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强化练习(word版含解析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强化练习(word版含解析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30 08:14:26

文档简介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近代教育家、思想家罗家伦在某场运动中曾亲笔起草了一份印刷传单《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这场运动
A.青年学生是斗争的主力 B.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还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 D.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
2.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包括香港海员罢工、安源路矿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等。但在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残酷镇压下、运动遭受挫折。为此中国共产党决定
A.加入共产国际 B.开展土地革命 C.创建人民军队 D.建立统一战线
3.1927年1月,上海全市有工会187个,会员7.6万人。到1927年3月,工会猛增至502个,会员达到82万多人,加入工会的工人约占当时工人总人数的23%。与这一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中共一大的召开
C.国共合作的实现 D.北伐的胜利进军
4.中共“一大”通过的第一个决议规定:“党在当前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要派党员到工会去工作。”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时
A.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基本国情 B.注意建立与工人阶级的密切联系
C.确定走旧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D.城市发动工人参加抗日战争
5.1920年11月《共产党》发刊词写道:“吾人生产方法除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外,别无他途。资本主义在欧美已经由发达而倾于崩坏了,在中国才开始发达,而他的性质上必然的罪恶也照例扮演出来了。代他而起的自然是社会主义的生产方法,俄罗斯正是这种方法最大的最新的试验场。”作者意在
A.国人普遍意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B.社会发展必须经过资本主义的阶段
C.中共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D.论证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性
6.1924年9月8日,广州各界妇女在第一公园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提出了“反对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情形的外国帝国主义”“反对资本家对于妇女的压制”等主张,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巨大发展 B.反封建运动蓬勃兴起
C.国民革命推动妇女思想解放 D.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7.“它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这一评价是因为五四运动
A.将爱国学生的先锋性得以彰显 B.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C.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 D.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8.以下事件标志者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第一次国共合作
9.1925年6月,广州和香港爆发了由共产党人邓中夏、苏兆征领导的省港大罢工,邓中夏指出:“省港罢工不是什么增加工资,减少时间,改良待遇之经济斗争,而是为争取民族生存与国家体面政治之斗争。”邓中夏言论的主要内涵是
A.工人运动应体现反帝爱国的斗争色彩
B.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C.阶级矛盾已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工人运动急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10.二·七惨案后,李大钊指出;现在中国是在资本帝国主义压迫之下,试看全国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阶级谁能反抗?只有无产阶级。在“三大”后,李大钊更进一步指出:我们加入国民党的“目的在于改组它,改变纲领,并设法使它同群众相联系”。他意在强调
A.无产阶级是当时中国唯一的革命动力
B.中国共产党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
C.无产阶级要争取掌握民主革命领导权
D.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11.中国共产党总结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从实际出发,中国共产党决定采取积极步骤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国民党“一大” D.北伐战争开始
12.中共某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在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后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使它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次会议是中共
A.一大 B.二大 C.三大 D.七大
13.北大学生领袖傅斯年曾说“若说这五四运动单是受国运动,我便不赞一词了,我对这五四运动所重视的,为它的出发点是直接行动,是唤起公众责任心的运动."在傅氏看来,五四运动
A.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 B.对广大社会民众进行了有效动员
C.唤醒青年学生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D.体现知识分子对救亡之路的探索
14.在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广泛建立各种各样的宣传组织,比如工农俱乐部、列宁室、工农夜校等,采用会议、戏剧、墙报、标语等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些举措
A.健全了苏区的基础教育体系 B.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C.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确立 D.表明毛泽东思想已经成熟
15.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重要事件是
A.五四运动爆发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抗日战争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6.“有一天他们发现了一个可疑的来访者。事情很明白,法租界的秘密警察已经紧紧地盯上了这次大会。于是一个新的计划制定出来:他们要转移到上海以南不远的一处旅游胜地……”。文中的“旅游胜地”位于
A.杭州 B.宁波 C.嘉兴 D.苏州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五四运动前后,我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在追求真理中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勇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猛烈冲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30日)
M 此材料是习近平在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节选。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
(1)五四爱国运动直接原因是什么?
(2)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送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求真理、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五四运动前后,我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令青年,在求真理中传新思想新文化,勇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枉梏,猛烈冲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五四送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将去培育了永久杏斗的伟大传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争实践中懂得,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拿自己的英勇来实现没有人会思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送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上述材料,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5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材料中“《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争国权,内除国贼”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们高喊“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这场爱国运动成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项正确;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排除A项;“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学生提出的口号,排除C项;五四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起到了领导作用,当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工人运动高潮,在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残酷镇压下、运动遭受挫折,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行,必须建立统一战线,D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成立就是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成立的,排除A项;1927年八七会议决定开展土地革命,排除B项;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人民军队建立的标志,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1927年1-3月,上海工会会员增加迅速,与这一变化直接相关的是北伐的胜利进军,上海工人运动高涨,D项正确;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排除A项;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排除B项;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
根据材料“党在当前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要派党员到工会去工作”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注意建立与工人阶级的密切联系,确立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大并没有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基本国情,排除A项;此时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排除C项;一大召开的时间是1921年,此时不是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作者意在说明拯救中国除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以外没有其他的方法,而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罪恶已经呈现,所以中国最终只能用社会主义的方法,D项正确;A项“普遍意识”说法过于夸张;B项说法有误;C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材料无法体现。故选D项。
6.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大革命的时间是1924年至1927年,因此材料“广州各界妇女”“反对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情形的外国帝国主义”“反对资本家对于妇女的压制”体现的是国民大革命对妇女思想解放的推动,C项正确;材料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关,且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压制,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反帝,非反封,排除B项;材料与妇女政治地位提高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此材料“它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强调的是五四运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材料与爱国学生的先锋性说法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五四运动的性质,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9.A
【详解】
根据“省港罢工不是什么增加工资,减少时间,改良待遇之经济斗争,而是为争取民族生存与国家体面政治之斗争。”可得出其强调工人罢工不能仅为工资,而应该为民族独立,即要体现反帝的色彩,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社会主义革命,排除B项;当时阶级矛盾仍然是主要矛盾之一,排除C项;当时工人运动已经有马克思主义指导,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
据材料可知,二·七惨案后,李大钊强调中国无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三大”后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在国共合作中要发挥一定的主导作用,如“改组它”“改变纲领”等,这些都体现了李大钊认为无产阶级要掌握民主革命领导权,C项正确;李大钊虽指出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只有无产阶级能反抗,但没有否定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阶级是革命的动力,排除A项;二·七惨案的教训是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必须建立统一战线,但材料片面,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革命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要帮助国民党进行改组,而不是强调两者合作的必要性,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C项正确;中共一大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排除A项;中共二大制定了最低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B项;北伐战争开始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二大于1922年7月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宣言》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渐次达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所以这次会议是中共二大,B项正确;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没有制定党的最低纲领,排除A项;1923年6月,中共三大会召开,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
据材料“我对这五四运动所重视的,为它的出发点是直接行动,是唤起公众责任心的运动”可知,傅斯年认为五四运动是唤起公众责任心的运动,是一次思想动员,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划分,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公众责任心的动员”,未强调对学生,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探索救亡图存,而是强调“它的出发点是直接行动,是唤起公众责任心的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
根据“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广泛建立各种各样的宣传组织,比如工农俱乐部、列宁室、工农夜校等,采用会议、戏剧、墙报、标语等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可知,材料反映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各种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健全了苏区的基础教育体系 ,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确立,排除C项;材料没有表明毛泽东思想已走向成熟,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出现了新的革命指导思想、新的革命前途和新的革命力量,推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一步发展,B项正确;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只是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排除A项;抗日战争的是中国进店反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只是民主革命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胜利,无法提现“焕然一新”,排除C项;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排除D项。故选B项。
16.C
【详解】
根据材料“法租界的秘密警察已经紧紧地盯上了这次大会。于是一个新的计划制定出来:他们要转移到上海以南不远的一处旅游胜地”及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召开,因遭受法租界巡捕房的侵扰,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C项正确;文中的“旅游胜地”位于嘉兴,AB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17.
(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中国工人正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分析】
(1)根据所学可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等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由此爆发了五四运动。
(2)根据所学可得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中国工人正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8.
(1)意义:①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4分②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③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
(2)影响:①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或答: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②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或答: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③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优秀人オ(或答:李大钊、陈独秀等后来成为
【详解】
(1)根据材料“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可知五四运动凝聚全年民族的力量,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具有突出的民族意识;根据材料“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求真理、求进步的伟大觉醒”,可知五四运动激发了全民族对真理和进步的伟大觉醒,体现了鲜明的科学精神;根据材料“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将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纯”,可知五四运动激励中华民族为将来进行奋斗,逐渐打破传统的束缚。
(2)结合所学知识,以五四运动为转折点,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大规模在中国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说明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在五四运动中,青年知识分子具有先锋模范作用,涌现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一批优秀的进步知识分子,为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人才基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
开辟革命新道路
1.下表是近代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对外发表宣言的内容整理,据此判断,该会议是
第一部分 国际帝国主义宰割下之中国。指出现下华盛顿会议的本质,“就是历来各帝国主义者的互竞侵略,变为协同的侵略”。
第二部分 今日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我们无产阶级和贫苦的农民都应该援助民主主义革命运动。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洛川会议 D.中共七大
2.1933年,国民党成立江西食盐火油管理局,实行“计口售盐”。苏区政府国民经济部组织群众用旧墙土或坟墓等地方泥土熬硝盐,鼓励群众“打破不愿动土的迷信”。1934年苏区江西省7个共建成土法熬盐厂582个,其中属于合作社的224个,机关团体的44个,群众私人的314个。这主要反映当时中国共产党
A.反“围剿”失利影响经济发展 B.组织生产自救以打破经济封锁
C.意在推进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 D.破除封建迷信使群众觉悟提高
3.1930年6月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李立三作了题为《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的发言:“在全国军事会议中发现了妨碍红军发展的两种障碍:一是苏维埃区域的保守观念,一是红军狭隘的游击战略。”材料表明当时
A.中央对当前的形势估计准确 B.党内的“右倾”错误得到纠正
C.党内仍然存在两条路线分歧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尚未确立
4.中共一大“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中共二大仍把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但中共三大却指出,“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中共工作中心的这一转变
A.推动了中国革命重心的区域性转移
B.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出现
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基于对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深入分析
5.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棉花的消费对象主要是上海、天津、汉口以及华北4省的华商纱厂、日本纱厂以及日本本土纱厂,为此在毗邻纱厂附近或交通沿线的地方,农民纷纷把粮田改种棉花,棉田面积大幅增加,如山东棉花种植集中在黄河以北、小清河流域、津浦沿线一带。由此可知当时
A.棉花生产主要集中在山东部分地区
B.日本侵略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C.农村的经济结构变动只是区域性的
D.农业已较深地卷入了资本主义市场
6.下表是1926年6月至1927年6月,广东、湖南、湖北三省农会会员人数统计的变化情况。据此可推知
省份 1926年6月 1927年6月
广东 647766人 700000人
湖南 38150人 4517140人
湖北 4120人 2502600人
A.国民党右派背叛大革命 B.封建军阀大肆镇压工农运动
C.民主革命中心发生变化 D.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7.下列内容是某一时期江西地区流行的歌谣,这说明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共产党军来到了,你分谷子我分田。过新年、过新年,你拿斧头我拿镰,高举红旗开大会,打了土豪分了田
A.土地革命得到农民拥护 B.革命中心开始转向农村
C.土地私有制被彻底废除 D.武装斗争任务基本完成
8.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主要取决于
A.中国农村人口多 B.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
C.敌人在农村的力量薄弱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9.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被美国作家比作犹太人出埃及、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和美国人征服西部,还被称为“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这一事件
A.使革命势力扩展到长江流域 B.标志国民政府基本统一全国
C.促成革命中心转移到西北 D.宣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10.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武装反抗的策略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
C.建立抗日民族统战线的策略 D.农村包围城市
11.八七会议在党的历史上被认为是具有转折意义的次重要会议,它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制定了新的策略路线。这里的“新”是指
A.纠正了右倾错误 B.确定开展土地革命
C.创建农村根据地 D.以城市革命为中心
12.1928年11月,中共中央指出:“没有城市的领导,乡村斗争很少有胜利的可能;没有工人的领导,农民革命很少有成功的希望,所以建立城市工作尤其是工人运动,成为党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更要加十倍的努力做城市工作一一尤其是工人运动。”中共中央的这一指示
A.否定了农民革命运动的必要 B.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
C.规范了工人阶级的斗争形式 D.开启了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13.“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苏区干部好作风,真心实意为群众,柴米油盐都想到,问寒问暖情义重……”20世纪30年代革命战争时期,这首《苏区干部好作风》歌谣,在苏区上下广为传唱的主要原因是苏区干部
A.彰显廉洁自律 B.重视经济建设 C.强调实事求是 D.坚持群众路线
14.1919年5月15日至19日,《时事新报》刊登了《俄国问题》,这是列宁著作的首个中译本。9月1日,《解放与改造》第1卷第1期刊登了《鲍尔雪维克之所要求与排斥》,此文为列宁著作的首个俄文直译本。据此判断,五四运动
A.改变了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B.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C.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D.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5.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规定:“致力国民革命十年以上而有功劳者,经证明属实即可免试任为公务员。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党长官,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该规定体现了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突出特点是
A.使公务员考试和任用有法可依 B.受其政权性质的制约和影响
C.为提高工作效率创造了条件 D.充分体现了开放性和平等性
16.“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或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上述材料认为
A.中国革命必须走中心城市武装暴动的道路
B.中国革命必须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C.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仍处于高潮
D.中共没有找到一条正确革命道路
17.五四运动与中华民族觉醒。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从技术到政治再到伦理问题层层递进,达到了“吾人最后之觉悟”;从鸦片战争时期少数先驱者个体觉醒,到甲午战败后士大夫阶层“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再发展到五四时期实现“全面觉醒”;从近代初期少数先驱者的被动惊醒,发展到五四时期对民族命运的自觉反省与对唤醒民众使命的自觉承担。时人对“觉悟”的定义包括:启蒙者的主动“自觉”与启蒙者唤起工农的“人人觉悟”,“科学(学术)觉悟”“政治的觉悟”与“伦理的觉悟”,对外不许列强侵害主权的民族主义觉悟与对内不许军阀把持政权的民主主义觉悟,个体意识的觉悟与群体意识的觉悟,从一般倡导“国民觉悟”到重点启发“阶级觉悟”。通过创办报刊进行启蒙宣传是五四思想家非常重视的传播渠道、觉悟途径,如《民国日报·觉悟》《觉悟》等报刊在实现“第一次全面觉醒”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俞祖华《中华民族“全面觉醒”的开启——五四启蒙运动中的“觉悟”话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开启中华民族觉醒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开启中华民族觉醒的原因。
18.问题探究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10月21日)
学习以上材料,结合史实,说说长征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1.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会议涉及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次会议为中共二大,故选B项;中共一大只有党的最高革命纲领,排除A项;洛川会议是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排除C项;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
材料主要反映了在国民党对苏区盐等重要物资进行封锁的背景下,苏区政府组织群众进行生产自救,以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经济上反国民党“围剿”的成果,排除A项;苏区经济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点,但材料不能反映中共“意在推进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的做法有利于破除迷信,但不能反映群众觉悟提高,且材料主旨并不在于“破除封建迷信”,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
材料体现了立三路线下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否定,体现了当时党内两条路线的分歧,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对革命形势的过分乐观和对城市中心主义的坚持,排除A项;材料体现“左”倾错误而不是纠正“右倾”,排除B项;1930年中共已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只是尚未被全党推广,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党的工作中心由领到工人运动反对资本主义到发动国民革命,是基于对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深入分析,D项正确;此时没有出现中国革命重心的区域性转移,且中国革命重心的区域性转移应是长征胜利之后,排除A项;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出现,但与材料强调工作中心转变不符,排除B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确立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主要表现是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材料“中国棉花的消费对象主要是上海、天津、汉口以及华北4省的华商纱厂、日本纱厂以及日本本土纱厂”“农民纷纷把粮田改种棉花”反映的是中国的农业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项正确;材料中的山东产区仅是材料举的例子,无法得出棉花生产主要集中在山东部分地区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日本侵华对民族工业发展的阻碍,排除B项;材料与农村经济结构的区域性变动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
材料反映出到了1927年6月,随着广州国民政府迁到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后,两湖地区的农民运动得到大发展,广大农民纷纷加入农会,支援国民革命运动,C项正确;虽然此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已经背叛革命,并勾结地主,买办,封建军阀、帝国主义镇压革命,但材料反映不出这些信息,排除AB项;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等把部队拉上井冈山,在实践中开始探索中国民主革命的新路,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故A项正确;此时的革命中心就是在农村,排除B项;材料中消灭了地主土地私有制,仍保留了农民土地私有制,排除C项;此时全国政权都没有建立,不能说是武装斗争任务基本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造成了城市敌人力量强大而农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状况,同时也加剧了各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和相对分散,客观上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发展,故D项是根本原因,选D项;AC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C项;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是反帝反封建,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故选D项。
9.C
【详解】
根据“犹太人出埃及、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和美国人征服西部”可知该事件是克服艰难险阻的壮举,再根据“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可知,该事件重塑民族精神,综上可判断为长征,长征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故选C项;使革命势力扩展到长江流域是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排除A项;“东北易帜”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与“必要因素”“克服落后”不符,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事件是《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亦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D项。
10.D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国民革命的失败,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D项正确;武装反抗的策略是八七会议上制定的,不是毛泽东制定的,排除A项;此时是国民革命失败后,还没有进入全面抗战时期,没有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B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
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这里的“新”就是指确定开展土地革命,B项正确;清算了右倾错误不属于新的策略路线,排除A项;八七会议并未说要创建农村根据地以及以城市革命为中心,排除C、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
材料“没有城市的领导,乡村斗争很少有胜利的可能”“所以建立城市工作尤其是工人运动,成为党目前最迫切的任务”体现的是此时党中央的工作重点是在城市,受中国特殊国情的影响,这显然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B项正确;材料并未否定农民革命运动,排除A项;材料与规范工人阶级斗争无关,排除C项;在此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如辛亥革命等,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
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革命战争时期,《苏区干部好作风》歌谣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项正确;材料与廉洁自律、经济建设、实事求是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14.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著作在中国的推广表明,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项正确;A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出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排除B项;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D项。
15.B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的主要目的是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为国民党一党服务的,即有利于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公务员任用法》对公务员的规定体现了受其政权性质的制约和影响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政权性质影响公务员,不是体现公务员考试和任用有法可依,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提高工作效率,排除C项;材料主要是侧重任对国民党作出贡献和国民党员,无法体现开放性和平等性,排除D项。故选B项。
16.A
【详解】
根据“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可以看出,材料强调只有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才能对取得胜利,A项正确,排除B项;大革命后革命已经进入低潮,排除C项;D项从材料中无法反映得出,排除D项。故选A项。
17.
(1)特点:①由表及里,不断深入;②实现全面觉醒;③从被动接受到自觉反省;④民族意识觉醒和民主意识觉醒相结合;⑤以报刊宣传为重要觉醒途径;⑥无产阶级登上政治(或历史)舞台。
(2)原因: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民族危机的加深;③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④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解放;⑤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⑥十月革命的影响;⑦先进中国人的努力。
【分析】
(1)
特点:根据材料“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从技术到政治再到伦理问题层层递进”可归纳出由表及里,不断深入;根据材料“再发展到五四时期实现‘全面觉醒’”可归纳出实现全面觉醒;根据材料“从近代初期少数先驱者的被动惊醒,发展到五四时期对民族命运的自觉反省”可归纳出从被动接受到自觉反省;根据材料“对外不许列强侵害主权的民族主义觉悟与对内不许军阀把持政权的民主主义觉悟”可归纳出民族意识觉醒和民主意识觉醒相结合;根据材料“通过创办报刊进行启蒙宣传是五四思想家非常重视的传播渠道、觉悟途径”可归纳出以报刊宣传为重要觉醒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或历史)舞台。
(2)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十月革命的影响及先进中国人的努力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18.长征精神的内涵包括∶①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
长征精神的意义∶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详解】
长征精神的内涵包括:根据“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可得出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根据所学可得出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根据“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得出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所学可得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
长征精神的意义:结合所学可得出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