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23 出师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2
借助注释与已掌握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阅读目标
重点,涉及积累拓展四、五
了解“表”这种文体,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3
把握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难点
难点,涉及积累拓展六
品格素养
了解诸葛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的主张,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知恩图报的品质。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作者简介
预习资料速查
223 年刘备病死于白帝城。
临终前,他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此时蜀汉伐吴惨败,元气大伤。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出兴旺景象,同时与孙吴通好,平息南方叛乱,稳定了蜀汉的政治局势。
于是,227 年,诸葛亮决定抓住时机北上伐魏,临行前考虑到后主不懂得治理政事,遂上书,以期其能稳定国内政局,不被小人所惑,使北伐无后顾之忧,同时也表明了自己以身许国的决心。
背景资料
预习资料速查
文体知识
预习资料速查
表
表是中国古代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表的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表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崩殂( ) 恢弘( ) 驽( )钝
裨( )补 阙( ) 漏 行( )阵
猥( )自枉屈 咨诹( )善道
妄自菲( )薄 以彰其咎( )
夙( )夜 陟( )罚臧( )否( )
cú
文言知识积累
重点字
·
hóng
nú
bì
quē
háng
wěi
zōu
fěi
jiù
sù
zhì
zāng
pǐ
·
·
·
·
·
·
·
·
·
·
·
·
·
文言知识积累
一词多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受任于败军之际( )
1.于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以咨诹善道( )
2.道
·
·
·
·
介词,对
介词,在
名词,路,途
名词,方法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每与臣论此事( )
3.论
·
·
动词,判定
动词,谈论
文言知识积累
然后施行( )
性行淑均( )
必能使行阵和睦( )
4.行
·
·
·
动词,做,执行
名词,品行
名词,行伍,部队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临表涕零( )
5.临
·
·
副词,将要
动词,面对
文言知识积累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以光先帝遗德( )
6.以
·
·
·
介词,把
介词,因为
连词,来
此臣所以……忠陛下之职分也( )
进尽忠言( )
7.忠
·
·
动词,效忠
形容词,忠诚的
1. 先帝不以臣卑鄙
[
]
2. 由是感激
(
)
3.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
文言知识积累
古今异义
·
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古义:感奋激发;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
·
·
·
·
·
4. 诚宜开张圣听
( )
5.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
6. 愚以为宫中之事
( )
文言知识积累
·
古义:扩大;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古义:不同;今义: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古义:我,谦称;今义:愚笨,傻
·
·
·
·
7.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
8.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
文言知识积累
·
古义:偏指“亡”;今义:生存和死亡。
古义:时候;今义:秋季
古义:表示原因;今义:表结果的连词
·
·
·
·
1. 亲贤臣,远小人
( )
2. 攘除奸凶
( )
3. 恢弘志士之气( )
4. 北定中原( )
5. 以光先帝遗德( )
文言知识积累
词类活用
·
形容词作动词,亲近;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恶之徒
形容词作动词,发扬,扩展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
·
·
·
·
·
·
◎倒装句
1. 苟全性命于乱世
( )
2. 咨臣以当世之事
( )
3.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
文言知识积累
文言句式
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为“于乱世苟全性命”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当世之事咨臣”
介词结构后置,应为“故临崩以大事寄臣也”
◎省略句
1.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 )
2. 受任于败军之际
( )
文言知识积累
句前省略主语“陛下”
句前省略主语“臣”
1. 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
2. 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3.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4. 临危受命:在危难之时接受任命。
文言知识积累
成语积累
文章开头部分分析当前形势,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篇文章是诸葛亮在出师前写给刘禅的表,但在文中作者为什么又自述身世?
形势不利
知遇之恩
建言献策
这篇文章表达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
预习思考问题
诸葛亮分析了形势后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
2
导思
1
导思
3
导思
4
关键词:进谏、报恩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课文初读感知
读法指导
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前写给刘禅的表, 言辞恭敬、恳切, 在朗读时要读出感情。例如:“ 先帝创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读时语速稍慢;“ 然侍卫之臣……于陛下也”读时强调“然”字,其后语调从容。
课文初读感知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①—⑤):从当前的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并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⑥⑦):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情感,表明“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⑧):明确指出各方面的责任,表达即将远离的心情。
课文整体感知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本文是诸葛亮在第一次出师北伐前呈给刘禅的表。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以及自己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心。
板书设计
出师表
分析形势
提出建议
追述身世
表明忠贞
总结全文: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论述透辟
句句在理
以身许国
夙夜忧叹
分述职责
创业艰难
请命北伐
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
字字有情
言辞恳切
鞠躬尽瘁
忧心国事(共13张PPT)
第二课时
23 出师表
课文细读品味
1.诸葛亮为什么要从分析当前形势入手?
分析当前形势,指出不利方面:先帝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去世了,天下分成三国,益州疲弊,形势危急。这样说的目的是提醒后主要有危机感,鞭策刘禅发愤图强。虽然形势不容乐观,但也不要悲观,因为还有有利条件:宫廷臣子,尽心尽力;守边将士在浴血奋战。这是激励后主,要有信心,并为下文提建议作铺垫。
课文细读品味
2.第③④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③④两段是诸葛亮对刘禅在治国(内政、军政)方面的具体教导 ,给刘禅的治国之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同时 , 也引出了下文亲贤远佞的论述。这也成为后来刘禅在昏庸的情况下 , 蜀国还能延续多年的原因。
课文细读品味
3.结尾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有什么表达效果
结尾句是表文的结语,表明诸葛亮临行前百感交集,既有无限眷念之情,也隐含着他对国内政局及对后主能否采纳建议的担忧。这本来是“表”这种文体的套语,但在本文中却显得情真意切,诸葛亮的忠诚之心尽显。
1.[重点] 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要写自己二十一年来的情况?
(1)追述自己二十一年来的情况,表露感激之情,说明所进之言纯属忠谏,使后主觉得舒服。(2)以自身不负先帝殊遇舍命驱驰,作为后主不忘先人之业的榜样,进一步启发后主奋发图强。(3)说明创业艰难,激励后主不可半途而废,更不能前功尽弃。(4)写先帝不因为自己“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茅庐,于败军之际、危难之间委以重任,可见先帝任人唯贤,唯才是举,让后主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课文全篇探究
(5)表明自己二十一年如一日,尽心尽力,今后仍一如既往,忠心不改,使后主把讨贼兴复之重任交给自己。
这段叙述既是为了进一步打动后主的心,使其乐于接受前面的进言,又是临别时的表白,实有深衷曲意。由进言转为自述身世,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
课文全篇探究
2.[发散思维] 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心?
观点1:诸葛亮的忠心不仅出于个人的知恩图报和忠君思想,还与忧国忧民、匡扶汉室的责任感紧密相连,不能简单归结为愚忠。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为后人所敬佩。
观点2:诸葛亮的做法不可取,是愚忠。他对刘禅的愚忠使得他最后的下场比较凄惨。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如果他能成为蜀主,说不定能成就更大的事业。
提示:评判人物要联系他所处的历史环境。诸葛亮的忠心既有对国君的忠贞不贰,又有对理想的追求;有历史局限性。
课文全篇探究
1.议论中融入叙事和抒情。
此文是表,内容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之前向刘禅提出修明政治的意见,以议论为主。诸葛亮想让刘禅知道创业之艰难,激励他完成先帝未竟之大业,还讲述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随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许国的经过。诸葛亮对刘氏父子无限忠诚,言辞充满着殷切期望之情。全文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文字从作者肺腑中流出,析理透辟,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2.率直质朴的语言,恳切忠贞的情感。
文章多次提及“先帝”和“陛下”。“报先帝”“ 忠陛下”的思想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的大业。
全文既不借助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典故,每句话既不失臣子身份,也切合长辈口吻。
归纳总结
3.谋篇巧妙,脉络清晰。
本文虽为“出师表”,但很少谈出师,而是用很大的篇幅规劝后主修明政治。
全文的脉络十分清晰:分析形势——规劝进谏——陈情述志——临表惜别。
归纳总结
原文: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
君无争臣,父无争子,兄无争弟,士无争友,无其过者,
未之有也。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
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
——《孔子家语》(有改动)
课文拓展积累
国学经典
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译文:好药虽吃起来苦却有利于治病,忠言虽听起来刺耳却对德行有好处。商汤、周武王因有敢于直言劝谏的臣下而使国家昌盛,夏桀、商纣因有盲目恭顺的臣下而使国家灭亡。君主没有直言敢谏的忠臣,父亲没有直言敢谏的儿子,哥哥没有直言敢劝的弟弟,士人没有直言敢劝的朋友,而能够不犯错误,是从来没有的。所以说:“君主有过失时,臣下能够补救;父亲有过失时,儿子能够补救;哥哥有过失时,弟弟能够补救;自己有了过失时,朋友能够补救。”
课文拓展积累
帝王之死
生老病死本是自然规律,古人对死有许多避讳,尤其是帝王之死有很多别称。
帝王之“死”称为驾崩、崩殂等。
驾,原指车辆,或专指帝王的车乘。有古籍中记载:“天子出,有大驾,有法驾,有小驾。”渐渐地,“驾”也可用来指帝王。
“崩”的本义是山倒塌。在古代,人们往往把帝王的死看得很重,一般将帝王之死称为“崩”。
传统文化
课文拓展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