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9 21:54:3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5张PPT)
导入
有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颠沛流离,饱经忧 患,但一颗爱国忧民的心始终不悔,常常“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他的晚年生活更是凄凉,但他想的,不是个人的苦难,而是天下苍生,这位伟大的诗人,就是唐朝著名的诗圣“杜甫”。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悟这位诗人的情怀。
2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学习目标
1
2
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背诵这首诗。
阅读目标
反复诵读,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一、二,积累拓展四
3
品味诗中的精彩描写。
重点
涉及思考探究三
品格素养
感悟诗人虽身受苦难却仍然关心、同情劳苦人民的精神,培养自己忧国忧民、立志振兴中华的优秀品质,做一个爱国的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
老。因官至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具有丰富
的社会内容,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
会面貌,因此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人们称杜甫为“诗圣”。 有《杜工部集》传世。代表作有《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以及“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
作者简介
预习资料速查
本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杜甫弃官到秦州( 今甘肃天水),又辗转到了四川。后来在亲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761 年秋,大风破屋,大雨又至,仕途多舛、衰老贫困的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
背景资料
预习资料速查
文体知识
预习资料速查

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上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但它极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古代诗文中极有特色的一类。
怒号( ) 挂罥( ) 塘坳( )
布衾( ) 庇( ) 突兀( )
háo
文言知识积累
重点字
·
juàn
ào
qīn


·
·
·
·
·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文言知识积累
·
见,同“现”,出现
通假字
秋天漠漠向昏黑( )
文言知识积累
古今异义
·
古义:接近;今义:方向。
文言知识积累
一词多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忍能对面为盗贼( )
1.为
·
·
介词,被
动词,做
安得广厦千万间( )
风雨不动安如山( )
2.安
·
·
疑问代词,怎么
形容词,安稳
文言知识积累
安得广厦千万间( )
将军角弓不得控( )
3.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
心远地自偏( )
4.自
·
·
·
·
动词,得到
助动词,能够
代词,自己
副词,自然
1.娇儿恶卧踏里裂
( )
2.风雨不动安如山
( )
文言知识积累
词类活用
·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裂。
名词用作动词,风吹雨打。
·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文言知识积累
名句积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出了诗人怎样的品质和情怀?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品质情怀
思想感情
写作技法
预习思考问题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值得学习的写作技法?
2
导思
1
导思
3
关键词:忧国忧民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课文初读感知
读法指导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第一节要读出秋风的威力;第二节要读出诗人因“老无力”而遭受南村群童欺侮的无奈;第四节中的“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要读得坚定悲壮,掷地有声。
课文初读感知
层次结构
第一节:描写秋风破屋的情景,抒发诗人的焦灼和无奈之情。
第二节: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
第三节:写秋雨不断,屋漏床湿,长夜无眠,令人愁苦。
第四节:写诗人具有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课文整体感知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等情景,反映了战乱中诗人的痛苦生活,表现了他对人民的同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板书设计
茅风
屋所
为破
秋歌
秋风破屋,焦灼无奈
群童欺侮,倚杖叹息
衾冷似铁,彻夜难眠
大庇寒士,尽现欢颜
忧国忧民
课文细读品味
1.“飞”“渡”“洒”“挂罥”“飘转”等动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本题运用动词连用表达效果分析法。①运用这些动词细致传神地写出风吹茅草的情状,再现了秋风破屋的过程,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②茅草的动态紧紧地牵着诗人的视线,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的心情。
课文细读品味
2.“俄顷风定云墨色……长夜沾湿何由彻”这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也表现了诗人企盼战争早日平息,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生活的心情。这一连串的生动描写,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生活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
课文细读品味
3.“安得广厦千万间,……安如山!”这几句诗怎样理解?
这几句诗确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体验中迸发出来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语言铿锵有力,极富气势,显得深沉、激昂、坚决,将诗人的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里诗人跳出个人的圈子,推己及人,表现了对天下寒士的无限关怀。
[重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如何体现出作者的高尚品格的?
作者的茅屋几乎被秋风和顽童摧毁,又遇上了连绵不断的秋雨,屋漏床湿,被冷似铁,全家人无法安眠,处境十分悲惨。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 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有“吾庐独破”,而且有“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作者的博大胸襟和高尚品格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课文全篇探究
1.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全诗共四节,第一节写秋风破屋,卷走茅草,表现了诗人的焦灼和无奈之情。第二、三节以叙述为主,述说自己的不幸遭遇,但此时诗人却由个人的艰难处境联想到天下寒士类似的处境,顺理成章地过渡到全诗的结尾,即第四节。全诗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2.语言朴素自然,句式错落有致。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亲切感人。此外,诗的句式也错落有致,多有变化,充分表达了诗歌的主旨。
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