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30 13:2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阅读专题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
房兵曹①胡马诗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①兵曹:即兵曹参军,唐代官名,辅佐府的长官管理军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开门见山赞美胡马。出句交代胡马的产地以显其名贵;对句摹写出胡马凌厉而瘦劲的骨相。
B.颔联细致地刻画出胡马双耳和奔驰之态。“批”写出双耳直竖挺拔的样子;“入”写出奔驰的雄姿。
C.颈联紧承上联,接着描写胡马的外在形象:可纵横驰骋于广阔的天地、逾越一切险阻,让人信赖。
D.“骁腾有如此”是对胡马的总结,照应上文;“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开拓了此诗的意境。
16.清代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此诗自是年少气盛之作,为自己写照”,《望岳》也是杜甫青年时代的豪气之作。请比较这两首诗在情感上的异同。(6分)
湖北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诗招南阳秀才
林逋①
莫因公荐偶失意,便拟飘蓬作旅人。
志壮任存题柱②事,病多争向倚门③亲。
危堤柳色休伤别,上苑杏花长自春。
况有西湖好山水,归来且濯锦衣尘。
【注】①林逋(967年-1028年),北宋著名诗人,中年以后隐居杭州西湖。②题柱:相传东汉灵帝时,长陵田凤为尚书郎,仪貌端正,入奏事,“灵帝目送之,因题殿柱曰:‘堂堂乎张,京兆田郎。’”后以“题柱”为得到皇帝赏识。③倚门:《战国策·齐策六》:“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其母曰:‘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谓父母望子归来之心。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明事由,诗人相劝朋友不可因未被推荐成功,就如漂泊的游子般意志消沉。
B.第三句使用“题柱”典故,劝勉朋友应继续保留远大志向和抱负,终会得到赏识。
C.第四句使用“倚门”典故,进一步劝朋友振作精神,否则容易生病而令父母担忧。
D.尾联情真意切,以西湖美景相招,相信山水之美能够为朋友洗涤衣尘、慰藉心灵。
16.本诗颈联所写柳色、杏花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2020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题米元晖山水
张以宁
高堂晓起山水入,古色惨淡神灵集。
望中冥冥云气深,只恐春衣坐来湿。
江风吹雨百花飞,早晚持竿吾得归。
身在江南图画里,令人却忆米元晖。
【注】米元晖:名友仁,宋代书画家米芾之子,擅长山水画。惨淡:这里指画面色彩浅淡迷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诗人晨起步入厅堂,壮阔的自然山水映入眼帘,令诗人胸襟开阔,尘虑顿消。
B.颔联中“春衣”二字点明了季节,“坐”则表现出鉴赏者恬淡安详、诚笃专一的心境。
C.“江风吹雨百花飞”一句,是对前面两句的承接与补充,让人感受到温润明媚的气息。
D.本诗风格清雅恬淡,充满自然真性,与米元晖山水画所表达的“平淡天真”两相契合。
16.这首诗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欣赏画作的经验?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6分)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
观雨①
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乾处,正要群龙洗甲兵。②
[注]①此诗写于1130年夏,抗金形势略有好转。诗人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失陷后,流寓湖南邵阳,此时正住在贞牟山上。②洗甲兵:武王伐殷,兵行之日大雨,太公曰:“是洗濯甲兵。”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点明诗人的处境,因国破家亡而颠沛流离,寓居异乡。
B、诗歌渲染了雨来时和雨后的气势,视听结合,描绘山中暴雨壮阔之景。
C、第四句“送”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词句明净,意蕴丰富。
D、诗中多处用双关。“晦”“明”“阴晴”等既是天气变化,也隐喻当时抗金的时局。“雨”既指自然之雨,又指有助于抗金的政策、措施等。
16、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也写到破屋雨漏,无一干处。借助屋漏雨注这一情景,杜诗和本诗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黄香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
水槛遣心二首
杜甫〔唐代〕
其一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其二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注释:①眺望赊:视野宽广,眺望无碍之意。②祗:通“只”。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原文推敲,组诗应作于作者暂居成都草堂之时,蜀地较为安定的生活与美好的景色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作者内心的痛苦与忧虑。
B.这组诗中,第一首诗写景生动自然,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微风细雨中鱼儿与燕子的动态,
展现了蜀地春天景物的清新明丽。
C.两首都紧扣“遣心”而作。其一句句写景,但句句有“遣心”之意;其二“朝晴”、“酒” 等,有景有物,亦有“遣心”之情。
D.第一首写江水、花树等景物,描写中远近交错;第二首写夜雨、润叶、密塘、干衣等,描写中有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结合。
16.请结合诗歌文本,分析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6分)
古诗阅读专题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
房兵曹①胡马诗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①兵曹:即兵曹参军,唐代官名,辅佐府的长官管理军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开门见山赞美胡马。出句交代胡马的产地以显其名贵;对句摹写出胡马凌厉而瘦劲的骨相。
B.颔联细致地刻画出胡马双耳和奔驰之态。“批”写出双耳直竖挺拔的样子;“入”写出奔驰的雄姿。
C.颈联紧承上联,接着描写胡马的外在形象:可纵横驰骋于广阔的天地、逾越一切险阻,让人信赖。
D.“骁腾有如此”是对胡马的总结,照应上文;“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开拓了此诗的意境。
16.清代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此诗自是年少气盛之作,为自己写照”,《望岳》也是杜甫青年时代的豪气之作。请比较这两首诗在情感上的异同。(6分)
15.【答案】C【解析】颈联不是接着描写胡马的外在形象,而是在写其内在特征。
16.【答案】相同:都表现了诗人远大的志向,寄托了诗人锐意进取的豪情。(2分)不同:本诗通过描写一匹瘦骨突出、两耳高耸、奔跑起来四蹄生风的胡马表达了诗人对房兵曹骑着它驰骋万里、为国立功的美好祝愿,寄托了自己驰骋疆场、纵横四海的志向。(2分)《望岳》通过描写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景象,流露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2分)
湖北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诗招南阳秀才
林逋①
莫因公荐偶失意,便拟飘蓬作旅人。
志壮任存题柱②事,病多争向倚门③亲。
危堤柳色休伤别,上苑杏花长自春。
况有西湖好山水,归来且濯锦衣尘。
【注】①林逋(967年-1028年),北宋著名诗人,中年以后隐居杭州西湖。②题柱:相传东汉灵帝时,长陵田凤为尚书郎,仪貌端正,入奏事,“灵帝目送之,因题殿柱曰:‘堂堂乎张,京兆田郎。’”后以“题柱”为得到皇帝赏识。③倚门:《战国策·齐策六》:“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其母曰:‘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谓父母望子归来之心。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明事由,诗人相劝朋友不可因未被推荐成功,就如漂泊的游子般意志消沉。
B.第三句使用“题柱”典故,劝勉朋友应继续保留远大志向和抱负,终会得到赏识。
C.第四句使用“倚门”典故,进一步劝朋友振作精神,否则容易生病而令父母担忧。
D.尾联情真意切,以西湖美景相招,相信山水之美能够为朋友洗涤衣尘、慰藉心灵。
16.本诗颈联所写柳色、杏花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5.【答案】C
【解析】“病多争向倚门亲”中的“病”,意为忧愁苦恼,承接首联“失意”,并非生病。
16.【答案】①本诗所写“柳色”,本指高堤上的绿色柳树,(1分)“杏花”本指皇家园林中的杏花(1分)
②诗人借“柳色”,劝朋友不要悲伤离别,(1分)诗人借“杏花”,劝朋友莫失意,要心存壮志;(1分)
③“柳色”、“杏花”,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分)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劝慰:要保持希望,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的能力。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2020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题米元晖山水
张以宁
高堂晓起山水入,古色惨淡神灵集。
望中冥冥云气深,只恐春衣坐来湿。
江风吹雨百花飞,早晚持竿吾得归。
身在江南图画里,令人却忆米元晖。
【注】米元晖:名友仁,宋代书画家米芾之子,擅长山水画。惨淡:这里指画面色彩浅淡迷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诗人晨起步入厅堂,壮阔的自然山水映入眼帘,令诗人胸襟开阔,尘虑顿消。
B.颔联中“春衣”二字点明了季节,“坐”则表现出鉴赏者恬淡安详、诚笃专一的心境。
C.“江风吹雨百花飞”一句,是对前面两句的承接与补充,让人感受到温润明媚的气息。
D.本诗风格清雅恬淡,充满自然真性,与米元晖山水画所表达的“平淡天真”两相契合。
16.这首诗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欣赏画作的经验?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6分)
15.A 【解析】“壮阔的自然山水”错误,此处“山水”指米元晖的山水画。
16.①充分调动感官体验。颔联上句运用视觉表现了米元晖山水画里烟山云水的迷离朦胧景象,下句“只恐春衣坐来湿”运用触觉感受云气的丰润流动。②充分发挥想象。颈联中“江风吹雨百花飞”一句,承接上联“春衣”,想象春季万物生长、生机盎然的景象,想象江风春雨中百花飞动、温润明媚的情景,为诗人发出感叹铺垫蓄势。③知人论世。诗人对米元晖的绘画风格有深入的理解,与他的情感心志契合相融,才会生发出“早晚持竿吾得归”的喟叹。(每点2分,要点1分,分析1分。答“代入”等方法,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解析】这首诗歌是赞美米元晖画作的一首诗,题在米元晖的画作旁边,也算是题画诗;不过这首诗上半部分是描绘米元晖的山水画形象生动,无论是山间云气还是整体着色以及山山水水都是栩栩如生;这首诗下半部分是他看着幅画作的体会,看到江南风景如画,恨不得做一个钓叟晚间归来是种享受,正是米元晖给了他这种感觉,可谓画工已臻化境!这样的夸赞比直接夸要来的更加绝妙!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
观雨①
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乾处,正要群龙洗甲兵。②
[注]①此诗写于1130年夏,抗金形势略有好转。诗人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失陷后,流寓湖南邵阳,此时正住在贞牟山上。②洗甲兵:武王伐殷,兵行之日大雨,太公曰:“是洗濯甲兵。”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点明诗人的处境,因国破家亡而颠沛流离,寓居异乡。
B、诗歌渲染了雨来时和雨后的气势,视听结合,描绘山中暴雨壮阔之景。
C、第四句“送”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词句明净,意蕴丰富。
D、诗中多处用双关。“晦”“明”“阴晴”等既是天气变化,也隐喻当时抗金的时局。“雨”既指自然之雨,又指有助于抗金的政策、措施等。
16、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也写到破屋雨漏,无一干处。借助屋漏雨注这一情景,杜诗和本诗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15、B,“雨时和雨后”错,应该是“雨前和雨时”。
16、杜诗直抒胸臆,由自己屋破雨淋的艰苦处境联想到天下寒士的类似处境,表现出作者济世的情怀,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情。陈诗化用典故,借助这大雨洗刷兵器来抒发了诗人不顾个人利害,渴望取得抗金胜利的愿望。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黄香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
水槛遣心二首
杜甫〔唐代〕
其一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其二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注释:①眺望赊:视野宽广,眺望无碍之意。②祗:通“只”。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原文推敲,组诗应作于作者暂居成都草堂之时,蜀地较为安定的生活与美好的景色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作者内心的痛苦与忧虑。
B.这组诗中,第一首诗写景生动自然,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微风细雨中鱼儿与燕子的动态,
展现了蜀地春天景物的清新明丽。
C.两首都紧扣“遣心”而作。其一句句写景,但句句有“遣心”之意;其二“朝晴”、“酒” 等,有景有物,亦有“遣心”之情。
D.第一首写江水、花树等景物,描写中远近交错;第二首写夜雨、润叶、密塘、干衣等,描写中有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结合。
16.请结合诗歌文本,分析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6分)
15.B(“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一句虽然描景状物细腻,但并没有按照人的动态来写鱼与燕,因此说运用拟人有误。)
16.①作者写江水、花树、细雨、微风、鱼儿、燕子等景物,表达作者闲适宁静的心情以及对蜀地景色的喜爱之情。②作者直抒胸臆,写自己“不堪祗老病”,年老体衰,疾病缠身,表达作者感叹自身年老的哀愁之情。③作者虽说自己“何得尚浮名”,不愿再追求功名,却依然借酒浇愁,麻痹自己,表达内心面对乱世无能为力,不被任用的抑郁不得志的心情。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