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题
江西省上饶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俞大献,字志辅,晋江人。少好读书。家贫屡空,意尝豁如。父殁,弃诸生,嗣世职百户。举嘉靖十四年武会试。除千户,守御金门。军民嚣讼难治大猷导以礼让讼为衰止海寇频发上书监司论其事监司怒曰小校安得上书杖之,夺其职。尚书毛伯温征安南,复上书陈方略,请从军。伯温奇之。会兵罢,不果用。
二十一年,俺答大入山西,诏天下举武勇士。大猷诣巡按御史自荐,御史上其名兵部。三十一年,倭贼大扰浙东。诏移大猷宁、台诸郡参将。会贼破宁波昌国卫,大猷击却之。复攻陷绍兴临山卫,转掠至松阳。知县罗拱辰力御贼,而大猷邀诸海,斩获多,竟坐失事停俸。未几,逐贼海中,焚其船五十余,予俸如故。
三十六年,胡宗宪方图汪直,用卢镗言将与通市,大猷力争不可。及直诱入下吏,其党毛海峰等遂据舟山,阻岑港自守。大猷环攻之,时小胜。然苦仰攻,将士先登多死,新倭又大至。朝廷趣宗宪甚急,宗宪漫为大言以对。廷臣竞诋宗宪,并劾大猷。大猷惧,攻益力,贼益死守。
三十七年七月乃自岑港移柯梅,造舟成,泛海去。大猷等横击之,先后杀倭四五千,贼几平。而官军围贼已一年,宗宪亦利其去,阴纵之,不督诸将邀击。比为御史李瑚所劾,则委罪大猷纵贼以自解。帝怒,逮系诏狱,夺世荫。
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威名震南服。万历元年秋,海寇突闾峡澳,坐失利夺职。复以署都督佥事起后府佥书,领车营训练。三疏乞归。卒,赠左都督,谥武襄。
大猷负奇节,以古贤豪自期。其用兵,先计后战,不贪近功。忠诚许国,老而弥笃,所在有大勋。武平、崖州、饶平皆为祠祀。
节选自《明史·俞大猷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军民嚣讼难治/大猷导以礼让/讼为衰止/海寇频发/上书监司论其事/监司怒曰/小校安得/上书杖之
B.军民嚣讼难治/大猷导以礼/让讼为衰止/海寇频发/上书监司论其事/监司怒曰/小校安得上书/杖之
C军民嚣讼难治/大猷导以礼/让讼为衰止/海寇频发/上书监司论其事/监司怒曰/小校安得/上书杖之
D.军民嚣讼难治/大猷导以礼让/讼为衰止/海寇频发/上书监司论其事/监司怒曰/小校安得上书/杖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因考试在秋天举行,故又称为秋试或秋闱。
B.御史在先秦时期,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约自秦朝开始,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
C.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
D.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俞大猷做事有头脑,有主见。在升迁为千户守卫金门时,能采取教化的方法来解决诉讼;当胡宗宪要与汪直通市贸易,俞大献坚决表示反对。
B.俞大猷忠诚报国,命途却不顺。毛伯温赏识他,却错过报国机会;胡宗宪被御史弹劾便让他抵罪;海寇突袭闾峡澳,因战事失利被剥夺职务。
C.俞大猷善于用兵,战功赫赫。倭寇大举侵扰浙东,他屡次击败敌人;毛海峰占据舟山,他围击时有小胜;松阳之战先后杀倭寇四五千人。
D.俞大猷为人有节操,目光长远。他以古代贤人豪士为自己的楷模,虽屡遭贬黜却不改忠心,崖州等地都给他建祠堂:用兵不贪念眼前小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复上书陈方略,请从军。伯温奇之。会兵罢,不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官军围贼已一年,宗宪亦利其去,阴纵之,不督诸将邀击。
江西省吉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端平元年春正月戊申,孟珙同蒙古兵围蔡州。会饮,歌吹声相接,城中饥窘,叹息而已。孟珙见黑气压城上,日无光。降者言城中绝粮已三月,鞍靴败鼓皆糜煮,且听以老弱互食,诸军日以人畜骨和芹泥食之,又往往斩败军全队,拘其肉以食,故欲降者众。珙乃下令,诸军衔枚,分运云梯布城下以议攻。金自被围以来,战没将帅甚多,至是,禁近以及舍人、牌印、省部掾属亦皆供役,分守四城。蒙古兵凿西城为五门整军以入督军鏖战及暮乃退声言来日复集是夕金主守绪集百官传位于东面元帅承麟 时孟珙之师向南门,至金字楼,列云梯,令诸军闻鼓则进。马义先登,赵荣继之,万众竞进,大战城上。乌古论镐及其将帅二百人皆降。金百官亟出捍敌,而南城之牌已立宋旗帜。俄顷,四面鼓噪夹攻,声震天地,南门守者弃门走。门洞开,孟珙招江海、塔察儿之师以入。忽斜虎帅精兵一千巷战,不能御。金主守绪知事急,即取宝玉置于幽兰轩,环之以草,命近侍曰:“死,便火我。”遂自经死。忽斜虎闻之,谓将士曰:“吾君已崩,吾何以战为。吾不能死于乱兵之手,吾赴汝水,从吾君矣。诸君其善为计。”言讫,赴水死。将士皆曰:“相公能死,吾辈独不能耶?”于是将帅及军士五百馀人皆从死焉。承麟退保子城,闻守绪死,帅群臣入哭,因谓众曰:“先帝在位十年,勤俭宽仁,图复旧业,有志未就,可哀也已,宜谥曰哀宗。”奠未毕,城已陷。诸将禁近共举火焚之,奉御绛山收哀宗骨,将瘗之汝水上。江海入宫,执参政张天纲,孟珙问金主所在,天纲曰:“城危时自经矣。”珙乃与塔察儿分金主骨及宝玉、法物。是日,承麟亦为乱兵所杀。金亡。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会蒙古兵灭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降者言城中绝粮已三月/鞍靴败鼓皆糜煮/且听以老弱互食/诸军日以人畜骨和芹泥食之/又往往斩败军全队/拘其肉以食/故欲降者众/
B.降者言城中绝粮已三月/鞍靴败鼓皆糜煮/且听以老弱互食诸军/日以人畜骨和芹泥食之/又往往斩败军/全队拘其肉以食故/欲降者众/
C.降者言城中绝粮/已三月/鞍靴败鼓皆糜煮/且听以老弱互食/诸军日以人畜骨和芹泥食之/又往往斩败军全队/拘其肉以食故/欲降者众/
D.降者言城中绝粮/已三月/鞍靴败鼓皆糜煮/且听以老弱互食诸军/日以人畜骨和芹泥食之/又往往斩败军/全队拘其肉以食/故欲降者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衔枚,枚形如箸,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士兵横衔枚于口中,以禁喧哗。
B.云梯,古代攻城时用以攀登城墙的工具。《墨子》记载鲁班曾为楚造云梯。
C.禁近,多指翰林院或官署在宫中的文学近侍之臣。禁,这里指帝王的住所。
D.自经,上吊自杀,也称自缢。经,织布时用梭穿织的横纱,编织物的横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蒙结盟,攻打金国。金国气数已尽,民心已失,将帅士兵亦无心无力,皇帝自杀,继任皇帝也被乱兵所杀,金国灭亡。
B.蒙古军攻打西门,虽然凿出了五道门,但是所遇抵抗比较顽强,直到傍晚才撤兵,并且扬言第二天还会再来攻打。
C.宋军攻打南门,将士勇猛,竞相登城作战,乌古论镐等二百多人全部投降。宋军占领南门后,宋蒙联军势如破竹。
D.金主临死前把财物全放在自己身边,并要求臣子将他的尸骨焚烧。臣子照做,但宋蒙联军依然瓜分了他的尸骨和财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饮,歌吹声相接,城中饥窘,叹息而已。
(2)言讫,赴水死。将士皆曰:“相公能死,吾辈独不能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蒙古兵凿西城/为五门整军/以入督军/鏖战及暮乃退/声言来日复集/是夕/金主守绪集百官/传位于东面元帅承麟/
B.蒙古兵凿西城为五门/整军以人/督军鏖战/及暮乃退/声言来日复集/是夕/金主守绪集百官/传位于东面元帅承麟/
C.蒙古兵凿西城/为五门整军/以入督军/鏖战及暮/乃退声言来日/复集是夕/金主守绪集百官/传位于东面元帅承麟/
D.蒙古兵凿西城为五门/整军以入/督军鏖战/及暮/乃退声言来日/复集是夕/金主守绪集百官/传位于东面元帅承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9
A.正月,农历每年的第一个月,又称“端月”“元月”“梅月”“始春”“孟春”等。
B.舍人,官名,始见于《周礼·地官》。朱元以来显贵子弟也称为“人”。
C.汝水,古水名,源出河南省鲁山县,流经上蔡、汝南等地,后汇入淮水。
D.哀宗,金主守绪的谥号,属于平溢,带有同情意味,类似的还有“怀”“思”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宋蒙联军围困蔡州时,城外歌声乐声接连不断,城内却是一片饥饿困窘的景象,这样强烈的对比让人唏嘘不已。
B.趁着蔡州城内民心动荡之际,孟珙下令各军衔校,向南门进军,将士们竞相登城作战,大败乌古论镐等二百多人。
C.蔡州南门失守后,宋蒙联军势如破竹,金主守绪自知守城无望,便立刻取出宝玉放置在幽兰轩中,随后自焚而死。
D.承麟接受禅位后,便撤退保卫蔡州子城,然而城池很快就被攻陷,承麟被乱兵所杀,他的死亡代表着金国的灭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饮,歌吹声相接,城中饥窘,叹息而己。(5分)
(2)言讫,赴水死。将士皆曰:“相公能死,吾辈独不能耶?"(5分)
江西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共6小题,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2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请教询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谓弓弦拉紧和放松,喻事物的进退、起落、兴废),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居二年,徙扬州、颍州。复学士,留守南京。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7.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岁而孤 孤: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 B.坐贬夷陵令 坐:因,因此
C.君子以同道为朋 朋:朋友 D.俾修《唐书》 俾:使、让
8.下列各组中,最能直接表现欧阳修“切直”的一项是()(3分)
①修贻书责之②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③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④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⑤臣为朝廷惜之⑥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B.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C.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D.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京:北宋时期实行四京制,其中东京开封是首都,洛阳为西京陪都。
B.陛辞:指朝官离开朝廷,上殿辞别皇帝。也指面见皇帝辞官。
C.文中“贬”“徙”“进”“罢”“迁”“赠”都与官职有关,或升或调或贬。
D.致仕:辞去官职。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宗增谏官员,欧阳修最先入选,仁宗多次向执政询问欧阳修的为人。
B.欧阳修作《朋党论》进呈皇帝,说明君子与小人的朋党有别。
C.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有些人视他为仇敌,唯独仁宗嘉许他敢说话。
D.欧阳修力挺杜衍等人,奸邪党人多次罗致罪名陷害,必欲除之而后快。
1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
(2)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等四校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本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清军御史李立勾军暴,同知张徽承风指,动以酷刑抑配平人。钟疏免百六十人,役止终本身者千二百四十人。属县逋赋四年,凡七百六十余万石。钟请量折以钞,为部议所格,然自是颇蠲减。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明年十二月卒于官。
(节选自《明史·况钟传》)
10.(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B.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C.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D.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11.(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明代以吏、户、札、兵、刑、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
B.乘传,“传”是传达命令的马车,乘传主要指乘坐驿车,多为奉命出使或任职等。
C.刀笔,即刀笔吏,古时读书人常随身带着刀和笔,故历代文职官员被称作“刀笔吏”。
D.起复,文中指古时官员因过失或其他原因被革职后,再次被朝廷起用,入朝为官。
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况钟才华出众,受人荐举。他受到吕震的赏识而被举荐为仪制司主事,后朝廷急需廉政官员补任难治之地而被蹇义、胡濙等人举荐,升任苏州知府。
B.况钟除奸革弊,整顿吏治。他到任苏州后,先假装不懂政事,糊涂可欺,后果断处死几个人,斥逐那些贪虐庸懦的官吏,威震全府。
C.况钟体恤百姓,孜孜爱民。百姓赋税繁重,他多次力争缓解百姓疾苦;同知张徽秉承清军御史李立的暗示,用酷刑强行摊派平民百姓,况钟上疏奏免一百六十人。
D.况钟礼敬儒士,知恩图报。因儒生邹亮被人诋毁,他心生怜惜,便向朝廷举荐邹亮任吏、刑二部司务;况钟多次延请有恩于他的平思忠,礼节非常恭敬。
13.(10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2)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
江西省九江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王翱,宇九皋,盐山人。永乐十三年,翱两试皆上第,授大理寺左寺正。宣德元年,擢御史,时官吏有罪,不问重轻,许运转还职。翱请犯赃吏但许赎罪,不得复官,以惩贪黩。帝从之。英宗即位,擢翱右金都御史,偕都督武兴镇江西,惩贪抑奸,吏民畏爱。正统二年,召还院。七年冬,提督辽东军务。翱以军令久弛,寇至,将士不力战,因诸将庭谒,责以失律罪,命左右曳出斩之。皆惶恐叩头,愿效死赎。翱乃躬行边,起山海关抵开原,缮城垣,浚沟堑。五里为堡,十里为屯,使烽燧相接。练将士,室鳏寡。军民大悦。又以边塞孤远,军饷匮,缘俗立法,令有罪得收赎。十余年间,得谷及牛羊数十万,边用以饶。景泰三年,召还掌院事。浔、梧瑶乱,总兵董兴、武毅推委不任事,于谦请以翁信、陈旺易之,而特遣一大臣督军务,乃以命翱。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入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铨多牙私为言官攻去翱代,一循成宪。成化元年,进太子太保,雨雪免朝参。屡疏乞归,辄慰留,数遣医视疾,疾甚,乃许致仕。未出都卒。赠太保,谥忠肃。翱在铨部,谢绝请谒,公余恒宿直庐”,非岁时朔望谒先祠,未尝归私第。每引选,或值召对,侍郎代选。归虽暮,必至署阅所选,惟恐有不当也。论荐不使人知,日:“吏部岂快恩怨地耶。”自奉俭素。景帝知其贫,为治第盐山。孙以荫入太学,不使应举,曰:“勿妨寒士路。”其自辽东还朝也,中官同事者重翱,赆明珠数颗,翱固辞。其人曰:“此先朝赐也,公得毋以赃却我乎。”不得已,纳而藏焉。中官死,召其从子还之。
(节选自《明史·王翱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入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铨/多私为/言官攻去/
B.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入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铨/多私为/言官攻去/
C.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入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铨/多私/为言官攻去/
D.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入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铨/多私/为言官攻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理寺,古代官署名,负责审理刑狱案件,是国家最高的法律机构。
B.烽燧,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有效方法。若有敌情,则燃烟或放火。
C.赠,追赠,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D.荫,封建时代,子辈因父辈有功而得到官爵或特权(如,入太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翱历仕多朝,仕途顺畅。他先后在永乐、宣德、正统、景泰、成化年间为官,担任过右金都御史和吏部尚书等多种官职,皇帝非常信任他。
B.王翱公正严明,生活俭仆。他掌管着官员的升降任免,拒绝别人的私下求告;他节俭朴素,皇帝知道他贫穷,特意在京城给他建造了宅院。
C.王翱工作勤奋,认真负责。他任吏部尚书时,长期住在官署,很少回家;他总是亲自查看吏部任命的官员名单,唯恐对官员的任命有错误。
D.王翱人格高尚,廉洁不贪。他从辽东回朝时,不得已收了一同工作的宦官赠予的数颗明珠,该宦官去sm世后,他就找到其侄子,归还了明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翱请犯赃吏但许赎罪,不得复官,以惩贪黩。
(2)屡疏乞归,辄慰留,数遣医视疾,疾甚,乃许致仕。
文言文阅读专题
江西省上饶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俞大献,字志辅,晋江人。少好读书。家贫屡空,意尝豁如。父殁,弃诸生,嗣世职百户。举嘉靖十四年武会试。除千户,守御金门。军民嚣讼难治大猷导以礼让讼为衰止海寇频发上书监司论其事监司怒曰小校安得上书杖之,夺其职。尚书毛伯温征安南,复上书陈方略,请从军。伯温奇之。会兵罢,不果用。
二十一年,俺答大入山西,诏天下举武勇士。大猷诣巡按御史自荐,御史上其名兵部。三十一年,倭贼大扰浙东。诏移大猷宁、台诸郡参将。会贼破宁波昌国卫,大猷击却之。复攻陷绍兴临山卫,转掠至松阳。知县罗拱辰力御贼,而大猷邀诸海,斩获多,竟坐失事停俸。未几,逐贼海中,焚其船五十余,予俸如故。
三十六年,胡宗宪方图汪直,用卢镗言将与通市,大猷力争不可。及直诱入下吏,其党毛海峰等遂据舟山,阻岑港自守。大猷环攻之,时小胜。然苦仰攻,将士先登多死,新倭又大至。朝廷趣宗宪甚急,宗宪漫为大言以对。廷臣竞诋宗宪,并劾大猷。大猷惧,攻益力,贼益死守。
三十七年七月乃自岑港移柯梅,造舟成,泛海去。大猷等横击之,先后杀倭四五千,贼几平。而官军围贼已一年,宗宪亦利其去,阴纵之,不督诸将邀击。比为御史李瑚所劾,则委罪大猷纵贼以自解。帝怒,逮系诏狱,夺世荫。
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威名震南服。万历元年秋,海寇突闾峡澳,坐失利夺职。复以署都督佥事起后府佥书,领车营训练。三疏乞归。卒,赠左都督,谥武襄。
大猷负奇节,以古贤豪自期。其用兵,先计后战,不贪近功。忠诚许国,老而弥笃,所在有大勋。武平、崖州、饶平皆为祠祀。
节选自《明史·俞大猷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军民嚣讼难治/大猷导以礼让/讼为衰止/海寇频发/上书监司论其事/监司怒曰/小校安得/上书杖之
B.军民嚣讼难治/大猷导以礼/让讼为衰止/海寇频发/上书监司论其事/监司怒曰/小校安得上书/杖之
C军民嚣讼难治/大猷导以礼/让讼为衰止/海寇频发/上书监司论其事/监司怒曰/小校安得/上书杖之
D.军民嚣讼难治/大猷导以礼让/讼为衰止/海寇频发/上书监司论其事/监司怒曰/小校安得上书/杖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因考试在秋天举行,故又称为秋试或秋闱。
B.御史在先秦时期,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约自秦朝开始,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
C.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
D.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俞大猷做事有头脑,有主见。在升迁为千户守卫金门时,能采取教化的方法来解决诉讼;当胡宗宪要与汪直通市贸易,俞大献坚决表示反对。
B.俞大猷忠诚报国,命途却不顺。毛伯温赏识他,却错过报国机会;胡宗宪被御史弹劾便让他抵罪;海寇突袭闾峡澳,因战事失利被剥夺职务。
C.俞大猷善于用兵,战功赫赫。倭寇大举侵扰浙东,他屡次击败敌人;毛海峰占据舟山,他围击时有小胜;松阳之战先后杀倭寇四五千人。
D.俞大猷为人有节操,目光长远。他以古代贤人豪士为自己的楷模,虽屡遭贬黜却不改忠心,崖州等地都给他建祠堂:用兵不贪念眼前小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复上书陈方略,请从军。伯温奇之。会兵罢,不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官军围贼已一年,宗宪亦利其去,阴纵之,不督诸将邀击。
10.答案:D
11.答案:A.会试考试在春天举行,又称春试或春闱。
12.答案:C
解析:“毛海峰占据舟山,他围击时有小胜”,不能称善于用兵,战功显赫;且先后杀倭寇四五千人也不是在松阳之战中发生的。
13(1)翻译:(俞大猷)又上书陈述作战方针策略,请求从军出战。毛伯温对俞大猷的军事见解颇感惊奇。正值撤兵,终究未能起用。
(关键词“方略、奇、会、罢、用”各1分)
(2)翻译:由于官军将倭寇围击一年(而不能攻破),胡宗宪也觉得倭寇逃走更有利,(于是)暗地放纵敌人,并不督促各位将领拦击。
(关键词“围、利、阴、纵、邀击”各1分)
参考译文:俞大猷,字志辅,晋江人。少年时就喜好读书。家里虽然屡告贫乏,但他却意气自如。父亲病逝后,(俞大猷)放弃学业,继承了百户的世袭职务。嘉靖十四年武科会试,(俞大猷)中了武举。被授千户职,负责保卫金门。这里的官军市民常无事取闹,告到公庭,难于治理。俞大猷采取教化的方法,诱导他们以礼让为先,诉讼因此停息。(当时)海寇之祸迭起,(俞大猷)上书提刑按察使司发表自己对此事的见解。按察使恼怒地说:“小军校怎配上书言事?”将俞大猷一顿乱杖,并剥夺了他千户的武职。尚书毛伯温出征安南,(俞大猷)又上书陈述作战方针策略,请求从军出战。毛伯温对俞大猷的军事见解颇感惊奇。正值撤兵,
终究未能起用。
嘉靖二十一年,俺答部大举攻掠山西,皇帝下诏选举天下壮武勇士。俞大猷亲自到巡按御史面前自荐,御史将他的名字上报兵部。嘉靖三十一年,倭寇大举侵扰浙东。皇帝诏令调任俞大猷为宁波、台州诸府参将。正值倭寇攻破了宁波昌国卫,俞大猷率兵击退敌人。倭寇又攻陷绍兴临山卫,转攻至松阳。知县罗拱辰奋力抵御海寇的进攻,而俞大猷在海上阻截敌人,有较大的战果,但竟被朝廷以失事罪停俸。不久,又于海中追杀海寇,焚敌船五十余艘,(于是)俸禄恢复如初。
三十六年,胡宗宪正以计谋取汪直,听从卢镗的建议将与汪直通市贸易,俞大猷坚决表示反对。等到汪直被诱捕下狱,汪直余党毛海峰等于是据守舟山,在岑港设寨阻挡官军。俞大猷围击,不时有一些小的胜利。然而仰攻不利,冲上去的将士多被敌人杀死。倭寇大批增援而来。朝廷急切地督促胡宗宪出战,胡宗宪以大话敷衍。朝中士大夫竞相诋毁胡宗宪,并弹劾俞大猷。俞大猷害怕,于是对倭寇发动了更加猛烈的攻击,倭寇也更加死守。
三十七年七月倭寇才自岑港移驻柯梅,造起一批战船后,泛舟逃走。俞大猷等在海上拦截,先后击杀倭寇四五千人,几乎平定倭患。由于官军将倭寇围击一年(而不能攻破),胡宗宪也觉得倭寇逃走更有利,(于是)暗地放纵敌人,并不督促各位将领拦击。等到被御史李瑚就此事弹劾时,胡宗宪就将罪责推到俞大猷头上来让自己脱罪。嘉靖帝大怒,下令逮捕俞大猷,剥夺他的世袭荫庇的特权。
俞大猷是一位廉洁的将帅,对部下颇有恩惠,数建奇功,名震南部疆土。万历元年秋天,海寇突袭闾峡澳,因战事失利俞大猷被剥夺职务。又以署理都督佥事起用为后府佥书,训练车营。三次上疏请求退休。去世,赠左都督衔,谥号为武襄。
俞大猷负有奇节,以古代贤人豪士为自己的楷模。他用兵,先谋略而后征战,眼光远大,不贪近功。忠诚为国的精神随着年老而更加深厚诚笃,所到之处屡有大功。武平、崖州、饶平都为之立祠祭祀。
江西省吉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端平元年春正月戊申,孟珙同蒙古兵围蔡州。会饮,歌吹声相接,城中饥窘,叹息而已。孟珙见黑气压城上,日无光。降者言城中绝粮已三月,鞍靴败鼓皆糜煮,且听以老弱互食,诸军日以人畜骨和芹泥食之,又往往斩败军全队,拘其肉以食,故欲降者众。珙乃下令,诸军衔枚,分运云梯布城下以议攻。金自被围以来,战没将帅甚多,至是,禁近以及舍人、牌印、省部掾属亦皆供役,分守四城。蒙古兵凿西城为五门整军以入督军鏖战及暮乃退声言来日复集是夕金主守绪集百官传位于东面元帅承麟 时孟珙之师向南门,至金字楼,列云梯,令诸军闻鼓则进。马义先登,赵荣继之,万众竞进,大战城上。乌古论镐及其将帅二百人皆降。金百官亟出捍敌,而南城之牌已立宋旗帜。俄顷,四面鼓噪夹攻,声震天地,南门守者弃门走。门洞开,孟珙招江海、塔察儿之师以入。忽斜虎帅精兵一千巷战,不能御。金主守绪知事急,即取宝玉置于幽兰轩,环之以草,命近侍曰:“死,便火我。”遂自经死。忽斜虎闻之,谓将士曰:“吾君已崩,吾何以战为。吾不能死于乱兵之手,吾赴汝水,从吾君矣。诸君其善为计。”言讫,赴水死。将士皆曰:“相公能死,吾辈独不能耶?”于是将帅及军士五百馀人皆从死焉。承麟退保子城,闻守绪死,帅群臣入哭,因谓众曰:“先帝在位十年,勤俭宽仁,图复旧业,有志未就,可哀也已,宜谥曰哀宗。”奠未毕,城已陷。诸将禁近共举火焚之,奉御绛山收哀宗骨,将瘗之汝水上。江海入宫,执参政张天纲,孟珙问金主所在,天纲曰:“城危时自经矣。”珙乃与塔察儿分金主骨及宝玉、法物。是日,承麟亦为乱兵所杀。金亡。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会蒙古兵灭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降者言城中绝粮已三月/鞍靴败鼓皆糜煮/且听以老弱互食/诸军日以人畜骨和芹泥食之/又往往斩败军全队/拘其肉以食/故欲降者众/
B.降者言城中绝粮已三月/鞍靴败鼓皆糜煮/且听以老弱互食诸军/日以人畜骨和芹泥食之/又往往斩败军/全队拘其肉以食故/欲降者众/
C.降者言城中绝粮/已三月/鞍靴败鼓皆糜煮/且听以老弱互食/诸军日以人畜骨和芹泥食之/又往往斩败军全队/拘其肉以食故/欲降者众/
D.降者言城中绝粮/已三月/鞍靴败鼓皆糜煮/且听以老弱互食诸军/日以人畜骨和芹泥食之/又往往斩败军/全队拘其肉以食/故欲降者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衔枚,枚形如箸,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士兵横衔枚于口中,以禁喧哗。
B.云梯,古代攻城时用以攀登城墙的工具。《墨子》记载鲁班曾为楚造云梯。
C.禁近,多指翰林院或官署在宫中的文学近侍之臣。禁,这里指帝王的住所。
D.自经,上吊自杀,也称自缢。经,织布时用梭穿织的横纱,编织物的横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蒙结盟,攻打金国。金国气数已尽,民心已失,将帅士兵亦无心无力,皇帝自杀,继任皇帝也被乱兵所杀,金国灭亡。
B.蒙古军攻打西门,虽然凿出了五道门,但是所遇抵抗比较顽强,直到傍晚才撤兵,并且扬言第二天还会再来攻打。
C.宋军攻打南门,将士勇猛,竞相登城作战,乌古论镐等二百多人全部投降。宋军占领南门后,宋蒙联军势如破竹。
D.金主临死前把财物全放在自己身边,并要求臣子将他的尸骨焚烧。臣子照做,但宋蒙联军依然瓜分了他的尸骨和财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饮,歌吹声相接,城中饥窘,叹息而已。
(2)言讫,赴水死。将士皆曰:“相公能死,吾辈独不能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蒙古兵凿西城/为五门整军/以入督军/鏖战及暮乃退/声言来日复集/是夕/金主守绪集百官/传位于东面元帅承麟/
B.蒙古兵凿西城为五门/整军以人/督军鏖战/及暮乃退/声言来日复集/是夕/金主守绪集百官/传位于东面元帅承麟/
C.蒙古兵凿西城/为五门整军/以入督军/鏖战及暮/乃退声言来日/复集是夕/金主守绪集百官/传位于东面元帅承麟/
D.蒙古兵凿西城为五门/整军以入/督军鏖战/及暮/乃退声言来日/复集是夕/金主守绪集百官/传位于东面元帅承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9
A.正月,农历每年的第一个月,又称“端月”“元月”“梅月”“始春”“孟春”等。
B.舍人,官名,始见于《周礼·地官》。朱元以来显贵子弟也称为“人”。
C.汝水,古水名,源出河南省鲁山县,流经上蔡、汝南等地,后汇入淮水。
D.哀宗,金主守绪的谥号,属于平溢,带有同情意味,类似的还有“怀”“思”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宋蒙联军围困蔡州时,城外歌声乐声接连不断,城内却是一片饥饿困窘的景象,这样强烈的对比让人唏嘘不已。
B.趁着蔡州城内民心动荡之际,孟珙下令各军衔校,向南门进军,将士们竞相登城作战,大败乌古论镐等二百多人。
C.蔡州南门失守后,宋蒙联军势如破竹,金主守绪自知守城无望,便立刻取出宝玉放置在幽兰轩中,随后自焚而死。
D.承麟接受禅位后,便撤退保卫蔡州子城,然而城池很快就被攻陷,承麟被乱兵所杀,他的死亡代表着金国的灭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饮,歌吹声相接,城中饥窘,叹息而己。(5分)
(2)言讫,赴水死。将士皆曰:“相公能死,吾辈独不能耶?"(5分)
10.B(原文标点为:蒙古兵凿西城为五门,整军以入,督军鏖战,及暮乃退,声言来日复集。是夕,金主守绪集百官。传位于东面元帅承麟。)
11.A(“梅月”指农历四月,也泛指梅雨季节。)
12.C(“自焚而死”错误,守绪是“自经死”,即上吊自杀。)
13.(1)(宋蒙)集会喝酒,歌声乐声连续不断,而城中百娃饥饿困窘,只能叹息罢了。(“会”“歌吹”“饥窘”各1分,句意2分)
(2)(忽斜虎)说完,跳水而死.将土们都说:“您能(为君王为国家而)死,我们这些人难道就不能(为
国而死)吗?(“赴”“讫”“独”各1分,句意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端平元年春正月戊中,孟珙与蒙古兵包围蔡州。(宋蒙)集会喝酒,歌声乐声连续不断,而城中百娃饥饿困窘,只能叹息罢了。孟珙看见黑云压城,太阳无光。投降的人说城中已经断粮三个月,马鞍、靴鞋、破碎的战鼓都被煮烂来当作食物,而且听任老弱之人互相吃,各军士兵每天把人畜的骨头搅拌菜泥一起吃,又常常杀死失败的全队士兵,取他们的肉来吃,所以想要投降的人很多。孟珙于是下令,各军士兵街枚,分别运送云梯布置在城下来商议攻打。金国从被围困以来,战死的将帅很多,到这个时候,禁近以及舍人、牌印、各部的属官也全都服役,分开把守四城。蒙古兵凿穿西城墙为五道门,整顿好军队攻入,指挥士兵激烈地战斗,等到傍晚才撒兵,声称明天再来。这天晚上,金主守绪召集百官,传位给东面元帅承麟。此时孟珙的军队正向南门进军,到金字楼,排开云梯,命令各军士兵听到鼓声就前进。马义首先登城,赵荣后继而上,众人相互争着登上城楼,在城上大战。乌古论镐和他的将帅二百人全都投降。金国百官赶紧出去抵抗敌军,然而南城的女墙上已经竖立起宋的旗帜。不久,四面战鼓声喧哗声响起,同时攻击,声震天地,守卫南门的人放弃城门逃跑。南门敞开,孟珙招集江海、塔察儿的军队进入城内。忽斜虎率领一千精兵在小巷作战,不能抵御。金主守绪知道形势紧急,立刻取出宝玉放置在幽兰轩,用草围在四周,命令近侍说:“我死了,就用火烧毁我。”于是上吊自杀。忽斜虎听说这件事,对将士说:“我们的君王已经死了,我还为什么去打仗呢。我不能死在乱兵的手里,我投汝水,跟从我们的君王去了。你们为自己好好打算吧。”(忽斜虎)说完,跳水而死。将士们都说:“您能(为君王为国家而)死,我们这些人难道就不能(为国而死)吗?”于是将帅和军士五百多人都跟从他一起死去。承麟撤退保卫子城,听说守绪已死,率领群臣进入屋里哭泣,于是对众人说:“先帝在位十年,勤俭宽仁,图谋恢复旧业,有伟大志向而没有成就,真是悲哀啊,应当定谥号叫哀宗。”祭奠没有结束,城池就被攻陷。诸将和禁近一起举火烧毁守绪尸骨,奉御绛山收藏哀宗的骨灰,将要埋葬在汝水。江海进入皇宫,抓住参政张天纲,孟珙问他金主在哪儿,张天纲说:“皇城危急时刻已经上吊自杀了。”孟珙于是和塔察儿瓜分金主骨灰和宝玉、法物。这一天,承麟也被乱兵杀死。金国灭亡。
江西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共6小题,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2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请教询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谓弓弦拉紧和放松,喻事物的进退、起落、兴废),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居二年,徙扬州、颍州。复学士,留守南京。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7.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岁而孤 孤: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 B.坐贬夷陵令 坐:因,因此
C.君子以同道为朋 朋:朋友 D.俾修《唐书》 俾:使、让
8.下列各组中,最能直接表现欧阳修“切直”的一项是()(3分)
①修贻书责之②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③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④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⑤臣为朝廷惜之⑥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B.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C.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D.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京:北宋时期实行四京制,其中东京开封是首都,洛阳为西京陪都。
B.陛辞:指朝官离开朝廷,上殿辞别皇帝。也指面见皇帝辞官。
C.文中“贬”“徙”“进”“罢”“迁”“赠”都与官职有关,或升或调或贬。
D.致仕:辞去官职。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宗增谏官员,欧阳修最先入选,仁宗多次向执政询问欧阳修的为人。
B.欧阳修作《朋党论》进呈皇帝,说明君子与小人的朋党有别。
C.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有些人视他为仇敌,唯独仁宗嘉许他敢说话。
D.欧阳修力挺杜衍等人,奸邪党人多次罗致罪名陷害,必欲除之而后快。
1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
(2)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一)文言文阅读(共6小题,25分)
7.C(解析:“朋”应为“朋党”。)
8.B(解析:②说欧阳修的交友,⑥不是欧阳修的行为。)
9.D(解析:原文带标点为“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意思是“小人皆恐惧欧阳修的重新起用,有人就伪造他的奏章,请求清洗宦官中作奸谋利的人。那些宦官都非常怨恨,他们联合起来陷害欧阳修,使得欧阳修出京为同州知州,皇上听取了吴充的意见后才取消了这一道命令。”)
10.C(解析:“赠”是赐死者爵位或荣誉称号。)
11.A(解析:对“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句理解有误,应为仁宗向欧阳修询问掌管国家政事应该做些什么。)
12.(1)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为范仲淹伸雪而被斥退,世人都视他们为“党人”。(得分点:“以”“直”“见逐”“目”补充“目之”的主语各1分)(2)所以作为一国之君,应当摒退小人的伪朋党,而多多提携君子的真朋党,这样,天下就可以达到大治了。(得分点:“故”“为”“退”“则”“治”)
【参考译文】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后来考中了进士,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此时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二人互为师友,又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范仲淹因著文指陈时弊而被贬谪,在朝官员大多上章解救他,只有左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黜除。对此欧阳修写信谴责高若讷,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以致欧阳修被贬出为夷陵县令,不久又迁任乾德县令、武成节度判官。过了很久,欧阳修复任为馆阁校勘,以后又改任为集贤校理。庆历三年,兼掌谏院。当时仁宗对在朝大臣进行人事更动,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都参与执政,增加谏官,任用天下有名之士,欧阳修最先入选。欧阳修每次进见皇上,仁宗都询问他以治国执政之事,看哪些是可以做的。因其时国家政事之许多方面都在从事改革,一些小人遂势焰昌炽,大肆攻讦。欧阳修担心从事改革的一些好人难以获胜,便也多次分别就有关问题向仁宗上书进言。当初范仲淹之被贬去饶州,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因为范仲淹伸雪而被斥退,世人都视他们为“党人”。从此,朋党的议论便产生了,欧阳修于是作《朋党论》一文以进呈仁宗。在文中他议论道:“君子以志同道合结为朋党,小人因有共同的利益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所以作为一国之君,应当摒退小人的伪朋党,而多多提携君子的真朋党,这样,天下就可以达到大治了。”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适逢保州发生了兵变,因此又任命他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在告别皇上时,仁宗对他说:“到那里去不要作久留的打算,想要说什么,就随时讲吧。”欧阳修回答说:“我做谏官时可以直接论事,现在论事就超过我职务的范围了,是有罪的。”仁宗说:“只管说好了,不要区别在朝还是在地方。”正当这个时候,杜衍等人因被诬陷私结朋党而相继罢去,欧阳修慨然上疏说:“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四人,天下人都知晓他们有治国的贤能,正直之士在朝,是邪恶者之大忌,谋臣置而不用,乃是敌人的福份啊。现在这四个人一旦被罢除,而让在朝奸邪之徒弹冠相庆,四邻蛮夷之敌振臂喝彩,臣下我真为朝廷感到惋惜呀。”从此奸邪之徒更加忌恨欧阳修,并借欧阳修外甥女张氏犯罪下狱之事罗织他的罪状,致使他降职为知制诰、滁州知州。到任二年又徙迁扬州、颍州。恢复龙图阁直学士官职,兼南京留守司事。小人皆恐惧欧阳修的重新起用,有人就伪造他的奏章,请求清洗宦官中作奸谋利的人。那些宦官都非常怨恨,他们联合起来陷害欧阳修,使得欧阳修出京为同州知州,皇上听取了吴充的意见后才取消了这一道命令。升迁翰林学士,让他修撰《唐书》。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熙宁五年,去世,朝廷追赠太子太师,谥号文忠。欧阳修当初在滁州时,别号醉翁,晚年改号为六一居士。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等四校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本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清军御史李立勾军暴,同知张徽承风指,动以酷刑抑配平人。钟疏免百六十人,役止终本身者千二百四十人。属县逋赋四年,凡七百六十余万石。钟请量折以钞,为部议所格,然自是颇蠲减。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明年十二月卒于官。
(节选自《明史·况钟传》)
10.(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B.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C.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D.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11.(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明代以吏、户、札、兵、刑、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
B.乘传,“传”是传达命令的马车,乘传主要指乘坐驿车,多为奉命出使或任职等。
C.刀笔,即刀笔吏,古时读书人常随身带着刀和笔,故历代文职官员被称作“刀笔吏”。
D.起复,文中指古时官员因过失或其他原因被革职后,再次被朝廷起用,入朝为官。
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况钟才华出众,受人荐举。他受到吕震的赏识而被举荐为仪制司主事,后朝廷急需廉政官员补任难治之地而被蹇义、胡濙等人举荐,升任苏州知府。
B.况钟除奸革弊,整顿吏治。他到任苏州后,先假装不懂政事,糊涂可欺,后果断处死几个人,斥逐那些贪虐庸懦的官吏,威震全府。
C.况钟体恤百姓,孜孜爱民。百姓赋税繁重,他多次力争缓解百姓疾苦;同知张徽秉承清军御史李立的暗示,用酷刑强行摊派平民百姓,况钟上疏奏免一百六十人。
D.况钟礼敬儒士,知恩图报。因儒生邹亮被人诋毁,他心生怜惜,便向朝廷举荐邹亮任吏、刑二部司务;况钟多次延请有恩于他的平思忠,礼节非常恭敬。
13.(10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2)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
10.A 解析:“兴利除害”与“不遗余力”是并列结构主语相同,都为况钟,前面要与 “及逋租”断开,故排除CD;“锄豪强”与“植良善”是明显的并列结构,要与前面的“不遗余力”断开,故排除B。
故选A。
本句译为:所积蓄的济农仓粟米每年有几十万石,用来赈济灾荒之外,还用它代替民间为官府办治的物品和拖欠的租赋。他兴利除害,不遗余力。舒锄豪强,热植良善,民间将他奉若神明。
11.D 解析:“起复,文中指古时官员因过失或其他原因被革职后,再次被朝廷起用,入朝为官”错误。起复在文中是指古代官吏遭父母丧,守制未满期而应召任职。
故选D。
12.D 解析:D.“因儒生邹亮被人诋毁,他心生怜惜,便向朝廷举荐邹亮任吏、刑二部司务”错误。根据原文“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可知,况钟本就想要推荐邹亮,并不是因为心生怜悯。
故选D。
13.(1)况钟于是免除繁法苛政,订立条规制度,有不便于老百姓的事情,立即上奏书陈述。
(2)况钟和巡抚周忱精心计划,上奏免除赋税七十多万石,所有周忱推行的良好的政令,况钟都协力促成。
第一句翻译关键词:“蠲”,免除;“烦苛”繁法苛政;及定语后置句“事不便民者”,正常语序“不便民之事”,可译为不便于老百姓的事情。
第二句翻译关键词:“计画”,计划;“善政”,良好的政令;“成”,促成。
参考译文:
况钟,宇伯律,是江西靖安人。起初以小吏的身份侍奉尚书吕震,吕震惊异于他的才华,推荐他做仪制司主事。后又升为郎中。宣德五年,皇帝因为各地郡守大多不能称职,又正逢苏州等九府缺少官员,这九府都是地位重要,事务繁重之地,命令部、院大臣推荐下属廉正有能力的官吏补各府之缺。况钟因为尚书蹇义、胡濙等人举荐,升任苏州知府,賜敕书遣送他。苏州地区赋役繁重,豪强猾吏玩弄文字曲解法律,作奸犯法谋取利益,号称最难治理之地。况钟乘驿站车马来到苏州府。他开始处理事务时,群吏围立在四周请求立即判决诉状。况钟装作不懂,向左右请教询问,一切按照属吏们的想法或行或止。群吏大喜,认为太守昏庸好欺骗。过了三天,况钟召集群吏责问他们道:“以前某件事应该办。你们阻止我;某件事不该办,你们强让我去做。你们这群人玩弄文字曲解法律很久了,论罪应判死刑。”马上用捶刑杀死几个人,全部斥逐贪虐庸懦的属僚。全府上下大为震动,全都奉法行事。况钟于是免除繁法苛政,订立条规制度,有不便于老百姓的事情,立即上奏书陈述。清军御史李立清查军队暴虐,同知张微禀承暗示的旨意,动不动就用酷刑强行摊派平民百姓。况钟上疏免除一百六十人,徭役止于本身而终结的有一千二百四十人。属县拖欠赋税四年,共七百六十多万石。况钟请求按量折算成钞银,被部议拒绝,但从此以后多有减免。当时,多次下诏减轻苏州、松江的重赋。况钟和巡抚周忱精心计划,上奏免除赋税七十余万石,所有周忱推行的良好的政令,况钟都协力促成。所积蓄的济农仓粟米每年有几十万石,用来赈济灾荒之外,还用它代替民间为官府办治的物品和拖欠的租赋。他兴利除害,不遗余力。舒锄豪强,热植良善,民间将他奉若神明。况钟虽然出身于刀笔小吏,却重视学校,礼敬文人儒士,贫寒之家的读书人多有受到他帮助的。有个名叫邹亮的人,献诗给况钟。况钟想要推荐他,有人写了匿名书信诋毁邹亮。况钟说道:“这是想让我更快地帮邹亮成名。”当即向朝廷奏荐他。朝廷召授邹亮吏、刑二部司务。升迁为御史。当初况钟为小吏时,吴江人平思忠也由小吏起家,任吏部司务,对况钟有恩。到这时候况钟多次延请相见,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让两个儿子去侍奉他,说:“并非没有仆役,想借此报答您。”况钟曾遭母丧,郡中百姓前往朝廷请求他留任。朝廷诏命他服丧期间起复任用担任原职。正统六年,况钟任期已满应当升迁,郡中百姓二万余人,前往巡按御史张文昌陈述,请求让况钟继续任职。次年十二月,况钟死于任上。
江西省九江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王翱,宇九皋,盐山人。永乐十三年,翱两试皆上第,授大理寺左寺正。宣德元年,擢御史,时官吏有罪,不问重轻,许运转还职。翱请犯赃吏但许赎罪,不得复官,以惩贪黩。帝从之。英宗即位,擢翱右金都御史,偕都督武兴镇江西,惩贪抑奸,吏民畏爱。正统二年,召还院。七年冬,提督辽东军务。翱以军令久弛,寇至,将士不力战,因诸将庭谒,责以失律罪,命左右曳出斩之。皆惶恐叩头,愿效死赎。翱乃躬行边,起山海关抵开原,缮城垣,浚沟堑。五里为堡,十里为屯,使烽燧相接。练将士,室鳏寡。军民大悦。又以边塞孤远,军饷匮,缘俗立法,令有罪得收赎。十余年间,得谷及牛羊数十万,边用以饶。景泰三年,召还掌院事。浔、梧瑶乱,总兵董兴、武毅推委不任事,于谦请以翁信、陈旺易之,而特遣一大臣督军务,乃以命翱。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入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铨多牙私为言官攻去翱代,一循成宪。成化元年,进太子太保,雨雪免朝参。屡疏乞归,辄慰留,数遣医视疾,疾甚,乃许致仕。未出都卒。赠太保,谥忠肃。翱在铨部,谢绝请谒,公余恒宿直庐”,非岁时朔望谒先祠,未尝归私第。每引选,或值召对,侍郎代选。归虽暮,必至署阅所选,惟恐有不当也。论荐不使人知,日:“吏部岂快恩怨地耶。”自奉俭素。景帝知其贫,为治第盐山。孙以荫入太学,不使应举,曰:“勿妨寒士路。”其自辽东还朝也,中官同事者重翱,赆明珠数颗,翱固辞。其人曰:“此先朝赐也,公得毋以赃却我乎。”不得已,纳而藏焉。中官死,召其从子还之。
(节选自《明史·王翱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入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铨/多私为/言官攻去/
B.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入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铨/多私为/言官攻去/
C.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入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铨/多私/为言官攻去/
D.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入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铨/多私/为言官攻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理寺,古代官署名,负责审理刑狱案件,是国家最高的法律机构。
B.烽燧,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有效方法。若有敌情,则燃烟或放火。
C.赠,追赠,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D.荫,封建时代,子辈因父辈有功而得到官爵或特权(如,入太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翱历仕多朝,仕途顺畅。他先后在永乐、宣德、正统、景泰、成化年间为官,担任过右金都御史和吏部尚书等多种官职,皇帝非常信任他。
B.王翱公正严明,生活俭仆。他掌管着官员的升降任免,拒绝别人的私下求告;他节俭朴素,皇帝知道他贫穷,特意在京城给他建造了宅院。
C.王翱工作勤奋,认真负责。他任吏部尚书时,长期住在官署,很少回家;他总是亲自查看吏部任命的官员名单,唯恐对官员的任命有错误。
D.王翱人格高尚,廉洁不贪。他从辽东回朝时,不得已收了一同工作的宦官赠予的数颗明珠,该宦官去sm世后,他就找到其侄子,归还了明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翱请犯赃吏但许赎罪,不得复官,以惩贪黩。
(2)屡疏乞归,辄慰留,数遣医视疾,疾甚,乃许致仕。
10.C 11.D 12.B
13.(1)但:只 以:用来
(2)辄:总是 视:看病 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