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24 十五从军征
学习目标
1
2
了解诗词曲不同体裁的特点,背诵、默写课文。
阅读目标
重点,涉及积累拓展五
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品味语言、意境、表现手法等),培养感悟诗词曲意蕴的能力。
3
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难点
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一、二、三
品格素养
感受诗歌的魅力,增强文化底蕴、提高文学素养。
《十五从军征》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中华书局1979 年版)。题目是后人加的。《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泪下。
背景资料
预习资料速查
预习资料速查
知识链接
唐代的边塞诗派
唐初,边塞战事不断,文人除应举入仕外,多从军入幕,谋取功名。
虞世南、陈子昂等都曾写过一些边塞诗,虽然边塞诗在他们的作品中并不占主要地位,也未形成风格流派,但这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为唐代边塞诗派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预习资料速查
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人大多有较长的戎幕经历,擅长用七言歌行和绝句表现边塞生活和战争,风格雄浑豪放,称为“边塞诗派”。
作品内容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将士的艰苦生活;边疆将士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边疆将士的思乡之情。
冢( ) 狗窦( ) 雉( )
饴( ) 舂( )谷 羹( )
zhǒng
文言知识积累
重点字
·
dòu
zhì
yí
chōng
gēng
·
·
·
·
·
中庭生旅谷
(
)
文言知识积累
古今异义
·
古义:植物未经播种而生;
今义:在外地做客、旅行
不知饴阿谁( )
文言知识积累
通假字
·
“饴”同“贻”,送给
出门东向看( )
文言知识积累
词类活用
·
名词作状语,向东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技巧?根据其内容,试着答出一个或几个方面均可。
感情怀
学技法
析现实
预习思考问题
《十五从军征》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
导思
1
导思
3
关键词:家国情怀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课文初读感知
读法指导
五首作品所表达的感情,在共通的基础上又各有特点,要读出每首诗歌独特的感情基调和意蕴。
《十五从军征》要读出失望、哀伤的感情。
课文整体感知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十五从军征》描绘了一个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板书设计
从军之久: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十五从军征
回乡所见
回家所做: 舂谷做饭 采葵做羹
回家心情: 泪沾“我”衣
远望:松柏冢累累
近看
兔入狗窦
雉飞梁上
中庭生谷
井上生葵
带来深重灾难
兵役给人民
课文细读品味
1.怎么理解诗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十五”“八十” 相对照,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老兵“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突出兵役的繁重。一个“始”字,也表明盼家之心已久。
课文细读品味
2. “家中有阿谁?”主人公为什么这样追问呢?
一句“家中有阿谁”的追问,推出了作品的聚光点——家。六十五年了,岂敢奢望家人安然无恙、亲人健在?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所以他只问,家中还有谁侥幸苟活人世呢?
课文细读品味
3.老兵回家时看到了什么景象,这一景象揭示了什么?
野兔乱窜出入狗洞,野鸡乱扑飞上房梁,野生谷子长满庭院,野生葵菜布满井沿,满眼凄楚荒凉的景象,揭示了封建社会残酷的战祸和人民被统治者奴役的痛苦。
运用白描,即景抒情。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家
最初,我们的祖先是在树上“构木为巢”的,后来他们转移到地上盖起了木屋,并开始驯养野兽为家畜,猪就是人们饲养的家畜之一。古代王公贵族死后,一般建起“庙”以便经常祭祀;平民百姓是没有“庙”的,往往在
屋廊下摆豕(猪)祭拜,这就是“家”。
后引申为“住所”等义。
传统文化
课文拓展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