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6.3认识反比例的量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6.3认识反比例的量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1-29 19:0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六年级 数学 下册
苏教版
1、下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购买练习本的本数
总 价 (元)
1
0.80
1.60
3.20
4.80
7.20
2
4
6
9
购买练习本的本数和总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与每本练习本的单价有下面的关系:
总 价
购买练习本的本数
= 每本练习本的单价(一定)
已知每本练习本的单价一定,就是总价和购买练习本的本数的比值是一定的,所以总价和购买练习本的本数成正比例.
复习导入
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1)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
随着变化.
(2)两种量的比值一定.
6.3认识反比例的量
学习目标
1. 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2. 在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 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探索新知
单价/(元/本) 1 2 3 4 5 6 …
数量/本 60 30 20 15 12 10 …
用60元购买笔记本,购买笔记本的单价和数量如下表
表中的两个量是怎样变化的?这种变化有什么规律?
思考: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所买的数量是怎样随着单价的变化而变化的?
3、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并比较积的大小。
(单价、数量)
单价越高,买的本数越少;单价越低,买的本数越多。
1×60=60, 2×30=60,3×20=60,
4×15=60, 5×12=60, 6×10=60(笔记本的总价不变)
单价×数量 = 总价(一定)
用60元购买笔记本,购买笔记本的单价和数量如下表
单价/(元/本) 1 2 3 4 5 6 …
数量/本 60 30 20 15 12 10 …
上表中,单价和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单价变化.数量也随着变化的。当单价和数量的积总是一定(也就是总价一定)时,笔记本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成反比例关系,笔记本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是成反比例的量。
用式子表示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一定)
用60元购买笔记本,购买笔记本的单价和数量如下表
单价/(元/本) 1 2 3 4 5 6 …
数量/本 60 30 20 15 12 10 …
试一试
(1)填写上表,说说工作时间是随着哪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工作时间是随着工作效率变化而变化的
(2)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各是多少?
生产240个零件,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如下表:
工作效率/(个/时) 120 80 60 48 40 …
工作时间/时 2 3 4 5 6 …
(3)这个乘积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与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吗?
这个乘积表示的实际意义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一定)
(4)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成反比例,因为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的乘积都是一定的。
120×2=240 80×3=240 60×4=240 48×5=240 40×6=240
  1.糖果厂生产一批水果糖,把这些水果糖平均分装在若干个袋子里,每袋糖果的粒数和装的袋数如下表。
每袋的粒数 12 15 20 24 30 …
装的袋数 500 400 300 250 200 …
  
(1)写出几组相对应的每袋粒数和袋数的积,比较积的大小。
(2)每袋糖果的粒数和装的袋数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1)12×500=6000(粒) 15×400=6000(粒)
20×300=6000(粒) 24×250=6000(粒)
30×200=6000(粒) 积相等。
(2)每袋糖果的粒数和装的袋数成反比例,因为它们的总粒数是一定的。
  工地要运一批水泥,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如下表:
每天运的数量/吨 72 36 24 18 12 9 …
时间/天 1 2 3 …
4
6
8
  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答: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成反比例,因为: 每天运的吨数×需要的天数=总运货量,积一定。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作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作
反比例关系。
知识小结:
如果我们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那么你能用字母将反比例关系表示出来吗?
(一定)
x×y=k
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的方法:
判定方法:
(1)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2)两种量的乘积一定.
运一批货物,每天运的重量和需要的天数如下表.
根据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表中有每天运的重量和需要的天数两种量。
(2)写出几组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并比较积的大小.
300 ×1 =300
150 × 2=300
100 × 3=300
每天运的重量
需 要 的 天 数
300
6
1
150
2
150
100
75
60
50
3
4
5
它们是相关联的量。
75 ×4 =300
60 × 5=300
50 × 6=300
(积相等)
典题精讲
(3)说明这个积所表示的意义.
这个积表示的意义是这批货物的总重量.
(4)表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每天运的重量
需 要 的 天 数
300
6
1
150
2
150
100
75
60
50
3
4
5
每天运的重量和需要的天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因为:
所以:
每天运的重量×需要的天数=货物总重量(一定)
每天运的重量和需要的天数成反比例.
运一批货物,每天运的重量和需要的天数如下表.
根据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判定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主要看它们( )
是否一定。
所以( )和( )是成反比例的量。
2、全班人数一定,每组的人数和组数。
( )和( )是相关联的量。
每组的人数
组数
每组的人数×组数=全班人数(一定)
每组的人数
组数
乘积
学以致用
因为
所以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成反比例.
每天的烧煤量×能够烧的天数=煤的总量(一定)
因为
所以
(2)李叔叔从家到工厂,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
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自行车的速度×所需的时间=路程(一定)
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成反比例.
因为
所以
华容做12道数学题,做完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做完的题和没有做的题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做完的题+没有做的题=12道数学题(一定)
做完的题和没有做的题不成反比例.
是和一定,不是积一定
易错题: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