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部分地区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若拙字敏之幼嗜学尝持书诣晋邸太宗嘉其应对详雅将縻以军职若拙恳辞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鄂州,改太子右赞善大夫、知单州。以能政,就改太常丞,迁监察御史,充盐铁判官。益州系囚甚众,太宗览奏讶之,召若拙面谕委以疏决。淳化三年,就命为西川转运副使,未几,改正使,召归。会李至守洛都,表若拙佐治,改度支员外郎,通判西京留司。久之,柴禹锡镇泾州,复奏为通判,迁司封员外郎,部送刍粮至塞外,优诏奖之。
入为盐铁判官,转工部郎中。与三司使陈恕不协,求徙他局,改主判开拆司。车驾北巡,命李沆留守东京,以若拙为判官。河决郓州,朝议徙城以避水患,命若拙与阎承翰往规度,寻命权京东转运使,因发卒塞王陵口,又于齐州浚导水势,设巨堤于采金山,奏免六州所科梢木五百万,民甚便之。河平,真授转运使。召还,拜刑部郎中、知潭州。时三司使缺,若拙自谓得之。及是大失望,因请对,言父母年老,不愿远适,求纳制命。上怒,谓宰相曰:“士子操修,必须名实相副,颇闻若拙有能干,特迁秩委以藩任,而贪进择禄如此。凡用人,岂以亲疏为间,苟能尽瘁奉公,有所树立,何患名位之不至也。”乃追若拙所授告敕,黜知处州,徙温州。代还,复授刑部郎中,再为盐铁判官,改兵部郎中、河东转运使,赐金紫。
会亲祀汾阴,若拙以所部缗帛、刍粟十万,输河中以助费,经度制置使陈尧叟言其干职,擢拜右谏议大夫,徙知永兴军府。时邻郡岁饥,前政拒其市籴,若拙则许贸易,民赖以济。又移知凤翔府,入拜给事中、知澶州。蝗旱之余,勤于政治,郡民列状乞留。天禧二年,卒,年六十四。
(节选自《宋史·陈若拙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若拙字敏之/幼嗜学/尝持书/诣晋邸/太宗嘉其应对详雅/将縻以军职/若拙恳辞
B. 陈若拙字敏之/幼嗜学/尝持书诣晋邸/太宗嘉其应对/详雅将縻以军职/若拙恳辞
C. 陈若拙字敏之/幼嗜学/尝持书诣晋邸/太宗嘉其应对详雅/将縻以军职/若拙恳辞
D. 陈若拙字敏之/幼嗜学/尝持书/诣晋邸/太宗嘉其应对/详雅将縻以军职/若拙恳辞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 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C. 制命,指皇帝敕命或拟订命令,文中是指请求皇帝收回他外地任职的敕令。
D. 刑部,六部之一,主管刑罚、律法、监察、考核等职事,长官为刑部尚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若拙才能出众。他年幼好学,后来参加科举考试,进士及第;走上仕途,凭借治理之才不断升迁,还曾得到皇帝褒奖。
B. 陈若拙自负任性。三司使职务空缺,他自认为应该担任,失望之余找借口父母年老,不愿外地任职,惹怒太宗,被贬黜。
C. 陈若拙深受赏识。皇帝认他颇有才干,特地委以朝廷重任,并勉励他奉公职守,只要有所建树,名声官位会水到渠成。
D. 陈若拙勤政为民。郓州黄河决口,他上奏免除六州百姓应缴纳的梢木;遭遇蝗旱之灾,他勤于政务,受到百姓认可。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益州系囚甚众,太宗览奏讶之,召若拙面谕委以疏决。
(2)时邻郡岁饥,前政拒其市籴,若拙则许贸易,民赖以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兵团地州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姚僧垣字法卫,吴兴武康人。父菩提,梁高平令。尝婴疾历年,乃留心医药。梁武帝性又好之,每召菩提讨论方术,言多会意,由是颇礼之。僧垣幼通洽,居丧尽礼。年二十四,即传家业。梁武帝召入禁中,面加讨试。僧垣酬对无滞。梁武帝甚奇之。解褐临川嗣王国左常侍。领殿中医师。时武陵主所生葛修华,宿患积时,方术莫效。梁武帝乃令僧垣视之。还,具说其状,并记增损时候。梁武帝叹曰:“卿用意绵密乃至于此以此侯疾何疾可逃朕常以前代名人多好此术是以每恒留情颇识治体今闻卿说益开人意。”及侯景围建业,僧垣乃弃妻子赴难。梁武帝嘉之,授戎昭将军、湘东王府记室参军。及宫城陷,百官逃散。僧垣假道归,至吴兴,谒郡守张嵊。俄而景兵大至,攻战累日,郡城送陷。僧垣窜避久之,乃被拘执。景将侯子鉴素闻其名,深相器遇,因此获免。及梁简文嗣位,僧垣还建业[注],以本官兼中书舍人。宣帝初在东宫,常苦心痛。乃令僧垣治之,其疾即愈。帝甚悦。及即位,恩礼弥隆。尝从容谓僧垣曰:“尝闻先帝呼公为姚公,有之乎?”对曰:“臣曲荷殊私,实如圣旨。”帝曰:“此是尚齿之辞,非为贵爵之号。朕当为公建国开家,为子孙永业。”封长寿县公,邑一千户。册命之日,又赐以金带及衣服等。除太医下大夫。帝寻有疾,至于大渐。僧垣宿直侍。帝谓随公曰:“今日性命,唯委此人。”僧垣知帝诊候危殆,必不全济。乃对曰:“臣荷恩既重,思在效力。但恐庸短不逮,敢不尽心。”帝领之。及静帝嗣位,迁上开府仪同大将军。进爵北绛郡公。卒,时年八十五。
(选自《周书·姚僧垣传》,有删改)
[注]建业,梁朝都城。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卿用意绵密/乃至于此/以此候疾/何疾可逃/朕常以前代/名人多好此术/是以每恒留情/颇识治体/今闻卿说/益开人意
B. 卿用意绵密/乃至于此/以此候疾/何疾可逃/联常以前代/名人多好此术/是以每恒/留情颇识治体/今闻卿说/益开人意
C. 卿用意绵密/乃至于此/以此候疾/何疾可逃/朕常以前代名人/多好此术/是以每恒留情/颇识治体/今闻卿说/益开人意
D. 卿用意绵密/乃至于此/以此候疾/何疾可逃/朕常以前代名人/多好此术/是以每恒/留情颇识治体/今闻卿说/益开人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B. 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指做官。褐,粗布衣服。古代平民常穿粗布衣服。
C. 方术,文中指天文、医学、神仙术、占卜、相术等。与道教关系密切。
D. 嗣位,文中指继承君位,我国古代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君位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姚僧垣传承医术,获得赏识。他的父亲因病学医,获得皇帝的青睐;他二十多岁时继承家业,在皇帝主持的考查中对答如流,皇帝认为他不寻常。
B. 姚僧垣为国赴难,突围被俘。侯景围攻梁朝都城,姚僧垣舍小家救国家;敌人攻入郡城,姚僧垣突围时被敌人抓住,因他是名医而被释放。
C. 姚僧垣医术高超,获得殊荣。他曾经给宣帝治病,宣帝很快就康复了,宣帝很高兴;宣帝登基后,封他为长寿县公,并赏赐金带等礼物
D. 姚僧垣深得信任,尽心尽力。皇帝病重,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姚僧垣身上,姚僧垣认为皇帝的病可以治好,表示自己会尽心尽力,报答皇帝。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宫城陷,百官逃散。僧垣假道归,至吴兴,谒郡守张嵊。
(2)此是尚齿之辞,非为贵爵之号。朕当为公建国开家,为子孙永业。
新疆阿勒泰地区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
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康王(赵构)至相,飞因刘浩见,补承信郎。以铁骑三百往李固渡尝敌,败之。从浩解东京围,与敌相持于滑南,领百骑习兵河上。敌猝至,飞座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迁秉义郎,隶留守宗泽。战开德、曹州皆有功,泽大奇之,曰∶"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以阵图。
康王即位,飞上书数千言,欲复中原。书闻,以越职夺官归。诣河北招讨使张所,所待以国士,借补修武郎,充中军统领。命从王彦渡河。至新乡,金兵盛,彦不敢进。飞独引所部鏖战,夺其纛而舞,诸军争奋,遂拔新乡。翌日战侯兆川身被土余创土皆死战又败之夜屯石门山下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坚卧不动金兵卒不来食尽走彦壁乞粮彦不许。飞自知与彦有隙,复归宗泽,为留守司统制。
泽卒,杜充代之,飞居故职。杜充将还建康,飞曰∶"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充不听,遂与俱归。时命充守建康,金人与李成合寇鸟江,充闭门不出。飞泣谏请视师,充竟不出。金人遂由马家渡渡江,充遣飞等迎战,王燮先遁,诸将皆溃,独飞力战。
会充已降金,诸将多行剽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兀术趋杭州,飞要击至广德境中,六战皆捷,擒其将王权,俘叛军首领四十余。察其可用者,结以恩遣还,令夜斫营纵火,飞乘乱纵击,大败之。驻军钟村,军无见粮,将士忍饥,不敢扰民。金所籍兵相谓曰∶"此岳爷爷军。"争来降附。
飞数见帝,论恢复之略。飞方图大举,会秦桧主和。时和议既决,桧患飞异己,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桧遣使捕飞父子。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
初,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翌日战/侯兆川身被十余创/士皆死战/又败之/夜屯石门山下/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坚卧不动/金兵卒不来/食尽/走彦壁乞粮/彦不许
B.翌日/战侯兆川/身被十余创/士皆死战/又败之/夜屯石门山下/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坚卧不动/金兵卒不来/食尽/走彦壁乞粮/彦不许
C. 翌日战/侯兆川身被十余创/士皆死战/又败之/夜屯石门山下/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坚卧不动/金兵卒不来食/尽走彦壁乞粮/彦不许
D. 翌日/战侯兆川/身被十余创/士皆死战/又败之/夜屯石门山下/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坚卧不动/金兵卒不来食/尽走彦壁乞粮/彦不许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阵图,古代军队作战时兵力部署、队形变化的图式,中国古代有十大阵图。
B. 纛,古代用毛羽做的舞具或帝王车舆上的饰物,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C.建康,是东吴、西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六代京师之地,今名南京。
D.莫须有,意为也许有,形容无中生有,罗织罪名。后用以表示凭空捏造诬陷。
12. 下列对原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岳飞出生时有异象,黄河决堤他也逢凶化吉。年少有气节,努力学习充实自己,是文武全才。
B. 岳飞勇猛善战,有韬略有胆识,多次克敌制胜。受到留守宗泽的赏识,并对他进行阵法指导。
C.岳飞意气风发,欲收复中原;无奈不是被人弹劾,就是有人不听进谏抑或临阵脱逃甚至投降。
D.岳飞治军严格,在将士见不到粮食时,依旧秋毫无犯,金兵都称"此岳爷爷军",争相归附。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2)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
新疆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四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坚①锐意欲取江东,下诏大举入寇。阳平公苻融言于坚曰:“鲜卑、羌虏,我之仇雠,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所陈策画,何可从也!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坚不听。是时秦兵既盛,都下震恐。谢玄入问计于谢安,安夷然,答曰:“已别有旨。”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玄围棋赌墅。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遂游陟,至夜乃还。桓冲深以根本为忧,遣精锐三千入援京师。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冲对佐吏叹曰:“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勃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谢安得驿书,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淝水之战》)
[注]①坚,苻坚,前秦国君。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B. 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C. 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D. 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东,一般指地区名。秦代以后习惯上称长江芜湖、南京段以下南岸的地区为“江东”。
B. 围棋,中国传统棋种。终局时,将占有的空位与子数相加计算,或单计空位,多者为胜。
C. 庙堂,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文中指朝廷,又如《岳阳楼记》中的“居庙堂之高”。
D. 左衽,衽,衣襟。我国古代中原一带民众的服装向左开,异于某些少数民族服装的右衽。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秦入侵东晋,大军压境,人们恐惧,谢安也对战局没有信心,他用下棋、漫游来掩饰自己内心的紧张心情,桓冲对谢安的行为感到不安。
B. 东晋刘牢之率军击败前秦军队。苻坚登寿春城瞭望,看到晋兵布阵严整,加之草木皆兵,认为遇到了劲敌,因而感到害怕,已经显露败象。
C. 东晋军队在淝水遇阻,谢玄请求前秦让东晋军队渡河,双方一决雌雄。苻坚对此胸有成竹,没想到前秦军队溃散,一发不可收拾,被东晋击败。
D. 文末写谢安获得战报,得知战果,这时他正好与客人在下围棋,但他故作冷静,若无其事,但一个细节描写却反映出谢安内心是非常兴奋的。
10.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
(2)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
11. 文中苻融说“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他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022年1月疏勒县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新疆部分地区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若拙字敏之幼嗜学尝持书诣晋邸太宗嘉其应对详雅将縻以军职若拙恳辞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鄂州,改太子右赞善大夫、知单州。以能政,就改太常丞,迁监察御史,充盐铁判官。益州系囚甚众,太宗览奏讶之,召若拙面谕委以疏决。淳化三年,就命为西川转运副使,未几,改正使,召归。会李至守洛都,表若拙佐治,改度支员外郎,通判西京留司。久之,柴禹锡镇泾州,复奏为通判,迁司封员外郎,部送刍粮至塞外,优诏奖之。
入为盐铁判官,转工部郎中。与三司使陈恕不协,求徙他局,改主判开拆司。车驾北巡,命李沆留守东京,以若拙为判官。河决郓州,朝议徙城以避水患,命若拙与阎承翰往规度,寻命权京东转运使,因发卒塞王陵口,又于齐州浚导水势,设巨堤于采金山,奏免六州所科梢木五百万,民甚便之。河平,真授转运使。召还,拜刑部郎中、知潭州。时三司使缺,若拙自谓得之。及是大失望,因请对,言父母年老,不愿远适,求纳制命。上怒,谓宰相曰:“士子操修,必须名实相副,颇闻若拙有能干,特迁秩委以藩任,而贪进择禄如此。凡用人,岂以亲疏为间,苟能尽瘁奉公,有所树立,何患名位之不至也。”乃追若拙所授告敕,黜知处州,徙温州。代还,复授刑部郎中,再为盐铁判官,改兵部郎中、河东转运使,赐金紫。
会亲祀汾阴,若拙以所部缗帛、刍粟十万,输河中以助费,经度制置使陈尧叟言其干职,擢拜右谏议大夫,徙知永兴军府。时邻郡岁饥,前政拒其市籴,若拙则许贸易,民赖以济。又移知凤翔府,入拜给事中、知澶州。蝗旱之余,勤于政治,郡民列状乞留。天禧二年,卒,年六十四。
(节选自《宋史·陈若拙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若拙字敏之/幼嗜学/尝持书/诣晋邸/太宗嘉其应对详雅/将縻以军职/若拙恳辞
B. 陈若拙字敏之/幼嗜学/尝持书诣晋邸/太宗嘉其应对/详雅将縻以军职/若拙恳辞
C. 陈若拙字敏之/幼嗜学/尝持书诣晋邸/太宗嘉其应对详雅/将縻以军职/若拙恳辞
D. 陈若拙字敏之/幼嗜学/尝持书/诣晋邸/太宗嘉其应对/详雅将縻以军职/若拙恳辞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 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C. 制命,指皇帝敕命或拟订命令,文中是指请求皇帝收回他外地任职的敕令。
D. 刑部,六部之一,主管刑罚、律法、监察、考核等职事,长官为刑部尚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若拙才能出众。他年幼好学,后来参加科举考试,进士及第;走上仕途,凭借治理之才不断升迁,还曾得到皇帝褒奖。
B. 陈若拙自负任性。三司使职务空缺,他自认为应该担任,失望之余找借口父母年老,不愿外地任职,惹怒太宗,被贬黜。
C. 陈若拙深受赏识。皇帝认他颇有才干,特地委以朝廷重任,并勉励他奉公职守,只要有所建树,名声官位会水到渠成。
D. 陈若拙勤政为民。郓州黄河决口,他上奏免除六州百姓应缴纳的梢木;遭遇蝗旱之灾,他勤于政务,受到百姓认可。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益州系囚甚众,太宗览奏讶之,召若拙面谕委以疏决。
(2)时邻郡岁饥,前政拒其市籴,若拙则许贸易,民赖以济。
【答案】10. C 11. D 12. C
13. (1)益州关押的囚犯很多,太宗看了奏章后对这件事感到惊讶,召见陈若拙当面告知并把清理判决的任务委派给他。
(2)当时邻郡闹饥荒,前任不允许邻郡百姓来买粮食,陈若拙就准许买卖粮食,百姓依靠这个得以度过饥荒。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该句句意是:陈若拙字敏之,小时候就喜欢学习,曾经拿着书信到晋王府去,太宗夸赞他应对得详细且言谈不俗,想要委任他担任军职,若拙恳切地推辞了。
“诣晋邸”是“持书”的目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
“应对详雅”是“太宗嘉”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主管刑罚、律法、监察、考核等职事”错误,刑部没有“监察、考核”的职能。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特地委以朝廷重任,并勉励他奉公职守”错误;由原文第二段“颇闻若拙有能干,特迁秩委以藩任,而贪进择禄如此。凡用人,岂以亲疏为间,苟能尽瘁奉公,有所树立,何患名位之不至也”可知,不是委若拙以朝廷重任,而是外任;也不是勉励他,而是训诫他。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关键词:“系”,关押;“讶”,感到惊讶;“之”,代词,代这件事;“面”,当面;“疏决”,清理判决。
第二句关键词:“岁饥”,闹饥荒;“市籴”,买粮食;“贸易”,买卖粮食;“赖”,依靠;“济”,度过。
参考译文:
陈若拙字敏之,小时候就喜欢学习,曾经拿着书信到晋王府去,太宗夸赞他应对得详细且言谈不俗,想要委任他担任军职,若拙恳切地推辞了。太平兴国五年,中进士甲科,将改变平民身份而出任监丞、鄂州通判,改任太子右赞善大夫、任单州知州。因为能力强又改任太常丞,升为监察御史,充任盐铁判官。益州关押的囚犯很多,太宗看了奏章后对此感到惊讶,召见若拙当面告知并把清理判决的任务委派给他。升任他为殿中侍御史、兼任益州通判。淳化三年,就任西川转运副使,没过多久,升任正使,调回朝廷。恰逢李至驻守洛阳,上表奏请太宗允许陈若拙协助自己,陈若拙改任度支员外郎,通判西京留动。过了很久,柴禹锡镇守泾州,又上奏皇帝请陈若拙担任通判,陈若拙升迁为司封员处郎。押送军粮至塞外,太宗颁发诏书嘉奖他。
入京做盐铁判官,转任工部郎中。与三司使陈恕相处不和睦,请求调任到其它地方,于是改任开拆司主判。皇帝北巡,命令李沉留守东京,任命若拙为判官。郓州黄河决口,大臣们商议迁移城池来躲避水患,派若拙与阎承翰前去谋划处置,不久又任命他暂时代理京东转运使,于是他派遣士卒堵塞王陵口,又到齐州疏浚水流,在采金山修筑巨堤,并上奏朝廷免除所征收的六个州的梢木五百万,给老百姓带来了好处。水患平定,任命为转运使。召还京城,拜为刑部郎中、潭州知州。当时三司使空缺,若拙自己认为能得到这个职位。到这时他感到很失望,于是上奏,说父母年老,不愿远行,请求收回成命。太宗大怒,对宰相说:“读书人的品德修养,一定要名声和实际相符,听说若拙很有才干,特别升迁并委任他到外藩任职,他却这样贪图地位与俸禄。凡是用人,哪能凭关系的亲疏呢?如果能够竭尽全力一心为公,建立功业,哪里还用担心不能获得名声和地位呢?”于是追回授予若拙的敕命,贬黜他到处州,又调任到温州。调回京城后,又授予刑部郎中,第二次担任盐铁判官,后改任兵部郎中、河东转运使,被赐予金袍紫带。
正逢皇帝亲自到汾水南面祭祀,若拙把所管辖的粮草布匹钱物等运送到河中补充所需经费,经度制置使陈尧叟上奏说若拙有才干贡献,于是提升他为右谏议大夫,调他管理永兴军府。当时邻郡这年闹饥荒,前任不允许邻郡百姓来买粮食,若拙到任,就准许买卖粮食,百姓依靠这个得以度过饥荒。又调任凤翔府,调入京城,任命他担任给事中,管理澶州。蝗灾、旱灾之后,勤于政事,百姓上书请求他留任。天禧二年去世,六十四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兵团地州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姚僧垣字法卫,吴兴武康人。父菩提,梁高平令。尝婴疾历年,乃留心医药。梁武帝性又好之,每召菩提讨论方术,言多会意,由是颇礼之。僧垣幼通洽,居丧尽礼。年二十四,即传家业。梁武帝召入禁中,面加讨试。僧垣酬对无滞。梁武帝甚奇之。解褐临川嗣王国左常侍。领殿中医师。时武陵主所生葛修华,宿患积时,方术莫效。梁武帝乃令僧垣视之。还,具说其状,并记增损时候。梁武帝叹曰:“卿用意绵密乃至于此以此侯疾何疾可逃朕常以前代名人多好此术是以每恒留情颇识治体今闻卿说益开人意。”及侯景围建业,僧垣乃弃妻子赴难。梁武帝嘉之,授戎昭将军、湘东王府记室参军。及宫城陷,百官逃散。僧垣假道归,至吴兴,谒郡守张嵊。俄而景兵大至,攻战累日,郡城送陷。僧垣窜避久之,乃被拘执。景将侯子鉴素闻其名,深相器遇,因此获免。及梁简文嗣位,僧垣还建业[注],以本官兼中书舍人。宣帝初在东宫,常苦心痛。乃令僧垣治之,其疾即愈。帝甚悦。及即位,恩礼弥隆。尝从容谓僧垣曰:“尝闻先帝呼公为姚公,有之乎?”对曰:“臣曲荷殊私,实如圣旨。”帝曰:“此是尚齿之辞,非为贵爵之号。朕当为公建国开家,为子孙永业。”封长寿县公,邑一千户。册命之日,又赐以金带及衣服等。除太医下大夫。帝寻有疾,至于大渐。僧垣宿直侍。帝谓随公曰:“今日性命,唯委此人。”僧垣知帝诊候危殆,必不全济。乃对曰:“臣荷恩既重,思在效力。但恐庸短不逮,敢不尽心。”帝领之。及静帝嗣位,迁上开府仪同大将军。进爵北绛郡公。卒,时年八十五。
(选自《周书·姚僧垣传》,有删改)
[注]建业,梁朝都城。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卿用意绵密/乃至于此/以此候疾/何疾可逃/朕常以前代/名人多好此术/是以每恒留情/颇识治体/今闻卿说/益开人意
B. 卿用意绵密/乃至于此/以此候疾/何疾可逃/联常以前代/名人多好此术/是以每恒/留情颇识治体/今闻卿说/益开人意
C. 卿用意绵密/乃至于此/以此候疾/何疾可逃/朕常以前代名人/多好此术/是以每恒留情/颇识治体/今闻卿说/益开人意
D. 卿用意绵密/乃至于此/以此候疾/何疾可逃/朕常以前代名人/多好此术/是以每恒/留情颇识治体/今闻卿说/益开人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B. 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指做官。褐,粗布衣服。古代平民常穿粗布衣服。
C. 方术,文中指天文、医学、神仙术、占卜、相术等。与道教关系密切。
D. 嗣位,文中指继承君位,我国古代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君位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姚僧垣传承医术,获得赏识。他的父亲因病学医,获得皇帝的青睐;他二十多岁时继承家业,在皇帝主持的考查中对答如流,皇帝认为他不寻常。
B. 姚僧垣为国赴难,突围被俘。侯景围攻梁朝都城,姚僧垣舍小家救国家;敌人攻入郡城,姚僧垣突围时被敌人抓住,因他是名医而被释放。
C. 姚僧垣医术高超,获得殊荣。他曾经给宣帝治病,宣帝很快就康复了,宣帝很高兴;宣帝登基后,封他为长寿县公,并赏赐金带等礼物
D. 姚僧垣深得信任,尽心尽力。皇帝病重,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姚僧垣身上,姚僧垣认为皇帝的病可以治好,表示自己会尽心尽力,报答皇帝。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宫城陷,百官逃散。僧垣假道归,至吴兴,谒郡守张嵊。
(2)此是尚齿之辞,非为贵爵之号。朕当为公建国开家,为子孙永业。
【答案】10. C 11. A 12. D
13. (1)等到宫城陷落时,百官逃散。姚僧垣绕道而归,到吴兴,拜谒郡守张嵊。
(2)这是尊崇老人的言词,不是显贵爵位的封号。我当为先生建立国家,作为子孙永久的基业。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前代”修饰“名人”,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AB;
“是以”的意思是“所以”,表结果,“留情”是“多好此术”的结果,所以不能和前面分开,排除选项D。
故选C。
句子翻译:你的用心详细周密,竟达到这种地步,拿这种态度来治病,什么疾病治不好呢?我常常认为前代名人,大多喜好这种技术,所以常常留心,很懂得治病的体要。今天听了你的一席话,更使我受到启发。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禁中,……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错误。“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并不包括“皇室宗族”。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D.“姚僧垣认为皇帝的病可以治好”错误。由原文“僧垣知帝诊候危殆,必不全济”可知,姚僧垣诊治侍奉,知道皇帝病情危险,一定无法治好。由此可知,姚僧垣认为皇帝的病一定无法治好。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
(1)“及”,等到;“假道”,借道、绕道;“谒”,拜谒。
(2)“尚齿”,尊崇老人;“为”,是;“永业”,永久的基业。
参考译文:
姚僧垣字法卫,吴兴武康人。父亲姚菩提,任梁国高平令。曾患病多年,于是留心医药。梁武帝又喜欢医药,常常召见姚菩提讨论医卜之术,在言谈中能悟解对方意思,因此对他十分有礼。姚僧垣自幼知识广博,服丧能尽礼数。二十四岁时,即能承传家业。梁武帝召他入宫,当面加以讨论考核。姚僧垣应答如流。梁武帝十分惊奇。以平民身份出任临川嗣王国左常侍。兼任殿中医师。当时武陵王生母葛修华,多年患有痼疾,服药无效。梁武帝令姚僧垣前去探视。回来后,姚僧垣详细陈述葛修华的症状,并记录下病情轻重的时刻。梁武帝赞叹道:“你的用心详细周密,竟达到这种地步,拿这种态度来治病,什么疾病治不好呢?我常常认为前代名人,大多喜好这种技术,所以常常留心,很懂得治病的体要。今天听了你的一席话,更使我受到启发。”等到侯景围攻建业时,姚僧垣抛弃妻子孩儿勇赴国难。梁武帝赞许他,任命他为戎昭将军、湘东王府记室参军。等到宫城陷落时,百官逃散。姚僧垣绕道而归,到吴兴,拜谒郡守张嵊。不久,侯景大军开到,攻战多日,郡城沦陷。姚僧垣逃避了很长时间,还是被捉住。侯景部将侯子鉴早就听说过他的名气,十分器重他的度量才识,因而得以免罪。等到梁简文帝继位后,姚僧垣回到建业,以原官职兼任中书舍人。宣帝当初在东宫时,常苦于胸口疼。于是令姚僧垣诊治,他的病立即痊愈。宣帝十分高兴。等到即位以后,对姚僧垣的恩典礼遇更加尊崇优厚。常常从容地对姚僧垣说:“常听说先帝称呼先生为姚公,有这件事吗?”姚僧垣答道:“微臣承蒙宠爱,实如圣上所言。”皇帝说:“这是尊崇老人的言词,不是显贵爵位的封号。我当为先生建立国家,作为子孙永久的基业。”于是封他为长寿县公,食邑一千户。册封之日,又赏赐他金腰带、衣服等物品。被任命为太医下大夫。皇帝不久有病,至于危殆。姚僧垣轮流值宿,侍奉皇帝。皇帝对随公说:“今日性命,只托付给这个人了。”姚僧垣诊治侍奉,知道皇帝病情危险,一定无法治好。就回答道:“微臣受恩深重,思当效力。只担心微臣平庸浅陋,力有不及,不敢不尽心。”皇帝点头赞许。等到静帝继位,升上开府仪同大将军。晋爵北绛郡公。去世,当时八十五岁。
新疆阿勒泰地区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
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康王(赵构)至相,飞因刘浩见,补承信郎。以铁骑三百往李固渡尝敌,败之。从浩解东京围,与敌相持于滑南,领百骑习兵河上。敌猝至,飞座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迁秉义郎,隶留守宗泽。战开德、曹州皆有功,泽大奇之,曰∶"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以阵图。
康王即位,飞上书数千言,欲复中原。书闻,以越职夺官归。诣河北招讨使张所,所待以国士,借补修武郎,充中军统领。命从王彦渡河。至新乡,金兵盛,彦不敢进。飞独引所部鏖战,夺其纛而舞,诸军争奋,遂拔新乡。翌日战侯兆川身被土余创土皆死战又败之夜屯石门山下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坚卧不动金兵卒不来食尽走彦壁乞粮彦不许。飞自知与彦有隙,复归宗泽,为留守司统制。
泽卒,杜充代之,飞居故职。杜充将还建康,飞曰∶"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充不听,遂与俱归。时命充守建康,金人与李成合寇鸟江,充闭门不出。飞泣谏请视师,充竟不出。金人遂由马家渡渡江,充遣飞等迎战,王燮先遁,诸将皆溃,独飞力战。
会充已降金,诸将多行剽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兀术趋杭州,飞要击至广德境中,六战皆捷,擒其将王权,俘叛军首领四十余。察其可用者,结以恩遣还,令夜斫营纵火,飞乘乱纵击,大败之。驻军钟村,军无见粮,将士忍饥,不敢扰民。金所籍兵相谓曰∶"此岳爷爷军。"争来降附。
飞数见帝,论恢复之略。飞方图大举,会秦桧主和。时和议既决,桧患飞异己,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桧遣使捕飞父子。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
初,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翌日战/侯兆川身被十余创/士皆死战/又败之/夜屯石门山下/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坚卧不动/金兵卒不来/食尽/走彦壁乞粮/彦不许
B.翌日/战侯兆川/身被十余创/士皆死战/又败之/夜屯石门山下/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坚卧不动/金兵卒不来/食尽/走彦壁乞粮/彦不许
C. 翌日战/侯兆川身被十余创/士皆死战/又败之/夜屯石门山下/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坚卧不动/金兵卒不来食/尽走彦壁乞粮/彦不许
D. 翌日/战侯兆川/身被十余创/士皆死战/又败之/夜屯石门山下/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坚卧不动/金兵卒不来食/尽走彦壁乞粮/彦不许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阵图,古代军队作战时兵力部署、队形变化的图式,中国古代有十大阵图。
B. 纛,古代用毛羽做的舞具或帝王车舆上的饰物,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C.建康,是东吴、西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六代京师之地,今名南京。
D.莫须有,意为也许有,形容无中生有,罗织罪名。后用以表示凭空捏造诬陷。
12. 下列对原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岳飞出生时有异象,黄河决堤他也逢凶化吉。年少有气节,努力学习充实自己,是文武全才。
B. 岳飞勇猛善战,有韬略有胆识,多次克敌制胜。受到留守宗泽的赏识,并对他进行阵法指导。
C.岳飞意气风发,欲收复中原;无奈不是被人弹劾,就是有人不听进谏抑或临阵脱逃甚至投降。
D.岳飞治军严格,在将士见不到粮食时,依旧秋毫无犯,金兵都称"此岳爷爷军",争相归附。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2)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
答案:
10. B 11. C 12. D
13. (1)周同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十五都在师傅坟前摆上供品祭拜。岳飞的父亲认为他很仁义,说:“如果你能够被时局任用,应该(一定)能够报国死义(为国殉难为义死)吧。”
(2)敌兵突然间袭击而来,岳飞指挥手下说:“敌兵虽然很多,却不知道我们的实际情况,应当趁他们还没有稳定下来的时候攻击他们。”
新疆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四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坚①锐意欲取江东,下诏大举入寇。阳平公苻融言于坚曰:“鲜卑、羌虏,我之仇雠,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所陈策画,何可从也!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坚不听。是时秦兵既盛,都下震恐。谢玄入问计于谢安,安夷然,答曰:“已别有旨。”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玄围棋赌墅。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遂游陟,至夜乃还。桓冲深以根本为忧,遣精锐三千入援京师。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冲对佐吏叹曰:“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勃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谢安得驿书,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淝水之战》)
[注]①坚,苻坚,前秦国君。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B. 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C. 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D. 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东,一般指地区名。秦代以后习惯上称长江芜湖、南京段以下南岸的地区为“江东”。
B. 围棋,中国传统棋种。终局时,将占有的空位与子数相加计算,或单计空位,多者为胜。
C. 庙堂,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文中指朝廷,又如《岳阳楼记》中的“居庙堂之高”。
D. 左衽,衽,衣襟。我国古代中原一带民众的服装向左开,异于某些少数民族服装的右衽。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秦入侵东晋,大军压境,人们恐惧,谢安也对战局没有信心,他用下棋、漫游来掩饰自己内心的紧张心情,桓冲对谢安的行为感到不安。
B. 东晋刘牢之率军击败前秦军队。苻坚登寿春城瞭望,看到晋兵布阵严整,加之草木皆兵,认为遇到了劲敌,因而感到害怕,已经显露败象。
C. 东晋军队在淝水遇阻,谢玄请求前秦让东晋军队渡河,双方一决雌雄。苻坚对此胸有成竹,没想到前秦军队溃散,一发不可收拾,被东晋击败。
D. 文末写谢安获得战报,得知战果,这时他正好与客人在下围棋,但他故作冷静,若无其事,但一个细节描写却反映出谢安内心是非常兴奋的。
10.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
(2)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
11. 文中苻融说“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他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案】7. B 8. D 9. A
10. (1)谢安的棋术一向比谢玄差,这一天谢玄由于内心恐惧,致使两人旗鼓相当,无法取胜。
(2)谢玄派广陵相刘牢之率领五千精兵开赴洛涧,梁成扼守山涧部署兵阵以等待刘牢之。
11. 仇敌所献的谋划不可靠;良家子弟不熟悉军事事务,只是迎合皇帝的心愿。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秦兵大败,自己互相践踏而死的,遮蔽了田野,堵塞了河流。那些败逃的秦兵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以为是东晋的追兵即将感到,白天黑夜不敢歇息,在草野中行军,露水中睡觉,加上挨饿受冻,死去的人十之七八。
“晋兵且至”做“以为”的宾语,应在“且至”后断开,排除AD;
“草行露宿”“重以饥冻”对称结构独立成句,其中“草行露宿”为固定成语,“重以饥冻”中“重”是“再次、又”之意,句中作状语,放到后句,说明秦兵的遭遇有“草行露宿”“忍饥挨冻”两方面,是“死者什七八”的原因。据以上分析确定停顿位置为“重”前,排除C。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 “我国古代中原一带民众的服装向左开,异于某些少数民族服装的右衽”错误。我国古代某些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掩,不同于中原一带人民的右衽。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 “谢安也对战局没有信心,他用下棋、漫游来掩饰自己内心的紧张心情”与原文不符。结合“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玄围棋赌墅。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可知,文章第一段用谢玄、桓冲的紧张反衬谢安的镇静,用烘云托月的手法刻通谢安的大将风范。谢安在下棋、漫游之际实则早有深谋远虑,故而部署得当,最终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棋”,棋术;“劣于”,比……差;“敌手”,旗鼓相当。
(2)题得分点有:“帅”,率领;“趣”,通“趋”,奔赴,开赴;“阻”,扼守;“陈”,通“阵”,兵阵。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准确理解原文“鲜卑、羌虏,我之仇雠,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所陈策画,何可从也!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的意思,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整合。
第一个理由,“鲜卑、羌虏,我之仇雠,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所陈策画,何可从也!”,仇敌所献的谋划不可靠;
第二个理由,“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良家子弟不熟悉军事事务,只是迎合皇帝的心愿。
参考译文:
秦王苻坚专注于要夺取江东,下诏大举入侵。阳平公符融对符坚说:“鲜卑、羌虏,我们的仇家,常渴望战乱兵变以实现他的心愿,所陈述的策略谋划,怎么可以听从?清白人家的子弟都是富贵人家的子弟,不熟悉军队事务,随便用阿谀奉承的话,来迎合您的意愿。我恐怕既不能够成功,更有后患呀!”符坚不听。这时前秦军队强盛,京城建康震动恐惧。谢玄入室向谢安询问计策,安坦然无事,一点也不着急的样子,回答说:“已经另有命令。”谢安接着命令预备车马出游城外的别墅,亲戚朋友全都聚集,与谢玄把别墅作为赛棋的赌注。谢安的棋术通常劣于谢玄,这日谢玄畏惧,谢玄和谢安成了不相上下的敌手。谢安接着登山游玩,到了夜里才回来。桓冲深深地为京城建康感到担忧,派遣精锐军队三千人进入京师守卫;谢安坚决不接受,说:“朝廷安排已确定,将士没有缺少,荆州适合留下来作为防守。”桓冲对僚属叹气道:“谢安石有庙堂的才干,不熟悉军事谋略。如今大敌就要到来,正游玩清谈不停,派遣没有领兵作战经验的年轻人抵挡他们,军队又少弱,天下事可以知道了,我们将要穿外族的服装了!”谢玄派遣广陵相刘牢之率领精兵五千前往洛涧,梁成以涧为阻列阵以等待他。刘牢之向前渡水,攻击成功,大破对方。于是谢石等各路军队,水路继续前进。秦王符坚与阳平公符融等上寿阳城眺望他们,发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草木,都以为是晋兵,回头看符融说:“这也是强敌,怎么说弱小呢?”惆怅失意开始有恐惧的神色。前秦军队紧靠肥水而摆开阵势,晋军不能渡河。谢玄派遣使臣对平阳公苻融说:“如果移动阵势稍微后退一点儿,让晋国军队得以渡河,以此来决定胜负,不也很好吗?”苻坚说:“只是率领军队稍微后退,让他们渡过一半,我们以精锐骑兵逼迫上去杀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苻融也认为可以这样,于是指挥军队让他们撤退。前秦军队就撤退,不能再制止。谢玄等人率领军队渡过淝水进击前秦军。符融骑马在阵地上飞跑巡视,想统帅约束那些退却的士兵,战马倒了,被晋兵所杀,前秦军队于是溃败。谢玄等人乘胜追击。秦兵大败,自己互相践踏而死的,遮蔽了田野,堵塞了河流。那些败逃的秦兵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以为是东晋的追兵即将赶到,白天黑夜不敢歇息,在草野中行军,露水中睡觉,加上挨饿受冻,死去的人十之七八。谢安得到战报,知道秦兵已经战败,当时正与客人下围棋,把驿书收叠起来放在床上,毫无欣喜之色,照旧下棋。客人问他,他慢慢地回答说:“孩子们已经打败了敌军。”结束后,返回屋内,过门槛时,木屐底上的齿被门槛碰断也没觉察到。
2022年1月疏勒县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答案:
10.A
11.B
12.C
13.(1)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2)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其中,“士坐庭中”主谓宾都全,其后断开,且“噤未能言”的主语也是“士”,承前省略,不能把“噤”断到上句,排除BC项;“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中,主语是“巡铺内侍”,中间不能断开,更不能将其断到上句,排除D项。
故选A。
11.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由丞相主持”错。科举史上的殿试是由武则天首创的。宋朝正式成制,金、元、明、清四代沿用。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因此应当是由皇帝主持。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项,“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错,原文是“明年春……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可见“同时”表述错误,“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应当是第二年春天的事。
故选C。
13.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减粜,减价出售;常平米,常平仓的米;分坊,到各街道;活者,救活的人。(2)浑涵,博大深沉;雄视,称雄;鲜,少。
【点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苏轼十岁时,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主考官欧阳修见到苏轼的文章很惊喜,参加殿试考中了乙科,后来苏轼携书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说:“我要避开他,好让他出人头地。”苏洵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光禄丞。苏轼服丧期满,回到朝廷,任命他为判官告院,王安石创立施行新法,苏轼上书评论新法的弊病。新的政令一天天下达,苏轼在杭州任上总是利用新法中对百姓有利的内容造福百姓,百姓们因此生活安定。调任密州。司农下令实施新法,不按时施行的人按违反国家制度判罪。苏轼对提举官说:“违反制度的判罚,如果是出自朝廷,谁敢不听从?如今命令出自司农,这是擅自制定律法。”提举官害怕地说:“请您先不要追究这件事。”不久,朝廷知道这个法令危害百姓利益,于是下令废除了它。元祐元年,轼以七品官身份入朝在延和殿侍奉皇帝,就赐给他银印红绶,升迁为中书舍人。元祐三年,暂代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元佑四年,因积累了一些议论政事的话,被当权的人所恨。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忍,请求调到外地,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州。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别处常要多些。”于是收集多余的钱二千缗,又拿出自己囊中黄金五十两,建造治病场所,渐渐积贮钱粮来防备疫病。徽宗即位,又经历三次大赦,于是提举玉局观,恢复朝奉郎的官职。苏轼从元祐以来,从未因每年考核政绩请求升迁。所以官职就停留在这里。建中靖国元年,在常州去世。苏轼师从父亲苏洵学习写文章,从来得之于天资。(苏轼)曾经自己说:“写文章如同行云流水,本来就没有一定的格式,仅是常要在该说的地方就说,该停的地方就停。”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话,都可以写成文章诵读。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