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浮力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章浮力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30 11:1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章浮力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提升(1)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将苹果和梨子放入水中后,苹果漂浮,梨子沉底。若苹果的质量、体积及受到的浮力分别为、和,梨子的质量、体积及受到的浮力分别为、和,以下正确的选项有(  )
(1)若,则一定小于;(2)若,则一定大于
(3)若,则一定小于;(4)若,则一定大于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在装满水的容器中,放入一质量为30克的实心物块,从容器中溢出20克水,则该物块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和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应是(  )
A.下沉、压强不变 B.上浮、压强增大
C.漂浮、压强减小 D.悬浮、压强减小
3.将一块-12℃的冰块放到盛有0℃水的杯中,室内气温与水相同,经过一段时间后,冰块仍然漂浮在水面上,这时(  )
A.冰块的体积比原来的大,杯中水面比原来高
B.冰块的体积比原来的小,杯中水面与原来一样高
C.冰块的体积比原来的大,杯中水温比原来低
D.冰块的体积比原来的大,杯中水温与原来一样高
4.如图所示,将同一长方体分别水平与竖直静置在水中,它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受到的 (  )
A.压强差不等,压力差相等 B.压强差不等,压力差不等
C.压强差相等,压力差不等 D.压强差相等,压力差相等
5.两个体积相等的木球和铁球,用细线系住后放入水中时将能悬浮在水中,如图,则木球和铁球所受到的水的压强和水的浮力的大小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浮力相同,压强相同
B.浮力木球大,压强相同
C.浮力铁球大,压强铁球小
D.浮力相同,压强铁球大
6.为了测量硬塑料制成的锅形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先用一圆柱形容器盛满水,该容器底面积为100cm2(壁厚度不计)。将锅形物体开口向上放入容器中,物体漂浮(如图所示),溢出了300cm3的水。然后慢慢翻转使物体浸没沉底,液面下降了1cm,关于该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0.2kg ρ=1.6g/cm3
B.m=0.3kg ρ=1.5g/cm3
C.m=0.3kg ρ=2.0g/cm3
D.m=0.2kg ρ=1.8g/cm3
7.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溢水杯盛满水,用弹簧测力计挂一个实心铁块,示数为F1;将铁块缓慢浸没水中(未接触溢水杯),溢出的水流入小烧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强 p甲<p乙 B.水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力 F甲>F乙
C.铁块受到的浮力 F浮=F2﹣F1 D.小烧杯中水的重力 G=F1﹣F2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橡皮泥船采用改变自重的办法来增加载货量
B.图中“蛟龙号”从海面潜入7000m深的海底是通过改变浮力大小来实现的
C.图中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F甲=F乙,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D.图中同一鸡蛋浸没在液体中,液体密度越大鸡蛋受到的浮力越大
9.下列应用与原理对应不正确的是(  )
A.锅炉水位计——连通器原理
B.轮船——物体漂浮条件
C.塑料吸盘——大气压的存在
D.船闸——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二、填空题
10.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两物体A、B用不可伸长的细线系住,放入水中后,A有四分之一体积露出水面,细线被拉直。已知A重4N,B受到的浮力为8N,A、B密度之比为2∶5,则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 ______N,物体B受到重力为 ______N,物体B对容器底的压力为 ______N。
11.轮船是采用增大___________的方法增大可利用的浮力: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________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12.目前中国最先进的海监船为中国海监50,排水量达3980吨,若由黄浦江码头补给后,驶向东海,入海过程中,所受浮力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船身______(“上浮”或“下沉”);若满载时,所装补给用品质量为1000吨,则该船的质量为______吨。
13.可燃冰是一种新型能源,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分布在深海沉积物里(如下图所示)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其生成有三个基本条件:首先要低温,可燃冰在0~10℃时生成,超过20℃便会分解;其次要高压,可燃冰在0℃时,只需要海水产生2.94106帕的压强即可生成;最后要有充足的气源。在温度、压强、气源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条件下,可燃冰就会生成。
(1)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2)若要在0℃的海底生成可燃冰,海水的深度至少要______米(设海水密度为1.0103千克/立方米)。
(3)如图所示,海底有一块体积为0.1米3且底部与海底紧密相连的可燃冰A,其受到海水的浮力为______牛。
14.如图所示,密度计在甲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______在乙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甲杯液体的密度 ______乙杯液体的密度。(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5.把一个质量为10g小球放入水中漂浮,则它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______N。潜水艇在水中上浮或者下潜,它是通过改变_________的方法来控制浮沉的。
16.周末的始湖边,钓鱼的人三五成群,水面上漂浮着颜色不一的浮标。
(1)浮标的密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
(2)某同学选取了一只浮标,测得浮标的体积为15cm3,放入水中时露出水面的体积为5cm3,则该浮标的重力为______N;
(3)如果地球对所有物体的引力都变成原来的一半,浮标在水中的位置将______。
17.潜水艇是靠改变______实现上浮和下沉的;轮船从河里开到海里受到的浮力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______(填“浮起”或“沉下”)一些。
18.我国某新型战略核潜艇在水面航行时排水量为9000t,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它在从水面下潜到水下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g取10N/kg。
三、作图题
19.已知小球悬浮在水中,小球所受的重力是5N,容器对斜面的压力是10N.请画出小球受到的浮力的示意图和斜面受到的压力的示意图.
(_____)
20.如图,气球处于静止状态,画出气球所受的浮力,大小为2N;
21.图中是我国制造的“蛟龙号”潜水器,该潜水器下潜到海水深处,请画出该潜水器在海水中所受浮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题
22.物理活动课上,老师让同学们测出盐水的密度;老师还供了如下器材:一个弹簧测力计、两个烧杯、一个石块、若干细线、适量的水,适量盐水(器材均满足实验要求,)请你利用上述器材帮助同学们测出盐水的密度要求:
(1)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及需测量的物理量;
(2)写出盐水密度的数学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
23.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生活中人们发现:漂浮在水面上的不同物体,有的物体大部分露出水面,而有的物体只是一小部分露出水而。某小组同学猎想:这种现象可能是漂浮在水而上的物体密度大小不同造成的。为此,他们选用若干个密度不同的实心物块和足够的水进行实验。图是物体A、B、C漂浮在水面上静止时的情景。已知物块密度跟水密度的情况是ρ水>ρA>ρB>ρC。
(1)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___________,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占整个物体体积的比例越大。
(2)请用阿基米德原理证明上述结论的正确性。___________
24.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图A、B、C、D,说明浮力大小跟______有关。
(2)分析图______,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3)物体的重力是______N。
(4)物体完全浸没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是______N。
五、计算题
25.如图所示,把一金属球放入盛满酒精的烧杯中,溢出8g酒精;
(1)求该金属球的体积;
(2)若将该金属球放入盛满水的相同烧杯中,则溢出的水的质量是多少?(ρ酒精=0.8×103kg/m3)
26.如图所示是我国某型号潜水艇,已知其总体积为1.2×104m3,在海面航行时(水舱未充水)排水量约为9100t,某次下潜到海面下400m深处执行任务。ρ水=1.0×103kg/m3,求:
(1)潜水艇在海面航行时排开水的体积;
(2)潜水艇在400m深处时受到海水的压强;
(3)下潜到400m深处悬浮时水舱中充入海水的质量。
27.竹筏漂流是许多地区的旅游项目之一,现有一竹筏,质量为64kg,体积为0.8m 。求:
(1)不载人时,竹筏漂浮于水面上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2)为安全起见,竹筏最多能有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求该竹筏最大载重为多少kg?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C
2.A
3.D
4.A
5.D
6.B
7.D
8.D
9.D
10.6 10 0
11.排开液体的体积 重力
12.不变 上浮 2980
13.甲烷和水 300 0
14.等于 小于
15.0.1 自身重力
16.小于 0.1 不变
17.自身重力 不变 浮起
18.9×107 增大
19.
20.
21.
22.(1)测量石头的体积V,天平的质量m;(2)
23.物体的密度越小
24.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D、E 10 2.4
25.(1)110-5m3;(2)10g
26.(1)9.1×103m3;(2)4×106Pa;(3)3.1×106kg
27.(1)640N;(2)336kg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