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你知道吗?
左侧图片是哪一世界文化遗产?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天主之母教堂(圣保禄教堂)正面前壁的遗址。2005年与澳门历史城区的其他文物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大三巴见证了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血泪屈辱。鸦片,最早就是从大三巴下的港口,由葡萄牙人输入中国。离大三巴不远的花王堂街,曾是著名的“猪仔街”,沿街有300多家贩卖华工的馆所。
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成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
中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成立了澳门特别行政区。
你知道吗?
下列图片分别见证了哪一历史事件?
东方明珠
香港和澳门
第一部分
特别行政区
特别行政区
特别行政区
特别行政区
北京 上海 香港 澳门
人口 (万人) 2189.31 2487.09 747.42 68.31
面积 (平方千米) 16410.54 6340.5 1106 32.9
人口密度 (人/KM2) 1334.09 3922.85
计算并比较下列城市的人口密度(2020年)
6757.87
20762.92
特别行政区
“上天”——建设高层建筑
“下海”——填海造陆
香港、澳门怎样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
特别行政区
香港地少人多,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因此建造摩天大楼的经济效益在香港特别明显。香港超过150米的摩天大楼不少于215栋,不限于商业大厦,很多是住宅。全球最高100栋住宅大楼中,至少一半位于香港。截至2013年1月,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楼前50位中,香港便占了6个席位。
香港虽然土地资源稀缺,但是已开发土地面积不足1/4,在以开发土地中还保留大片绿地。
特别行政区
特别行政区
你知道吗?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分别有何含义?
特别行政区
中国香港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口额
中国香港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额
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是?
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
第二部分
港澳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港澳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自主学习 2分钟
任务:阅读P61-P62,思考
1.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对于经济发展有何优势?
2.了解香港、澳门的产业构成。
3.港澳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体现在哪些方面?
港澳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国际航运中心
国际贸易中心
国际金融中心
信息服务中心
港澳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香港是著名的“自由贸易港”。位于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维多利亚港,港阔水深,是世界著名的天然良港。
港澳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支柱
港澳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读图说明,港澳和内地的经济合作是如何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
港澳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内地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
2004年1月1日,CEPA及其附件正式开始全面实施,即港澳地区生产的产品进入内地不需要交纳关税,实施“零关税”。CEPA的签署,使港澳与珠江三角洲的经贸合作更加密切,带动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CEPA的实施给广东省佛山市带来了明显的变化。
现在佛山有港资、澳资企业超过3 700家,七成多的货物通过香港转口。港澳的便利店、学校、银行、医疗诊所在佛山逐渐落地生根,知名品牌也纷纷进入,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了更多选择与更优质的服务。
港澳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1. 在“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香港各提供了哪些优势条件,这种合作模式对双方各有什么好处。
自主学习 阅读P63-P64活动题材料,思考
“ 前店后厂”
改革开放初期,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香港利用海外贸易窗口优势,承接海外订单,从事样品制造和开发新产品、新工艺,供应原材料、元器件,控制产品质量,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
港澳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2.说说目前广东省和香港的合作模式与“前店后厂”合作模式的主要差异。
自主学习 阅读P63-P64活动题材料,思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祖国内地的制造业水平逐步提高,与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香港则重点发展服务业。因此,广东省和香港形成了新的合作模式(图7.38)。
第三部分
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
1.澳门毗邻的经济特区是 ( )
A.深圳 B.汕头 C.厦门 D.珠海
2.“上天”、“下海”成为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方式。下列正确的是( )
A.上天”指的是提高航空运输技术 B.这两种方式会破坏大自然的规律,应放弃
C.“下海”指的是加大深海作业 D.这两种方式缓解了香港“人多地狭”的局面
3.香港是世界重要的航运中心,位于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的水域是世界著名的
天然良港,其名称是 ( )
A.维多利亚港 B.香港 C.广州港 D.海口
4.下列选项中,属于香港为内地提供的是 ( )
A.厂房、能源 B.日常生活消费品
C.管理及信息、技术 D.众多的劳动力资源
D
D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