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梦圆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飞天梦圆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22 22:3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飞 天 梦 圆
【设计理念】
   《飞天梦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中记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不懈的追求,重点记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州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课文赞扬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的要求高于内容的要求。本教学设计正是本着这一点,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学习方式,遵循略读课文的教学原则,重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鼓励、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运用掌握的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读课文,掌握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圆梦的经过,从中体会中国航天人的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读课文,感悟品味作者是如何用语言表达中国人圆遨游太空之梦的决心、艰辛及喜悦之情的。
【教学重点】
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教学难点】
体会把梦想变现实这一过程所体现的中国航天工作者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搜集我国航天工程的有关信息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老师用一分钟给你们讲三个神话故事,听完后你们回答老师两个简单的问题,可以吗?
第一个故事《女娲补天》,在上古时代,天突然破了一个大洞,于是女娲炼好五彩石飞上天去把天给补好了。(同时用课件出示图片)
第二个故事《嫦娥奔月》,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嫦娥因为想长生不老,所以在她偷吃灵药后就向美丽的月亮飞去。(同时用课件出示图片)

第三个故事是深受大家喜爱的《西游记》,故事中的孙悟空常常在不能顺利降妖的时候,他都腾云驾雾地飞上天宫去请各路神仙帮忙。(同时用课件出示图片)
老师的神话故事讲完了,请同学们回答老师的问题:刚才神话故事中的人物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
(会飞,能腾云驾雾)
这些神奇的人物有着我们人类所没有的法力,他们腾云驾雾,自由行走于天地之间,但他们都是我国古代人民丰富想像力的杰作。是什么样的梦想激发着古人塑造出这般神奇的人物呢?
(是飞天的梦想)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一个不完整的课题“飞天梦”,然后发问:“通过预习,你们知道‘飞天梦’指的是什么?”
(是飞离地球,遨游太空。)
3、依据学生回答板书:飞离地球,遨游太空。
4、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看看文中围绕“飞天梦”写了哪些内容?炎黄子孙的这个飞天梦实现了吗?(师相机把课题补充完整,并在课题后加上问号,即“飞天梦圆?”)
『设计意图』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用故事的形式从文章的题眼切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
二、自读课文,理清文脉
1、学生自由读书,边读边思考:文中围绕飞天梦写了哪些内容?炎黄子孙的这个飞天梦实现了吗?
(课文写的内容有:一、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想,概括为“做梦”。二、古人为实现飞天梦所作的失败尝试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概括为“圆梦”。三、“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概括为“梦圆”。四、炎黄子孙还有更绚烂的梦需要实现,概括为“再梦”。)
2、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要点:做梦—圆梦—梦圆—再梦:遨游更深更远的宇宙)
3、追问:同学们,学到这儿,你们说说炎黄子孙的飞天梦实现了吗?(炎黄子孙的梦想实现了)
4、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课题后的问号擦去,并引导生理解“圆”就是实现的意思。
『设计意图』因为六年级的学生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释词和概括能力,所以把认识生字、理解字词、初步感知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放在预习阶段完成,这里采用抓住课题,直奔中心、统领全文的教法,这样不仅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也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细读课文,品味重点
1、引导学生继续探究:“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炎黄子孙瑰丽绚烂的飞天梦想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
2、读文思考,小组讨论。
3、全班反馈、交流讨论结果,在必要时教师相机启发、引导。
(古人尝试坐风筝与乘火箭上天,遭遇失败后顽强继续;新中国成立后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环节着力落实这一点。
四、品读课文,激发情感
1、导读过渡:飞离地球,遨游太空,这是一个多么瑰丽绚烂的梦,千百年来,它一直萦绕在炎黄子孙的脑海中,千百年来,炎黄子孙也不懈为之而奋斗,梦想终于得以实现。每每读来我都会为之而感动,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被感动了,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令自己感动的内容,然后和同桌交流交流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主读文体会,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感受。
3、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教师抓住关键词句,引导深入品析。
 (1)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没有消磨掉炎黄子孙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决心和意志。他们从失败中爬起来,顽强地继续着圆梦的行动。
(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一方面承接上文,说明中华民族追求遨游太空的梦想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了很多失败与挫折;另一方面引出下文,说明中华民族没有因此而放弃梦想,仍然坚定执著地努力着。)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炎黄子孙飞天的渴望、艰辛与执著。
  (2)从科研院所到试验基地,从北国寒冬到南国炎夏,从大漠风沙到浩海惊涛,到处留下了他们辛劳的足迹,洒下了他们不懈奋斗的汗水。
  (认识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航天工作者为实现载人航天的梦想,不辞劳苦,南征北战,历经风沙雨雪、严寒酷暑,不懈奋斗着。)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航天工作者的辛苦,读出自己的崇敬之情。
  (3)有的人为了及时、方便地工作,将铺盖搬到了实验室,搬到了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即便在病床上,他们依然在翻阅着研究报告,寻找着需要的数据;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乃至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他们为了千年飞天梦圆,努力着,拼搏着……
师引导:抓住“积劳成疾”与“猝然长逝”,展开想象,说说航天工作者为实现飞天梦想,除了文中介绍的三种情况,还可能付出怎样的努力?
(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争分夺秒、抛家弃子……)
  (文中再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明了航天工作人员为实现载人航天的梦想所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充分表现了炎黄子孙为圆飞天梦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发自内心的感动。
(4)苍茫的内蒙古草原敞开胸怀,深情地拥抱朝阳中缓缓降落的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用课件出示图片)
(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出了“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祖国大地时,炎黄子孙无比激动、无比幸福的心情。它同时充分表明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这句话写出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伟大意义,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者的伟大精神。)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飞天梦圆时无比激动和幸福的心情。
4、师小结:千百年来,炎黄子孙在圆梦的过程中付出了艰辛,经历过惨痛的失败,所幸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他们勇于实践、执著追求、默默奉献的精神都会令我们感动。(板书:勇于实践、执著追求、默默奉献)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补充与延伸,是学生通过阅读实践,运用阅读方法逐渐将“知”转向“行”的载体。因此教学时,教师要舍得放手,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进行自读自悟。
五、总结课堂,回读升华
1、总结: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数十年的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那一刻成为了现实。飞天梦圆,这是中国人的骄傲,是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但还有更绚烂的梦要实现,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一起为梦想而加油,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2、课堂练习: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这是一个( )的梦,这是一个充满( )和( )的梦,这个梦就是:( ),( )。
2、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没有消磨掉炎黄子孙( ),他们从失败中爬起来,( )。
3、( ),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个( )的国家。它同时充分表明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 ),几代人的( ),以及数十年( )、( )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 )。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再次整体回顾课文,希望达到理解的深化,思想的升华。
六、拓展延伸,加深感悟
1、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我国航天工程的有关信息。(后附有关中国航天工程资料)
2、小练笔:同学们学习了课文,又看到了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迅速、成绩辉煌,此时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吧,请你们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设计意图』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七届青年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总结时指出:“应当在读好课文的前提下,让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一点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对中国航天工作者更加崇敬,也让学生对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感到更加的自豪与骄傲,并且及时通过小练笔让学生释放这种情感。
七、作业布置,读写结合
1、把文中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多读几遍。
2、继续完成小练笔。
【板书设计】
飞天梦圆
做梦:飞离地球 遨游太空

古人尝试坐风筝与乘火箭上天
圆梦 (遭遇失败后顽强继续) 勇于实践
执著追求
↓ 新中国成立后航天事业蓬勃发展 默默奉献
梦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再梦:遨游更深更远的宇宙
参评教案
《飞天梦圆》教学设计
学校:始兴县罗坝中心小学
科目:小 学 语 文
年级:六年级下册
教师:莫 晓 芳
时间:二0一二年三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