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30 13:3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阅读专题
湖北省江西省上饶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过陈琳①墓
【唐】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②无主始怜君。
石麟③埋没藏春草,铜雀④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①陈琳:字孔璋,三国时著名文人,建安七子之一。陈琳原依袁绍,后归曹操,被任命为掌书记,重要的军国书檄多出其手。陈琳墓在下邳。②霸才:辅佐他人成霸业之才。③石麟:石麒麟,墓道前的陈列品。④铜雀:铜雀台,曹操所建,故址在邺城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点出陈琳以文章名世,且正面点题。“今日飘蓬”四字,暗透出诗中所抒的感慨和诗人的际遇分不开。
B.颔联中“霸才”是诗人自指;“始怜君”的“怜”是“怜悯”之意:我无人赏识便想起你也是个值得怜悯之人。
C.颈联从“墓”字生意,上句是墓前即景,下句是墓前遥想。“铜雀荒凉”,正象征着一个重才时代的消逝。
D.全诗贯串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际遇的对比,文采斐然,寄托遥深,水平不俗。
15.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西省吉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临江仙·探梅①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②向空山餐秀色,为渠③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注】①此首词是词人闲居带湖时所作。②剩:更,再。③渠:他(方言),此处指梅。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老去”两句写词人年老心懒,却仍有看梅的兴致,衬托出他对梅情有独钟。
B.“破”字既写了梅花初开之状,又有打破零寂冬季而报春之意,炼字精工。
C.“更无”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写出梅花与众不同的高洁神韵,寓意颇深。
D.“竹根”句通过对梅花的生长环境的描写,反衬出了梅花的冰清玉洁。
15.词人是如何“探梅”的?请简要概括。(6分)
江西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3-14题。
金缕曲·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①
[清]纳兰性德
谁复留君住。叹人生、几翻离合,便成迟暮。最忆西窗同剪烛,却话家山夜雨。不道只、暂时相聚。衮衮长江萧萧木,送遥天、白雁哀鸣去。黄叶下,秋如许。
曰归因甚添愁绪。料强似、冷烟寒月,栖迟梵宇②。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有解忆、长安儿女。裘敝③入门空太息,信古来、才命真相负。身世恨,共谁语?
【注】①姜西溟:姜宸英,清代史学家,以布衣之身在翰林院修史,性情孤傲,常年科场不利,七十岁始成进士;本词作于姜西溟丁母忧南归奔丧之际。②梵宇:寺庙。③裘敝:即敝裘,破烂的农服。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借道别感慨人生短促,几番聚散便已到迟暮之年,以此表明惜别之意。
B.“白雁哀鸣去”既是对秋景的描写,又暗示友人前路暗淡,家乡不如京城。
C.过片转入对西溟身世的同情,就食京城,寄居寺院,落魄不遇,凄清愁苦。
D.全词以一个“归”字粘合上下,因“归”而有聚散,生发愁绪,意脉清晰。
14.本词以化用前人诗句恰切精妙历来为人称赏。请指出词中化用之处及其所化用原句,并解释其在词中的含义。(6分)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等四校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本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放言五首·其四
白居易
谁家宅第①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②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顶波③。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
[注]①宅第:住宅。官员和贵族的大住宅。②北邙(máng):山名,亦作北芒,即邙山,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北。东汉及北魏的王侯公卿死后多葬于此。后人因常以泛指墓地。③顶波:稳定的波浪。
14.(3分)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罗”本指张设罗网捕捉虫鸟,本诗中形容门前热闹、门庭若市,主人忙于张罗接待。
B.“莫”字管“笑”与“夸”二字,“莫笑”二句为告诫语,告诫世人不要嫌贫爱富。
C.颈联以东海波浪的起伏为喻,意在说明富贵贫贱不会一成不变。
D.全诗饱含作者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人们正确认识人生和社会的变化,不无哲理性的启示。
15.(6分)本诗颔联与刘禹锡《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两句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异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江西省九江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起
赵师秀①
身如瘦鹤已伶俜,一卧兼旬更有零。
朝客偶知亲送药,野僧相保密持经。
力微尚觉衣裳重,才退难徼笔砚灵。
惟有爱花心未已,遍分黄菊插空瓶。
【注】①赵师秀,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与徐照、徐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开创“江湖诗派”一代诗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久卧病榻的模样,像鹤一样消瘦单薄。
B.颔联对仗工整,朝客送药、野僧持经体现了人情的温暖,表达了诗人的感动。
C.颈联通过“力微”“才退”等词形象地描写出诗人体力不支、才思减退的状态。
D.全诗紧扣诗题,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叙事抒情,写出了诗人病起后的感受。
15.从尾联你可以读出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古诗阅读专题
湖北省江西省上饶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过陈琳①墓
【唐】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②无主始怜君。
石麟③埋没藏春草,铜雀④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①陈琳:字孔璋,三国时著名文人,建安七子之一。陈琳原依袁绍,后归曹操,被任命为掌书记,重要的军国书檄多出其手。陈琳墓在下邳。②霸才:辅佐他人成霸业之才。③石麟:石麒麟,墓道前的陈列品。④铜雀:铜雀台,曹操所建,故址在邺城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点出陈琳以文章名世,且正面点题。“今日飘蓬”四字,暗透出诗中所抒的感慨和诗人的际遇分不开。
B.颔联中“霸才”是诗人自指;“始怜君”的“怜”是“怜悯”之意:我无人赏识便想起你也是个值得怜悯之人。
C.颈联从“墓”字生意,上句是墓前即景,下句是墓前遥想。“铜雀荒凉”,正象征着一个重才时代的消逝。
D.全诗贯串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际遇的对比,文采斐然,寄托遥深,水平不俗。
15.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答案:B
解析:怜:怜慕,欣羡的意思。
15.答案:
①表达对陈琳钦慕尊崇之情。首联“青史见遗文”,不仅点出陈琳以文章名世,而且寓含着歆慕尊崇的感情。
②流露出壮志难酬、无人赏识的深沉感慨。首联中“飘蓬”,颔联中陈琳的“霸才有主”和自己的“霸才无主”的对比,自然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感慨。
③透露出渴望有所建树却生不逢时的慨叹。颈联中的“铜雀荒凉”正象征着一个重才时代的消逝,而尾联“莫怪”“欲将”等也暗含诗人对当前这个弃贤毁才时代的不满。
说明:每点两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
江西省吉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临江仙·探梅①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②向空山餐秀色,为渠③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注】①此首词是词人闲居带湖时所作。②剩:更,再。③渠:他(方言),此处指梅。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老去”两句写词人年老心懒,却仍有看梅的兴致,衬托出他对梅情有独钟。
B.“破”字既写了梅花初开之状,又有打破零寂冬季而报春之意,炼字精工。
C.“更无”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写出梅花与众不同的高洁神韵,寓意颇深。
D.“竹根”句通过对梅花的生长环境的描写,反衬出了梅花的冰清玉洁。
15.词人是如何“探梅”的?请简要概括。(6分)
14.D(“反衬出了梅花的冰清玉洁”错误,对梅花生长环境的描写,侧面烘托了梅花的冰清玉洁。)
15.①绕江村探梅,感悟其孤傲坚贞、清雅脱俗的精神。②在幽深少人的山林欣赏梅之秀色,为它写出清新的诗句。(每点3分,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江西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3-14题。
金缕曲·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①
[清]纳兰性德
谁复留君住。叹人生、几翻离合,便成迟暮。最忆西窗同剪烛,却话家山夜雨。不道只、暂时相聚。衮衮长江萧萧木,送遥天、白雁哀鸣去。黄叶下,秋如许。
曰归因甚添愁绪。料强似、冷烟寒月,栖迟梵宇②。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有解忆、长安儿女。裘敝③入门空太息,信古来、才命真相负。身世恨,共谁语?
【注】①姜西溟:姜宸英,清代史学家,以布衣之身在翰林院修史,性情孤傲,常年科场不利,七十岁始成进士;本词作于姜西溟丁母忧南归奔丧之际。②梵宇:寺庙。③裘敝:即敝裘,破烂的农服。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借道别感慨人生短促,几番聚散便已到迟暮之年,以此表明惜别之意。
B.“白雁哀鸣去”既是对秋景的描写,又暗示友人前路暗淡,家乡不如京城。
C.过片转入对西溟身世的同情,就食京城,寄居寺院,落魄不遇,凄清愁苦。
D.全词以一个“归”字粘合上下,因“归”而有聚散,生发愁绪,意脉清晰。
14.本词以化用前人诗句恰切精妙历来为人称赏。请指出词中化用之处及其所化用原句,并解释其在词中的含义。(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
13.B(“暗示前路暗淡,家乡不如京城”分析错误,此句隐射行人路上愁苦,更加深了惜别恋友的深情;下片“料强似”“有解忆”表明家乡至少有亲人牵挂,至少比这样清苦的留在京城好,所以“家乡不如京城”不合词意。)
14.①“最忆西窗同剪烛,却话家山夜雨”化用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分)表示最怀念的是当初在西窗下秉烛夜谈的场景,不曾想友人家乡有事不得不离别,寓含深深的惜别之意;(1分)②“衮衮长江萧萧木”化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分)描写长江滚滚,落叶纷纷的凄凉秋景,寄寓对友人身世的同情,回乡路途的牵挂;(1分)③“有解忆、长安儿女”化用杜甫“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1分)劝慰姜西溟家中有思念自己的儿女,可享天伦,好过凄凉地寄居京城。(1分)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等四校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本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放言五首·其四
白居易
谁家宅第①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②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顶波③。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
[注]①宅第:住宅。官员和贵族的大住宅。②北邙(máng):山名,亦作北芒,即邙山,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北。东汉及北魏的王侯公卿死后多葬于此。后人因常以泛指墓地。③顶波:稳定的波浪。
14.(3分)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罗”本指张设罗网捕捉虫鸟,本诗中形容门前热闹、门庭若市,主人忙于张罗接待。
B.“莫”字管“笑”与“夸”二字,“莫笑”二句为告诫语,告诫世人不要嫌贫爱富。
C.颈联以东海波浪的起伏为喻,意在说明富贵贫贱不会一成不变。
D.全诗饱含作者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人们正确认识人生和社会的变化,不无哲理性的启示。
15.(6分)本诗颔联与刘禹锡《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两句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异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4.A 解析:A项,“本诗中形容门前热闹”理解有误。诗句“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的意思是“昨天屋内外还挤满了人,今天在门外就如此冷落了”,故正确的理解应该是“门庭冷落、门可罗雀”。
故选A。
15.相同点:都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一种盛衰变化、世事尤常的深沉感慨。(2分)不同点:白诗以昨日屋内挤满了宾客、今日却门庭冷落这一变化来表达世事无常的感慨;(2分)刘诗则巧妙地赋了燕子历史见证人的身份,暗示豪门世族终会覆火,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盛衰变化的慨叹,用笔尤为曲折。(2分)
江西省九江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起
赵师秀①
身如瘦鹤已伶俜,一卧兼旬更有零。
朝客偶知亲送药,野僧相保密持经。
力微尚觉衣裳重,才退难徼笔砚灵。
惟有爱花心未已,遍分黄菊插空瓶。
【注】①赵师秀,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与徐照、徐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开创“江湖诗派”一代诗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久卧病榻的模样,像鹤一样消瘦单薄。
B.颔联对仗工整,朝客送药、野僧持经体现了人情的温暖,表达了诗人的感动。
C.颈联通过“力微”“才退”等词形象地描写出诗人体力不支、才思减退的状态。
D.全诗紧扣诗题,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叙事抒情,写出了诗人病起后的感受。
15.从尾联你可以读出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14.D
15.①热爱生活,情趣高雅②自然淡泊,志向高洁(菊花象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