来源。
D. 中国传统文化中以阴阳为代表的朴素辩证思维,导致了看问题祸福相依的思维习惯,这成为“守正出奇”“避实击虚”等谋略的直接来源。
重庆市七校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疫情暴发后,太极拳、八卦掌等传统武术因其在全面健身、提高身体免疫力等方面存在的巨大价值而不断登上热搜。
传统武术在思想哲学层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太极拳、八卦掌中所体现的虚实相生、刚柔相济、攻防有度等特性,①_______。少林长拳、罗汉拳等拳种刚健有力、朴实无华的特征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对传统武术的影响同样深入肌理,尤其是在武德这一层面。
武术竞技时,②________,又要点到为止,这是武术界信守的武德准则。古代记载中有越女和袁公“折竹代剑”的斗智较技,还有曹丕和邓展“以蔗为杖”的剑术较量,这种比武说明古人已认识到只有避免真刀真枪,才能达到既不会受到致命伤害又有竞技乐趣的目的。现代武术散打比赛中,各种对人体要害部位严禁击打的规定,以及大面积护具的穿戴,都是有意识地保护对手。由此可见,③_________。
22. 请结合文本给“活体盲盒经济”下定义。不超过50个字。
近几年,宠物“活体盲盒”这一经济现象引发热议。“活体盲盒”的玩法与普通盲盒一样,商家随机盲发,消费者事先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品种,只有拿到快递、打开包装后,才能看到购买的宠物长啥样,这就等于是在碰运气了。
宠物“活体盲盒”颠覆了消费模式,使得宠物信息变成“黑箱”,消费者无从知晓具体情况,只能通过押注运气的方式,赌自己能花小钱买到贵重品种。由于买家众多,商家并不会亏钱,反而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从中大赚一笔。
宠物“活体盲盒”都是通过快递邮寄,没有进行卫生检疫,违反了邮政法规,理应依法禁止和处罚。“盲盒经济”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但要严格恪守法律和道德,消费者更不宜盲目跟风,需树立理性消费和尊重生命。
重庆市2021年秋高二上学期期末联合检测语文试卷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修辞立其诚”,是《易传 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二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
“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① ,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② ,才能够感动人心。
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③ ;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 )。“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果心里所想的是一套,口说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不诚是最明显的
B. 如果心里所想的是一套,口说的却是另一套,是最明显的不诚,是谓说假话
C. 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不诚是最明显的,是谓说假话
D. 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
20. 下列短语,最适合作为文段标题的一项是( )
A. “修辞立其诚”刍议 B. “修辞立其诚”释义
C. “修辞立其诚”新解 D. 修辞与立诚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重庆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打动无数人,而我却偏偏关注前两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这两句是不是在暗示“虽然皇帝的恩泽意及不到我,可我却不管那么多,就是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来”呢?或许有,但袁枚绝对不会说出来,因为清代的文宇狱极为严酷,当然,追问当年袁枚到底是怎么想的,意义不大。诗也好,文也罢,读经典诗文的价值不在于理解诗文本身,而是把这些诗文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和自身的经历结合起来,常读常新,常读常深,让它们为我们所用。
(1)文中有一处关联词语错误:应将“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中,作者推论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字,不计标点)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字)
重庆八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增大,① ,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协商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也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所谓“碳达峰”目标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② ,之后就逐步降低;所谓“碳中和”目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消解一部分碳排放,在2060年前实现消解与排放持平,即“净零碳排放”。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群众还存在“高碳”行为,③ ,才能让低碳环保的理念真正被他们接受,于是各级政府都在开办“碳达峰、碳中和”宣传教育活动。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让他们接受“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理念尤为重要,所以必须让学生们深刻了解到“地球污染”的严重性,同时,老师还要与学生开展互动式的交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爱护环境、保护地球、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的活动中去。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 请用两个表因果关系的句子概括上面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每句不超过40个字。
衔接连贯、压缩语段及其他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语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谋略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性智能决策行为,是智慧之树上最艳丽的花朵。而要让谋略之花盛开怒放, (1)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毛泽东当年讲“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因为文化是谋略的源泉,谋略是文化的升华,奇谋是文化沃土中迸发出的创新之花。与西方崇尚暴力的军事文化传统不同, (2) ,“止戈为武”“以战止战”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才有了“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等经典谋略。中国传统文化中以阴阳为代表的朴素辩证思维,导致了看问题祸福相依的思维习惯,这成为“守正出奇”“避实击虚”等的直接来源。俗话说的“急中生智”“计上心头”,指的是奇谋妙计往往都是以灵感的方式出现, (3) 。比如,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一位工兵参谋提出用高压水枪冲击以军沙堤的战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之所以能出此奇谋,在于他有着丰富的物理、装备、地形等文化知识。由此可见,占有的知识越丰富,文化基础越牢固,思维越发达,思考问题角度就越多,创新思维就越活跃,奇谋就越容易萌发。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以阴阳为代表的朴素辩证思维的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看问题祸福相依的思维习惯,这成为“守正出奇”“避实击虚”等的直接来源。
B. 以阴阳为代表的朴素辩证思维的中国传统文化,导致了看问题祸福相依的思维习惯,这成为“守正出奇”“避实击虚”等的直接来源。
C. 中国传统文化中以阴阳为代表的朴素辩证思维,形成了看问题祸福相依的思维习惯,这成为“守正出奇”“避实击虚”等谋略的直接来源。
D. 中国传统文化中以阴阳为代表的朴素辩证思维,导致了看问题祸福相依的思维习惯,这成为“守正出奇”“避实击虚”等谋略的直接来源。
21. ①则离不开文化的沃土(关键词“则”或“却”,文化沃土)(2分)
②中国传统军事文化崇尚智力(关键词“传统军事文化”,“智力”)(2分)
③这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关键词“深厚的文化”)(2分)
22. C “导致”在语境中搭配不恰当,“等”字后缺少“谋略”。
重庆市七校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疫情暴发后,太极拳、八卦掌等传统武术因其在全面健身、提高身体免疫力等方面存在的巨大价值而不断登上热搜。
传统武术在思想哲学层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太极拳、八卦掌中所体现的虚实相生、刚柔相济、攻防有度等特性,①_______。少林长拳、罗汉拳等拳种刚健有力、朴实无华的特征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对传统武术的影响同样深入肌理,尤其是在武德这一层面。
武术竞技时,②________,又要点到为止,这是武术界信守的武德准则。古代记载中有越女和袁公“折竹代剑”的斗智较技,还有曹丕和邓展“以蔗为杖”的剑术较量,这种比武说明古人已认识到只有避免真刀真枪,才能达到既不会受到致命伤害又有竞技乐趣的目的。现代武术散打比赛中,各种对人体要害部位严禁击打的规定,以及大面积护具的穿戴,都是有意识地保护对手。由此可见,③_________。
【答案】 ①. 深受道家文化影响 ②. 既要以技取胜 ③. 从古至今都重视武德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由第一个横线前的“太极拳、八卦掌”可知应填内容和道家有关,由第一个横线后的“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来看,在句式上应和其相似,故第一横线处应填“深受道家文化影响”或类似的内容。
第二个横线处前的“竞技”提示要分出胜负,后面的“达到既不会受到致命伤害又有竞技乐趣的目的”中“不会受到致命伤害”对应“点到为止”,因此第二个横线处应填的内容应对应“有竞技乐趣”,即分出胜负,故第二个横线处应填“既要以技取胜”或“既要分出胜负”或类似的内容。本部分内容从思想哲学对传统武术的影响谈起,论述的中心落在了儒家思想对传统武术的影响上,特别提出传统武术看重武德。第三段论述的就是传统武术对武德的重视。
第三个横线作为总结句,是对中心论点的总结,再结合第三段文字列举的信守武德的古代和现代的事例,因此,第三个横线应填的内容应为“从古至今都重视武德”或类似的内容。
22. 请结合文本给“活体盲盒经济”下定义。不超过50个字。
近几年,宠物“活体盲盒”这一经济现象引发热议。“活体盲盒”的玩法与普通盲盒一样,商家随机盲发,消费者事先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品种,只有拿到快递、打开包装后,才能看到购买的宠物长啥样,这就等于是在碰运气了。
宠物“活体盲盒”颠覆了消费模式,使得宠物信息变成“黑箱”,消费者无从知晓具体情况,只能通过押注运气的方式,赌自己能花小钱买到贵重品种。由于买家众多,商家并不会亏钱,反而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从中大赚一笔。
宠物“活体盲盒”都是通过快递邮寄,没有进行卫生检疫,违反了邮政法规,理应依法禁止和处罚。“盲盒经济”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但要严格恪守法律和道德,消费者更不宜盲目跟风,需树立理性消费和尊重生命。
【答案】“活体盲盒经济”是一种商家以随机盲发活体宠物的方式,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谋利的违法违规的经济现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为了使读者对被说明的事物、事理有个明确的概念,作者用准确、简单、科学的语言给被说明的事物下定义,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征,通常用什么是什么的判断句式。在内容的揭示方面往往是:种差+属的形式。
本题中,表达形式方面,注意使用“活体盲盒经济”是什么的句式;内容方面,首先确定“属概念”,然后找到“种差”,也就是被定义概念的特点,可以从文段中提取。
“活体盲盒经济”首先是一种经济现象,其特点有“商家随机盲发”“由于买家众多,商家并不会亏钱,反而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从中大赚一笔”“宠物‘活体盲盒’”都是通过快递邮寄,没有进行卫生检疫,违反了邮政法规,理应依法禁止和处罚”,可概括为“商家随机盲发”“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谋利”“违法违规”。最后加以整理,注意字数不超50。
重庆市2021年秋高二上学期期末联合检测语文试卷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修辞立其诚”,是《易传 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二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
“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① ,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② ,才能够感动人心。
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③ ;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 )。“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果心里所想的是一套,口说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不诚是最明显的
B. 如果心里所想的是一套,口说的却是另一套,是最明显的不诚,是谓说假话
C. 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不诚是最明显的,是谓说假话
D. 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
20. 下列短语,最适合作为文段标题的一项是( )
A. “修辞立其诚”刍议 B. “修辞立其诚”释义
C. “修辞立其诚”新解 D. 修辞与立诚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答案】19. D 20. B
21. ①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二者都是理论命题);
②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然而也必须与客观实际一致);
③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
前文“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根据统一对应原则“口里说的”要放在前面“心中所想”的前面。据此排除AB两项;
“最明显的不诚”是对“说假话”进一步阐释,要放在“说假话”之后。排除C项。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段内容、为文段拟写标题的能力。
文段首先指出“修辞立其诚”是《易传 文言》的一句话,然后指出今天“修辞立其诚”仍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然后解释具体从“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三个方面解释什么是“立其诚”。文段内容是解释什么是“修辞立其诚”。
A.“‘修辞立其诚’刍议”太宽泛,文段只是解释什么是“修辞立其诚”;
C.“‘修辞立其诚’新解”,文段的内容并不“新”;
D.“修辞与立诚”是讲修辞和立诚的关系,文段并非论述二者关系。
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横线前讲“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横线后说“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横线填写内容具体阐释“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与“理论命题”的关系。根据“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而“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由此可以得出“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理论命题”;
第二处,前文说“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后面说“才能够感动人心”,横线填写内容应该为“文学如何才能够感动人心”,文学要感动人心,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结合结合前文“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所以此处填写“然而也必须与客观实际一致”意思的句子;
第三处,前文说“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后文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那么“浅而言之”就是“思想与行动一致”,所以横线填写的句子是“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
重庆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打动无数人,而我却偏偏关注前两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这两句是不是在暗示“虽然皇帝的恩泽意及不到我,可我却不管那么多,就是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来”呢?或许有,但袁枚绝对不会说出来,因为清代的文宇狱极为严酷,当然,追问当年袁枚到底是怎么想的,意义不大。诗也好,文也罢,读经典诗文的价值不在于理解诗文本身,而是把这些诗文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和自身的经历结合起来,常读常新,常读常深,让它们为我们所用。
(1)文中有一处关联词语错误:应将“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中,作者推论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字,不计标点)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字)
19.【答案】不在于 而是 不仅在于 更在于 读经典要结合现实生活与自身经历,为我所用 读袁枚诗的经历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运用中语句衔接中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在细读题干文本的基础上分析理解句子中的关联词语,然后根据平时的积累做出答案。本段“读经典诗文的价值不在于理解诗文本身,而是把这些诗文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和自身的经历结合起来”其中“不在于……而是……”强调的是“而是”后面内容的价值,“不在于”引领的内容可以忽略,这并不是读诗文的方法,这句话强调的是“把诗文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和自身的经历结合起来”比“理解诗文本身”更重要,但并不说不用理解诗文,所以改成“不仅在于……更在于……”更合适。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压缩语段,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连贯和逻辑能力。此类试题要求学生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找出答题区域,然后再进一步修改出合适的答案。本体的结论在后文“诗也好,文也罢,读经典诗文的价值不在于理解诗文本身,而是把这些诗文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和自身的经历结合起来,常读常新,常读常深,让它们为我们所用”;结论的依据是前文“‘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打动无数人,而我却偏偏关注前两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这两句是不是在暗示‘虽然皇帝的恩泽意及不到我,可我却不管那么多,就是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来’呢?或许有,但袁枚绝对不会说出来,因为清代的文宇狱极为严酷,当然,追问当年袁枚到底是怎么想的,意义不大”。找出答题区域后考生根据文字要求整理出答案。
重庆八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增大,① ,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协商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也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所谓“碳达峰”目标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② ,之后就逐步降低;所谓“碳中和”目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消解一部分碳排放,在2060年前实现消解与排放持平,即“净零碳排放”。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群众还存在“高碳”行为,③ ,才能让低碳环保的理念真正被他们接受,于是各级政府都在开办“碳达峰、碳中和”宣传教育活动。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让他们接受“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理念尤为重要,所以必须让学生们深刻了解到“地球污染”的严重性,同时,老师还要与学生开展互动式的交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爱护环境、保护地球、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的活动中去。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 请用两个表因果关系的句子概括上面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每句不超过40个字。
【答案】21. ①温室气体猛增②碳排放达到峰值③只有加强宣传(意思对即可。)
22. ①群众中“高碳”行为普遍存在,所以要进行“碳达峰、碳中和”宣传教育。
②中学生是国家未来,所以让他们接受“碳达峰,碳中和”理念并参与环保活动尤为重要。(意思对即可。)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能力。
第一处:根据后文“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协商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可知给生命系统形成威胁的是“温室气体”,大家都知道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再结合前一句“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增大”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温室气体猛增”或者“温室气体增多”之类意思的句子。
第二处:由“所谓”以及后文对“碳中和”目标的解释,可以确定此处是对“碳达峰”目标进行解释。后文说“之后就逐步降低”,显然是碳排放量达到一定的峰值之后再逐步下降,所以此处填写“碳排放达到峰值”。
第三处:前文说现实生活中,很多群众还存在“高碳”行为,后文说“才能让低碳环保的理念真正被他们接受”,此处是填写采取什么方式让存在“高碳”行为的群众真正接受低碳环保的理念。结合后文“于是各级政府都在开办‘碳达峰、碳中和’宣传教育活动”可知采取的方式是“宣传教育”。还有后句有关联词“才能”,填写句子要有“只有”与之相呼应。由此可以得出此处填写“只有加强宣传”。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段压缩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给第二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内容大意。
第二段一共两句话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为第一句,写现实生活中,很多群众还存在“高碳”行为,要对这些还存在“高碳”行为的群众进行“碳达峰、碳中和”宣传教育。
第二层为第二句,写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让他们接受“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理念尤为重要。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用两个表因果关系的句子对以上两层内容进行概括,并注意“每句不超过40个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