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变化”的蔬果》教案
一、教材分析:
《能变化的蔬果》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瓜果蔬菜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最常见的食物,本课教材所选用的是常见的蔬果,制作生动活泼的立体造型。果蔬体软,易于削切,适合学生进行手工练习,要让学生根据蔬菜瓜果的形状、颜色和肌理,利用其特点,稍作加工,制成有趣的造型。这就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造型想象力,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激发了创造美、表现美、点缀美好生活的兴趣和欲望。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在生活中学生对蔬果、动物并不陌生,应接触过各种形状特征不同的蔬果,但是学生从没有动手用蔬果作成动物,学生也没有较好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正是因为这样,学生对本课特别感兴趣。让他们用蔬果变成人物,动物或其他东西,全班学生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了,他们都有较好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让他们在尝试和实践中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蔬果造型有关的知识和制作方法。
2.利用蔬果固有的色彩和造型,学习夸张装饰的方法,运用削、剪、拼、插等方法,设计制作出情趣盎然的蔬果造型。
3.体验蔬果造型的乐趣,培养学生养成联想的好习惯,并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用将收集到的若干蔬果运用各种方法创作出有趣的蔬果形象。体验设计、运用的乐趣。
2.难点:让学生针对性地联想,尝试用发散性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
五、教学准备:
学生:牙签、切刀、彩纸及一些废弃物品等。
教师:课件、示范作品、蔬果、刻刀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1)同学们,我们的米其林大厨师会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瓜果“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让菜肴色香味俱全,我们今天就来当个小小厨师,把蔬果全都变成生动有趣的模样。
(2)欣赏蔬果制作的图片。这是什么东西?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是怎样做出来的?你最喜欢哪个作品?(说一说各种蔬果的名称、形状和颜色的特点)
(3)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交流感受,探索新知
(1)出示西红柿,请学生思考:西红柿像什么?
(2)我们可以加上哪些东西使它变得更像你想象当中的形象?
(3)学生交流:如用小西红柿做身子,将葡萄用牙签插入做眼睛,黄瓜切条做四肢……
(4)这里运用了哪些方法?学生思考回答:插、切、剪等。
(5)参考教科书第10—第11页,学习如何巧妙地运用蔬果的形、色造型,激发创作欲望。
(6)学生说说自己带的蔬果可以用来创作怎样的造型。动动脑,看看现有的蔬果形状、颜色、斑纹适合表现什么?大胆想象,把它做成一个有意思的形象。
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对蔬果的形状、色彩、质地等特点进行分析。这像什么?那像什么?可以做什么?还需去掉哪些?补上哪些?等等。
(三)展开想象,造型创作
(1)教师示范用香蕉制作出一个有趣的“小狗”造型。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蔬果进行创造。
(3)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学生:蔬果造型的制作要尽量少剪、少削,保持蔬果的自然形态;注意用刀安全。
(四)展示交流,小结评价
(1)小组交流评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上台展示。
(2)说一说谁的作品最有想象力 谁的作品将蔬果的形状、颜色、花纹等结合得最巧妙 并说出理由
(3)鼓励学生把这节课所学的蔬果雕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如为家庭宴会设计制作一个蔬果拼盘等。
(4)教师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时刻提示学生注意安全。课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五)深化主题,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堂有趣的棵就要接近尾声了,在这堂课中我们学会了运用切、割、拼等方法把一个普通蔬果变得更加有趣生动,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所以,美就在生活中!只要我们敢于想象,勇于创造,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能“变化”的蔬果
蔬菜瓜果:形状、颜色、肌理
制作方法:切割、切挖、拼接、添加、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