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一生活中常见的盐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证明生石灰样品中含有石灰石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
A.溶于水,看是否有不溶物
B.高温煅烧,看是否有CO2放出
C.滴加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冒出
D.放在研钵中研磨,看是否有块状固体
2.以科学原理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铵盐能与碱反应产生氨气,所以碳酸氢铵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氨气
B.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所以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C.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3.检验某物质中含有CO32﹣的常用方法是( )
A.加入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B.加入澄清石灰水,看是否有白色沉淀
C.加入紫色石蕊试液,看是否变红
D.加入水,看是否溶解
4.检验碳酸盐的正确方法是( )
A.滴加盐酸,产生使木条火焰熄灭的气体
B.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加热,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滴加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5.化肥中的氮肥很多是铵盐.将硫酸铵和氢氧化钙混合后放入试管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这是检验铵盐的方法.上述实验现象说明( )
A.氨气呈碱性
B.氨气比空气轻
C.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就是氨气
D.铵盐能和碱反应放出氨气
6.服用可溶性的钡盐可使人中毒.医疗水用X射线检查胃肠疾病时,可作为“钡餐”让病人服用的是( )
A.BaCl2 B.Ba(OH)2 C.BaCO3 D.BaSO4
7.用粗盐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现有下列操作:①溶解;②称取氯化钠;③过滤;④量取水;⑤计算;⑥蒸发结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⑤②④① C.①③⑤②④① D.①③⑥⑤②④①
8.“一带一路”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染坊常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盐来处理丝绸,这种盐是( )
A.熟石灰 B.碳酸钾 C.生石灰 D.烧碱
9.下列事实与解释相符合的是( )
A.干冰可做制冷剂﹣﹣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
B.盐酸可以除去铁锈﹣﹣盐酸可与铁发生反应
C.纯碱的水溶液能使酚酞变红﹣﹣纯碱是碱
D.FeCl3溶液能溶解铜﹣﹣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
10.下面是制取MgSO4的四种方法不可行的是( )
A.Mg+H2SO4═MgSO4+H2↑
B.MgO+H2SO4═MgSO4+H2O
C.MgCO3+H2SO4═MgSO4+H2O+CO2↑
D.Mg(OH)2+CuSO4═Cu(OH)2↓+MgSO4
11.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人们找到物质变化的证据。化学实验常常伴随着产生气泡、产生沉淀、溶液颜色变化等现象。以下几组实验能通过实验现象鉴别试管中的四种物质的是( )
A.
B.
C.
D.
12.鉴别盐类中是否含有CO32﹣,应用的试剂是( )
A.盐酸与石灰水 B.BaCl2溶液与稀HNO3
C.AgNO3溶液与稀HNO3 D.石灰水
13.实验室制H2和CO2(用大理石)都可以使用的酸是( )
A.浓硫酸 B.稀硝酸 C.稀硫酸 D.稀盐酸
14.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下列关于粗盐提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步骤可以概括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每个步骤中都用到了玻璃棒,但作用不同
C.海水晒盐后得到的苦卤可以用于制镁
D.蒸发时需将滤液全部蒸干再停止加热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5.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化合物,把盐酸加入草木灰中,有一种无色气体生成此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16.小明为了验证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 .
(2)小明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完整,还需验证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属于钙盐,
方法是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加入 (填字母).
A、Na2CO3溶液 B、AgNO3溶液
C、NaCl溶液 D、Ca(OH)2溶液
(3)写出玻璃片上石灰水所发生的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
17.现有Na、O、C、H四种元素中,请选用其中一种或几种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各写一个:
(1)最理想的燃料 ;
(2)厨房清洁剂中含有的一种碱 ;
(3)汽水中含有的不稳定的酸 .
18.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有着广泛的用途。
(1)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均可得到含有较多杂质的氯化钠晶体﹣﹣粗盐,经过 、 和 三步操作得到初步提纯。
(2)钠与氯气反应时,每个钠原子失去 个电子形成钠离子(Na+),每个氯原子得到 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Na+与Cl﹣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成氯化钠。
(3)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Cl2+2NaOH═NaCl+NaClO+H2O),工业上常用氯气和石灰水反应制漂白粉,其反应原理与上述反应相同。请写出制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5g粗盐(含难溶性杂质约20%)提纯实验,并计算产率。如图是他们实验的部分操作示意图(在实验条件下NaCl的溶解度为36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仪器名称 。
(2)图中所示操作中错误的有 处,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上述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4)操作④中,当观察到 时,停止加热。
(5)某同学所得产率与其他同学比较明显偏低,下列情况不会导致产率明显偏低的是 (填序号)。
A.溶解时将5.0g粗盐一次全部倒入水中,立即过滤
B.操作②中,用10mL的水溶解
C.提纯后的精盐尚未完全干燥就称其质量
D.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
四.解答题(共1小题)
20.某粗盐中可能混有Na2SO4、CaCl2、MgCl2.某同学取这种粗盐溶于水,分装于三支试管中进行实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第一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2)向第二支试管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所得沉淀物质可能有(填化学式) .
(3)向第三支试管中滴加过量的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课题一生活中常见的盐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证明生石灰样品中含有石灰石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
A.溶于水,看是否有不溶物
B.高温煅烧,看是否有CO2放出
C.滴加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冒出
D.放在研钵中研磨,看是否有块状固体
【分析】证明生石灰中是不是含有碳酸钙,实际上就是检验碳酸根离子,检验碳酸根离子常用的物质是稀盐酸,故可以据此答题。
【解答】解:
A、氧化钙可以和水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氢氧化钙,所以加水溶解难以判断是不是含有碳酸钙,即使加入大量的水能够判断出但是操作也很复杂,故A错;
B、高温煅烧能够使碳酸钙分解但现象不明显,并且反应需要达高温,故B错;
C、氧化钙、碳酸钙都可以与盐酸反应,但反应时的现象明显不同,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而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同时放出气体二氧化碳,所以若生石灰中含有碳酸钙,则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时,会产生气泡,故C对;
D、生石灰本身也是白色固体,所以难以从状态上,对是否含有碳酸钙作出推断,故D错;
故选:C。
【点评】检验或区别某物质时要根据这些物质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鉴别,所选的物质在反应时现象明显且在操作上简便易行。
2.以科学原理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铵盐能与碱反应产生氨气,所以碳酸氢铵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氨气
B.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所以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C.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分析】A、根据铵盐和碱的概念进行分析;
B、可以举出反例:铵盐中没有金属离子;
C、有些含碳化合物在组成和性质上与无机物相似,化学上常把这些物质看作是无机物;
D、运用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分析.
【解答】解:A、碳酸氢铵属于铵盐,氢氧化钠属于碱类,则碳酸氢铵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氨气,故本选项正确;
B、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但是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例如:铵根离子虽然不是金属离子,但带正电荷,相等于金属离子,把这类盐叫做铵盐,故本选项错误;
C、有些含碳化合物在组成和性质上与无机物相似,化学上常把这些物质看作是无机物,如CaCO3 CO2等;故本选项错误;
D、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但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但是它属于盐类,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举出与判断相反的事例以说明判断是错误的,这是分析所做判断正误的一种较为简便可行的方法.
3.检验某物质中含有CO32﹣的常用方法是( )
A.加入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B.加入澄清石灰水,看是否有白色沉淀
C.加入紫色石蕊试液,看是否变红
D.加入水,看是否溶解
【分析】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常选用盐酸和澄清石灰水,看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解答】解:检验CO32﹣离子的方法是:往待测样品中滴入适量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看是否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所用到的试剂是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故选:A。
【点评】CO32﹣离子的检验方法常在试题中出现,由此可知碳酸盐可以和稀盐酸发生反应。此知识点相应的热门考点有:鉴定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是否变质。
4.检验碳酸盐的正确方法是( )
A.滴加盐酸,产生使木条火焰熄灭的气体
B.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加热,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滴加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分析】检验碳酸盐常用的方法是滴加盐酸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产生.
【解答】解:检验碳酸盐常用的方法是滴加盐酸检验是否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A、因为使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不正确;
B、滴加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的出碳酸盐外还有硫酸盐,故不正确;
C、加热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不一定只有碳酸盐。
故选:D。
【点评】检验碳酸盐常用的方法是滴加盐酸,如果产生气体,再检验是否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5.化肥中的氮肥很多是铵盐.将硫酸铵和氢氧化钙混合后放入试管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这是检验铵盐的方法.上述实验现象说明( )
A.氨气呈碱性
B.氨气比空气轻
C.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就是氨气
D.铵盐能和碱反应放出氨气
【分析】根据铵盐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题意,将硫酸铵和氢氧化钙混合后放入试管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这是检验铵盐的方法,产生的气体是氨气,该实验说明铵盐能和碱反应放出氨气。
A、该实验说明铵盐能和碱反应放出氨气,而不是氨气呈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实验说明铵盐能和碱反应放出氨气,而不是氨气比空气轻,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实验说明铵盐能和碱反应放出氨气,而不是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就是氨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实验说明铵盐能和碱反应放出氨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铵盐的检验方法、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遇碱性气体变蓝色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服用可溶性的钡盐可使人中毒.医疗水用X射线检查胃肠疾病时,可作为“钡餐”让病人服用的是( )
A.BaCl2 B.Ba(OH)2 C.BaCO3 D.BaSO4
【分析】可溶性的钡盐可使人中毒是因为能电离出钡离子,钡离子属于重金属离子,因此,可作为“钡餐”的物质要不能电离出钡离子才可让病人服用,另外要考虑到胃液中有盐酸,不溶性钡盐也不能和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钡盐.
【解答】解:A、氯化钡能溶于水,可电离出钡离子,服用后能使人中毒,故A错误;
B、氢氧化钡也能溶于水,服用后和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也是可溶的,故B错误;
C、碳酸钡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钡,不能服用,故C错误;
D、硫酸钡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不能电离出钡离子,可作为“钡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溶解性和复分解反应;重金属离子能使人中毒,如果误服可溶性钡盐,可服用硫酸镁把钡离子转化为硫酸钡沉淀而解毒.
7.用粗盐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现有下列操作:①溶解;②称取氯化钠;③过滤;④量取水;⑤计算;⑥蒸发结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⑤②④① C.①③⑤②④① D.①③⑥⑤②④①
【分析】根据粗盐提纯是将粗盐中含有的泥沙等不溶物除去,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用粗盐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首先应进行提纯,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正确的顺序是①③⑥。
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故操作顺序为⑤②④①。
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③⑥⑤②④①。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实验原理与步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步骤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一带一路”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染坊常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盐来处理丝绸,这种盐是( )
A.熟石灰 B.碳酸钾 C.生石灰 D.烧碱
【分析】根据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熟石灰是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选项错误。
B、碳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正确。
C、生石灰是由钙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酸、碱、盐、氧化物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下列事实与解释相符合的是( )
A.干冰可做制冷剂﹣﹣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
B.盐酸可以除去铁锈﹣﹣盐酸可与铁发生反应
C.纯碱的水溶液能使酚酞变红﹣﹣纯碱是碱
D.FeCl3溶液能溶解铜﹣﹣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
【分析】A、根据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干冰可做制冷剂,是因为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故选项说法正确。
B、盐酸可以除去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是因为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纯碱的水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说明纯碱的水溶液显碱性,但纯碱不是碱,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D、FeCl3溶液能溶解铜,是因为铜能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铜溶液和氯化亚铁溶液,而不是因为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与特征、金属的化学性质、干冰升华吸热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下面是制取MgSO4的四种方法不可行的是( )
A.Mg+H2SO4═MgSO4+H2↑
B.MgO+H2SO4═MgSO4+H2O
C.MgCO3+H2SO4═MgSO4+H2O+CO2↑
D.Mg(OH)2+CuSO4═Cu(OH)2↓+MgSO4
【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可用于制取硫酸镁,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可用于制取硫酸镁,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碳酸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水和二氧化碳,可用于制取硫酸镁,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镁难溶于水,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不能用于制取硫酸镁,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人们找到物质变化的证据。化学实验常常伴随着产生气泡、产生沉淀、溶液颜色变化等现象。以下几组实验能通过实验现象鉴别试管中的四种物质的是( )
A.
B.
C.
D.
【分析】A、根据锌分别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现象考虑;
B、根据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产物,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产物回答本题;
C、根据酸碱遇指示剂的变色反应及物质的鉴别方法分析;
D、根据氧化镁和氧化铝分别与盐酸反应的产物考虑。
【解答】解:A、稀盐酸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均有气泡产生,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错误;
B、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错误;
C、酚酞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将酚酞滴入氢氧化钠和氯化钠中,分别呈红色和无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正确;
D、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没有现象,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没有现象,不能鉴别,故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反应现象的描述方法。
12.鉴别盐类中是否含有CO32﹣,应用的试剂是( )
A.盐酸与石灰水 B.BaCl2溶液与稀HNO3
C.AgNO3溶液与稀HNO3 D.石灰水
【分析】根据碳酸根能与酸反应的性质分析,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常选用盐酸和澄清石灰水,看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解答】解:检验CO32﹣离子的方法是:往待测样品中滴入适量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看是否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所用到的试剂是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故选:A。
【点评】CO32﹣离子的检验方法常在试题中出现,由此可知碳酸盐可以和稀盐酸发生反应.此知识点相应的热门考点有:鉴定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是否变质.
13.实验室制H2和CO2(用大理石)都可以使用的酸是( )
A.浓硫酸 B.稀硝酸 C.稀硫酸 D.稀盐酸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实验室制取氢气使用的是金属与酸反应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使用的是碳酸盐遇酸反应的方法.
【解答】解:A、浓硫酸与金属反应不能生产氢气,故A错误;
B、稀硝酸与金属反应不能生产氢气,故B错误;
C、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产的硫酸钙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不能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故C错误;
D、稀盐酸能用于制取氢气和二氧化碳,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氢气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药品选择,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14.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下列关于粗盐提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步骤可以概括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每个步骤中都用到了玻璃棒,但作用不同
C.海水晒盐后得到的苦卤可以用于制镁
D.蒸发时需将滤液全部蒸干再停止加热
【分析】A、根据粗盐提纯是将粗盐中含有的泥沙等不溶物除去,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粗盐提纯是将粗盐中含有的泥沙等不溶物除去的实验步骤,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海水晒盐后得到的苦卤含有氯化镁,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蒸发操作中停止加热的时机,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故选项说法正确。
B、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每个步骤中都用到了玻璃棒,作用分别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引流;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作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海水晒盐后得到的苦卤,可以用于制镁,故选项说法正确。
D、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所需的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5.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化合物,把盐酸加入草木灰中,有一种无色气体生成此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 K2CO3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K2CO3+2HCl=2KCl+CO2↑+H2O .
【分析】与盐酸反应产生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我们可以推测,草木灰中一定含有碳酸根,这样我们就可以确定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了.
【解答】解:由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与盐酸反应能产生一种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那么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又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的化合物,所以我们可以断定草木杰的主要成分是K2CO3.
故答案为:K2CO3;K2CO3+2HCl=2KCl+CO2↑+H2O
【点评】在鉴定物质时,一定要鉴定物质中所含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16.小明为了验证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 鸡蛋壳表面产生大量的气泡,玻璃片表面出现浑浊 .
(2)小明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完整,还需验证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属于钙盐,
方法是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加入 A (填字母).
A、Na2CO3溶液 B、AgNO3溶液
C、NaCl溶液 D、Ca(OH)2溶液
(3)写出玻璃片上石灰水所发生的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
【分析】化学反应中常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生产气体、产生沉淀等实验现象.钙离子能和碳酸根离子结合成白色沉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实验现象是:鸡蛋壳表面产生大量的气泡,玻璃片表面出现浑浊.
(2)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反应生产白色沉淀.故填:A
(3)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验证物质的成分及其书写化学方程式等方面的问题.
17.现有Na、O、C、H四种元素中,请选用其中一种或几种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各写一个:
(1)最理想的燃料 H2 ;
(2)厨房清洁剂中含有的一种碱 NaOH ;
(3)汽水中含有的不稳定的酸 H2CO3 .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最理想的燃料是氢气,厨房中清洁剂中含有的碱是氢氧化钠,汽水中的不稳定性酸是碳酸.
【解答】解:(1)最理想的燃料是氢气,故填:H2;
(2)厨房中清洁剂中含有的碱是氢氧化钠,故填:NaOH;
(3)汽水中含有的不稳定性酸是碳酸,故填:H2CO3.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要注意化学式的书写.
18.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有着广泛的用途。
(1)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均可得到含有较多杂质的氯化钠晶体﹣﹣粗盐,经过 溶解 、 过滤 和 蒸发 三步操作得到初步提纯。
(2)钠与氯气反应时,每个钠原子失去 1 个电子形成钠离子(Na+),每个氯原子得到 1 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Na+与Cl﹣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成氯化钠。
(3)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Cl2+2NaOH═NaCl+NaClO+H2O),工业上常用氯气和石灰水反应制漂白粉,其反应原理与上述反应相同。请写出制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
【分析】(1)粗盐提纯是将粗盐中含有的泥沙等不溶物除去,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题意,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Cl2+2NaOH═NaCl+NaClO+H2O),工业上常用氯气和石灰水反应制漂白粉,其反应原理与上述反应相同,则氯气和石灰水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解:(1)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①③。
(2)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Na+);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每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
Na+与Cl﹣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成氯化钠。
(3)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Cl2+2NaOH═NaCl+NaClO+H2O),工业上常用氯气和石灰水反应制漂白粉,其反应原理与上述反应相同,则氯气和石灰水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故答案为:(1)溶解;过滤;蒸发;(2)1;1;(3)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原子与离子的相互转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5g粗盐(含难溶性杂质约20%)提纯实验,并计算产率。如图是他们实验的部分操作示意图(在实验条件下NaCl的溶解度为36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仪器名称 量筒 。
(2)图中所示操作中错误的有 1 处,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
(3)上述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 ①⑤②③⑥④ (填序号)、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4)操作④中,当观察到 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析出 时,停止加热。
(5)某同学所得产率与其他同学比较明显偏低,下列情况不会导致产率明显偏低的是 C (填序号)。
A.溶解时将5.0g粗盐一次全部倒入水中,立即过滤
B.操作②中,用10mL的水溶解
C.提纯后的精盐尚未完全干燥就称其质量
D.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和题中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过滤操作需要用玻璃棒引流,以及粗盐提纯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
(3)根据粗盐提纯的顺序是:称量、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进行分析;
(4)根据在蒸发操作中,当观察到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进行分析;
(5)根据具体做法导致的后果与所得产率的关系进行分析。
【解答】解:(1)a是量筒;
(2)图中所示操作中错误的有⑥1处,要用玻璃棒引流,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飞溅;
(3)粗盐提纯的顺序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所以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①⑤②③⑥④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4)在蒸发操作中,当观察到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5)A、溶解时将5.0g粗盐一次全部倒入水中,立即过滤,食盐不能全部溶解,精盐质量偏小,产率偏低,故错误;
B、步操②中,用10mL的水溶解,食盐不能全部溶解,精盐质量偏小,产率偏低,故错误;
C、提纯后的精盐尚未完全干燥就称其质量,精盐质量偏大,故正确;
D、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精盐质量偏小,产率偏低,故错误;
故答案为:(1)量筒
(2)1 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3)①⑤②③⑥④
(4)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析出
(5)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粗盐提纯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加强记忆即可解答。
四.解答题(共1小题)
20.某粗盐中可能混有Na2SO4、CaCl2、MgCl2.某同学取这种粗盐溶于水,分装于三支试管中进行实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第一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粗盐中有Na2SO4 .
(2)向第二支试管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所得沉淀物质可能有(填化学式) Mg(OH)2 .
(3)向第三支试管中滴加过量的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CaCl2=CaCO3↓+2NaCl和Na2CO3+MgCl2=MgCO3↓+2NaCl .
【分析】(1)根据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Na2SO4回答;
(2)根据NaOH溶液与MgCl2反应产生白的沉淀解答;
(3)根据过量的Na2CO3溶液能和CaCl2、MgCl2反应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向第一支试管中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Na2SO4;
(2)向第二支试管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氢氧化镁,化学式为Mg(OH)2;
(3)向第三支试管中滴加过量的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因为Na2CO3与CaCl2、MgCl2反应产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Cl2=CaCO3↓+2NaCl;Na2CO3+MgCl2=MgCO3↓+2NaCl;
故答案为:
(1)粗盐中有Na2SO4
(2)Mg(OH)2;
(3)Na2CO3+CaCl2=CaCO3↓+2NaCl;Na2CO3+MgCl2=MgCO3↓+2NaCl;
【点评】通过熟记物质间的典型反应是解题关键.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2/1/29 21:10:55;用户:15877047552;邮箱:15877047552;学号:38945411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