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夏秋冬教案
教学目标
1过看图识比较等方法,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个偏旁会写“春等7个字和横斜钩1个笔画。
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的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教学重点
过看图识比较等方法,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个偏旁会写“春等7个字和横斜钩1个笔画。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的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四季》这篇课文吗 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2.(出示课件1)谁能说说这四幅图分别画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 你看了之后有哪些感受 你觉得哪里美
同学们,四季的景色真是太美了!这里还有一些汉字朋友呢,你们想学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春夏秋冬》。(板书:春夏秋冬)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四季景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教学渲染美好的气氛。
二、指导看图,认识景物
1.欣赏图片,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自己看到了哪些景物 (出示课件2)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结合图画和生活经验认识景物。
春风:春天的风有什么特点 (轻轻的、柔柔的)
夏雨:夏天的雨是怎样的 (边打雷边下雨,雨又急又大)
秋霜:“秋霜”是什么样子的 你见过“秋霜”吗 (下霜时,地上都是白的)
冬雪:大家比较熟悉“冬雪”,下雪时,我们都做什么游戏呢 (堆雪人、打雪仗、滑雪)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图片认识四季的景物,初步了解四季景物的特点。
三、 图文对照,认字识词
1.(出示课件 3)同学们,你们看,生字宝宝们正排着队,等着我们去认识呢!
课件3
(1)教师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行试读,再指名读。
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春”的声母是 ch,韵母是 un;“春、霜、吹、池”都是翘舌音;“花、霜、落、降、飘”都是三拼音节。
教师范读或领读。
(2)识记生字。(出示课件 4)
课件4
(板书:霜吹落降飘游池入)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吗
①形声字识字。如,霜,水汽在温度很低时,一种凝华现象,跟雪很类似。“雨”是表意的,“相”是表音的。飘,“风”是表意的,“票”是表音的。
②熟字比较。如:人一人 他一池
③动作演示。本课有6个生字是动词:吹、落、降、飘、游、人。
根据动词的特点,可以借助动作,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如引导学生边读生字边用肢体动作来表示;边读短语边做动作。通过读一读、演一演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字义。
④组词拓展。
降:下降、升降、降落伞落:落后、落叶、花开花落飘:飘落、飘来飘去
(3)学习新偏旁。[板书:雨(雨字头)阝(双耳旁)]
①观察“霜”字,认识雨字头。
比较“雨”和“霜”,重点观察“雨”字变成雨字头后的变化。
②观察“降”字,认识双耳旁。
2.学生借助图片理解词语和短语。(出示课件5、6)
(1)借助图片认一认,说一说有关四季景物的特点。如,说一说花的颜色,草的颜色,鱼、鸟的特征。
(2)反复朗读,巩固词语和短语。(学生自由读)
①朗读时要作合适的停顿: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重点关注“鱼出水”和“鸟人林”的停顿和前面的短语有所不同。
②教师借用对韵歌的形式,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和学生合作朗读,使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如:
教师:什么吹 学生:春风吹。
教师:什么落 学生:夏雨落。(师生对答读,男女生对答读)
设计意图:根据生字的特点分类教学,突出难点。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为学生学习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指导写字
1. 认读生字,读准字音,明确学习生字“春、冬”。(板书:春冬)(出示课件7)
教师范写,重点指导“春、冬”2个字。
“春”:上面三横要注意长短的变化,第三横稍长;撇、捺要舒展,宽度超过最长横;下面“日”的宽度与上面第二横差不多。
“冬”:折文要上小下大,横撇和捺要舒展底下两点要写在一条直线上。
2.记忆生字的笔顺,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学生描红书中的生字,并在《写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3.教师巡视并进行写字提示:人要正,心要静,一笔一画写端正。
4.教师投影展评并进行写字修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课后反思
1.在识字教学时,导学生助拼音读准生字,这既发挥了拼音的识字功能,又在识字过程中巩固了拼音的学习。
2.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识字经验和生活经验,自学生字,做到清字形,读准字音,领会字义。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出示课件8)上节课,我们已经跟这些词和短语见过面了,谁来读一读
春风 夏雨 秋霜 冬雪
春风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飘
青草 红花 游鱼 飞鸟
池草青 山花红 鱼出水 鸟入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起过渡的作用,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练习朗读,读中积累
1.情境导读。
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夏天来了,夏雨哗哗地下;秋天来了,秋霜覆盖大地;冬天来了,大雪纷纷扬扬。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只是粗略地了解了一下四季和大自然,如果你们想看到真正的四季和大自然的美,还需要细心地看一看,用心地想一想。
2.教师指导读法。
(1)教师介绍边读边展开想象的读书方法:边读边想象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仿佛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2)指导重点。
①第一部分由一组与四季相关联的词以及由这些词扩展的短语组成,表现了四季最具代表性的季节特点,朗读时要读出春的优美(语气轻柔),夏的火热、急促(语速稍快),秋的凄凉、萧索(语速稍慢),冬的壮丽(语速稍慢)。
②第二部分借鉴了传统文学的一些表达方式,呈现的是两行意义相关联的词和短语,朗读时要读出大自然的美妙:草的青,花的红,鱼儿自由自在地游,鸟儿快活地飞。
3.指导停顿。
词与词之间停顿较短,做到声断气不断;行与行之间停顿长一些,做到气断情不断。边读边体会。
4.学生练读全文。
注意停顿,注意语速和语调的变化。自读互读,推选优秀者到前面配乐朗读。
5.当堂背诵。
学生诵读课文,边诵读边想象,达到熟记积累、当堂背诵的效果。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背诵,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
三、开放课堂,语言实践
1.练习造句。
(1)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一个词来造句。(2)指名说说自己的造句,师生共同评议。
2.看图说话。
刚才,同学们非常踊跃,说得也很好,但是不是觉得不过瘾,下面我们再来比试比试。(出示课件 9)
(1)同学们能不能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自说,同桌说,指名说)
(2)说了这么多大自然的美景,你们有怎样的赞叹呢 请你们把这赞叹的语句作为文章的结尾吧!(指名说,比赛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说图中的景物,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四、学写生字和笔画
1.仔细观察,说说这5个字的结构。(出示课件 10、11)
风雪花飞入
学生交流。(板书:风雪花飞入)
2.教师范写并指导。
“雪”:上宽下窄,雨字头横钩的横决定整个字的宽度,要写得长一些,第四笔的竖要稍长,下面的部分位于雨字头中间。
“花”:草字头要写得扁一些,两竖写得短略向里斜。右下竖弯钩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入”:撇、捺要舒展,撇低捺高,捺的起笔要微微往下压,与撇相碰。撇、捺收笔要在一条横线上。
3.学写横斜钩。[板书:乙(横斜钩)]
(1)“风”和“飞”都有笔画横斜钩,要注意和“几”的书写差异。
(2)教师示范:起笔写横,略斜,顿笔后折向下写竖,慢慢往外斜,至末端顿笔向上勾。
4.学生在书上描红,在《写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5.教师对学生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进行指导。
五、延伸拓展
开展“寻找春天”活动,组织学生观察春天的景物变化,感受春天的美丽。
课后反思
词串的关键在于“串”,即有一定情境的整体。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申整体的情趣和意境,切不可胡乱断词断句,破坏韵文的韵味。
板书设计
1春夏秋冬
霜 吹 落 降 飘 游 池 入
春 冬 风 雪 花 飞 入
雨(雨字头) 阝(双耳旁) 乙(横科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