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2.1 平行线教案
课题 5.2.1 平行线 单元 第5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下)
学习目标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2、会用三角尺、方格线等画平行线,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
3、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基本事实)。
重点 探索并掌握平行公理及推论。
难点 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平行线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演示:分别将木条a、b与木条c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象成三条直线。转动a,直线a从在c的左侧与直线b相交逐步变为在右侧与b相交。想象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呢?有,这时直线a与直线b左右两旁都没有交点。同一平面内,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记作“AB∥CD”.注意:①“同一平面内”是前提,以后我们会知道,在空间即使不相交,可能也不平行;②平行线是“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两条线段或两条射线平行,就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③“不相交”就是说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归纳一下,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动手画一画。相交和平行两种。注意:这里所指的两条直线是指不重合的直线。 平行线的画法给一条直线a,你能画出直线a的平行线吗?平行线的画法一般遵循以下步骤:一“贴”:将三角尺的一边贴在已知直线上;二“靠”: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边,中间不留空隙;三“推”沿直尺推动三角尺,使三角尺与已知直线重合的边过已知点;四“画”:沿三角尺过已知点的一边画直线。 思考自议在学生认识了平行线后,举出生活中平行线的例子,进一步加深理解。让学生通过动手画图、分组讨论,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利用这个模型引入,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同时,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使学生乐于学习。
讲授新课 提炼概念三、典例精讲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再来看上面的实验,想象一下,在转动木条a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能使a与b平行 有且只有一个位置使a与b平行. 如图,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 试试看。 只能画一条。从实验和作图,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事实?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这一基本事实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结论,我们称它为公理,这个结论叫做平行公理。在上图中,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画的的平行线平行吗 试试看。 过点C画的直线a的平行线与过点B画的直线a的平行线相互平行。 这说是说,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平行.符号语言:∵b∥a,c∥a ∴b∥c.如果b与c不平行,那么经过直线外一点就有两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所以上面的结论是平行公理的推论。注意:(1)基本事实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结论,我们称之为公理,它可以作为以后推理的依据,无需证明.(2)利用公理(或定理)推出的正确命题可称为公理(或定理)的推论。 画平行线是几何画图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以后的学习中,常常会遇到画平行线的问题。通过动画演示平行线的画法,指出画平行线的关键:一放、二靠、三移、四画,加强直观教学。这组练习是为了让学生认识一些变式图形,打破思维局限,牢固掌握画平行线这一基本技能。 通过观察、画图、讨论等探索过程,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出平行公理,从而把学生的直观体验上升到理性思维。
课堂检测 四、巩固训练1.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条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B.如果a∥b,b∥c,则a不与c平行C.在直线外一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两条不平行的射线,在同一平面内一定相交C2.在同一平面内,设a、b、c是三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已知a与b的距离为6cm,b与c的距离为1cm,则a与c的距离为( )A.2cm B.3cm C.7cm或5cm D.1cm或3cmC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任意一点可作已知直线的一条平行线B.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平行线C.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A4.完成下列推理,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1)如图,因为AB // DE,BC // DE(已知),所以A,B,C三点 ; ( ) (2)如图,因为AB // CD,CD // EF(已知),所以________ // _________.( )在同一直线上,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 AB //EF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如图,直线a ∥b,b∥c,c∥d,那么a ∥d吗?为什么?
课堂小结
a
b
c
a
b
c
a
b
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
人教版 七年级下
5.2.1 平行线
如图,直线 a、b 是铁路上的两条铁轨,它们会相交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两条直线——平行线.
a
b
新知导入
情境引入
如图,分别将木条a,b与木条c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象成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三条直线.转动a,直线a从在直线c的左侧与直线b相交逐步变为在直线c的右侧与b相交.想象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呢?
在木条旋转过程中,存在一个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这时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记作a//b.
新知导入
合作学习
在同一平面内, 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不相交
A
B
C
D
平行线的定义及表示
一
我们通常用“//” 表示平行.
C
B
A
D
a ∥ b
AB ∥ CD
a
b
读作:“AB 平行于 CD”
读作:“a平行于b ”
2.平行线的表示法
自主学习
判断题
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②两条直线的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 )
③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同的直线不相交就平行( )
④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线段不相交,那么这两条线段平行( )
Ⅹ
Ⅹ
√
√
提炼概念
合作探究
要点归纳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 系只有 和 两种情况.
2、两条直线相交(不重合),交点的个数是 个;两条直线平行,交点的个数是 个.
平行
相交
1
0
典例精讲
典例精析
探索与思考
给一条直线a,你能画出直线a的平行线吗?
a
b
平行线的画法 :一放、二靠、三推、四画。
a
B
C
b
c
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再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和前面过点B画出的直线平行吗
a
B
C
b
c
尺子的摆放只有这一种吗,换一种方法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再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和前面过点B画出的直线平行吗
归纳概念
1.平行线的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
A
·
B
·
·
C
D
a
b
三、平行线的公理及推论
几何语言表达:
c
b
a
2.平行线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传递性):
∵a//c , c//b(已知)
∴a//b(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课堂练习
1.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条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B.如果a∥b,b∥c,则a不与c平行
C.在直线外一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两条不平行的射线,在同一平面内一定相交
C
2.在同一平面内,设a、b、c是三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已知a与b的距离为6cm,b与c的距离为1cm,则a与c的距离为( )
A.2cm B.3cm C.7cm或5cm D.1cm或3cm
【答案】C
【解析】详解:当直线c在a、b之间时, ∵a、b、c是三条平行直线,而a与b的距离为6cm,b与c的距离为1cm, ∴a与c的距离=6-1=5(cm); 当直线c不在a、b之间时,
∵a、b、c是三条平行直线,而a与b的距离为6cm,b与c的距离为1cm, ∴a与c的距离=6+1=7(cm), 综上所述,a与c的距离为5cm或7cm.故选:C.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任意一点可作已知直线的一条平行线
B.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平行线
C.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答案】A
【详解】
解:A中,若点在直线上,则不可以作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而是与已知直线重合,错误.B、C、D正确.故选:A.
4.下列说法:①同位角相等;②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己知直线平行;④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总有三个交点;⑤三条直线a,b,c,若a∥b,b∥c,则a∥c.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详解】解:①∵同位角不一定是两平行直线被截得到, ∴同位角相等错误,故本小题错误; ②应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故本小题错误; ③应为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本小题错误; ④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总有一个或三个交点,故本小题错误; ⑤三条直线a,b,若a∥b,b∥c,则a∥c,正确. 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有⑤共1个.故选:A.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4.完成下列推理,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
(1)如图,因为AB // DE,BC // DE(已知),所以A,B,C三点 ; ( )
·
·
·
A
D
E
B
C
在同一直线上
(2)如图,因为AB // CD,CD // EF(已知),
所以________ // _________.
(
)
C
A
B
D
E
F
AB
EF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如图,直线a ∥b,b∥c,c∥d,那么a ∥d吗?为什么?
a
b
c
d
解: 因为 a ∥b,b∥c,所以 a ∥c
(
)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因为 c∥d,所以 a ∥d
(
)
课堂总结
表示方法
平行线
画法
平行公理
平行公理的推论
概念
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配套作业题。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2.1 平行线学案
课题 5.2.1 平行线 单元 第5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2、会用三角尺、方格线等画平行线,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
3、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基本事实)。
重点 探索并掌握平行公理及推论。
难点 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入思考】 平行线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演示:分别将木条a、b与木条c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象成三条直线。转动a,直线a从在c的左侧与直线b相交逐步变为在右侧与b相交。想象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呢?归纳一下,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动手画一画。平行线的画法给一条直线a,你能画出直线a的平行线吗?
新知讲解 提炼概念典例精讲 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再来看上面的实验,想象一下,在转动木条a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能使a与b平行 如图,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 试试看。 从实验和作图,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事实?在上图中,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画的的平行线平行吗 试试看。
课堂练习 巩固训练 1.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条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B.如果a∥b,b∥c,则a不与c平行C.在直线外一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两条不平行的射线,在同一平面内一定相交2.在同一平面内,设a、b、c是三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已知a与b的距离为6cm,b与c的距离为1cm,则a与c的距离为( )A.2cm B.3cm C.7cm或5cm D.1cm或3cm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任意一点可作已知直线的一条平行线B.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平行线C.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4.完成下列推理,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1)如图,因为AB // DE,BC // DE(已知),所以A,B,C三点 ; ( ) (2)如图,因为AB // CD,CD // EF(已知),所以________ // _________.( ) 5.如图,直线a ∥b,b∥c,c∥d,那么a ∥d吗?为什么? 答案引入思考平行线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有,这时直线a与直线b左右两旁都没有交点。同一平面内,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记作“AB∥CD”.注意:①“同一平面内”是前提,以后我们会知道,在空间即使不相交,可能也不平行;②平行线是“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两条线段或两条射线平行,就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③“不相交”就是说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平行线的画法平行线的画法一般遵循以下步骤:一“贴”:将三角尺的一边贴在已知直线上;二“靠”: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边,中间不留空隙;三“推”沿直尺推动三角尺,使三角尺与已知直线重合的边过已知点;四“画”:沿三角尺过已知点的一边画直线。 提炼概念典例精讲 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再来看上面的实验,想象一下,在转动木条a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能使a与b平行 有且只有一个位置使a与b平行. 如图,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 试试看。 只能画一条。从实验和作图,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事实?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这一基本事实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结论,我们称它为公理,这个结论叫做平行公理。在上图中,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画的的平行线平行吗 试试看。 过点C画的直线a的平行线与过点B画的直线a的平行线相互平行。 这说是说,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平行.符号语言:∵b∥a,c∥a ∴b∥c.如果b与c不平行,那么经过直线外一点就有两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所以上面的结论是平行公理的推论。巩固训练 1. C2.C3.A4.在同一直线上,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 AB //EF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5.
课堂小结 小
a
b
c
a
b
c
a
b
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