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机械运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1 机械运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1-30 13:3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机械运动
一、选择题
1.山山家窗外有条公路。他看到窗外的情景由图甲变为图乙,于是判断轿车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可能(  )
A.房子的窗户 B.路边的灯杆 C.行驶的卡车 D.轿车的司机
2.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5200米/秒、1500米/秒、340米/秒,人耳能分辨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0.1秒。有一段长18米的铁管装满水。将你的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请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能听到的敲击声的次数是(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3.坐在行驶着的列车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
A.路边的树木 B.走动的列车员
C.停在车站上的另一辆车 D.火车车箱
4.声速测量仪器可测量声波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速度,使用时,将A、B两个声波采集器和发射器放在同一条直线上,当声波发射器发出声波时,通过调节图中S的距离,声波到达两个采集器的时间就会不同,声速测量仪器上的显示屏则能显示出声波到达两个采集器的时间差,显示屏上显示的时间单位为ms,(1ms=10﹣3s)。下图是声速测量仪器某次在教室里测量声速时的情景,其中s=34cm,液晶显示器上显示的时间差为1ms,下列对此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
A.这次测量声波先被A采集器接收到
B.保持上图距离不变,测量声速时教室的温度为15℃,则A、B间的距离为102cm
C.若声速增大,则液晶显示器上显示的时间差会变小
D.若声波发射器逐渐靠近A,则液晶显示器上显示的时间差逐渐变小
5.两辆列车如图所示,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复兴号静止,和谐号向东行驶
B.和谐号静止,复兴号向西行驶
C.两车都向西行驶,复兴号行驶得较快
D.两车都向东行驶,和谐号行驶得较慢
6.公路边有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冒着烟,插有旗帜的a、b两车在农舍旁的马路上,观察图中情况,判断以下关于a、b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a、b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a车可能运动,b车向右运动
D.a车可能静止,b车向左运动
7.宁波市机场高架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小明驾驶一辆汽车在高架桥上由南向北行驶,则(  )
A.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 B.以高架桥参照物,该汽车是静止的
C.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南运动 D.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运动的
8.现在你安静地坐考场里答题,如果说你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来回走动的监考员 B.从窗外飞过的小鸟
C.从窗外走过的巡视员 D.黑板前的讲台桌
9.甲、乙两人同时沿同一直线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中甲的s-t图像如图所示,乙的速度为1米/秒。若运动3秒时两人相距1米,则甲、乙两人出发点之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
A.6.8米 B.4.8米 C.2.8米 D.0.8米
10.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而人耳能分清先后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0.1秒,据此,要听到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  )
A.大于34米 B.小于34米
C.大于17米 D.小于17米
11.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像如下图所示,图中和的面积分别为和,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两车不会相遇 B.若,两车相遇2次
C.若,两车相遇1次 D.若,两车相遇1次
12.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记时员,他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记时,测得李明同学的百米时间为,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则李明百米跑的真实成绩应该是(  )
A. B. C. D.无法确定
13.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秒时间内,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大
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同
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14.2020年12月17日凌晨2点,经过23天的太空之旅后,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2kg月壤样品成功在内蒙古着陆。当嫦娥五号从空中下降时,说嫦娥五号是静止的,所选参照物是(  )
A.月壤样品 B.月球 C.嫦娥五号 D.太阳
15.甲、乙、丙三辆车行驶在东西方向的平直公路上,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在匀速向东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匀速向西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和路边的树都以同样的速度匀速向东运动(各车上的人均以自己所在的车为参照物),则各车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向东运动 B.乙车向东运动 C.丙车向西运动 D.乙车向西运动
16.在一个水深10m的湖面的正上方,有一名跳伞运动员从高50m的空中以4m/s的速度下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下降到10m的高度时,才能成像
B.运动员在水中的像以8m/s的速度向他本人靠拢
C.运动员在下降的过程中,他的像越来越大
D.这时成像的反射面是平坦的湖底
17.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6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
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5.4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
18.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
B.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
C.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
D.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
19.一篇科普文章中写道,即使大阳突然消失,人类也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因为尽管阳光信使一路狂奔,当他来到我们面前时已经过去8.333333分钟!据此估算大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  )
A.1.5亿千米 B.150亿千米 C. D.
20.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
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平均速度为
D.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
二、填空题
21.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当t=5秒时两车相距________米;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在向_______(选填“东”或“西”)运动。
22.如图所示是跳伞运动员从高空跳下打开降落伞后的情景。地面上的人看到跳伞员不断地向下降落,他们是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下落过程中有的路程匀速直线下落,用时,该过程中下落的速度为___________。
2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同的,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介质 声速v(m·s-1) 介质 声速v(m·s-1)
空气(0℃) 331 蒸馏水(25℃) 1497
空气(15℃) 340 铝(25℃) 5000
空气(25℃) 346 铁(25℃) 5200
煤油(25℃) 1324 铜(25℃) 3750
(1)指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能有的规律: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某测量员在空气温度是15℃的环境中利用回声测距离: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秒钟第一次听到回声,又过0.50秒钟再次听到回声,回声测距是利用了声波的______,已知声速为340米/秒,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______米。
24.如图所示为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0~2s内,物体做___________运动,第3s时,物体处于___________状态,0~4s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_m。
(2)如图乙所示,物体在___________s内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4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_m。
25.如表是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
空气(0℃) 331 冰 3230
空气(15℃) 340 铜 3750
煤油(25℃) 1324 铝 5000
水(常温) 1500 铁 5200
(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______;______。
(2)常温下,在水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水底垂直发生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请问水深为多少______?
26.一条小船相对于水以3米/秒的速度沿河逆流而上,水流速为1米/秒。当小船在一座桥下经过时,船上的一只木箱被碰落水中,假设木箱落水后立即顺水漂向下游方向,过了1分钟才被船上的人发现。发现后立即调转船头,仍以相对于水3米/秒的速度去追木箱。则从调头开始到追上木箱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____分钟。
27.2015年1月,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一个陨石凹坑,形状如圆形平底锅,如图所示。小科在圆心A点大喊一声,经过8.5s听到回声(声速约为340m/s)。则圆形凹坑的直径为________m。
28.“智能手环”是种穿戴式智能设备,具有计步统计、能量消耗统计和心率监测等功能。
(1)如图甲所示,小榕在跑步时,以佩戴智能手环的手腕为参照物,智能手环是_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运动过程中感到腿部肌肉酸痛,是由于细胞进行___________产生的某种物质所致。
(2)图乙所示为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纤维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它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智能手环供电。在碲化铋()中,碲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铋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价。
29.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_____;利用声纳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____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
30.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信息是以光速传播的,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真空中的速度为___________米/秒;若北京到贵州的传输距离为3000千米,通过信息高速公路,贵州接收到北京的信息需要___________秒。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选择房子的窗户、路边的灯杆、行驶的卡车作为参照物,轿车的位置都改变了,则轿车是运动的;选择轿车的司机作为参照物,轿车的位置不变,则轿车是静止的。山山判断轿车是运动的,则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可能是轿车的司机。
故选D。
2.A
【详解】
声音在铁、水、空气中传播18m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由三次时间比较可以看出,相差不到0.1s,所以人耳是分辨不出来的,只能听到混在一起的一次声音。
故选A。
3.D
【详解】
坐在行驶着的列车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若选择路边的树木、走动的列车员、停止车站上的另一辆车任意一者为参照物,则乘客和它们之间都发生了位置的变化,以它们为参照物,乘客都是运动的,若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和车厢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详解】
A.由图可以看出,声波发射器距A采集器的距离小于到B采集器的距离,由于声波的传播速度相同,根据t=可得这次测量声波先被A采集器接收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设AB间的距离是s根据题意可得:
-s
解得
s=1.02m=102cm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因为路程一定,当声速增大时,所用时间变小,所以液晶显示器上显示的时间差会变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因为AB间距离一定, 若声波发射器逐渐靠近A则声波传递到A的时间越短,则距B的距离越远声波传递到B所用的时间越长,所以液晶显示器上显示的时间差逐渐变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详解】
A.复兴号静止,和谐号向东行驶时,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向东行驶,故A不符合题意;
B.和谐号静止,复兴号向西行驶,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向东行驶,故B不符合题意;
C.两车都向西行驶,复兴号行驶得较快,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向东行驶,故C不符合题意;
D.两车都向东行驶,和谐号行驶得较慢,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向西行驶,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D
【详解】
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所以a车旗向左飘,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向右运动、静止、向左运动,车速小于风速;因为b车旗向右飘,所以b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
故选D。
7.D
【详解】
A.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司机与汽车的位置没有变化,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静止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汽车与高架桥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变化,以高架桥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北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桥上路灯与司机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运动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D
【详解】
A.如果选择来回走动的监考员为参照物,你和来回走动的监考员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你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如果选择从窗外飞过的小鸟为参照物,你和从窗外飞过的小鸟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你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如果选择从窗外走过的巡视员为参照物,你和从窗外走过的巡视员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你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如果选择黑板前的讲台桌为参照物,那么你和黑板前的讲台桌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你是静止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B
【分析】
当两人同向运动时,甲可能在前,乙可能在前;二者可能反方向运动,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根据图像可知,甲的速度为
运动3s,二人通过的距离:根据图像可知,甲为4.8m,乙为
s乙=v乙t乙=1m/s×3=3m
①S相距=4.8m-3m-1m=0.8m,即二者同向,且乙在甲前面0.8m;
②S相距=4.8m-3m+1m=2.8m,即二者同向,且乙在甲前面2.8m;
③S相距=4.8m+3m-1m=6.8m,二者反向,两人相距6.8m。
二者的距离不可能是4.8m。
故选B。
10.C
【详解】
人耳能分清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0.1s,则人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
则要听到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大于17米。
故选C。
11.D
【详解】
由图线可知:在T时间内,甲车前进了s2,乙车前进了s1+s2。
A.若
s0=s1+s2

s0>s1

s0+s2>s1+s2
即乙车没有赶上甲车,故两车不会相遇,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若
s0
s0+s2<s1+s2
即在T时刻之前,乙车会超过甲车。但甲车速度增加的快,所以甲车还会超过乙车,则两车会相遇2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若
s0=s1

s0+s2=s1+s2
即在T时刻时,乙车刚好赶上甲车,此时相遇。但甲车速度增加的快,所以T时刻以后,乙车将一直落后甲车,即两车只能相遇一次,所以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若
s0=s2

s0+s2=s2+s2>s1+s2
即乙车没有赶上甲车,故两车不会相遇,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B
【详解】
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再开始计时时成绩会比实际时间减少,减少的时间近似为声传播100m的时间,所以,李明百米赛跑的实际时间为
故选B。
13.C
【详解】
A.由图可知,7~20秒钟乙车的路程没有改变,说明在这段时间内乙车静止,故A不符合题意;
BD.由图可知,经过5秒钟,乙车通过的路程比甲车大,根据v=可知,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故BD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第10秒钟时,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都是20m,即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同。故C正确。
故选C。
14.A
【详解】
A.“嫦娥五号”从空中下降时,相对月壤没有位置变化,故以月壤为参照物,“嫦娥五号”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
B.“嫦娥五号”从空中下降时,相对月球有位置变化,故以月球为参照物,“嫦娥五号”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参照物不能选自身,故C不符合题意;
D.“嫦娥五号”从空中下降时,相对太阳有位置变化,故以太阳为参照物,“嫦娥五号”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C
【详解】
①丙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和路边的树都以同样的速度匀速向东运动,那么丙车一定是相对地面向西运动的,“乙车和路边的树都以同样的速度”,说明乙车是静止的。
②当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在匀速向东运动时,说明甲车有可能向西运动而且速度大于丙车。
综上分析,只有选项C正确。
故选C。
16.B
【详解】
A.运动员从一开始的50米高就能成像,故A错误。
B.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运动员以4m/s的速度向下运动,运动员在水面下的像也要以4m/s的速度向上运动,如果以运动员为参照物,他们的距离每秒种靠近了8m,所以相对于运动员本人,其像的速度是8m/s,方向向上,故B正确。
C.运动员在下降的过程中,像的大小不变,故C错误。
D.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故这时成像的反射面湖面而不是湖底,故D错误。
故选B。
17.C
【详解】
A.前5s内的路程未知,所以不能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求出前5s内的平均速度,故A错误。
B.后5s内的路程未知,所以不能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求出后5s内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
CD.百米赛跑的路程是100m,时间是10s,所以平均速度v==10m/s,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8.D
【详解】
A.若西子号静止,以地面为参照物,和谐号向西行驶的话,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会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故A不符合题意;
B.若两车都向西行驶,且西子号行驶得较慢,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不可能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B不符合题意;
C.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和谐号静止,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故C不符合题意;
D.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和谐号也向东行驶且速度更快时,西子号上的乘客可以看到和谐号向东行驶,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9.A
【详解】
8.333333分钟≈500s
所以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
s=vt=3×108m/s×500s=1.5×1011m= 1.5亿千米。
故选A。
20.C
【详解】
A.前5s内的路程未知,所以不能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求出前5s内的平均速度。故A错误;
B.后5s内的路程未知,所以不能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求出后5s内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
CD.百米赛跑的路程是100m,时间是10s,所以平均速度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21.40 西
【详解】
[1]由图可知,t=5s时,乙路程为60m,甲车的速度
t=5s时,甲车路程
所以两车相距
[2]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车行驶的距离长,则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在向西运动。
22.地面 20
【详解】
[1]地面上的人看到跳伞员不断地向下降落,跳伞运动员和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故人们以地面为参照物。
[2]该过程中下落的速度为
23.见解析 反射 425
【详解】
(1)[1]分析数据表得出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的规律:
①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②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③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气体中的大。
(2)[2][3]回声测距是利用了声波的反射,人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t1=1.00s第一次听到回声,则此峭壁离人的距离
s1=v×=340m/s×=170m
又经过t2=0.50s再次听到回声,即为从开始计时算起一共用了1.5s听到回声,则此峭壁离人的距离
s2=v×=340m/s×=255m
则两峭壁间的距离
s=s1+s2=170m+255m=425m
24.匀速直线 静止 40 2~4 80
【详解】
(1)[1]甲图为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图,可知0~2s内,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2~4s,物体通过的距离没有发生变化,处于静止状态,则第3s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3]0~4s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即0~2s通过的距离为40m。
(2)[4][5]如图乙为速度随时间变化图象,所示,物体在2~4s内速度大小为40m/s,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4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s=vt=40m/s×2s=80m
25.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较慢 声音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传播越快 1500m
【详解】
(1)[1]观察表中数据,不难发现: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较慢。
[2]声音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传播越快。
(2)[3]从超声波发出到接到回波,水深是声音的传播路程的倍,水中的传播速度
v=1500m/s
声波从水面到水低时间
t=×2s=1s
水深为
s=vt=1500m/s×1s=1500m。
26.1
【详解】
[1]以河水为参照物,河水静止,木箱落入水中顺流漂向下游方向,因此木箱与水保持静止状态,
而船逆流和顺流时相对于河水的速度都为3m/s,因此木箱与船的相对速度为3m/s。发现木箱落水时船与箱子的距离
s=vt=3m/s×60s=180m
追上木箱需要的时间为
27.2890
【详解】
根据题意知道,声音到凹坑壁的时间
从A点到凹坑壁的距离即半径
r=vt=340m/s×4.25s=1445m
所以,圆形凹坑的直径
d=2r=2×1445m=2890m
28.静止 无氧呼吸 +3
【详解】
(1)[1]小榕在跑步时,以佩戴智能手环的手腕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相当于手腕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智能运动手环是静止的。
[2]运动过程中,由于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并积累使肌肉酸痛。
(2)[3]碲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铋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2x+(-2)×3=0
x=+3
29.音调 能量 1531 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
(1)弦乐的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跟松紧、长度、粗细有关,调节二胡的松紧程度,改变了弦的松紧,改变了振动频率,改变声音的音调;
(2)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仪器,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3)声音到达海底的时间为:
t=2s/2=1s,
由v=s/t可得,海洋的深度为:
s=vt=1500m/s×1s=1500m.
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月距离.
30.3×108 0.01
【详解】
[1]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3×108m/s。
[2] 信息是以光速传播的,所以信息传播的速度3×108m/s,北京到贵州的传输距离为3000km,由知道,贵州接收到北京的信息需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