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题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当时演史小说者数十人。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矣。”又期月,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以为相见之晚,使参机密。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宁南不知书,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宁南皆不悦。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无不与宁南意合。尝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闻其使人来,莫不倾动加礼,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敬亭亦无所不安也。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
亡何国变,宁南死。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猾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
(选自黄宗羲《柳敬亭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
B.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
C.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
D.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陵,南京。历史上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国家曾在这里建都。
B.缙绅,原意是插笏于带,此为官宦的装束,所以旧时用以泛指上层人物。
C.幕府,古代军中将帅治事的地方,也可以指军中或官署聘用的文书人员。
D.南面,指坐南朝北之位。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理政时皆南向坐,为尊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敬亭年少时凶悍强横却擅长说书。他因判死罪而逃到盱眙,后在盱眙跟随莫后光学习说书技艺,能凭借说书使人倾倒。
B.柳敬亭在技艺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为了提高技艺,他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勤学苦练、反复思考,最终超过了一般的水平。
C.柳敬亭誉满艺坛、受人赏识。他到扬州、杭州、金陵等地说书,声名显于达官贵人之中,后得到宁南侯重用,可参与军中机密大事。
D.柳敬亭历尽沧桑,具有忠义之心。他在亲历南明朝廷覆灭后,重操旧业,每讲一词一语,能使人产生亡国之恨,听不清伴奏的乐声。
1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4分)
(2)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无不与宁南意合。(4分)
14.柳敬亭说书技艺超群的原因有哪些?请分条概括。(3分)
湖北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景公以晏子为相,欲霸天下。时三子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
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田开疆曰:“吾伏兵而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于是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若冶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而死。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领而死。使者复曰:“已死矣。”公殓之以服,葬之以士礼焉。
臣士奇曰:“晏子显君与管仲后先辉映而《传》所载数事无足深取齐庄公无道,晏子虽尝忧之,不闻能强谏也。景公嗣世,叠经诸乱,皆不能有所匡正。齐君负大,不义于天下,及孔子以礼责,愧悔无地。尝读《晏子春秋》,其言论多可采,原于老子者也。然二桃而杀三勇士,清净流为名法,不其然哉。”
(节选自清·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晏子显君与管仲/后先辉映/而《传》所载/数事无足深取/
B.晏子显君与管仲后先/辉映而《传》/所载数事/无足深取/
C.晏子显君/与管仲后/先辉映而《传》所载/数事无足深取/
D.晏子显君/与管仲后先辉映/而《传》所载数事/无足深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公,春秋时齐国著名国君。“景”是谥号,义为“布义行刚”,可见齐景公在位时还是有所作为的。
B.左骖,指驾在车前左边的马。古代乘车尊者居左,御者居中,护卫居右,文中将左骖引申为尊者。
C.使者,原指受命出使的人,见秦伯的烛之武、到元营的文天祥皆属此类。文中泛指奉命办事的人。
D.士礼,指对待士人所用的礼节。古人等级不同,对应的礼仪也不同。文中指对士所用的丧仪。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晏子经过公孙接等人时小步快走向前,以此表示对他们三人的尊敬,但他们却并没有起身,显得粗鲁无礼,引发晏子对他们的嫌恶。
B.晏子认为可以从符合礼法、建功立业和上下认同三个条件来评判勇士对国家的作用,对这样的勇士国君可尊其位,重其禄。
C.公孙接说自己能搏乳虎,以示其勇武;田开疆说白己曾伏兵退军,以示其功绩。古冶子的一番话则表明他兼二人之长,既有勇且有功。
D.高士奇在文末不赞同《左传》对晏子的评价,他认为晏子并没有尽到辅佐国君的责任,因为他言行不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4分)
(2)景公嗣世,叠经诸乱,皆不能有所匡正。(4分)
14.晏子认为可用二桃瓦解三士并杀之,请根据文章内容推断晏子做出该判断的依据。(3分)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2020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仁宗景祐元年冬十月,除范仲淹为礼部员外郎。仲淹先以谏废后事贬睦州,至是复召。时御史台辟石介为主簿,未至,即论事坐罢。欧阳修贻书责中丞杜衍曰:“介足未履台门,已用言事见罢,可谓正直不畏避矣。度介之才,不止为主簿,直可为御史。”衍不能用。三年五月,范仲淹以吕夷简执政,进用多出其门,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进退近臣,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仲淹闻之,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弊。夷简诉仲淹越职言事、引用朋党。仲淹落职,知饶州。集贤校理余靖上言:“仲淹以讥刺大臣,重加谴谪,傥其言未合圣虑,在陛下听与不听耳,安可以为罪乎?请改前命。”坐落职监筠州酒税。馆阁校勘尹洙上书曰:“仲淹忠谅有素,臣与之谊兼师友,则是仲淹之党也。今仲淹以朋党被罪,臣不可苟免。”夷简斥监郢州酒税,寻改唐州。欧阳修贻书责司谏高若讷曰:“仲淹以非辜逐,君不能辨,犹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廷,是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耶!”若讷怒,上其书。修坐贬夷陵令。时朝士畏宰相,无敢送仲淹。独龙图直学士李纮、集贤校理王质出郊饯之。或以诮质,质曰:“希文贤者,得为朋党,幸矣! ”馆阁校勘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以誉仲淹、靖、洙、修,而讥若讷。都人士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御史韩缜请以仲淹朋党榜朝堂戒百官越职言事者从之 苏舜卿上书曰:“孔道辅、范仲淹刚直不挠,致位台谏,虽改他官,不忘献纳。二臣者,非不知缄口数年,坐得卿辅。盖不敢负陛下委注之意,皆罹中伤,窜谪而去。使正臣夺气,鲠士咋舌,目睹时弊而不敢论,此患之大者。”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都人士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御史韩缜请以仲淹朋党榜朝堂/戒百官越职/言事者从之/
B.都人士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御史韩缜请以仲淹朋党榜朝堂/戒百官越职/言事者从之/
C.都人士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御史韩缜请以仲淹朋党榜朝堂/戒百官越职言事者/从之/
D.都人士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御史韩缜请以仲淹朋党榜朝堂/戒百官越职言事者/从之/
1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元年,第一年,有时指帝王即位第一年,文中指以景祐为年号的第一年。
B.“单于”是匈奴的最高首领,“阏氏”是匈奴单于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独有女弟二人”中的“女弟”是指妻子的弟弟。
C.“牺牲”是古代祭祀或祭拜用的牲畜,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
D.“稍迁至栘中厩监”中,“监”是指管事的官员。“栘中”是西汉宫苑栘园中马厩之名,设监以领其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范仲淹对执政官吕夷简任人唯亲的做法十分不满并表示反对,遭到吕夷简的打击报复,结果引发了一系列事件,多位官员受到牵连。
B.欧阳修认为石介直言敢谏,论才干不只可担任主簿,甚至可以做御史,因而在石介被罢免主簿后写信责备中丞杜衍,但杜衍未予理睬。
C.范仲淹被贬为饶州知州,集贤校理余靖、馆阁校勘尹洙和蔡襄等人都对此表示不满,而大多数朝廷大臣畏惧权臣,不敢为范仲淹送行。
D.宋仁宗景祐年间,朝廷政治斗争非常激烈,宰相吕夷简、中丞杜衍、司谏高若讷相互勾结,对不同政见者进行打击,余靖等人纷纷抗争。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傥其言未合圣虑,在陛下听与不听耳,安可以为罪乎?(4分)
(2)盖不敢负陛下委注之意,皆罹中伤,窜谪而去。(4分)
14.欧阳修被贬夷陵令,与范仲淹被贬有什么关联?请简要说明。(3分)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历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使改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徙陕西,又徙河北,入为三司户部副使。契丹聚兵近,命拯往河北调发军食。拯曰"漳河沃壤,人不得耕,刑、洛、赵三州民田万五千顷,率用牧马,请悉以赋民。"从之。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京师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中官势族筑园拊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奏曰:“东宫虚位日久,天下以为忧,陛下持久不决,何也 ”仁宗曰“卿欲谁立 ”
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帝喜曰:“徐当议之。”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B.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C.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D.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官,指官员因故辞去官职。此外,“解佩”“解绶”都有辞去官职的意思。
B.庐墓,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谓之庐墓。
C.工部员外郎,官职名。工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屯田水利、土木工程、户籍财经等,长官为工部尚书。
D.东宫,是古代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也代指太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包拯孝顺父母。出任建昌知县时,因为父母年岁已老,包拯就推辞不去,后来父母相继去世后,才出去做官。
B.包拯为官清廉。虽然地位高贵,但是衣食用度都和普通百姓一样,对子孙为官也严格要求,不许贪赃枉法。
C.包拯为人有原则,与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他人,和旧友、亲戚同乡也都断绝了往来。
D.包拯关心民生。契丹在边塞聚集军队,朝廷命令他去河北征粮,包拯请求把牧马交给百姓,帮助耕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2)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
14.北宋政府为保护农业生产,严禁百姓私宰耕牛。包拯审“盗割牛舌”案,体现了包拯的智慧。根据宋代其他史料得知,盗贼与牛的主人有私仇,想通过盗割牛舌头的方式,来报复牛主。请简洁地写出包拯是怎样抓住盗割牛舌者的?(3分)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黄香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魏州成安人也。后生五六岁,晋王攻魏,掠成安,裨将袁建丰得后,
纳之晋宫。既笄,甚有色,庄宗见而悦之。庄宗已为晋王,太后幸其宫,置酒为寿,自起歌舞,
太后欢甚。其后,刘氏生子继岌,庄宗以为类己,爱之,由是刘氏宠益专。
其父闻刘氏已贵,诣魏宫上谒。然刘氏方与诸夫人争宠,以门望相高,因大怒曰:“妾去乡时, 略可记忆,妾父不幸死于乱兵,妾时环尸恸哭而去。此田舍翁安得至此!”因命笞.刘叟于宫门。
庄宗已即皇帝位,立刘氏为皇后。庄宗自灭梁志意骄怠宦官伶人乱政后特用事于中自以出于
贱微逾次得立以为佛力。又好聚敛,四方贡献,必分为二,一以上天子,一以入中宫,宫中货贿
山积。惟写佛书,馈赂僧尼,而庄宗由此亦佞佛。有胡僧自于阗来,庄宗率皇后及诸子迎拜之。僧游五台山,遣中使供顿,所至倾动城邑。
同光三年秋大水,两河之民,流徙道路,京师赋调不充,六军之士,往往殍踣,乃预借明年
夏、秋租税,百姓愁苦,号泣于路。明年三月,客星犯天库,有星流于天棓。占星者言:“御前当有急兵,宜散积聚以禳之。”宰相请出库物以给军,后于屏间耳属之,因取妆奁及皇幼子满喜
置帝前曰:“诸侯所贡,给赐已尽,宫中所有惟此耳,请鬻以给军!”宰相惶恐而退。及赵在礼作乱,出兵讨魏,始出物以赍军,军士负而诟曰:“吾妻子已饥死,得此何为!”
郭从谦反,庄宗中流矢,伤甚,卧绛霄殿廓下,渴欲得饮,后令宦官进飧酪,不自省视。庄宗
崩.,后与李存渥等焚嘉庆殿,拥百骑出师子门。后于马上以囊盛金器宝带,欲于太原造寺为尼。在
道与存渥奸,及至太原,乃削发为尼。明宗入立,遣人赐后死。晋天福五年,追谥曰神闵敬皇后。
(选自《新五代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
.
)
A.庄宗自灭梁志/意骄怠/宦官伶人乱政/后特用事于中/自以出于贱微/逾次得立/以为佛力
B.庄宗自灭梁/志意骄怠/宦官伶人乱政/后特用事/于中自以出于贱微/逾次得立/以为佛力
C.庄宗自灭梁志/意骄怠/宦官伶人乱政/后特用事/于中自以出于贱微/逾次得立/以为佛力
D.庄宗自灭梁/志意骄怠/宦官伶人乱政/后特用事于中/自以出于贱微/逾次得立/以为佛力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笄”指古代女性满15岁时结发,用笄贯之,以示成年。而古代男性一般20岁举行冠礼,称及冠;15岁则称为弱冠。
B.笞,古代的一种刑罚,指用竹板、木板等拷打犯人的臀部或背部。在古代被列为五刑(笞、
杖、徒、流、死)之一。
C.中宫,汉朝皇后居住的宫殿,因以借指皇后。此殿多以椒涂壁,用以取暖避邪,也有“多 子”之意,亦称椒房。
D.崩,天子去世称为“崩”。据《礼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1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
)
A.刘氏孝顺父亲。遭遇兵乱时,刘氏的父亲遭遇战乱而死,刘氏趴在父亲身边痛哭失声,过了很久才离开,因此对假扮自己父亲的人感到十分痛恨。
B.刘氏笃信佛教。刘氏相信自己是因为佛祖庇佑,因此才越过别的嫔妃得以被立为皇后。在成为皇后后,她甚至利用宫中使者招待于阗来的僧人四处游览。
C.刘氏贪于财货,悭吝成性。宰相请求用宫中财物发放士兵粮饷,刘后则坚决不同意他的请求。等赵在礼作乱时才发放,却已经无法挽回军心。
D.刘氏德行不端,待人虚伪。在庄宗身中流矢性命垂危之时,刘氏只派遣宦官代为照顾,自己并不去探望,甚至在与李存渥逃亡之时,还在路上与其通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太后幸其宫,置酒为寿,自起歌舞(4分)
(2)后于屏间耳属之,因取妆奁及皇幼子满喜置帝前(4分)
14.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将庄宗失去天下的原因归结于沉溺百戏,耽于享乐。在这篇传记中你还能找到哪些他失天下的原因?请简要分析。(3分)
文言文阅读专题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当时演史小说者数十人。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矣。”又期月,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以为相见之晚,使参机密。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宁南不知书,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宁南皆不悦。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无不与宁南意合。尝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闻其使人来,莫不倾动加礼,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敬亭亦无所不安也。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
亡何国变,宁南死。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猾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
(选自黄宗羲《柳敬亭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
B.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
C.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
D.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陵,南京。历史上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国家曾在这里建都。
B.缙绅,原意是插笏于带,此为官宦的装束,所以旧时用以泛指上层人物。
C.幕府,古代军中将帅治事的地方,也可以指军中或官署聘用的文书人员。
D.南面,指坐南朝北之位。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理政时皆南向坐,为尊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敬亭年少时凶悍强横却擅长说书。他因判死罪而逃到盱眙,后在盱眙跟随莫后光学习说书技艺,能凭借说书使人倾倒。
B.柳敬亭在技艺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为了提高技艺,他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勤学苦练、反复思考,最终超过了一般的水平。
C.柳敬亭誉满艺坛、受人赏识。他到扬州、杭州、金陵等地说书,声名显于达官贵人之中,后得到宁南侯重用,可参与军中机密大事。
D.柳敬亭历尽沧桑,具有忠义之心。他在亲历南明朝廷覆灭后,重操旧业,每讲一词一语,能使人产生亡国之恨,听不清伴奏的乐声。
1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4分)
(2)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无不与宁南意合。(4分)
14.柳敬亭说书技艺超群的原因有哪些?请分条概括。(3分)
10.【答案】B【解析】“然必句性情”意为“然而必须勾画出所讲说人物的性格情态”,与前文“小技”形成对比;“简练揣摩”为并列关系,共同作谓语。
11.【答案】D【解析】“南面”应为坐北朝南之位。
12.【答案】A【解析】从“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可知,柳敬亭是后来渡过长江(到江南)才遇到莫后光。
13.【答案】(1)在豪华大厅的盛大聚会上,在悠闲亭阁的独坐之中,(人们)争着延请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艺,没有不从内心感到满足,说他演得好的。【解析】“旅会”、“延”、“奏”、句意,各1分。“旅会”:大聚会;“延”:邀请,延请;“奏”:表演。)
(2)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这样。【解析】“内交”、“要誉”、介词结构后置、句意,各1分。“内交”:结交;“要誉”:博取(求取)名誉。)
14.【答案】天赋异禀;莫后光的指导;丰富的阅历。【解析】柳敬亭逃到盱眙城里给人说书,那时已能使市民佩服感动。此后见到莫后光,莫后光说:“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可见,柳敬亭具有说书天赋。在莫后光的指导下,技艺更超群。再者,丰富的人生阅历使他的艺术造诣更深。(答出1点得1分)
【参考译文】
我读了《东亭梦华录》和《武林旧事记》两部宋人笔记,知道当时说书艺人多达数十人。从那时以后,说书芑人的姓名就不为人们所知;仅在近几年人们才共同称赞柳敬亭的说书技艺。
柳敬亭,是扬州府泰州人,本姓曹。15岁时,因蛮狠凶悍强横刁钻,触犯刑法应判死刑,才改姓柳,逃到盱眙城里给人说书,那时已能使市民佩服感动。后来,渡过长江(又到了江南),松江府有个叫莫后光的读书人见了他,说:“这人机智灵活,可以帮助他用他的演技获得声名。”于是对柳敬亭说:“说书虽然是小小的技艺,但也必须勾画、描摹出所说人物的性格情态,熟悉各地的风土人情,像优孟那样善于用隐言和歌唱进行讽谏,然后才能够有所成就。”柳敬亭回到家里就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勤学苦练反复思考,过了一个月就前往莫后光处。莫后光说:“你说书,能够使人欢快喜悦大笑不止了。”又过了一个月,莫后光说:“你说书,能使人感慨悲叹痛哭流涕了。”又过了一个月,莫后光赞叹地说:“你还没有说话哀伤欢乐的感情就先表现出来了,使听众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这样就超过一般技艺了。”从此柳敬亭就到扬州、杭州、金陵说书,声名显扬于达官贵人之中。在豪华大厅的盛大集会上,在悠闲亭阁的独坐之中,人们争着延请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艺,没有不从内心感到满足,说他演得好的。
宁南侯(左良玉)渡江南下时,安徽提督杜宏域想结交左良玉,把柳敬亭介绍到左良玉的府署。左良玉认为与柳敬亭相见太晚,便让柳亭参与决定军中机密大事。军中官员也不敢以说书人看待柳敬亭。左良玉没有读过书,所有公文,都是幕下文人立意谋篇润色词句,引古证今,努力写成,左良玉都不满意。可是柳敬亭耳朵听的嘴里经常说的,从斜陋里巷的俗语常谈中引来的,没有不合左良玉的心意。柳敬亭曾奉命到南京,那时南明朝中群臣都畏左良玉,听说他派人来,无不倾倒以恭之礼相待,宰相以下的官吏都让柳亭坐在向南的尊位,称呼他柳将军,敬亭也心安理得。那些街上往日和柳亭不分你我的市民,在路边私下说:“这人是过去和我们一起说书的,如今他竟如知此的富贵了!”
不久,南明朝廷覆灭,左良玉也死了。柳敬亭的资财也差不多花费光了,又像昔日一样贫困,于是又开始走上街头重操旧业。柳敬亭在军中时间很长,那些强横狡诈不守法的人、杀人犯法逃亡在外的人、那些流离失所悲欢离合的事、国破家亡的事,他都亲眼见过,而且各地的方言,大众的爱好和崇尚,都是他经常看到听到的,每讲一词一语,让人听起来有的像刀枪碰撞铁骑突围,飒飒作响腾空而起,有的像狂风怒号久雨泣诉,鸟鹊悲鸣群兽惊骇,使人立即产生亡国之恨,听不清伴奏的乐声,其艺术造诣已不是莫后光的话所能说尽的了。
湖北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景公以晏子为相,欲霸天下。时三子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
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田开疆曰:“吾伏兵而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于是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若冶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而死。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领而死。使者复曰:“已死矣。”公殓之以服,葬之以士礼焉。
臣士奇曰:“晏子显君与管仲后先辉映而《传》所载数事无足深取齐庄公无道,晏子虽尝忧之,不闻能强谏也。景公嗣世,叠经诸乱,皆不能有所匡正。齐君负大,不义于天下,及孔子以礼责,愧悔无地。尝读《晏子春秋》,其言论多可采,原于老子者也。然二桃而杀三勇士,清净流为名法,不其然哉。”
(节选自清·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晏子显君与管仲/后先辉映/而《传》所载/数事无足深取/
B.晏子显君与管仲后先/辉映而《传》/所载数事/无足深取/
C.晏子显君/与管仲后/先辉映而《传》所载/数事无足深取/
D.晏子显君/与管仲后先辉映/而《传》所载数事/无足深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公,春秋时齐国著名国君。“景”是谥号,义为“布义行刚”,可见齐景公在位时还是有所作为的。
B.左骖,指驾在车前左边的马。古代乘车尊者居左,御者居中,护卫居右,文中将左骖引申为尊者。
C.使者,原指受命出使的人,见秦伯的烛之武、到元营的文天祥皆属此类。文中泛指奉命办事的人。
D.士礼,指对待士人所用的礼节。古人等级不同,对应的礼仪也不同。文中指对士所用的丧仪。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晏子经过公孙接等人时小步快走向前,以此表示对他们三人的尊敬,但他们却并没有起身,显得粗鲁无礼,引发晏子对他们的嫌恶。
B.晏子认为可以从符合礼法、建功立业和上下认同三个条件来评判勇士对国家的作用,对这样的勇士国君可尊其位,重其禄。
C.公孙接说自己能搏乳虎,以示其勇武;田开疆说白己曾伏兵退军,以示其功绩。古冶子的一番话则表明他兼二人之长,既有勇且有功。
D.高士奇在文末不赞同《左传》对晏子的评价,他认为晏子并没有尽到辅佐国君的责任,因为他言行不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4分)
(2)景公嗣世,叠经诸乱,皆不能有所匡正。(4分)
14.晏子认为可用二桃瓦解三士并杀之,请根据文章内容推断晏子做出该判断的依据。(3分)
10.【答案】D(3分)
11.【答案】B(3分)
【解析】无引申,就是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
12.【答案】D(3分)
【解析】强加因果。晏子言行不一不能成为高士奇认为晏子没有尽到责任的原因。
13.【答案】(8分)
(1)我们的勇力比不上你,功劳也赶不上你,却都拿了桃子毫不谦让,这就是贪婪;这样做了还不去死的话,那就是没有勇气!(“若”1分,“逮”1分,“然”1分,语意通顺1分。)
(2)齐景公继位后,多次经历过各种动乱,晏子也都没能有所匡扶纠正。(“嗣”1分,“叠”1分,“匡”1分,语意通顺1分。)
14.【答案】(3分)①三人崇尚勇力。②无视长幼间的礼仪。③会因为分桃不均不服对方而相斗杀。(每点1分)
【参考译文】
齐景公拜晏子为相,想要称霸天下。当时有三个人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侍奉齐景公,凭勇力打虎出名。晏子从三人面前经过时小步快走向前,这三个人却不起身答礼。
晏子进宫见景公说:“我听说贤明的国君蓄养有勇力的武士,他们对上应该懂得君臣大义,对下应该懂得长官和下属之间的纲纪;对内可以制止暴乱,对外可以威慑敌人;国君得到他们功业的好处,下面的人佩服他们的勇武,所以才提高他们的职位、增加他们的俸禄。现在国君蓄养有勇力的武士,这些人却成了危害国家的人物,不如除掉他们。”齐景公说:“这三个人,攻击他们恐怕没人能做到,刺杀他们恐怕也刺杀不中。”晏子说:“这些都是仅仅依靠勇力攻伐而互相匹敌的人,不讲长幼的礼让。”于是请齐景公派人赠送给他们两个桃子却故意少送一个,说:“你们三位为什么不按照自己的功绩来确定谁可以吃桃子呢?”公孙接仰天长叹说:“我打过大野猪又打过小老虎,像我这样的功劳,可以单独吃一个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共享。”就伸手拿过桃子站起身来。田开疆说:“我曾埋伏军队两次打退敌人的军队,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可以单独吃一个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共享。”也伸手拿过桃子站起身来。古冶子说:“我曾经跟随国君横渡黄河,一头大鼋叼走了国君座驾的左骖后潜到了砥柱激流之中。在那个时候,我还年少,不会游泳,于是我只能踏水而行,我逆着水流向上游走了两百步,又顺流而下走了九里,终于找到大鼋并杀了它。我左手握住马的尾巴,右手拎着鼋头,像飞鹤一样腾跃而出水面。像我这样的功劳,是可以单独吃一个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共享的,你们两个为什么不交回桃子?”说着抽出剑站起身来。公孙接、田开疆说:“我们的勇力比不上你,功劳也赶不上你,却都拿了桃子毫不谦让,这就是贪婪;这样做了还不去死的话,那就是没有勇气!”二人都交回了桃子,自刎而死。古冶子说:“这两个人死了,就我一人还活着,这是不仁;用话来羞辱别人,却夸耀自己的名声,这是不义;违背了武士的行为,如果不敢去死,这是没有勇气。即便是这样,他们两位分吃一个桃子是合乎准则的,而我独享一个桃子同样也是应该的。”于是也交回了桃子,自刎而死。使者回复说:“他们都已经死了。”齐景公用丧服收敛他们的尸身,用士人的礼仪安葬了他们。
臣高士奇认为:“晏子使君主名扬诸侯,和管仲前后相互映照,可是《左传》中记载的他的几件事,却没有什么值得赞扬取法的。齐庄公暴虐无德,晏子虽然曾经为君主担忧过,却没听说他能极力进谏规劝齐庄公。齐景公继位后,多次经历过各种动乱,晏子也都没能有所匡扶纠正。齐景公倚仗自己国力强盛,对天下不讲道义,等到孔子用礼来责备齐景公时,齐景公才惭愧后悔到无地自容。我曾经读《晏子春秋》,觉得晏子的言论很多是可以采纳的,那些好多都源自老子的学说。然而他用两个桃子杀死三个勇士,讲求清静无为的道家演变为讲求刑名律法的法家,难到可以这样吗?”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2020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仁宗景祐元年冬十月,除范仲淹为礼部员外郎。仲淹先以谏废后事贬睦州,至是复召。时御史台辟石介为主簿,未至,即论事坐罢。欧阳修贻书责中丞杜衍曰:“介足未履台门,已用言事见罢,可谓正直不畏避矣。度介之才,不止为主簿,直可为御史。”衍不能用。三年五月,范仲淹以吕夷简执政,进用多出其门,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进退近臣,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仲淹闻之,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弊。夷简诉仲淹越职言事、引用朋党。仲淹落职,知饶州。集贤校理余靖上言:“仲淹以讥刺大臣,重加谴谪,傥其言未合圣虑,在陛下听与不听耳,安可以为罪乎?请改前命。”坐落职监筠州酒税。馆阁校勘尹洙上书曰:“仲淹忠谅有素,臣与之谊兼师友,则是仲淹之党也。今仲淹以朋党被罪,臣不可苟免。”夷简斥监郢州酒税,寻改唐州。欧阳修贻书责司谏高若讷曰:“仲淹以非辜逐,君不能辨,犹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廷,是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耶!”若讷怒,上其书。修坐贬夷陵令。时朝士畏宰相,无敢送仲淹。独龙图直学士李纮、集贤校理王质出郊饯之。或以诮质,质曰:“希文贤者,得为朋党,幸矣! ”馆阁校勘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以誉仲淹、靖、洙、修,而讥若讷。都人士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御史韩缜请以仲淹朋党榜朝堂戒百官越职言事者从之 苏舜卿上书曰:“孔道辅、范仲淹刚直不挠,致位台谏,虽改他官,不忘献纳。二臣者,非不知缄口数年,坐得卿辅。盖不敢负陛下委注之意,皆罹中伤,窜谪而去。使正臣夺气,鲠士咋舌,目睹时弊而不敢论,此患之大者。”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都人士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御史韩缜请以仲淹朋党榜朝堂/戒百官越职/言事者从之/
B.都人士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御史韩缜请以仲淹朋党榜朝堂/戒百官越职/言事者从之/
C.都人士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御史韩缜请以仲淹朋党榜朝堂/戒百官越职言事者/从之/
D.都人士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御史韩缜请以仲淹朋党榜朝堂/戒百官越职言事者/从之/
1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元年,第一年,有时指帝王即位第一年,文中指以景祐为年号的第一年。
B.“单于”是匈奴的最高首领,“阏氏”是匈奴单于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独有女弟二人”中的“女弟”是指妻子的弟弟。
C.“牺牲”是古代祭祀或祭拜用的牲畜,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
D.“稍迁至栘中厩监”中,“监”是指管事的官员。“栘中”是西汉宫苑栘园中马厩之名,设监以领其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范仲淹对执政官吕夷简任人唯亲的做法十分不满并表示反对,遭到吕夷简的打击报复,结果引发了一系列事件,多位官员受到牵连。
B.欧阳修认为石介直言敢谏,论才干不只可担任主簿,甚至可以做御史,因而在石介被罢免主簿后写信责备中丞杜衍,但杜衍未予理睬。
C.范仲淹被贬为饶州知州,集贤校理余靖、馆阁校勘尹洙和蔡襄等人都对此表示不满,而大多数朝廷大臣畏惧权臣,不敢为范仲淹送行。
D.宋仁宗景祐年间,朝廷政治斗争非常激烈,宰相吕夷简、中丞杜衍、司谏高若讷相互勾结,对不同政见者进行打击,余靖等人纷纷抗争。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傥其言未合圣虑,在陛下听与不听耳,安可以为罪乎?(4分)
(2)盖不敢负陛下委注之意,皆罹中伤,窜谪而去。(4分)
14.欧阳修被贬夷陵令,与范仲淹被贬有什么关联?请简要说明。(3分)
10.C 句中“传写”作谓语,为承接关系的动词短语,之间不能断开;“鬻书者”即“卖书者”,作后面“市之得厚利”的主语,之前断开。排除AD;“戒百官越职言事者”,“越职言事者”是“百官”的后置定语,不可断开,排除B。本句译为:京城人士争相传送抄写,卖书的人买了这首诗,也获得了厚利。契丹使者刚好到宋朝,买了此诗返归,在幽州旅馆张贴。御史韩缜迎合吕夷简心意,请把范仲淹的朋党在朝堂上张榜,告诫越职上奏的百官,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故选C。
11.B “女弟”是指妹妹。故选B。
12.D “宰相吕夷简、中丞杜衍、司谏高若讷相互勾结”错,文中并未提到中丞杜衍与宰相吕夷简、司谏高若讷相互勾结的内容,只是分别写这三个人对忠臣的万般阻挠和迫害。故选D。
13.(1)如果他的话不合乎圣上的心意,在陛下这里(对陛下来说)就是听与不听罢了,怎么可以把这个作为他的罪过呢?
(2)大概是不敢辜负陛下对他们委任关注(重用)的心意(恩德),(结果)都受到诬蔑损害,被贬官而离开(了朝廷)。
14.(1)针对范仲淹被贬一事,欧阳修责备谏官高若讷不作为;
(2)高若讷大怒,将欧阳修的书信上呈皇帝;欧阳修因此被贬。
【参考译文】
宋仁宗景祐元年冬十月,任命范仲淹担任礼部员外郎。仲淹先前因为进谏废后事情被贬到睦州,到这个时候再次被召回。当时御史台征召石介为主簿,还未上任,就谈论政事被罢免。欧阳修写信责备中丞杜衍说:“石介脚还没有踏上御史台的门,就已因为谈论政事被罢免,可以称得上是正直不畏惧躲避权贵啊。揣度介的才能,不止是担任主簿,简直可以担任御史。”杜衍未能采纳欧阳修的建议。景祐三年五月,范仲淹因为吕夷简执掌朝政,提拔使用的大多出自他的门下,献上百官图。指着它的次序说:“提拔或降格任用大臣,不应该把这些事全部委托(交给)宰相。”吕夷简不高兴。范仲淹听说了这种情况,于是写四篇论呈献(给皇上),大抵谴责当时的政务。吕夷简愤怒地驳斥范仲淹离间陛下和臣子的关系,他推荐任用的官员,都是朋党(排斥异己的政治集团)。范仲淹因此被免职,任饶州知府。集赞校理余靖上书说:“范仲淹国指出大臣的过错而遭到了重责,倘若他的话不合乎陛下的旨意,陛下则可听可不听,怎么可以因此治他的罪呢?请求更改之前的任命。”被判降职监筠州酒税。馆阁校勘尹洙上书说:“范仲淹素来忠诚坚贞,我与他在道义上是师生兼朋友的关系,也就是范仲淹的党羽。如今范仲淹因为结党营帮被治罪,我也不能苟且免罪。”吕夷简黜免他监管郑州酒税,不久改任唐州。欧阳修上书斥责高若讷说:“仲淹因为无罪被驱逐,你作为谏官不能明辨,仍厚颜面对士大夫,出入朝廷,这是不再知人间有羞耻之事(的行为)啊!”高若讷把他的书信(内容)上奏,皇帝将欧阳修贬为夷陵县令。当时朝臣畏惧宰相,范仲淹被贬出京,竟无人敢送别。只有龙图阁直学士李纮、集贤校理王质出郊饯行。有人因此讥讽王质,王质说:“范希文是贤明之人,能够成为他的朋党,是荣幸啊!”馆阁校勘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来赞誉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并讥讽高若讷。京城人士争相传送抄写,卖书的人买了这首诗,也获得了厚利。契丹使者刚好到宋朝,买了此诗返归,在幽州旅馆张贴。御史韩缜迎合吕夷简心意,把范仲淹的朋党在朝堂上张榜,告诫越职上奏的百官,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苏舜卿上书说:“孔道辅、范仲淹刚直不屈,位至台谏,虽然改任其它官职,还不忘献忠言供采纳。这两个人,难道不懂得沉默几年,坐得卿辅。大概是不敢辜负陛下委任关注(重用)的心意(恩德),(结果)都受到诬蔑损害而被贬官,离开了朝廷。使得正直的大臣丧失勇气,鲠直的人士害怕而不敢说话,目睹时弊却不敢议论,这是大的忧患啊。”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历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使改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徙陕西,又徙河北,入为三司户部副使。契丹聚兵近,命拯往河北调发军食。拯曰"漳河沃壤,人不得耕,刑、洛、赵三州民田万五千顷,率用牧马,请悉以赋民。"从之。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京师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中官势族筑园拊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奏曰:“东宫虚位日久,天下以为忧,陛下持久不决,何也 ”仁宗曰“卿欲谁立 ”
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帝喜曰:“徐当议之。”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B.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C.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D.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官,指官员因故辞去官职。此外,“解佩”“解绶”都有辞去官职的意思。
B.庐墓,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谓之庐墓。
C.工部员外郎,官职名。工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屯田水利、土木工程、户籍财经等,长官为工部尚书。
D.东宫,是古代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也代指太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包拯孝顺父母。出任建昌知县时,因为父母年岁已老,包拯就推辞不去,后来父母相继去世后,才出去做官。
B.包拯为官清廉。虽然地位高贵,但是衣食用度都和普通百姓一样,对子孙为官也严格要求,不许贪赃枉法。
C.包拯为人有原则,与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他人,和旧友、亲戚同乡也都断绝了往来。
D.包拯关心民生。契丹在边塞聚集军队,朝廷命令他去河北征粮,包拯请求把牧马交给百姓,帮助耕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2)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
14.北宋政府为保护农业生产,严禁百姓私宰耕牛。包拯审“盗割牛舌”案,体现了包拯的智慧。根据宋代其他史料得知,盗贼与牛的主人有私仇,想通过盗割牛舌头的方式,来报复牛主。请简洁地写出包拯是怎样抓住盗割牛舌者的?(3分)
10.B11.C户籍财经是户部主管事务。
12.D“包拯请求把牧马交给百姓,帮助耕种”错。原文包拯是请求把土地全部交还百姓,让他们耕作种植。13.(1)端州本地生产观台,以前的州官趁着进贡,大都敛取进贡量几十倍的砚台去赠送达官贵人。(得分点:“率”“遗”各1分,句意2分。)(2)陛下问我想立谁,这是怀疑我。我已经七十岁,又没有儿子,并不是为自己和后代谋求福禄!(得分点:“谁立”,宾语前置1分,邀,谋取,1分,句意2分。)
14.①牛主来报官。包拯让牛主杀掉耕牛,并把牛肉拿去卖掉。②不久有人来举报牛主私杀耕牛,包拯喝问:你为什么偷割人家的牛舌头后又来举报人家?③盗贼又惊又恐,以为事情败露,只得认罪。(以上三点,答对一点给1分,任答两点即给3分)
【参考译文】
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县人。当初考取进士后拜官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知县。因为父母都年事已高他推辞不去就职。调任和州监税父母又不愿随行他便辞官回家奉养。过了几年双亲相继去世包拯就在墓旁造屋居住守孝到守丧期满仍然徘徊不忍离去邻里父老曾多次过来劝他结束守丧。过了很久包拯才去吏部接受调选做了天长知县。有一个人偷割了别人家的牛舌,主人来上诉。包拯说:"只管回去,杀了牛卖掉它。,过后不久又有一人来县报告,说有人私自杀牛,请予处理。包拯对这个人说:"你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又反来告他的状 ,盗窃者听后十分惊恐,立即服罪了。调任端州知州,升迁为殿中丞。端州本地生产观台,以前的州官趁着进贡,大都敛取进贡量几十倍的砚台去赠送达官贵人。包拯为了杜绝这种弊端,叫做观台的人只做足够进贡的数量。他在那里一年任期届满,没有拿一个端观回来。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出任京都转运使,改任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迁陕西,又转调河北,入朝任三司户部副使。契丹在关塞附近聚集军队,边境的州郡逐渐发来警报,朝廷命令包拯到河北征调军用粮草。包拯上书说:"漳河一带是一片肥沃的土地,然而人们不得耕种生产,邢州、洛州、赵州有民田一万五千顷,大多被用来牧马,请把这些土地全部交还百姓,让他们耕作种植。,朝廷听从了这个意见。包拯在朝处事刚强坚定,那些贵戚、宦官因此有所收敛,一听见他都害怕。京城里的人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宦官和豪门贵族为自己修建园榭,侵占了惠民河边的土地,因此使河道阻塞不通。恰好京城发了一次大水,包拯便下令将那些楼台亭阁全部拆掉。升迁谏议大夫、代理御史大夫。包拯上奏说":东宫太子的位置空缺已经很久了,天下人都为此感到担忧,陛下这么长久地不作出决定,是为什么呢 ,仁宗问他说:"你认为立谁为好呢 ,包拯回答道:"臣下无能(还没有考虑),我请求早立太子,是为宗庙万世之大计着想的。陛下问我想立谁,这是怀疑我。我已是七十岁的人了,又没有儿子,并不是为自己和后代邀宠考虑的啊!,仁宗听了大为高兴,说:"这件事还要慢慢商议。,包拯性格严峻正直,他厌恶官吏做事苛刻,为人敦厚,虽然十分痛恨坏人,但未尝不推重以忠恕待人。他不轻易与人相交,不会用伪装的甜言笑脸来讨别人喜欢,平时没有私人请托的书信,旧友、亲戚同乡都断绝往来。地位虽然显贵,可是衣服、器用、饮食同当平民时一样。他经常嘱咐说:"我的后代子孙做了官,若有犯贪污罪的,就不得回老家,死了不许葬在祖坟中。不顺从我的心意,就不是我的子孙。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黄香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魏州成安人也。后生五六岁,晋王攻魏,掠成安,裨将袁建丰得后,
纳之晋宫。既笄,甚有色,庄宗见而悦之。庄宗已为晋王,太后幸其宫,置酒为寿,自起歌舞,
太后欢甚。其后,刘氏生子继岌,庄宗以为类己,爱之,由是刘氏宠益专。
其父闻刘氏已贵,诣魏宫上谒。然刘氏方与诸夫人争宠,以门望相高,因大怒曰:“妾去乡时, 略可记忆,妾父不幸死于乱兵,妾时环尸恸哭而去。此田舍翁安得至此!”因命笞.刘叟于宫门。
庄宗已即皇帝位,立刘氏为皇后。庄宗自灭梁志意骄怠宦官伶人乱政后特用事于中自以出于
贱微逾次得立以为佛力。又好聚敛,四方贡献,必分为二,一以上天子,一以入中宫,宫中货贿
山积。惟写佛书,馈赂僧尼,而庄宗由此亦佞佛。有胡僧自于阗来,庄宗率皇后及诸子迎拜之。僧游五台山,遣中使供顿,所至倾动城邑。
同光三年秋大水,两河之民,流徙道路,京师赋调不充,六军之士,往往殍踣,乃预借明年
夏、秋租税,百姓愁苦,号泣于路。明年三月,客星犯天库,有星流于天棓。占星者言:“御前当有急兵,宜散积聚以禳之。”宰相请出库物以给军,后于屏间耳属之,因取妆奁及皇幼子满喜
置帝前曰:“诸侯所贡,给赐已尽,宫中所有惟此耳,请鬻以给军!”宰相惶恐而退。及赵在礼作乱,出兵讨魏,始出物以赍军,军士负而诟曰:“吾妻子已饥死,得此何为!”
郭从谦反,庄宗中流矢,伤甚,卧绛霄殿廓下,渴欲得饮,后令宦官进飧酪,不自省视。庄宗
崩.,后与李存渥等焚嘉庆殿,拥百骑出师子门。后于马上以囊盛金器宝带,欲于太原造寺为尼。在
道与存渥奸,及至太原,乃削发为尼。明宗入立,遣人赐后死。晋天福五年,追谥曰神闵敬皇后。
(选自《新五代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
.
)
A.庄宗自灭梁志/意骄怠/宦官伶人乱政/后特用事于中/自以出于贱微/逾次得立/以为佛力
B.庄宗自灭梁/志意骄怠/宦官伶人乱政/后特用事/于中自以出于贱微/逾次得立/以为佛力
C.庄宗自灭梁志/意骄怠/宦官伶人乱政/后特用事/于中自以出于贱微/逾次得立/以为佛力
D.庄宗自灭梁/志意骄怠/宦官伶人乱政/后特用事于中/自以出于贱微/逾次得立/以为佛力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笄”指古代女性满15岁时结发,用笄贯之,以示成年。而古代男性一般20岁举行冠礼,称及冠;15岁则称为弱冠。
B.笞,古代的一种刑罚,指用竹板、木板等拷打犯人的臀部或背部。在古代被列为五刑(笞、
杖、徒、流、死)之一。
C.中宫,汉朝皇后居住的宫殿,因以借指皇后。此殿多以椒涂壁,用以取暖避邪,也有“多 子”之意,亦称椒房。
D.崩,天子去世称为“崩”。据《礼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1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
)
A.刘氏孝顺父亲。遭遇兵乱时,刘氏的父亲遭遇战乱而死,刘氏趴在父亲身边痛哭失声,过了很久才离开,因此对假扮自己父亲的人感到十分痛恨。
B.刘氏笃信佛教。刘氏相信自己是因为佛祖庇佑,因此才越过别的嫔妃得以被立为皇后。在成为皇后后,她甚至利用宫中使者招待于阗来的僧人四处游览。
C.刘氏贪于财货,悭吝成性。宰相请求用宫中财物发放士兵粮饷,刘后则坚决不同意他的请求。等赵在礼作乱时才发放,却已经无法挽回军心。
D.刘氏德行不端,待人虚伪。在庄宗身中流矢性命垂危之时,刘氏只派遣宦官代为照顾,自己并不去探望,甚至在与李存渥逃亡之时,还在路上与其通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太后幸其宫,置酒为寿,自起歌舞(4分)
(2)后于屏间耳属之,因取妆奁及皇幼子满喜置帝前(4分)
14.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将庄宗失去天下的原因归结于沉溺百戏,耽于享乐。在这篇传记中你还能找到哪些他失天下的原因?请简要分析。(3分)
10.D(原文:庄宗自灭梁,志意骄怠,宦官伶人乱政。后特用事于中,自以出于贱微,逾次得立,以为佛力。译:庄宗自从灭亡梁国,意志骄傲懈怠,宦官戏子扰乱朝政。皇后在宫中十分得到皇帝的重用,她自认为自己出身卑贱,却能够超越位份得以被立为皇后,是因为佛祖保佑。)
11.A(弱冠指男子20岁。)
12.A(据原文“然刘氏方与诸夫人争宠,以门望相高,因大怒”,刘氏之所以愤怒是因为父亲出身微贱,因此她故意说父亲已死。)
13.(1)太后前往晋王的宫殿,(刘氏)布置酒宴向太后敬酒祝福,自己起来唱歌跳舞。(“幸”、“为寿”、补充主语“刘氏”各1分,句意1分)
(2)刘后在屏风后偷听他们谈话,于是取来梳妆匣并抱来小皇子满喜放在皇帝面前(“耳属”、“因”、“妆奁”各1分,句意1分)
14.①佞佛,为了讨好于阗僧人消耗民力。②不爱民,不仅不安抚水灾流民,反而还预收赋税来充给军饷,致使民不聊生。③军饷发放不及时,导致士兵离心,不再对皇帝忠诚。(每点1分)
参考译文:
后唐庄宗的神闵敬皇后刘氏,是魏州成安地方的人。刘后出生五六年的时候,当时的晋王李克用攻打魏州,劫掠成安城,副将袁建丰得到了刘后,将她放进晋王的宫殿。等成年后,刘后长得十分有姿色,庄宗看到后十分喜欢她。庄宗成为晋王之后,太后前往晋王的宫殿,刘氏布置酒宴向太后敬酒,自己起来唱歌跳舞,太后十分高兴。这之后,刘氏生下儿子刘继岌,庄宗觉得这个孩子像自己,十分宠爱他,因此刘氏更加受到庄宗独宠。
她的父亲听说刘氏已经十分显贵,前往魏宫觐见刘氏。然而当时刘氏正与各个夫人争夺庄宗的宠爱,凭借门第声望抬高自己,于是大怒说:“我离开家乡时,已经能大致记事,我的父亲不幸死在乱兵之中,我当时围在尸体旁痛哭良久才离开,这个农村老汉怎么会到这里来(冒充我的父亲)!”于是下令在宫门前鞭打刑罚刘老人。
庄宗已经登基,立刘氏为皇后。庄宗自从灭亡梁国,意志骄傲懈怠,宦官戏子扰乱朝政。皇后在宫中十分得到皇帝的重用,她自认为自己出身卑贱,却能够超越位份得以被立为皇后,是因为佛祖保佑。刘后又喜欢聚敛钱财,各地进贡的财物,一定分为两份,一份上交给皇帝,一份存进皇后宫中,宫殿中财物堆得像山一样。刘后只喜欢写佛经,赠送礼物给僧人尼姑,而庄宗也因此讨好佛教。有西域的僧人从于阗国来,庄宗率领皇后以及诸位皇子亲自迎接他。僧人到五台山游览,刘后派遣宫中的使者供给他行旅宴饮所需之物,所到的地方倾费整城的民力。
同光三年秋天发生洪水,黄河淮河一代的百姓,沿着道路流浪迁徙,京城抽调的赋税不够,军队中的战士,多有饿死晕倒的。于是皇帝预先收取第二年夏天秋天的赋税,百姓们十分愁苦,在路上哀嚎哭泣。到第二年三月,有彗星侵犯天库星(代表天子府库),又有流星划过天棓星(代表天子所御军队)。占星的人说:“皇帝当前应当有士兵哗变,应该发散积聚的财物来消解灾厄。”宰相请求拿出库房的财物来补给军队,皇后在屏风后偷听他们谈话,于是取来梳妆匣并抱来小皇子满喜放在皇帝面前说:“诸位王侯所供奉的财物,已经赏赐完了,宫中所有的财物只剩下这些了,请卖掉来补给军队!”宰相惊惧害怕而退下。等到赵在礼起兵造反派出军队讨伐魏都,才给出财物来送给士兵,士兵们背着辱骂说:“我的妻子儿女已经饿死了,还要这个做什么呢?”
郭从谦谋反后,庄宗中了流矢,伤得很厉害,躺在绛霄殿的走廊下,口渴想要喝的,皇后命令宦官送上酸奶,并不亲自去探望看视。庄宗驾崩后,皇后与李存渥等人烧了嘉庆殿,率领上百人马逃出师子门。皇后在马上用口袋装着金器、宝石带,想要在太原建造寺庙当尼姑。在路上刘后与李存渥通奸,等到太原,才削发为尼。唐明宗继任皇位后,派遣人为她赐死。后晋天福五年,追谥她为神闵敬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