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专题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些风浪,难免艰险,唯有直面才能扬帆远航;有些抵达,难免迂回,历经波折终会停泊靠岸。”这是孟晚舟回国后发表的演讲中的一段话,也是2021年令人难忘的中国声音之一。其中包含了独特的中国智慧,以及丰富的文化思想。
对此你有何感触与启示?请你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湖北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21年5月份,上海华东理工大学一名大二男生唐同学为了去看看这个世界,决定乘坐公交车从上海到北京。一路上他耗时6天5夜,乘坐了54辆公交车,经过了1291个站点,弯弯曲曲地走了1810公里,花费了381元车费,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从上海到达北京。
有人说,坐高铁、飞机更加高效快捷,这样坐公交车完全是浪费时间,大学生应该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更加有意义的事情上;有人说通过坐公交车旅行,能够感受到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在路上”何尝不是一种研学,这些都是无法从教科书上学到的经历;还有人认为这位同学有勇气和智慧,这趟属于一个人的旅途有缜密的计划,有满满的收获……
针对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以光明中学高二学生李华的身份给这位同学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2020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生活,人往往有三种态度:俯视、仰视、平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李白对庸碌无为的人生态度的俯视;“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是陆游对开创丰功伟业的诸葛亮的隔空仰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苏东坡与人生和解后对世界的平视……对象不同,境遇不同,人的态度也会各异。
古人的人生态度对今人往往有启示作用。请结合上述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从“俯视”“仰视”“平视”中任选一个或几个作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态度。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黄香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新”是“薪”的本字,本义是指用斧子砍伐木材。(《说文解字》:“取木也。”)
后借用为“新旧”的“新”,可表示“刚出现的”、“性质上改变得更好的”、“使变成新的” 等意思。
材料二:
放眼2022,壬寅要赢,不负青春。……大局新开展新颜……花开潮起,春风十里,无一是你,
无一不是你。——《湖北新闻》2022新年献词
于你,于我,于家,于国,新的百年征程已经开始,星光将再次照亮赶路人的去途。2022年, 继续出发,你准备好了吗? ——中访网2022年新年献词
2022年的序幕刚刚拉开,站在新年的门前,学校拟进行以“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为主
题的演讲比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请你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对新的一年的思考和展望。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专题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些风浪,难免艰险,唯有直面才能扬帆远航;有些抵达,难免迂回,历经波折终会停泊靠岸。”这是孟晚舟回国后发表的演讲中的一段话,也是2021年令人难忘的中国声音之一。其中包含了独特的中国智慧,以及丰富的文化思想。
对此你有何感触与启示?请你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作文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考查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程度与评价分析的能力。作文题以孟晚舟回国演讲中的两句话切入,并指出这一事件引起的社会轰动,进而回顾了孟晚舟被扣押的整个事件梗概,最后剖析其背后的人文精神内涵。在审题的时候,要重点关注诸如“坚强不屈”等表示精神品质的词语。从材料的编排来看,写作的重心在于其人文精神内涵的深入剖析。学生既可以站在孟晚舟的角度,剖析其坚强不屈的信念、不卑不亢的从容、心向祖国的情怀等;也可以站在任正非及华为企业的角度,思考其攻克难关、勇攀科技高峰的锐气,舍小家为大家的担当与气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等;还可以站在国家博弈的角度,分析国家近些年的崛起之势以及对中国人民的的关爱与维护,思考只有国家强大才能维护个人尊严的道理。写作空间大而不空、散而不乱,真正考察学生见微知著、深度思考的能力。
湖北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21年5月份,上海华东理工大学一名大二男生唐同学为了去看看这个世界,决定乘坐公交车从上海到北京。一路上他耗时6天5夜,乘坐了54辆公交车,经过了1291个站点,弯弯曲曲地走了1810公里,花费了381元车费,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从上海到达北京。
有人说,坐高铁、飞机更加高效快捷,这样坐公交车完全是浪费时间,大学生应该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更加有意义的事情上;有人说通过坐公交车旅行,能够感受到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在路上”何尝不是一种研学,这些都是无法从教科书上学到的经历;还有人认为这位同学有勇气和智慧,这趟属于一个人的旅途有缜密的计划,有满满的收获……
针对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以光明中学高二学生李华的身份给这位同学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60分)
【审题指导】
(一)材料
材料共两小节。第一小节,叙述了上海华东理工大学一名大二男生乘坐公交车从上海到北京的事件,突出此行换乘多、耗时长、行程苦的特点。第二小节,主要是人们对该事件的评价。观点一从效率出发,认为选择公交这种低效的出行方式是一种浪费,这个评价并不正确,背离男生出行认识世界的初衷。观点二认为此行也是研学,肯定“在路上”的意义:感受风土人情、获得教科书上没有的经历。观点三从个体品质人手,肯定其勇气和智慧。要注意的是此处的“勇气”应指其敢于突破常规选择;“智慧”则表现在有明确的目的,有合理的行程安排。
这是一则极富思辨性的材料,其旨在引导学生去思考在高效快捷的时代认识世界的方式、“快”与“慢”的关系、“过程”与“结果”的关系、书本知识与亲身经历的关系、行为和计划的关系……
(二)任务
1.主题:在高效快捷的时代认识世界的方式;“快”与“慢”的关系;“过程”与“结果”的关系;书本知识与亲身经历的关系;行为和计划的关系……
2.体裁:“请给这位同学写一封信”,规定的体裁为书信。写作书信要注意格式要求,除开头有称呼语和问候语,其中称呼语顶格,问候语空两格,结尾应有敬语,其中“此致”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以及落款、日期。行文中,应采用第一、第二人称,体现与收信人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
3.要求:“针对以上事件,你怎么看?”不能脱离材料,要针对材料内涵发表白己的看法。“选好角度”是一个善意的提醒或要求,提醒考生可就材料中某一或某几个评论人手,尤其要注意的是如果考生不限于材料评论,也可有其他看法,但不必面面俱到,必须有所侧重。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2020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生活,人往往有三种态度:俯视、仰视、平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李白对庸碌无为的人生态度的俯视;“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是陆游对开创丰功伟业的诸葛亮的隔空仰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苏东坡与人生和解后对世界的平视……对象不同,境遇不同,人的态度也会各异。
古人的人生态度对今人往往有启示作用。请结合上述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从“俯视”“仰视”“平视”中任选一个或几个作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态度。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23.【写作指导】
一、体现立德树人的核心,关注当代青年的精神成长。题目中的“古人的人生态度对今人往往有启示作用”,体现了命题者对青年人的精神成长的关注。俯视、仰视、平视的对象不同体现出考生的思想境界的高下和背后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体现对思维水平的考查。本题是一个三元类型作文,材料中提供了“俯视”“仰视”“平视”三种态度,不论选择哪种态度都有的说。首先是要明确对象,然后据此表明态度才能有的放矢。其次,对于“俯视”“仰视”“平视”的内涵也要辩证地看,材料中有所提示,但又不局限于此,所以又强调“对象不同,境遇不同,人的态度也会各异”。因此,举例说,不能认为谈“仰视就只能写对成功人物的敬仰,而不能写对屈颜媚骨的人物的批判。最后,一篇文章,可以只谈“俯视”“仰视”“平视”中的一种态度,也可以在比较中谈两种或三种态度之间的关系,进而体现考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从写作素材上说,课本中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内容,都可入题。同时,如果考生关注现实生活,新冠肺炎疫情中展现出来的各种英雄事迹、接连“翻车”的各种娱乐明星都可以成为表达观点所针对的对象。
【参考立意】
①心中有榜样,脚下有力量,谈榜样、信仰对人生的引领(仰视)
②拒绝躺平人生,不做佛系少年(否定“俯视”,肯定“平视”或“仰视”)
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拒绝“仰视”,肯定“俯视”)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黄香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新”是“薪”的本字,本义是指用斧子砍伐木材。(《说文解字》:“取木也。”)
后借用为“新旧”的“新”,可表示“刚出现的”、“性质上改变得更好的”、“使变成新的” 等意思。
材料二:
放眼2022,壬寅要赢,不负青春。……大局新开展新颜……花开潮起,春风十里,无一是你,
无一不是你。——《湖北新闻》2022新年献词
于你,于我,于家,于国,新的百年征程已经开始,星光将再次照亮赶路人的去途。2022年, 继续出发,你准备好了吗? ——中访网2022年新年献词
2022年的序幕刚刚拉开,站在新年的门前,学校拟进行以“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为主
题的演讲比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请你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对新的一年的思考和展望。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审题指导】
(1)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作文材料。本题给出的是两则材料。第一则介绍“新”字的字形和含义。第二则是《湖北新闻》和《中访网》2022新年献词的经典语句。注意抓住关键词进行整体把握。“新年”、“大局新开”、“新的百年征程”:新时代背景;“你”、“我”、“家”、“国”:为了谁?多角度思考;“赢”、“不负青春”、“新颜”、“新使命”:使命、追求是什么?个人成长,中国梦,还是……?“无一不是你”、“展”、“赶路”、“出发”、“准备”、“新担当”、“改变得更好”:思考作为新青年的你怎么做。
(2)任务要求。背景:新年、新时代;写作身份:新时代的青年;听众身份:学校学生;文体特征:演讲稿,注意格式和情境;写作方向:从社会、国家、个人多角度,作出对新的一年的思考和展望等。
【参考立意】
1.强国有我 有我更强
2.向光而行,向新出发
3.致广大而尽精微
4.一起向未来
5.爱拼才会赢
……
【评分建议】
一、切入分44分。一档立意48分以上,二档立意44-48分。
二、扣分项
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止;标点符号出现3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不足字数(600以上,不满800)者,每少50字扣1分;无标题扣2分;无演讲稿格式的扣2分。
三、残篇评定
1、6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2、600字以下的文章,3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5、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6、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7、完全空白的,评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