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课件:27页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课件:27页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1-22 13:2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简介: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籍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解题:
邹忌是齐国谋臣。讽:是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纳是接受; “谏”是名词,指批评意见。全题合起来就是邹忌委婉地规劝齐王采纳臣民的意见。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战国策》是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240年(460—220)。《战国策》是国别体。作者不可考,西汉刘向重加整理,定名为《战国策》。 昳(yì)丽  朝(zhāo)服
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
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
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光艳华丽穿戴照镜子长这里指身高谁比得上很、极自己相信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丽。有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
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
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谁远不如偏爱认为我美孰通“熟”仔细第二天害怕照镜子第二天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
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
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
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
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指齐威王全国范围内的人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宫里的妃子土地方圆确实国君旁边的近臣偏爱翻译: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
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
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
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好即使满一年偶然进谏
间:间或偶然门前院内象集市一样公共场合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劝谏上等奖赏当面指责谏使…听到不时,有时候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翻译: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朝见内容探究1、邹忌与徐公比美而引发了
他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为何她们都夸邹忌好看?齐读第一段,思考:三问三答妻

客私畏有求邹忌受蒙蔽2、邹忌从这些回答中受到什么启发?这一段与讽齐王有什么关系?邹忌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爱、畏惧自己、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讨好的假话。由和徐公比美领悟到的道理为邹忌讽齐王纳谏埋下了伏笔。齐读第二段,思考1、邹忌之妻私他,妾畏他,客有求于他,那么齐王是否也有同样的情况呢?三比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客有求四境之内有求于王齐王也受蒙蔽家事国事设喻说理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一种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属性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方式。类比推理是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其结论不是必然性的。两个同类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越多,推出的结论就越可靠。设喻说理:即设喻是指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1、邹忌讽齐王的效果怎样?齐威王采取了什么措施?齐王纳谏的结果怎样?三赏上赏 中赏下赏三效初下数月期年邹忌讽齐王的目的是希望齐王纳谏,齐王回答“善”,这一字力有千钧,鲜明地表达了齐威王的态度,集中地表达了“讽”的效果。研读第三段
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第三部分(第3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内容分析记住啦? 分析邹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形象1、邹忌不厌其烦地询问妻妾客,是不是很无聊?
2、邹忌的“三思”使他从迷惑中对自己有了清醒的认识,反映了邹忌有什么样的品质?
3、邹忌向齐王进谏时,为什么先要从自己的生活小事说起?体现出邹忌的什么本领?
4、邹忌进谏后,写齐王的反应只有王曰:“善”,乃下令“……”两个举动,反映了齐王什么精神?
5、“君臣进谏,门庭若市”、“时时而进谏”、“虽欲言,无可进者”与齐王有什么关系?反映了齐王的什么精神? 邹忌:
是一位实事求是、
关心国事、具有远见卓识,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谋臣。齐王是一位开明、有作为的君主,他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概括形象应用1、运用邹忌的劝谏技巧,从下面话题中任选一个进行即兴表演。话题 1、讽谏同学不要迷恋网吧。
2、讽谏长辈不要吸烟酗酒。
3、讽谏后进生不要自暴自弃。2、纳谏除弊有何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历史意义:邹忌敢于进谏,善于进谏,齐王从谏如流,齐国大治。现实意义(1)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2)一个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当积极向有关部门或上级领导提出意见及合理化建议,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3)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语言、语气,抓住恰当的时机,便于别人接受采纳,以提高建议效果。
(4)作为领导者,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表面现象迷惑,要广泛听取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
?附课后练习(三)翻译:成侯邹忌是齐国的相国,田忌是齐国的大将,两人感情不睦,互相猜忌。公孙献计给邹忌说:“阁下何不策动大王,令田忌率兵伐魏。打了胜仗,那是您策划得好,大可居功;一旦战败,田忌假如不死在战场,回国也必定枉死在军法之下。”邹忌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劝说齐威王派田忌讨伐魏国。????谁料田忌三战皆胜,邹忌赶紧找公孙?商量对策。公孙?就派人带着十斤黄金招摇过市,找人占卜,自我介绍道:“我是田忌将军的臣属,如今将军三战三胜,名震天下,现在欲图大事,麻烦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凶如何?”卜卦的人刚走,公孙?就派人逮捕卖卜的人,在齐王面前验证这番话。田忌闻言大恐,出走避祸。  再见三利中学翟芳芳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