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临湖一中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临湖一中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1-23 09:0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临湖一中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l.小明想利用假期去参观、考查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那他应该去
A.云南元谋县 B.浙江余姚
C.北京周口店 D.陕西西安
2.“生活在距今约二十至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3.下列一组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A.北京人   B.山项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4.1937年4月5日,毛泽东在一篇祭文中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这里的“始祖”是指
A.黄帝 B.嫘祖 C.蚩尤 D.仓颉
5.《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6.新学期开学时,一位同学自我介绍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名称一样。试判断,这位同学姓
A.秦 B.宋 C.夏 D.唐
7.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制造于
A.原始社会末期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8.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所描写的人物是
A.李冰 B.孔子 C.司马迁 D.屈原
9.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相关。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退避三舍——晋楚争霸时城濮之战所用策略
B.约法三章——刘邦安抚关中老百姓的措施
C.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勾践励精图治积蓄力量
D.指鹿为马——秦二世统治时期的赵高颠倒是非
10.从夏、商两代的灭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
A.重视教育 B.勤政爱民
C.发展经济 D.增强国力
11.战国末期,秦打败赵国的关键一战是
A.城濮大战    B.马陵之战
C.桂陵之战   D.长平之战
12.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A.多生产粮食和布帛       B.合理经商致富
C.大力开垦荒地得到政府的奖赏   D.当兵在战场上杀敌立功
1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A.荀子    B.墨子   C.老子     D.孙膑
14.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节目曾对右图中的历史人物进行过评述,下面说法最适合他的是:
A.他统一六国,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他推行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C.支持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
D.他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
15.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①大泽乡起义? ②巨鹿之战? ③楚汉战争? ④建立张楚政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 D.③④
16.著名学者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驰,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汨汨清流。”请你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 是指: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六辅渠
17.“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这一著名的军事格言是哪位思想家说的?
A.孙膑     B.庞涓     C.韩非     D.孙武
18.秋冬讲究进补是中医之道。而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四诊法,总结出该法的是
A.张仲景    B.扁鹊   C.华佗    D.李时珍
19.秦始皇规定以秦国货币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其货币样式是
20.下列关于我国历法方面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的农历,又叫“殷历”,是比较完备的历法
B.战国时期,将一年分为12个月,有大小月之分和闰月之说
C.相传在四千年前的夏朝,我国就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历法
D.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6题,每小题1分,共6分。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21.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霸主。
22.秦朝时期统一文字为小篆,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23.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住半地穴式的房屋。
24.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纷繁,人民流离失所,社会生产力因此急剧下降。
25.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26.秦朝修筑的长城西起辽东,东到临洮,蜿蜒万余里,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27.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___________”,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_________。
28.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29.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____________,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__________。
四、材料分析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6分,共18分。)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回师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李白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卫鞅”指谁?“孝公”是哪国国君?(2分)
(2)根据你的判断,卫鞅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哪个阶级?(2分)
(3)材料二中的秦王是谁?“扫六合”是什么意思?(2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图像。
材料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材料三:“诸不在六艺(六经)、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一一《汉书·董仲舒传》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这一学派的思想核心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言论被记载在哪一部著作中?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2分)


(3)据材料三看,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有何影响?(2分)
32.秦朝时,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边。他们走到蕲县境内时,遇上了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朝律法,误期都要处死。他们之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两个押送军官,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1)此事发生在哪一年?具体地点在哪?(2分)
(2)这次起义中提出了一个什么口号?(从材料中找)(1分)
(3)这次起义的领导者是谁?有何意义?(3分)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初一历史试题答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